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个志愿者的政治社会学讲习班

2017-08-13 王源 社会学视野


2017年7月19日至21日,第七届政治社会学讲习班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举办。我在这次讲习班当中担任一名志愿者,同时也蹭蹭课。现将自己所闻所想作一分享。


座无虚席


讲习班邀请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John Breuilly、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的Sheri Berman、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的Damon Mayrl、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赵鼎新、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的杨光斌、清华大学政治学系的任剑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崔之元、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孙砚菲、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的宋念申、美利坚大学国际服务学院的张杨、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的应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严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冯仕政等各位教授、老师。老师们依次为讲习班的学员们带来了意识形态与国家、政治秩序、治理、认同,以及实践中的共产主义,族群、民族与民族主义等方面主题的讲授,可谓精彩纷呈。


以上老师以及前几届讲习班积累的良好口碑,吸引了前后共百余人,除了经过审核的正式学员,还有不少同学乃至老师临时加入到课堂中,着实让人感受到学习热情。整间教室座无虚席,会议场地边角供休息用的沙发上也坐满了人。


 知易行难


谈到讲习班的授课内容,这次讲习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便是“知易行难”四个字。


严格上来说,这次讲习班并不是在“授课”,而是在“交流”。每位老师都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来将自己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完整地展示在讲习班上。于我而言,这与拜读作品时产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在讲授当中,老师们不断提及自己在演绎和操作中艰难的思考过程,遇到的各类困难,我沿着老师思考的脉络行进,看着经过压缩的整个思考过程,体会老师们那种“绞尽脑汁”的艰难过程,乐于老师们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趣事和灵光一现,看到了“活的研究”。


更有趣的是提问环节,不仅学员纷纷举手发言,老师们也有几分“技痒”而互相辩驳,这就让讲习班不仅仅展示了各位学者老师研究的成果,而且更可贵地,展现出老师们思考、辩驳的过程,展现出思维的碰撞。同时也再一次告诉我,这些精彩的研究背后蕴含着大量艰难的思考和努力。


我也体会到“知易行难”四个字的意味——老师们的研究,没有跳跃的语言,用一种平实的语言讲授,此谓“知易”;但这一步步思索得来的最终成果,背后是完备的逻辑,是一步步的尝试和错误得来的结果,此谓“行难”。


后勤支持


要让讲习班顺利举办以及收到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完备的后勤支持。政治社会学讲习班到第七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议程手册、学员胸卡制作精良,会场供水充足,在茶歇时还有不少茶水点心可供食用,国外学者授课过程中同声传译的使用,为讲习班提供了硬件上的保障,这也是学员看得见的部分。而专人负责会场空调温度调节、提问环节话筒的衔接,课前课后志愿者的引导,以及大量随机应变事件中主办方的处理,为讲习班体验的提升提供了软件的保障,这一部分可能被忽视。但完备的后勤支持的确是除开老师精彩纷呈的演讲之外,带来学员体验提升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讲习班志愿者,我感谢学员对工作的配合和支持;但作为一名“蹭课”学员,我更感谢与我共同工作的,那些不时出现在茶歇间、门口、电梯间,拿着话筒、站在空调下感受温度的其他志愿者们。


 珍惜机会


高质量的讲习班吸引了不少学生慕名前来,在优先满足正式学员需求和不影响讲习班秩序和授课质量的情况下,主办方尽可能地满足了临时学员的旁听需求。但这次讲习班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听众络绎不绝,另一方面,个别通过审核获得了正式学员资格甚至是讲习班提供的奖学金(免费提供住宿的形式)资格的学员,在开始的当天却突然表示“有事”不能来,有的干脆连原因都不作说明,潇洒留下未领取的胸牌。


“优秀”学员的任性让我这种只能通过当志愿者卖力来蹭课的人十分感慨。当获得了有限资源,这不仅仅意味着权利,还有对远道而来的老师和出钱出力的主办方负责的义务。作为一名志愿者同时是学员,最大的感受便是希望老师们百忙之中的三天授课、志愿者们的辛勤工作可以被珍惜。权利也好义务也罢,这种不会有几次的机会,还是要多多珍惜。


图片来源于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2013级本科生、2017级硕士研究生


社会学视野公众号向粉丝们征稿啦!

1.接收文章类型:未发表在其他平台的原创书评、时评、随笔等(不接收学术论文)

2.文章字数:1000—5000字为宜

3.接收方式:请将文章发送至邮箱shehuixueshiye2016@163.com

4.本公众号不接收任何商业广告

5.我们将向稿件被采用的作者赠书


用有观点、有新意、有洞察的文章砸死视野君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