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七月份健康提醒来啦,请查收
点击蓝字关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
七月份应关注以下疾病
新冠肺炎 食源性疾病 登革热 手足口病 高温中暑 暑期防溺水
接种疫苗:请还没接种第二针的群众尽快完成接种。未接种第一针疫苗的群众在七月份持续关注,尽快前往社区接种。 尽量不要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旅行或出差。如果必须出行,全程做好防护措施。 养成出门佩戴口罩的好习惯。 注意保持手卫生,勤洗手。
食源性疾病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也是细菌滋生最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食源性疾病高发季节。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大多数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但有些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后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夏季,蚊子多多的季节,要谨防蚊传疾病。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其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三红三痛”(“三红”为眼睛发红、面部发红、颈前和胸前皮肤发红;“三痛”为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感冒样症状或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
预防登革热:
定期清除积水是关键
养富贵竹、万年青等水生植物的容器常换水
做好防蚊灭蚊措施,远离疾病
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蚊子物理隔离
户外活动着长袖衣裤、涂抹趋避剂、避免树荫、凉亭停留较长时间
前往登革热高发国家旅游要格外注意
随着托幼机构及小学的放假,7月份手足口病预计将有所下降,但仍是流行期,需引起关注。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以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类型众多,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类型肠道病毒,出现多次发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楼梯扶手、把手、水龙头、游乐设施等而感染。
因此,手足口病可以通过隐性感染的成人及高年龄段儿童将病毒直接或间接传播给低年龄段儿童,进而引起低年龄段儿童发病。
手足口病预防常记七要点:
勤洗手
勤通风
喝开水
吃熟食
晒衣被
常锻炼
少出门
夏日炎炎,应谨防高温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
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度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以出现混合型。重症中暑可导致死亡。
预防中暑“三要”:
要多喝水,在高温天气,不论是否运动 ,都应增加液体的摄入。
要饮食清淡、充足休息
要在室内避暑适度降温
预防中暑“三不要”
不要饮用高糖、冰冻等饮料
尽量不要高温时段外出
不要忽略身体状况
如发现自己或周围的人有中暑症状,请这样做:
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休息;
补充水分,小口慢饮;
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周围通风,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
休息后若不好转,应及时就医 ,以免病情加重;
对老、幼、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等一些容易受高温天气影响的特殊人群,应加强看护。
每到暑期,总有儿童溺亡的新闻引发关注,此类悲剧的发生无不令人揪心,一个乃至数个家庭陷入巨大的悲痛。又是一年的暑期,把防溺水的知识学起来!给孩子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
来源/福州疾控
编辑/姚秀秀
审核/黄迅前
终审/万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