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体制内辞职当律师第2月,月纯收入破万

2017-07-02 法苑视界

5月份交接完机关的工作便请了长假,提前到律所适应,来到律所有一段时间了,有些感受记录一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习或执业,确实是小马过河,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就会不一样。我能吃苦,但我讨厌吃苦,尤其是自讨苦吃还不落好,所以我在找所时是比较慎重的,能用的资源都利用起来。正因为精挑细选,加上运气不错,我的入行之路还比较顺利。我是新手没有总结,只谈从业的情况,相当于工作台账吧。

本来是和师傅在一个套间工作的,师傅在里间,我在外间,外间通风稍差,装修味偏重,师傅体谅我,给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师傅的风格还没掌握前,我决定说话和做事都谨慎一点。师傅对我很好,肯教我,从去法院立案、顾问单位谈业务都带着我,教我如何和当事人谈案子、谈收费,签委托协议。在当事人面前从来不介绍我是实习律师,直接介绍我是律师,是从某厅辞职出来的干部,是他的搭档



刚开始与其他合伙人和同事保持礼貌的距离,因为我的师傅是合伙人之一,我不清楚律所的内部关系如何,不敢一进所就一幅和谁都混得很熟的样子。但我对谁都很客气,包括煮饭的阿姨,这个是长期养成的习惯,这一点我并没有假装。一周以后,师傅告诉我其他合伙人的案子也很多,做不过来时会交给其他律师做,让我主动和其他合伙人接触,鼓励我去接其他合伙人及同事分的案子。中午吃饭时,又在饭桌上对其他合伙人讲,有案子开庭时,方便的话就带我一起去开庭,其他合伙人爽快的答应了。我有两位同学也在本所,他们对我也很关照,师傅也让我跟他们多跑跑。



刚进所时,奉行多听多看多做多思少说的原则,先观察一下内部的关系。通过这些天的观察,觉得律所的几位合伙人,关系比较和谐,律所内部也很和谐,同事之间很友善。律所既强调个人单打独斗的能力,更强调团队协作的合力。很多案子都是互相支持合办的,有时间冲突需要别人协助的,也有自己不太擅长需要与人合作的。

我最大的感受是,师傅愿意教我,包括主任在内的其他合伙人也愿意顺便带我,这是完全超出我预想的。一开始做好了师傅挂个名,两个同学分点小案子给我,别让我饿死就行的准备。现在我有种还在体制内的错觉,“领导同事手把手的教你工作,巴不得你快点成长起来,独挡一面,分担工作压力”这是公务员新入职时的景象。这可能是因为律所8个合伙人有5个是从体制内出来的缘故吧。

第一个月的收入情况,师傅给的底薪3000元,出差补助500元,共3500元。不仅师傅教我,向其他合伙人请教也是有问必答,让我感觉不领工资倒交学费才合适。第二个月,合伙人会议上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我做本所的办公室主任,底薪5000元由律所支出,办案有提成。我和师傅商量,实习补助3000元他就不用再付了,他依然做我的指导老师,我在完成本职行政工作的同时跟着他做案子。第二个月就有案子开张很是开心,案子正是我的老本行工伤保险、伤残鉴定。和同学一起接了2起工伤的案件,把详细的病历看完,我就能判断是多少级,该赔多少钱。两个都应该鉴定为7级伤残,考虑都是伤残职工,收费并不高,一个直接收费1.6万,一个先期收费1万,实际赔偿下来后再按10%提取代理费(应该有2万以上)。两个案子我分得7000。我从机关辞职前,年收入也就10万的样子。刚实习第二个月就能纯入突破1万,我已经没有了生存顾虑,今后只考虑如何把案子做好,至于收入不用担心,做好本职,自然有回馈

我的感受有主观的偏差,我只说我亲身经历的,欢迎批评指正,兼听则明。我是一个做事踏实认真的人,为人也忠厚本份,讲义气。所以我与人交往,不说留下好印象,至少不会被人排斥。从小到大,我的人际关系一直良好。我不抽烟、不喝酒(酒精过敏体质偶而应酬小酌1两)、不打麻将(要知道贵州打麻将和四川一样风行,餐馆的包房里必配麻将机),但没有这些喜好也从来没有阻碍我交朋识友。我半年前才知道有学法网,试着发了几贴,也因此结识了几位朋友,都是机关事业单位国企辞职出来做律师的,通过私下联系,尽管素未谋面,但已经是很聊得来的朋友了,彼此也建立了信任。

记得多年前一次初中同学会,几个当过兵的同学在聊当兵的故事,其中一个至今仍混得很差的同学说:“我当新兵时经常被老兵欺负,我当了老兵尤其是当班长后,天天打新兵。”另一个同学说“我在新兵连被一个老兵打,我立马还手,一群老兵冲过来把我打倒了,我仍然还手,不输气场,从此没有老兵再敢欺负我。后来我当了班长也没欺负过新兵,新兵训练差我也体罚过他们,但我从来不会欺负他们。”举这个例只是想说明,如果你遭遇了人品和能力都很差的律师带你或压榨你,你也不要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我的转型之路,看似一帆风顺,实际与我的过往经历有关,毕竟我勤奋工作了十几年,在每一个岗位我都能独挡一面,都是业务骨干,并没有虚度光阴。对于实习年龄是大了点,可是问题不大。真的非常感谢领我入行的同学和师傅。



附本实习律师简介,实在没有成功案例拿得出手,只有将自己以往的工作经历拿来凑数。我倒是初步设想,成为劳动法、劳动纠纷领域方面的专家,毕竟在人社部门工作了这么久,政策和人都熟,虽然很多律师认为劳动纠纷比如工伤赔偿很low,但我目前只会这个,先解决生存,再谋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