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lexport,数字货代的鼻祖| in Focus

赵小纯 36氪出海 2023-05-09

- Jan. 14, 2022 -

在传统且离散的行业里做一门科技的生意。


站在传统的阵营,很容易对挑战者下“明年就会失败”的预判。


世界上第一家数字货代公司 Flexport 在2013年成立时也是如此。“不过是圈钱的故事”是大家给这家公司打上的标签。


多年过去,在跨境电商强势增长的背景下,货品的生产和消费地都更加分散,供应链快速反应的需求也对数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当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数字化的工具,公司将如何统筹体量庞大的全球货物运输。


在这样的背景下,Flexport 快速成长为数字化货代领域的独角兽,根据 CB Insights 的数据,公司估值达到32亿美元。而自2016年进入中国以来,这里就是这家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美线路无论是空运还是海运,发货量最新排名全球第七。” Flexport 亚洲董事总经理高学亨(Henry Ko)这样介绍公司目前的规模。


36氪出海围绕近期跨境物流的投资热潮、数字化货代推动行业转型、以及对跨境电商行业的观察等话题采访了 Henry。以下访谈实录经过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Q:自从进了 Flexport ,最让你晚上睡不着觉的难题是什么?后来解决了么?


A:睡不着觉天天都在发生。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挑战。最开始只有5个客人,失去一个就生意少20%。所以要付出很多时间服务客户,解决一些非可控的问题。


最初,大家并不相信这样一家公司会成功。你跟任何一个行业里面的人去说,大家觉得你明年就会失败了,觉得这只是一个在 VC 圈钱的故事,毕竟货代需要很多合作伙伴,最开始没有很好的溢价能力。


发展过程中招人,要员工帮你打拼,如何让大家把事业放在你的公司里面,也有很多困难,精英最初都不相信。


有一定规模之后,我们要面对另外一个困难。我们发现发展的瓶颈并不在于科技研发能力,而是要和行业内的合作伙伴链接系统,比如海关、航空公司等。对这些合作伙伴来说,尽管打通数据之后才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分析,但是做数据的打通本身是个很痛苦的转变管理方式的过程。


Q:有人认为货代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掌握仓位和销售能力。你怎么看?


A:世界很复杂,不像武侠片,有一套剑法就能成功,因为世界的变化太快太急了。


好的仓位不会无端生成,很可能是高价买的,那么能不能卖出去,利润会不会减少都是需要考虑的。面对变化还是需要看下未来5-10年市场的趋势,基于整个企业的基因进行科技投入,练好内功,面对不同的挑战。


美国码头阻塞,这是任何一家货代、科技公司没有办法解决的。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这个问题?全球的订单都在中国。这是因为过去5年我们大力进行自动化,比如天津港是100%的自动化的。


Q:什么样的公司需要 Flexport?


A:Flexport 的愿景是让人更加轻松地参与国际贸易。我们强调的是所有人——只要参与国际贸易,就可以通过我们管理他的业务。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我们一开始吸引了大量美国的进口商,尤其是美国的品牌商、零售商,因为他们操作流程成熟并且重视数据可视化。


进入中国以来我们也发展了很多中国客户,他们要走出去。在过去3年中,跨境电商是一枝独秀的增长动力,这个行业的人本身非常年轻,对科技、数据的要求高,因为灵敏的反馈关系着爆品的发掘和补货,因此对数字化货代有需求。


另外,进口业务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强劲。我们看到中国未来很多的规划,不只是出口,我们也希望带入更多进口、内销的业务。


目前中国的客户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大品牌,其中电子产品居多,也包括一些服装。整个客户群里面,跨境电商占了不少的份额,并且还在高速增长。


Q:和传统货代有什么区别?


A:很多客人看待货代,就是把货运出去。我们不一样,除了安全运送货物之外,我们还提供离岸价帮助商业决策、单品的可视化帮助库存管理以及提升货柜满载率等服务。拿满载率举例,疫情前货柜的满载率平均水平为60%,我们可以了解满载率后,和厂家购买剩余的空柜仓位进行售卖,将满载率提升到80%-90%。


所以我们解决问题是希望用科技和数字化的手段,找到长远、自动化的解决方法。运费我们保持和市场一致,但我们可以帮企业减少交易成本。


Q:目前你们是什么规模?


A:货运量来说,我们主要以中美、中欧为主,但我们覆盖120个国家。无论海运还是空运,中美我们全球的发货量排前十,最新的数据大概前七。


Flexport 全球有2000人 ,目前还在高速增长,亚洲700多人,全球研发占比20%。未来我们预期科研人员比例还会上升。我们全球设有18个办公室,有5个在亚洲——香港、深圳、上海、新加坡、台湾,我们还会逐步扩大亚洲办公室的规模。


另外我们全球有5个仓库,亚洲有3个,分别是香港、深圳、上海。


Q:跨境物流去年是一大投资热点,这里面什么关键因素产生了变化?


A:全球贸易过去20年都是从东到西,大家习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服务国际消费。人们习惯欧美下订单,亚洲国家工厂做完,有结构性地组织出货、运输、清关等。


可以说过去20年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非常成熟和畅通,大家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做,怎么达到价格的平衡。但是过去5年,在国际供应链中发生了一些不同的变化,比如贸易战、逆全球化等。


另外随着中国收入增加,生产转移到东南亚的情况不断在发生。过去5-10年,比较容易生产的产品一部分从国内移到东南亚地区生产,但是高端制造、科技含量高的生产还是在中国,快消的产品生产也还是在中国。


同时跨境电商也带来了变化,比如不只是拿整个货柜运货,而是需要更多海外仓的设置,清关模式也有相应改变。电商产品对数据化的要求也有变化。


影响最大的是全球疫情大流行。欧美国家的疫情隔离、封锁,码头没有很好地应对,同时大量客运航班停飞造成空运装载量降低。


这样整体看来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供应链是把过去几十年平衡的模式完全颠覆了。这些变化让供应链的操作变得非常复杂。以前都是单一从东到西,现在是从 everywhere 到 everywhere。复杂就需要计算的工具提升效率。


全球大趋势还有,可持续发展和减碳减排。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对国际货运有很大的影响,要么减少货运量,要么做出减排或者自动化的革新。


Q:货代之外做了哪些业务拓展?


A:我们现在超过90%的业务以货运为主,同时我们也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还研发 SaaS,比如我们去年4月份做了订单管理系统,这也可以成为我们独立的产品。


另外我们刚成立的时候,我们是一家美国进口清关的公司,这两年这块业务也独立出来了,可以把清关业务做的更加仔细、自动,拓展贸易咨询服务等。


一些客户为了货运的安全性,会用3-5家货运平台。这样一来,即使客户没有把全部的货运放在 Flexport 上,但仍然可以把全部清关业务放到我们这里,或者使用我们的系统。所以商业模式上,除了货运,还有其他独立的产品可以给到客户。


Q:货代的市场确实高度离散,随着信息逐渐透明差价是不是越来越难赚?


A:现在市场比较混乱。货代的商业模式不只是差价还有增值服务,比如供应链金融、保险、操作、仓位全链条方案等。整个复杂的链条中,货代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给客户。


零售商和电商就想把生意做好,希望服务提供方在货运、物流方面打造一个链条,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同时,问题就是货代行业是非常分散的,全球最大的货代公司,市场占有率只有3%左右。货代入门的门槛相对低,一个人有个手机,能够拿到仓位,有一个客人,他就可以申请拿一个货代的执照开始做业务了。


到底怎么给参与国际贸易的卖家和买家提供增值服务?减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传统以来,如果你是买家、卖家,有大量的货品,那么在任何一家船公司、货代公司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服务,甚至几十号人几百号人服务你一个客户。但是如果有一家客户一个月只出几个柜子,在市场上就找不到人帮他运,或者价格很高,这是因为货代有很多人工的操作成本是固定的,一票运的柜子越多越划算。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服务小客户。


但未来国际贸易中最大的客户群是新兴企业。他们进入我们的平台,我们不需要额外的服务,因为我的平台是自助式的,需要什么文件一目了然,我去服务的成本并不高。他一直成长,如果产品好,增长会很快,当他已经习惯数字化的流程,他就可以和我们一起成长,把主要集中的资源放在研发,我们可以双赢。


现在信息非常透明,没有增值服务,再便宜也会倒闭。货代也是一样的,仓位的质量、背后的服务更重要。


Q:你们全球的架构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保证各国之间团队好好协作不扯皮?


A:我们全球管理是非常平的。我们会把整个公司的生意情况和员工分享,但是我们不是以 P&L 的形式。我们会看 P&L,但不只用这个衡量员工。美洲、亚洲的生意也不独立比拼,因为国际贸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的客户是美国进口商,亚洲的工厂服务,所以是大家的生意。


如果我们要算亚洲的 P&L,我们至少要增加50-100个财务人员,每天计算是谁的生意。但是这对客户产生不了价值,所以我们比较拒绝做这个行为。


Q:你在跨境电商行业看到了怎样的趋势?


A:传统的模式,都是卖家通过不同的平台去做,慢慢产生一些好卖的产品,逐渐形成一些品牌。之后发现供应链有非常多的困难,比如货量少的时候用 toc 的快递就行了,但是如果货量变大,直接 toc 成本很高,所以大家就想如何做 B2B2C。


另外不只要考虑出去,还要考虑进来。未来除了卖家送到不同平台,海外的人会来到中国的平台里面购买,透过跨境物流的模式送到目的地,这也是一个新的商机。海外也有公司看好中国的进口市场,找我们合作。


我们的平台可以给外国人用,外国的平台我们也可以用。都是国际化的电商模式。


文|赵小纯

图|Unspl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36氪出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合作需求,扫码填写表单,与我们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