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栋86岁的老房子,走起来了!
用脚步丈量湖里东部
用匠心守护城区记忆
近日
86岁的老建筑
“走”起来了!
张文裕宅平地迁移完成
接下来将进入修缮阶段
近年来,由于厦门“岛内大提升”东部旧村整村改造工程需要,许多建于上个世纪的古建筑面临着“拆迁”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张文裕宅。
张文裕宅始建于1938年,位于湖里区金山街道五通社区下边社(人口约1100人,514户,征收建筑面积约18.28万平方米),是归国华侨张文裕先生在厦的居所,它的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和装饰手法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张文裕宅的“乾坤大挪移”,看似简单,但平移轨迹十分复杂:不仅单体面积大,平移距离长,还经多次旋转,最大旋转角度为111.9°,全程“行走”237.2米。
厦门日报 王协云 摄
在下边社北侧公园绿地,这里是张文裕宅的“新家”。在暖阳余晖间,静静矗立的张文裕宅,红色砖墙独具韵味,结构布局严谨精巧,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感。
这个84岁文物建筑
是怎么“走”起来的呢?
一起来感受“硬核搬家”
想要“走路”,要穿上先进的“滑板鞋”。工人们在建筑下安装了近96个步履行走器平移设备,使建筑受力均匀分布。一步、两步、三步……张文裕宅以每天40个行程(步)以上、5到8米的速度行进,难度最大的是旋转和降落花了整整2周的时间。
值得高兴的是,一次预警都没响起,平移过程很顺利,不仅如此,后续还会进行后评估检测、修缮加固,以“绣花”功夫延续历史文脉,做到“修旧如旧”。
张文裕(1910年1月9日-1992年11月5日),生于福建惠安,高能物理学家,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38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留存村庄记忆
保留下来的不只是房子
还有一代代村民的珍贵记忆
以及背后的文化脉络和传承
……
在下边社长大的小张:
“这栋老房子是村子里的‘老古董’,陪着我们三代人长大,对大家来说,它是一种象征。村子虽然拆了,老房子保留了下来,我的儿时记忆也留存下来了。”
张文裕宅并不是湖里区第一个平移修缮项目。2021年,王清祥宅平移修缮项目在不破坏一砖一瓦的前提下,让建筑缓缓“走”了62.67米。王清祥宅成为福建省实现最大规模整体平移旋转的文物保护建筑,也是厦门市首个平移的文物保护建筑。
一直以来,湖里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妥善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之间关系。始终不忘拆建结合,根据规划最大限度的保留文化古迹,扎实做好民俗文化保护。
凭借匠心技艺
守护城市的历史文脉
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与城市共创美好
部分来源:厦门日报、湖里头条
湖里区征收办出品
编辑/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陆晓凤 庄筱婧 湖里区征收办 连旭 王颖
审核/湖里区征收办 陈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