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妇女传统的“捻羊毛线”技艺
近日,新疆北部福海县叶克吾提肯夏牧场,百余名哈萨克族妇女聚集在一起,进行“捻羊毛线”比赛,在规定时间内,捻出羊毛线最长者获胜。
一团杂乱的羊毛团,在她们的撵子的飞快转动下,魔术般地变成了一根根结实的线,这线既能缝衣又能编制皮具等生活用品。
哈萨克族牧民在搭建毡房、晾晒衣物、转场等生产生活中都要使用到羊毛线。哈萨克族妇女历来擅长手工艺品制作,品种多达上百种,主要有花毡、挂毯、刺绣等,用于装扮草原上的毡房和居所。
那么,羊毛是如何“捻”的呢?
首先将羊毛均匀撕开,根据所需毛线的粗细,把羊毛搓成细条,一头挂在捻子哈萨克人叫“乌勒乔克”(纺毛线工具)上,多余搓好的毛线缠在小拇指上,然后把“乌勒乔克”左右转动,直到毛线捻成型,再把小拇指上搓好的毛线送出继续通过“乌勒乔克”转动捻成型。
一般一天一个人可以捻毛线200米至300米。
毛线的制作与哈萨克族生活密不可分,也逐渐形成了其特有捻毛线工艺。撵线技术曾经是哈萨克族每个女子必须学会的技艺,因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很多生活的缝缝补补都是靠自己制作,于是就有捻线、擀毡等,
但现在,哈萨克族日常生活中,手工捻的毛线使用已经很少,会传统捻毛线工艺的哈萨克族人大多是生活在牧区的少数老人。有些村还把捻线技术当做了绝活来表演,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年长的老妈妈获得村里的奖励奖品,不过相对于奖品来说,老妈妈们更希望传统技艺能得到更多的传承。
传统的手工技艺正渐渐在消失了,有很多都无法保留下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它们传承下来,记录下来,让传统在现代焕发生机。
本文为俄站长之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END -
更多资讯
监制/风信子传媒
©俄站长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