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送别好老师好同事好朋友朱瑞平先生!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对外汉语公开课 2023-06-25

深切

缅怀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原执行院长朱瑞平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2月19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朱瑞平教授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生前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我们永远的好老师、好同事、好朋友。朱教授于2008年加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曾担任学会第十届、第十一届常务理事。任职期间,他积极参与学会活动,关注学会建设,也总是不遗余力支持帮助学会同仁,特别是年轻会员成长,为学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朱瑞平教授的离开,是学会的重大损失,更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界的重大损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全体会员对朱瑞平教授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朱瑞平教授千古!






沉痛悼念深情缅怀瑞平兄!瑞平兄担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汉硕教指委委员和语合中心专家。是汉教新人才培养的先行先试者,汉博专业学位设立的主要推动者,学科发展综合改革的示范者,为人光明磊落,为事业鞠躬尽瘁。(马箭飞  学会秘书长,语合中心主任)


我们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得知如此噩耗!共同奋斗的好哥们儿,瑞平兄音容笑貌仍在,为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一丝不苟、鞠躬尽瘁,瑞平千古!(钟英华  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校长)


朱瑞平老师,一路走好!我跟朱老师在河南共同举办了几次汉字国际会议,并多次交流过关于汉语二语教学进行彻底改革的必要性。最后好几次提到他一家人能来法做客。朱老师离世对中文教育界是极大的损失。(白乐桑  学会副会长、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沉痛悼念朱瑞平老师!惊悉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执行院长朱瑞平教授不幸去世,不胜悲痛!谨代表澳大利亚中文教师联会沉痛悼念,望家人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朱瑞平老师为国际中文教育鞠躬尽瘁,为澳大利亚中文教育,特别是为维州中文教育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我们永远怀念朱瑞平老师!(李复新  学会常务理事、澳大利亚中文教师联会主席)


近逢冬至,阳日照京都。云白天蓝静相处,看德胜,访客疏。寒气浸身,冷风醒人目。抬步临窗瞰无语,深情翻涌,胸有块垒堵。朱君瑞平当人杰,事业壮哉,挥别何倏忽!汉教志,岁岁步,看云卷云舒。君为人师,爱暖似兄父。然天公忌妒,病魔侵入,作祟人间苦。君之奉献世汉会,常理事,勤学术。为人胸襟磊落,为事鞠躬尽瘁,满是情愫!会员之家,惊闻讣音,笔触悼念,余亦缅怀,先生千古!(袁礼  学会理事、语合中心研究员)
朱先生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谆谆教导仍在耳畔,不愿相信这个噩耗。先生提携晚辈,教导后学,做人为学、修养志趣,皆为楷模,追思并沉痛哀悼朱先生,朱先生千古!(李佩泽  标准与认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汉考国际总经理)

沉痛悼念北京师范大学朱瑞平教授:惊闻噩耗泪涌目,去年此时求君助,推荐河大学会入,一封电邮得回复。正疑盛会未得见,忽见之家哀挽篇,世汉学会结奇缘,后世今生“量子缠”。(刘绣华  学会会员、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院长)


一早起来,惊闻噩耗,令人扼腕。朱瑞平教授是全身心投入国际中文教育的业内时贤,也是我的江苏老乡,待人以诚,平易近人,给人印象深刻。沉痛悼念朱瑞平教授,朱教授一路走好!(陈晨  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


还记得跟朱老师一起讨论“中华文化及其传播”课程的问题,他是很宽厚、谦逊的学者,令人钦佩!朱老师安息!(黎敏  学会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世汉学会之家”微信群中纷纷表达对朱瑞平教授的哀思






忆瑞平

 

“瑞平走了”,电话中,朋友轻轻地说。什么,你在说什么?!我感觉到一丝不祥。“瑞平教授走了,昨天下午”。很久……,我知道,我的朋友还在电话中耐心回应着我的追问,但我的脑海中好像只有瑞平的音容笑貌和不久之前与他通话时的记忆。我和瑞平是同行,更是可以畅谈“思想”的朋友。自2006年起,因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地联系和往来。这两年,因为医生的命令和疫情的干扰,我们虽然无法聚在一起品茶饮酒聊学术谈想法,但几乎所有的电话都在谈国际中文教育的当下及其未来。在我们最后一次电话中,我曾再次特别直白地劝说瑞平放下工作专心养病。但他说他想过这事儿,但实在是放不下。他放不下他付出巨大心血并充满憧憬的事业,放不下他喜爱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他说的都是心里话。因为,所有这些都已经留在了我和我的同事、朋友和学生们的心里:专业的论证与完善、标准的研发与制定、论文的修改与答辩……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瑞平兄,您走得太早了!您本应该在国际中文教育这个领域停留更多的时间、踏上更多的印记,您有这个能力,更有理想和情操!或许,您选择了一个更加广阔领域和虚拟时空正在努力地耕耘和探索。我们,在追忆中。


(宁继鸣  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大学教授)







哀思与怀念

     

12月20日一上班,惊悉瑞平教授去世噩耗,悲痛难抑。记得第二次骨髓移植时去医院前,他还打来电话。我鼓励说,手术肯定会成功。当时他乐观地说,一定一定。不想现在已经阴阳两隔。瑞平教授,书卷气重,典型的传统文人,但也有很现代的一面,他说年轻时爱打网球,还约我什么时候去打场比赛,他书法好,字写得潇洒如其人,有时去他办公室,墙上挂的、桌上铺的都是他写的作品。总以为今后有时间可以向他讨要一两幅。现在这些都成了遗憾。瑞平教授是第三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的委员。他积极参加教指委的各项工作,参与了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编写核心课程指南、独立设置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论证等多项工作。他责任心强,思想敏捷,文字功底厚,学术严谨。他为人谦虚,待人宽厚,在委员中人缘好。他的不幸病逝,委员们深表哀悼。钟英华校长在教指委微信群里写道“我们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得知如此噩耗!共同奋斗的好哥们儿,瑞平兄音容笑貌仍在,为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一丝不苟、鞠躬尽瘁。瑞平千古”,这短信代表教指委所有委员对瑞平教授的追思和哀悼。瑞平教授千古!!!


(赵燕清  语合中心师资处处长)









念瑞平老师

 

朱瑞平教授,江苏如皋人,学从若石先生。注力郑孙,后由小学入古籍整理、辞书编纂、国际中文教学与文化传播;曾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秘书长,世汉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汉硕教指委委员。瑞平老师谦谦君子,儒雅出尘。精于训诂,长于辑纂;抚琴挥翰,网球刻篆。乐于助人,重乎诺然;电话微信瞩目腾讯,传道授业释疑援建;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昼夜苦短……汉教以训诂,吾侪不再谈?天堂无痛。吾兄不再高热、出血、肿胀、反复感染……急不得也哥哥……拼不得……


(李义海  学会会员、闽江学院中文系教授)








怀念朱老师


与朱老师相识,要追溯到2018年我负责筹备中柬建交60周年友好关系研讨会期间,有幸邀请到他远赴金边为柬方设计中文专业的课程方案。也正是这次出差,我近距离领略到了大家风范——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涵养、谦和的态度、风趣的表达,优雅的品位,还有一份难以掩盖的侠肝义胆。没多久朱老师就病了,虽然之后见面的机会不多,我也总是默默牵挂着朱老师的动态,病床上的他也依然关心着学生的成果、学校的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可背后的他承受着旁人难以想象的病痛。他总是那么坚强,对家人报喜不报忧,唯有一次通话他告诉我并发症的疼痛的程度,说“你朱老师可是受罪了”,我多么希望他能把所承受的病痛说出来,别都自己扛着,太辛苦了……最遗憾的是,我对朱老师唠唠叨叨的那些关于免疫修复的建议没有机会尝试了……虽然此生我没有机会直接做朱老师的学生,但是每次和他的接触我都能有所学,有所悟。他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别人,感染着别人,这也是为人师表的意义,我将永永远远怀念他。——朱老师的“小朋友”訾韧 敬上
(訾韧  语合中心项目官员)






痛悼吾师朱瑞平先生


长风呜咽,大地哀鸣。惊闻吾师朱瑞平先生仙逝,如惊雷在心中炸响。虽知先生病痛缠身,但听闻噩耗,仍悲痛不已,泪流不止,如鲠在喉。近年先生病痛缠身,但他总是很轻松地告诉学生们:“这点儿疼痛,我能忍受,你们不必为我担心。做好自己的事,坚持学习。”在先生生病期间,不曾减少对每一位学生的指导和关爱。即使在住院期间,先生还坚持用手机帮学生们修改论文,坚持参加学生们的开题报告会、毕业答辩以及研讨会等……先生呕心沥血、躬耕一生,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自入师门后,先生鼓励我发奋图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先生治学严谨、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风骨,为我注入了大山的骨架。即使先生一直在治疗中,他对我的每一篇文章都逐字逐句修改,像父亲一样为我的学习和生活琐事劳心费神……刻骨师恩伴风雨,过眼人生如云烟。师恩如山似海,何以为报!先生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常怀赤子之心。上过先生课的一位学生曾对我说,朱老师曾经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施以援手、指点迷津,才有了他如今的成就。先生就是如此无私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执卷寻师空有愿,亲聆赐教更无期。痛失良师,悲恸万分,难以言尽。今有先生好友告诉我,朱老师驾鹤西去、飞天升仙了。我抬头看湛蓝的天空,祥云缭绕,苍天垂爱,先生一定在天上微笑地看着我们,那里没有病痛。亦师亦父的朱老师,您一路走好!先生千古,永垂不朽!

                                   弟子 刘旭 敬缅

                                  2021年12月21日


(刘旭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沉痛悼念敬爱的朱瑞平老师


昨日突然接到北京师范大学朱瑞平老师去世的噩耗,内心不禁愕然、惋惜、悲痛。我与朱老师是在2018年相识的,当时朱老师随团访问柬埔寨,为柬埔寨中文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奔走操劳。虽然已是汉语国际教育界顶级专家,又身兼行政职务,但朱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中文教师没有任何架子,非常愿意与我们探讨工作,分享经验。至今,朱老师的音容笑貌仍时常浮现在眼前,仿佛与他的会面畅谈就发生在昨天。朱老师为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成就了累累硕果,但长期的操劳也对身体造成了难以恢复的伤害。犹记得2019年获悉朱老师患病的消息,内心着实担忧了很长一段时间。随后听到他恢复情况良好的喜讯,内心又替他高兴起来,心里也希望朱老师能够早日康复。但昨日的噩耗将这一切希望无情地打破,我默默翻开手机微信,看着最后与朱老师的聊天记录仍是他鼓励我积极进取的话语,心里实在无法接受朱老师逝世的噩耗,悲痛之余只能沉痛地悼念敬爱的朱瑞平老师,希望朱老师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病魔。沉痛悼念敬爱的朱瑞平老师!

(赵雨  华师大专职教师)




附: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官网)

朱教授生平

朱瑞平,男,1962年6月生于江苏如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新师资培养基地执行理事,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执行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秘书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兴趣与专长:汉语言文字学、词典学、汉语国际教育、古籍整理与文化传播。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80 万字,编著150余万字,整理古籍300余万字。主持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大型横向项目10多个。


学术经历
1979年—1983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6年—198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许嘉璐先生攻读汉语史专业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0年,晋升讲师
1998年,晋升副教授
1999年—2003年,师从许嘉璐先生在职攻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并获博士学位
2006年,晋升教授

工作经历
1983年—1986年,执教于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经系
1989年—1999年,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1999年—2004年,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2004年—2006年,执教于日本金泽大学文学部
2006年—今,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2009年—2013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
2013年—今,任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执行院长


朱教授学术成果

主要论文
《论郑玄纬书注》《“投盖”辨》《<左传>注疏辩正举例》《传统语言学中的早期词源学研究》《孙诒让小学成就研究》《孙诒让<春秋> “三传”批注小议》《孙诒让<契文举例>平议》《从<名原>看孙诒让对古文字学研究的总结》《孙诒让金文研究论略》《孙诒让校勘学管窥》《孙诒让生平事迹考异》《元代儒学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论元代语言文字政策与社会语文生活》《元代科举与私试》《<燕行录>丛书与域外汉文古籍整理》《行万里路,交天下士——李齐贤中国游交考辩》《南冥学散论》《朴趾源<热河日记>与清代北京》《当代语言文字学的困境与出路》《语文规范化问题与对外汉语教学》《论留学生用汉语语文词典编纂的几个原则性问题》《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古代汉语”教学及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从交际法教学原则看中级汉语听力教材语料的选取》(合作)《“日汉同形词”对对日汉语教学的负迁移作用例析》《关于日本汉语教学的考察与思考》《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问题》《从AP中文考试设计看美国的外语教学理念》《美国“AP汉语与文化”课程及考试设计的文化考量》《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班中国文化课的教学及相关思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语料的获取及其加工》《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文化传播内容选择的原则》
专著
《孙诒让小学谫论》 
编著(主要作者)
《传统语言学辞典》《当代汉语词典》《中华字典》《中国岁时节令辞典》《小学生规范字》《当代汉语模范字典》《汉字标准字典》《小学生标准字典》等 
整理古籍
《热河日记》《吴文正公(澄)集》《黄文献公(溍)集》等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1.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项目《孙诒让年谱》编撰
2. 浙江省瑞安市政府资助项目《孙诒让评传》撰述
3. 横向项目“《康熙字典》整理研究”
4. 横向项目“中华字典研究”
5. 日本学术振兴会、中国教育部联合资助项目“日汉-汉日双语平行中介语预料库研发”(与日本金泽大学大泷幸子教授联合主持)
6.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项目“国家公派汉语教师选拔标准与考试系统研发”
7.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项目 “’六艺‘文化国际传播工程”(第一期)
8.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基地项目“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信息调研”
9.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泰国教育部联合资助项目“泰国中学高质量汉语教学体系研究与开发”
10. 国务院学位办、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文化与传播’‘跨文化交际’课程指南”
参加项目:
1.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项目《二十四史全译》;
2.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八五"、"九五"重点项目《全元文》编纂校点。
3. 参加许嘉璐教授主持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中文信息处理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其中一个子课题
4. 参加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项目、浙江省瑞安市政府资助项目《孙诒让全集》编纂整理
5. 参加晋耀红教授主持的“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中文海量文本信息处理研究”,主持其中一个子课题
 

朱教授一路走好!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