其他

脾虚、体湿和体寒的调理

2018-04-25 黄帝内经讲堂




1


脾虚

 

以前,我们很少关注脾虚,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脾虚之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所谓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2


脾虚的临床表现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1.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3


脾虚的病因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


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


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祛湿健脾

(长按以上二维码识别关注↑↑↑)


4


体湿

 

体湿即为体内湿气,其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


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


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

 

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


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5


体寒

 

“体寒”,以中医看,大部分叫做“虚寒”,就是体质虚且寒。


中医对于病情,可以用“八纲辨证”法说明,分成“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个八纲辨证。虚跟寒都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所以我们就说这个人虚寒。


寒体质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虚就更怕冷了。长期处于寒性体质,女性会影响到生育、月经等,男性就会引发性功能障碍。

 

体寒是由于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交错而引起的症状,要想彻底治疗体寒,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并且长久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地防治体寒。


身体中的热量大部分是由“肌肉”产生的,特别是通过下半身肌肉的“使用”,能够有效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体热的效果。平日里,可尽量用脚尖站立,拉伸拉伸手指,血液循环流畅了,体寒也就得到了有效预防。

 


6


典型症状

 

轻度体寒症状

 

1、怕冷,手脚冰凉

2、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复期长

3、生理期经痛严重,腹部有垂坠感

4、面色暗淡,无血色

5、易疲劳,关节部位易酸痛

6、睡眠质量差,睡眠浅


符合以上3项即可视为轻度体寒。

 

中度体寒症状

 

1、口腔内易发炎,易长口疮

2、容易便秘,经常觉得肚子涨

3、生理期紊乱,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

4、皮肤干燥易干裂

5、脚后跟易干裂,脚部血液循环差

6、爱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中度体寒症状。

 

重度体寒症状

 

1、尿频尿液不易排出

2、下半身水肿严重

3、睡一夜手脚都仍冰冷

4、起床时手脚发麻

5、经常感到疲倦,四肢发酸,没有精神

6、经常感到胃胀气

 

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重度体寒患者。

 

总结:无论体质如何,认清事实,调理身体是首要的,如果你是肥胖人群,先把脾虚调理好,身体也会慢慢瘦下来。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祛湿健脾

(长按以上二维码识别关注↑↑↑)


7


健脾祛湿 灸法治疗

 

1灸足三里穴

 


祛湿,可以灸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

 

2祛湿大穴——承山

 

 

承山穴是祛湿大穴。湿气重的人灸承山穴。因湿重而常感困倦时,承山一灸就能醒神了。灸承山几分钟,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表示膀胱经上的阳气被激发,正在排出湿气。

 

【取穴】

 

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3脾经上的「祛湿方」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脾主运湿,所以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这是一招不吃药而健脾祛湿的方法:

 

 

如上图,用手指从三阴交穴处开始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反复地推。推过程中去找最痛的点,把它推到不疼了,脾经就通畅了。每天坚持做不仅健脾利湿,还能减肥美容。

 

注:若非医生操作,孕妇慎按三阴交。

  


8


生活中的建议

 

1、防湿健脾胃

 

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脾胃虚的人少喝冷饮、少吃凉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


夏天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

 

2、温水泡脚

 

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推荐泡脚祛湿方:

 

藿香10g、佩兰10g、苏叶10g、荷叶10g、金银花10g。

 

一剂药方配适量的水(根据脚盆大小,水量能没过脚踝为宜)煎煮30分钟,温度合适后进行泡脚,全身出汗后即可。

 


3、保证良好的睡眠

 

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有助机体自我修复,是保证机体良好运转的基础,是天然的祛湿药。


应当顺应天时,宜晚睡早起,但晚上最好不要晚于11点入睡,中午需要午睡,但不宜超过一小时,还要切记贪凉,忌在温度很低的空调屋或潮湿的地上睡觉,也不可迎窗而睡。

 

4、多吃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


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而夏天是最适宜喝姜的季节。


简单方便有效的吃姜推荐三蒸三晒姜蜜丸

三次蒸三次晒,吸收太阳的能量,蒸晒后效果增强20倍,强化免疫力,改善宫寒手脚冰凉,调理脾胃效果就是牛,简单方便,一家人都可以吃。


 

5、常运动

 

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湿气逐渐散去。


不可大运动出大汗,这样气随汗泄,气受伤了,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水湿虽然随着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

 

6、吃健脾化湿的食物

 

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

推荐大家一个极好的食疗去湿补脾方---健脾八珍丸

【健脾八珍丸】出自明朝御医陈实功《外科正宗》“八珍丸为何因设,参术山药芡实莲,茯苓薏仁白扁豆,健脾养胃兼止泄。”能治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米、芡实、莲子、白扁豆。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
白术:燥湿健脾,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水肿、止汗,安胎。
茯苓: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以上三种是四君子汤的主要成分。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补虚劳、祛风湿。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之一。
白扁豆:理中益气、有补脾胃,和中化湿,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泄泻、呕吐、暑湿内蕴、脘腹胀痛、赤白带下等病,又能解酒毒。
芡实:补脾止泻、养心益肾、补中益气、滋补强壮、和胃理气、开胃进食。
薏米: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祛湿。增食欲,治冷气,煎服利水。
莲子:健脾补心、益气强志、强筋骨、补虚损、益肠胃。


【健脾八珍丸】

功能主调:

失眠健忘,浅眠多梦;白发多;.脸色苍白、萎黄、松弛、肝斑、鱼尾纹过早出现、法令纹加深,颈纹加深,双下巴,皮肤容易松弛;嘴唇苍白、牙龈出血,松动,舌苔薄白,舌头胖大有齿痕;头晕眼花,视力模糊,贫血,稍有耳鸣,指甲也是苍白没有血色;腰酸背痛,四肢没力;呼吸浅促,到人多的地方就感觉闷;食欲不好,吃的不如健康时候的多,或者比同龄人吃的少,不喜欢吃生冷;怕冷,手脚容易冰凉,容易长湿疹、水泡、冻疮等;情绪容易波动;便秘、虚咳、月经不调等


艾益生科技艾灸

 1、可以彻底除烟,很多人喜欢艾灸,但因烟熏火燎无法坚持,可以让您艾灸不再烟熏火燎,即环保又安全。 

2、艾益生科技艾灸仪和传统艾灸比,渗透力稍弱,因为一个是明火灸,一个是阴火灸,但药力可以直接渗透到皮部、穴位,只要坚持经常艾灸,效果比传统艾灸更加好,因为使用我们的艾灸仪是心情愉悦的,这样也利于药性吸收。当然艾益生科技艾灸仪器比一般市面上的随身灸效果渗透力强。

 3、设置独家调温装置,可以方便调整温度,温度恒定持久,中间基本不用怎么动,睡着了都没关系。 

4、以先进的电子技术取代传统艾条灸以手工操作的方式,不仅解放了美容师,更解放了顾客。 

5、舒适度高,不仅能闻到淡淡的艾香味道,还能让你彻底放松。 

6、效果显著,一次覆盖几个穴位,避免了因找不到穴位而没有效果的特别。 

7、可固定时间、温度、距离,避免了会烫伤皮肤。


添加老师微信咨询祛湿健脾

(长按以上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