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海钓,“逍遥派”“技术派”……你玩哪派?
大师、高手、达人……青岛的钓鱼爱好者以几十万计,但真正能够获得这类称号的“技术派”少之又少。青岛的海边,更多的是那些不讲究技术、只凭爱好垂钓的“逍遥派”。从后海到前海,再到石老人、沙子口,青岛的海岸线上,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相较于“技术派”的勤奋和对钓鱼技术的精益求精,他们选择了“躺平”。然而,他们从钓鱼中获得的乐趣,却一点都不少于“技术派”。
5月11日下午4时,八大关海边的礁石上,69岁的王立举和71岁的李鹤勤相隔50多米,在游客的目光中,他气定神闲。
王立举钓鱼乐在呼吸新鲜空气,看看风景。
上中学时王立举就爱钓鱼,“那时候就是玩儿,好动,在家待不住就到海边看人家钓鱼,看久了也就学会了。”
退休已近10年,王立举之前在单位开车,因此腰部有些劳损。退休后总得有个爱好,他觉得钓鱼这项休闲运动非常适合自己,不激烈,可站可坐还可以溜达。
王立举钓鱼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看看风景。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把钓鱼当作唯一的爱好。
“高手有的是,他们找潮水,看流向,早出晚归,跑到岛上或者去远海。”说起现在流行的路亚钓法,王立举告诉记者,想钓大鱼钓好鱼确实还得靠“路亚”,但他不会为了钓大鱼就去“忙活”,因为路亚钓法太辛苦。
“你看我就带一根竿子,有鱼也行,没鱼也可,不去忙活。”王立举说,他钓鱼也不赶时间,也没有规律,看到天好,吃了午饭后从家中出发,公交车加步行,慢悠悠地来到海边。周六周日他不会来钓鱼,因为岸边的游客太多。
通过钓鱼,王立举觉得自己身体好多了,两臂比以前有劲了,这是钓鱼的功劳,也是目的——锻炼了身体。
李鹤勤支了两根鱼竿,一边盯着竿梢一边回答记者的问题:“钓鱼的目的?就是玩。”在他的小水桶中,有十几条小黄鱼。不少游客过来问他鱼的种类,这一帮走了那一帮又来。面对同样的问题,他笑着一遍遍回答,不厌其烦。
和王立举一样,李鹤勤也不玩路亚,“老是得动,来回跑,太累人,那是年轻人玩的钓法。”说完,他又坐下来。
李鹤勤家住辽宁路,退休前在单位干维修工作,钓龄不长,退休后才学钓鱼。“我不打扑克,要是不出来钓鱼,在家就剩下看电视看手机了。”除了钓鱼,他最快乐的事情是看孙子和孙女。孙女大点,上三年级了,孙子还小才上幼儿园。
“双竿侠”李鹤勤说,钓鱼是休闲,也有“成就感”。
虽然说只是“玩儿”,但是钓到鱼李鹤勤还是很高兴,因为晚上回去可以做个汤。“我不擅长做饭,回去收拾收拾,老伴儿做。”他说,这十几条鱼回去就可以做个汤,吃着自己钓的鱼,有种成就感。
记者要离开时,有条鱼上钩,李鹤勤急忙收线。鱼出水后,一名游客快速跑上前去,帮忙把鱼摘下来。这名来自甘肃的游客对李鹤勤能从海里钓上鱼来很惊讶。“太厉害了,这是条什么鱼?”游客一边拿出手机拍下自己与鱼的合影,一边钦佩地问。
5月11日下午5时,八大峡广场上,42岁的潘友明(化名)婉拒了记者的拍照请求。“像我这种没有技术的钓鱼爱好者,就不要拍照了。”他笑着说。
潘友明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是鱼钩下水后等待的过程。“本来纹丝不动的竿梢突然剧烈抖动,上鱼了!”他说,只有钓过鱼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快乐。
虽然经常钓鱼,但潘友明从来不总结,也没打算学习路亚钓法。他认为现在这种“甩出去就不管”的钓法很适合他。“跟你说句实话,我钓鱼真的是‘不求上进’,钓鱼也从来不看潮水,反正就是下班后早过来一阵儿,适合钓鱼就钓一会,不适合就拉倒。”
“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钓鱼时属于‘躺平’的那种。”潘友明认为,钓鱼的目的性太强就会冲淡钓鱼的乐趣,一根竿,一个盛鱼的小桶,一些饵料,简简单单的。买装备,玩路亚,乘船出海……这些钓鱼人的“进阶”行为,在他眼里,都是把简单事情搞复杂了。
嗨钓等你来
如果你也喜欢钓鱼,热爱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如果你是个高超的钓手,期待更多的读者看到你的钓鱼故事;如果你是职业选手,想分享交流钓鱼经验,认识更多伙伴,欢迎拨打热线或扫码入群。
早报热线 82888000
来源 | 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魏铌邦
编辑 | 赵彤 校对 | 晓平
看往期
热门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