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he Journey So Far(中文版)

2017-05-20 梁二 流浪家梁二


这是我们的新网站PangBetty.com的第一篇文章。因为路上遇到的朋友总是问我们是否有英文博客,而我们也觉得应该拓展一下读者圈。我的弟弟梁山鹰在百忙之中帮我翻译成了中文,做哥哥的在此感激不尽。英文版本请点击这里查看


大家好,我的名字是梁二,我和老婆Betty正在进行环球骑行,并准备一直骑到老。


为什么不?

我辞去所谓的“事业”,有点像一个同志认清了自己的性倾向之后向女友提出分手。我觉得自己从来都不适合坐在办公桌前,盯着电脑,给老板汇报。工作本身算不上无聊,我自己也并不清楚应该或可以如何生活,但能肯定的是,我厌恶城市的平庸,并且对于缺乏热情和目的而心怀恐惧。

往好的一面看,我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跑步、徒步、骑行、阅读和写作。但我既不是运动员,又不是书呆子,做这些事情纯粹是兴趣使然。尽管我不知道可以拿这些兴趣爱好做什么,但似乎在旅行途中尽情地享受这些活动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为什么不呢?

当我们做出了这个决定,就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卖掉了所有的家当,中断了我们公寓的租约,把一些有价值和有纪念意义的东西留在了岳母家,就这么出发了。

(剩下的最后一堆书,等待着它们的新主人)

当时,在内心的小角落里,我希望并相信,在以后的某时某地,我可以把这看起来疯狂的行动最终变为有意义的事情。


生活在路上对我们来说并不直截了当,估计对任何现代人都不是。我们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琢磨每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

我俩都工作了很多年,但积蓄并不多。所以需要找到方法去保证在路上的生活,使每天的花销低于预算,而又能使我们享受这样的生活方式。

最初,我们主要的交通方式是徒步。在中国、越南和柬埔寨徒步了超过了2000公里。说实话,把所有的行李背在肩上真是让我们精疲力尽,但当用自己的双脚踏遍旅程的每一寸土地时,又无法不充满兴奋和满足。

(孤身深入西藏山脉)

但是,当我们在越南遇到……或者说看到一个哥们儿,骑着车从身边呼啸经过,车前车后的驮包里齐整地塞满了所有的行李时,我们立即被招安了。

单车的双轮可以比我们的背部承载更多的重量,比我们的双腿行驶更远的路程,而又比其他任何交通工具更节省。一句话,单车对于环球旅行来说是最佳的选择。

(到达日本最北端的最后一公里)

一天的骑行结束,需要休息和睡觉的地方。住宿的花费往往是旅行者开销最大的一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就等于解决了我们最头痛的事儿。

我们对于这个挑战的答案是露营。

(希腊的德尔菲附近的高山上)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一天的步行或是骑行下来,想好好洗漱的欲望极其强烈,所以在头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每个傍晚都苦苦挣扎,不知是应该在旅店里留宿还是在附近找地方露营。最终,人类的适应能力获胜,我们越来越少地依赖旅店,越来越多地就地扎营。在日本的六个月时间里,绝大多数夜晚我们都在公园、海滩、森林和田野里露营,而我们最近在欧洲的一万公里旅程中,没有为找个屋顶留宿而花去一分钱。

如果交通和住宿都能免费,那么必须要花钱的地方就只剩下食物了。这是我们每天骑行中最花心思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我们保持愉悦和健康的重要因素。毕竟,我们是中国人。

下馆子显然不是答案。依赖餐馆或是街边摊不仅仅太过昂贵且不健康,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无法为我们的体能提供足够的卡路里。所以解决方案就是自己做饭。

(这些并不便宜,但却是我们为了满足胃口而精心准备的盛宴。在日本)

没想到的是,自己做饭在世界几乎每个地方都想象不到的便宜。

要诀是研究当地的市场,比较价钱,同时适应本地的食物供给,这样的话你无需为食物花费比本地平常人家更多的钱。

同时,你需要带着便携式汽油炉。有了它,你可以在任何加油站加油,所以不管是在西藏的村落,还是在希腊的岛屿上,你都不会将就着吃寒羹冷炙。

(我们忠实的朋友)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做中国菜,但每次进入一个新国度,也会很快适应当地的菜系。米饭不再是首选,早餐的选择基本上是面包和麦片,午饭的原材料是奶酪和酸黄油,而我们青睐的晚餐口味,则来自于小茴香,和我们在家乡从未听说过的地中海配料:百里香(公路边长着很多)。

但当饥渴难耐时,没人能抵挡住美食色香味的诱惑。在汗流浃背的长途骑行后,我们也会偶尔奖励自己,钻进当地的餐馆,吞下油水最多的菜肴,灌入冰凉入肺的啤酒。

多年来,我们给自己的生存工具箱里增添了许多新成员,也练就了很多让旅途生活更加便利的技能。我们现在有两个太阳能面板,五个充电宝,用来提供所需电力;两个煮锅,一个煎锅,一个热水瓶和一堆其他器皿,用以满足我们日益见长的胃口。而我现在已经是一个专业的单车技术工了,所有的必备工具和配件都绑在车后,而单车在任何时候出了问题,我都无需任何店铺或他人的帮忙(上帝保佑)。

(补胎是件很让人伤脑筋的事儿,但是我们渐趋习惯)

话虽如此,但最终这远不是一种毫无麻烦的生活。偶尔我们也会陷入困境,可能是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露营地点,或者努力在暴风雨中入睡,在到达下一个城镇前定量分配食物,或是在角度高耸的坡道上推着感觉像是有一千吨的单车。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其实你仔细想想,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任何毫无麻烦的生活吗?


2014年开始上路时,我们并没有一味地匆匆赶路。前方还有半生在等待,放轻松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从容地、慢悠悠地从附近的国度开始了探索。

我们在中国西南部的山脉中攀爬了4个月,用了3个月纵贯越南,又在柬埔寨的雨林里洒了一个月的汗水,最后用了漫长的6个月骑车环绕了整个日本。

(越南的最高点)

(白雪融化后的富士山,我们终于可以重新上路了)

(我们在日本骑行的6000公里)

在东南亚和日本的时光像是一场能力和信心的演习,而我们证明了自己能够在任何境况下生存: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酷冷的冬天,暴雨绵绵的海岸线还是狂风不绝的岛屿,繁华的大都会还是发展中的国度…… 至少当时感觉如此。

于是脚步没有停歇。

把单车扔上飞机,一路飞抵法兰克福,我们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先完整地游历欧洲,随后途径中亚,回到中国,横贯整个欧亚大陆。

从法兰克福出发,我们沿着壮阔的“浪漫之路”直抵阿尔卑斯山麓,再途经慕尼黑和雷根斯堡,穿越著名的“铁幕”,进入捷克。尽管夏日的布拉格人满为患,而且我们在中心公园露营时被警察赶了出来,她依然是全世界最有魅力的城市。

(初见阿尔卑斯山)

一路再向北,回到德国,穿过普鲁士暗黑的森林,到达柏林的波西米亚街区,我们被如此开放、活力十足,且极具深度的环境所吸引,甚至能想象自己就在此定居。

柏林之后我们转道朝东,踏入波兰的广袤平原。欧洲人对波兰人有着都是醉鬼的偏见,于是当我们畅饮伏特加时,当地的朋友笑骂我们对他们也有刻板印象。

(波兰乡村的平静傍晚)

沿着顺流而下的多瑙河,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正处于她们秋日最美的时光。为了尽可能在布达佩斯有足够的时间停留,我们沿河一路狂奔,每日前行超过100公里,当我们进入罗马尼亚时已是身心俱疲,以至于在特兰西瓦尼亚的露营地驻足不前了8天。

(锡比乌,罗马尼亚一个迷人的中世纪小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怕懒惰渐涨,又怕身子懈怠下来,所以重新出发,这次要面对至今为止最大的挑战:一个海拔2000米的垭口Transfagarasan。骑行上山之路漫长而艰难,可又雄伟壮阔、美丽如画,而最难忘的是我们选择在山顶露营时第一次遇见了暴风雪。这次经历相当恐怖,因为差点把我们的帐篷给埋了,可又是价值连城的体验,因为它衡量出了我们忍耐的极限。

(长路漫漫,通往Transfagarasan之巅)

经过布加勒斯特后,我们和一个平静和缓的多瑙河打了照面,她很快就把我们带到了黑海边金色的海岸。但这时温度急速下降,呼啸的狂风提醒我们冬季的迫近。

我们被富士山上的雪震慑过,至今记忆犹新,所以知道必须立刻南下,比罗马尼亚甚至是保加利亚还要南。最终我们决定前往土耳其过冬。

(伊斯坦布尔,全世界我们最钟爱的城市之一,可她的高坡地势让我们头疼)

土耳其的美食、热情好客的人民以及悠久的历史遗产深深地陶醉了我们,很明显,留在伊斯坦布尔的两周时间远远不够。

冬季终于在我们到达伊兹密尔时降临,而且是一个世纪以来最寒冷的冬天。不过好彩的是,在最冷的几天里,三个大学生把我们请进了他们的宿舍。房间里并没有暖气,可土耳其舞蹈和友好的争论把室内温度点燃,滚烫的土耳其茶和满屋的笑声让身上温暖连绵。

(迷雾中的土耳其山脉)

白雪融化,我们坐船过海,抵达希腊的海岛科斯。希腊,我的精神故乡,此时仍算冬季,而所有的博物馆都是半价。所以一路经过克里特岛、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我们遍访了所有的考古博物馆,一个不落。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书呆子的感觉,太夸张了,但是啊但是,你真没法想象这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愉悦。

(一个古希腊城市米利都的遗迹)

现在是2017年5月,我们刚刚抵达阿尔巴尼亚。逐渐意识到在每一个国家我们需要停留更长的时间,所以计划不得不改变。路的前方还有前南斯拉夫各国、意大利和整个西欧,所以单欧洲我们就可能要花二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游历。

(从德国到阿尔巴尼亚,我们欧洲骑行之旅的头一万公里)


你应该猜到,我很快就会提到在旅程中所遇到的人。确实,路上遇到的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启发了我们对生活和旅行的思考。而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背景,更是因为他们独特的个人品质。

拿Nige做例子,一个我们在土耳其遇到的60岁骑行者。他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骑车走遍世界,包括南美和两次的非洲之旅。当我们问他什么时候去欧洲和日本,他说对于这样的休闲之旅,自己还太年轻了,可能再等等吧,到70岁以后再说?听到他使用的词汇是“像我们这样的人”,我不由自主地充满了乐观和能量。

当然还有Axl,一个30岁的德国人。当我们在日本邂逅时,他正在高速公路旁刷牙。他骑着自制的单车环游了世界超过40个国家,而让我们目瞪口呆的是,他身上根本没有现金!当我们问他这怎么可能时,他把我们带到了附近的便利店,打开了垃圾箱。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垃圾觅食法!震惊过后,我们对于生活和旅行的理解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在保加利亚的森林里和Axl的长谈)

我没有开玩笑。尽管我们不会见到一个垃圾箱就打开,但是当你看到我们的单车时,你会惊讶:车上无数各司其职的好东西都是我在路边捡来的。

旅途中最温馨的时刻,是当陌生人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的时候。这要万分感谢为长途单车客提供免费住宿服务的网站“ Warmshowers.org”,我们不仅可以洗热水澡,洗衣服,在床上睡觉,还可以和主人交流,直接接触最地道的当地文化。

(与Mustafa, Cengiz, Firat,在他们伊兹密尔温馨的家里)

(在贝尔加马与Einme以及她的家人)

(与Mehmed还有他朋友们的劲舞之夜)

以下是我们旅程中的一些亮点时刻:

在奥格斯堡附近的森林里,造访一个男孩的树屋;

在雷根斯堡参加一个由一群残障学校的孩子们表演的温暖又振奋人心的舞台剧;

在布达佩斯和一个9人组的多夫多妻家庭共进晚餐;

在一个难民学校,和一班叙利亚孩子一起学习土耳其歌曲;在另一个社区舞蹈学校学跳土耳其舞;

聆听一个阿富汗难民的历险故事,讲述他如何逃脱塔利班,由巴基斯坦到伊朗再历尽万难偷渡到土耳其,最后乘一艘玩具充气船偷渡到希腊。

所有的这些经历,都告诉了我们,每个人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是如何生活并成长的,并展示了这个世界的无限种可能性,而最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通过沟通和友好的初衷,我们是可以理解对方,关怀对方,在这个微小的星球上共同和谐地生活的。


今日的世界已经远比以往小了很多。“环游地球”从来没有像如今这么容易。但如果我们只是匆匆浏览拥挤的景点,在机场和酒店间疲于奔命,或只满足在景点自拍发到朋友圈,那真是会错过了太多。

我们并不想故意“能去多少地方就去多少地方”或者去到“一生中必去的100个地方”。既然已决定了要把一生经历在路上,你可能会想把生活和旅行同时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上。

脱离了环境和背景,旅途的地点本身毫无意义。成千上万的旅客带回家的仅限于一身阳光浴的肤色,或者是酒醉的经历。但我觉得更危险的是,仅仅用自己个人的经历去给旅行地点赋予意义。无数偏见和误解的产生不仅是因为缺乏接触,更是因为错误的交流和想象。

对于我们来说,去游历,或者说“到此一游”,实际上是去理解。在没有足够理解的前提下,你只是到达了你身体暂时“占据”的那一方寸之间,隔绝于你身边的实际地理世界和文化环境。阅读书籍、观看电影、访问博物馆、观察当地社区、和本地人聊天、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都是主动去理解的行为。所以在路上可以有无数的事儿做,不是么?知识层面的好奇心当然是人类基本的需求,可并不仅限于被满足之后所带来的愉悦感,同样也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路上,让这片好奇心保持常新和跳动,实在是太重要了。

只有这样,通过积累的知识和体验,你才能开始看到当地的人和文化是如何感知这个世界,开始理解他们背后的行为逻辑,开始感受他们感受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拓宽你自己的同理心。我把此称为“反向势力范围”,意指对一个人产生影响、具有意义、注入感情的所有其他文化。我并不是说这就是世界上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我相信去扩展我们每一个人的“反向势力范围”,是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世界社区的根本要素。

如今世界各地的政治变幻确实让人沮丧。更让我们不安的是,在我们自己家乡,有一股从自由和多元主义倒车返回民族主义和犬儒主义的倾向。我知道,对于已经视事业为生命的或是辛勤工作为了家人的芸芸众生来说,让他们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解、以同理心去看待其他文化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会把我们的旅程、经历和遇到的他人都记录下来,希望通过我的写作能够让那股方向逆转,就算只是一丁点的帮助也是好的。

在阿尔巴尼亚第三大城市发罗拉的郊外,国道旁、海滩前,有一个能享受无限阳光和温习凉风的小屋,被我们租下了一个月。这样我们终于可以稍作休整,喝点啤酒,而我也可以开始写作了。

(星空之下)




《The Journey So Far 》:上文的英文版本,发表在我们的英文博客PangBetty.com上。

《难民》:上文提到的阿富汗难民,逃脱塔利班,由巴基斯坦到伊朗再历尽万难偷渡到土耳其,最后乘一艘玩具充气船偷渡到希腊的故事。

《Axl》:同样也是上文提到的德国小伙子,宇宙最强屌丝环游世界的故事

《割礼》: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画面,股间一个寒颤,菊花紧缩。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二维码在最下方,谢谢。


 

因为苹果和微信闹别扭,所以iPhone的用户没有了以前的赞赏功能,不过你可以通过长按以下二维码,再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手动赞赏,多谢大家。请大家在转账时注明微信名,我心存感激。

iPhone users can no longer donate through the old red button. If you want to chip in for this article, please press and hold the QR code below and select "Extract QR code".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公众号:流浪家梁二 或者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If you like this article, you can also follow me on wechat: 流浪家梁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