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杜甫《冬至》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译文
(1)至日:指冬至、夏至。这里指冬至。
(2)泥:缠着。
(3)形容:外貌;模样。
(4)风俗:指一地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
(5)杖藜: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
(6)丹壑:指峡谷深渊中一汪水池。形容山中胜景。
(7)鸣玉:原指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后常常比喻出仕在朝。
(8)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唐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大明宫内。
(9)心折:心惊,心碎;伤感。形容伤感到极点。
(10)一寸: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11)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因称关中为三秦。
杜甫这首《冬至》从题材上看属羁旅诗,抒发了对流离异乡与仕途无望的伤感与迷茫之情。
首联,“年年”对“忽忽”,对偶、叠词妙用,表现时间飞逝,又是一年冬至,而长期漂泊的诗人仍然有家难回、穷愁潦倒。
依据《诗源辨体》的点评:“年年”(按指《冬至》)一篇,虽通体对偶,而淋漓骀[dài]荡,遂入小变(和以前不同)。一般律诗,首联尾联并不要求对偶,可是诗人却有意为之,八句皆对,何故?只因一气呵成,舒畅淋漓,故脱口而出,并无违和感。所谓“情到深处句便工”,读来感同身受。
首句“长为客”三字,可为一诗纲领。四联都围绕着“长为客”而展开。“至日”,即冬至。呼应标题“冬至”。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起源于春秋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不得不说,全诗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莫过于“泥”。泥,表示沾着、黏着,让人无法摆脱又苦于其中。准确表达了诗人多年来作客他乡,生活穷困而愁苦不堪的情态。同时,这个“泥”还会让人联想到冬至日的雨雪天,诗人经常行走在真实泥泞的道路上。这个泥,既有本体的表述,又有深层的寓意。所谓一字难改,就是说的杜诗吧。
颔联,“江上”二字,点明写作地点。唐代,已有以“冬至”为节的风俗。这样的节日本应在家,摆上好菜,温壶好酒。可是诗人却做不到,他们一家人正在江上四处漂泊,生活没着没落,归途无期,仕途无望。也许,正是在江上,诗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节日,才引发了诗人堆积如山的感叹与忧愁。诗人的容颜,早已在漂泊中形容枯槁。为什么用一个“独”呢?真的是只有诗人一个人老去么?当然不是,这一个“独”,是为了与下文天边风物呼应。山河未变,而人先老。“自相亲”三字,也是用得非常老练,呼应首句“长为客”,正因长时间他乡作客,才能与这些异地风俗相互亲近。
颈联,“杖藜雪后”对“鸣玉朝来”,“临丹壑”对“散紫宸”,通过写诗人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带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朝后离开皇宫的往事,表现了诗人在长期漂泊后的年老孤独,与回忆曾经出仕入朝的得意形成鲜明对比。
通读中间二联,不难发现“江上”句为实,“天边”句为虚;“杖藜”句为实,“鸣玉”句为虚,诗人采取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给人一种强烈的时空穿越感。
尾联,“心折”意为伤感到极点,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一寸,指心为方寸之地。这一句,纪晓岚认为是凑字数,为全诗之败笔,亦有人认为过于苛责。实际上“无一寸”,正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特殊日子感伤的程度。路迷,标明诗人找不到出路,也预示着战乱又起,切断了诗人回乡的路。可即便诗人过得如此落魄,仍然心忧天下,寄希望于朝廷,能够平定战乱,收复河山。
“三秦”借指位于陕西西安的朝廷,表现了诗人对盛唐时代的无限思念。何处,说明诗人内心对于未来,十分迷茫。
这首诗,明显是作者写于晚年,当是靠山严武去世之后五年内所写。与此诗沉郁大不同的,诗人之前还写有一首轻快的《小至》,写冬至前后时令变化。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说前一天)。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此时阴气开始收敛,阳气开始回升,诗人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说明了冬去春来的交汇景象。
“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作者在在这首诗歌的感情全无《冬至》的低沉,昂然向上,想必是在成都草堂所作。对于杜甫而言,那是人生中少有的一段快乐时光。
“我虽身处异乡,但这里景物与故乡的并无不同,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醉方休吧。”这也是作者对于“天边风俗自相亲”的另一种诠释吧。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现任泰州晚报副刊编辑,《稻河》编辑。已出版散文集《读书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随笔集《风韵泰州》。公开发表文章三百余篇。唐诗宋词古诗词(tcgsc8)专栏作家。
猜你喜欢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