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7年3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乔木 | 这样评价官员和北大新书记,您看行吗?

2016-12-17 乔木 新侨

乔木原创文章,点击上面 新侨 关注。


中组部最近宣布,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调任北京大学书记。微信里好几个北大的教授问我,郝平怎么样?

因为前些年郝平在我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做过校长,所以朋友们有此发问。


关心自己的领导,虽然不像“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那么高大上,但比关我屁事的明星出轨、关你屁事的美国选举,更为靠谱。

 

红旗下的蛋

 

在过去的8年里,北外先后5个校长。中国的官员很难评价,就像很难评价美国一样,只能相比其他国家来看。


如果说侵略中国的日本、占我领土的俄国是王八蛋的话,美国则是王七蛋、王六蛋,好上一点点。因为他至少没有入侵、霸占,也没有像马克思、列宁的祖国一样,把他们不用的主义兜售给别国。


当年毛同时反苏反美,后来发现苏联更坏,就说为了抗衡苏联王八蛋,他宁可统一战线美国王七蛋。

 

以此标准,如果说五个校长里最差的是八蛋的话,那么八、七、六、五、四,郝平应该是四蛋,数字虽然不好,但却是五个校长里最好的。将来即使再换三个校长,凑够八蛋的话,以郝平过去给北外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发展规划,他一定是大蛋,其他校长只能争老二,不,二蛋。

 

反正用崔健的歌,都是红旗下的蛋。

 

校长该干什么?

 

郝平2005年从北大副校长调任北外任校长,副局升正局。他接替的是一位任职十年的女校长。以人大校长纪宝成大建设、大发展的风格来看,这位女校长不是个与时俱进的领导,在她治下,北外缓慢守成10年,学科发展、校园建设、住房待遇,缺乏亮点。

 

但她却是一位好老师,没当什么博导,就是普通教授,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英语听力课,参加集体备课。当然经常由于开会、出访,会调课,或打乱同事们的节奏。老师们和校长一起备课、上同样的课,也有点不自在。


问题是,大学究竟需要一位是个教英语的都能上听力的老师,还是需要一位抢资源、争机会、圈地搞钱、顺便弄一下学术的校长?有争议。

 

随后2005—2009年郝平任校长,大刀阔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规划影响至今。其实他08年就调任教育部副部长,但还在北外挂着校长,不来上班,有一年多吧。这也说明,一个领导再怎么英明伟大,其实少了他,只要有老师、学生、卖饭的,大学照转。

 

郝平的伟业和遗憾后边再讲,作为比较,先简单说说继任的几位校长。

 

从青楼到民主

 

郝平之后是陈雨露,从人大副校长调任北外校长,副局升正局,没两年,重回人大当校长,成为副部。又没两年,调任央行副行长。对于这种去了就为走,把学校当垫脚石的职业官员,全校师生对他的感觉,用崔健的歌词,“病就是没有感觉”。

 

唯一有感觉的事,就是他在校的时候,和人出了一本什么中国金融史,当时又是讲座又是赠书的,让我们这些没有建国门(见过没)的穷酸教师很是崇拜。不曾想,后来这本书被湖南人口诛笔伐,起诉索赔,因为里边称著名的岳阳楼是历史上的“青楼”。


原来范仲淹和青楼女子一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个人崇拜,害人害己。看来毛以后,中央不对领导搞个人崇拜的准则,不能忘。


更有意思的是,陈在位的时候,为了迎接北外建校70周年,要把校园的建筑统一颜色。按说应该是后盖的楼,和以前的楼改的颜色一致。这位校长却是要把以前盖的楼,改成现在的颜色:砖青色。北外有一座著名的“红楼”,于是就变成“”青楼”,但是大家在说地方的时候,仍然说“红楼”。折腾。

 

陈以后,从北师大调来一位副校长当校长。干了什么,不记得了,因为没多久,又换了。北外过去十几年真正的老大——书记,终于超龄退休,校长接任书记。之后北外这位新书记,由于一篇文章:《中国是最大的民主国家》,蜚声中外。


我的一位印度朋友很不服,不是一直说印度是最大的民主国家吗?我说不服,可以联系你们一辩。他说,不用了,书记说了算,中国总是赢。


三个大学,一个校长,不是笑话

 

现在的校长,干了两年多。由于还在任上,为了不干扰大局,这里不做评价,以鼓励为主。目前的政绩排在郝平之后,以上面的标准,是五蛋。未来能否进到四蛋、三蛋,关键是任职时间问题。

 

因为中国大学校长更换太频繁了。林建华从2010年开始,先后任重庆大学、浙大、北大校长。有一个学生,刚好在这三所大学分别读完本、硕、博,拿着学位证书去求职,被人家扔了出来:“造假也不多刻几个章,三个大学怎么是一个校长?”

 

郝平获好评

 

继续说郝平,他是北外历史上第一个非外语专业的校长,知识结构和角度不同。北大78级历史本科,基础扎实,有积淀,在美国访学、读过硕士,有国际视野。在大北大管理多年,治理小北外游刃有余。

他带来的变化主要是观念和现实。把北外从多年师傅带徒弟,就像技校一样只注重语言培训的模式,向教学研究的结合,语言、文化、政治、经济、法律的学科多元发展。对北外一直沾沾自喜的全国外语专业的排头兵地位,向全国整个大学第二方阵的前列发展。对学科建设、校园规划、未来愿景都有布局,并着手实施。

 

学科建设方面,北外虽然讲授众多的外语,但都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一个学科,就像萝卜丝、萝卜块、萝卜汤,都是萝卜一样。这么多年一直只有一两个学科,已经远远落后于姊妹院校。郝平时代开始申报、建设中文、政治、法律、新闻、管理等其他非外语学科。我当时负责新闻学科的硕士点申报工作,感受到他的刚柔和体恤。

 

校园建设方面,在充分论证设计的基础上,对被马路隔开的两个校园的功能、建筑、色调都有规划,然后开始大规模拆迁建设。尽管有争议,但很多楼堂馆所陆续建成或在建,变化之大,为建校历史所没有。

 

而且内引外联,利用资源,比如给老师们办北大的借书证,参加北大举办的年度国际性“北京论坛”,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包着裸着把慵懒的手艺人北外往外推。成立整合了许多机构,举办各种活动,想法设法扩大影响,争取资源。老师的待遇有改善,教学研究有进步。


从后来升任教育部副部长来看,官方认可他。2010年,我和两位校领导到教育部开国际新闻传播建设会,和他们顺便去郝平办公室拜访。他对北外非常关心,利用任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机会,积极牵线搭桥。

 

争议在哪里?

 

拉到很多钱,也花了冤枉钱,有些是形式主义,有些有利益交换、甚至被洋人骗了的不好明说。但不做事不吃亏,也没有争议。做事就会惹事。

 

为了建设,砍掉了校园大片有年头的树林,有人痛心疾首。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百年就牺牲十年吧,再说有钱,随时可以再次移栽绿化。大师有没有再说,大楼可以有先。

 

北外的英文名称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BFSU,由于女生多,也被戏称“北京女大”(Beijing Female Students University)。郝平时期,天天施工建设,又被称为“北京永远建设大学”(Beijing Forever Structure University)。

 

有老教授指责郝平一桌饭耗费惊人,请客送礼讲排场。那些年,革命不就是请客送礼、相互请送吗?要不怎么发展?修个气派的体育馆,预算9千万,决算1.2亿,超出30%,教代会上,让审计处的老师不知怎么说好。

 

会做人,有分寸。大家好,我是谭晶。

 

郝平很会做人。当时教育部开始给老师分级,教授1-4级,副教授5-7级,讲师不知几级。 郝平负责这个事,给自己低调地三级。全校最高的二级教授,给了辅导员出身的书记,也没有公示,因为该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顾不上。


全校哗然,我倒能理解。书记是北外的老大,校内资格老、人脉广、非议也不少。郝平这么处理,是讲政治、顾大局的表现。

 

为了扩大北外的国际知名度,靠吃空饷不上班的大本营娱乐明星不行,需要另请正能量、国际范。2008年时作为北京奥运的代言歌手,谭晶如日易中天,动辄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来个付费个唱什么的。刚好和郝平又都是全国青联常委,开会认识。


然后谭晶通过中国式考核。注意除了英语,还要考第二外语,成为北外英语学院的博士生,全英语授课、写论文、答辩。当然导师不是郝平,他的分寸感很好,大领导不会干涉具体事。

当时的京华时报这样报道:


对于谭晶读博,北外的老师表示,“由于谭晶平时有很多演出任务,所以只要她能在四到六年完成学业就可以了。”对此,谭晶说:“虽然这是不脱产读博,平时会有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还要写很多论文,但我会努力去做,尽量在两三年内毕业。”


后来北外校长走马灯,国家也加大反腐,她的博士如何读的,就不知然后了。有一次校内开培养会,说起当年这些事,分管领导欲言又止。

 

休想改校歌

 

郝平想从精神气质上改变北外。北外的校训是在前身抗大时毛题词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歌是“马列主义指导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郝平时代,把校训改为“兼容并蓄,博学笃行”。又搞了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校歌。后来他调离,新校训沿用,校歌又回到老的马列主义。看来盖楼容易,改变思想和传统,难。

 

继续高升?平安落地?

 

现在郝平从教育部又回到北大,仍是副部,但背心改胸罩,虽然是平调,位置更主要。参照前任,北大书记还是中央候补委员,很少有副部长有此殊荣。

 

当然希望老领导再进一步,但年龄又是个坎。前任1953年的,中组部说由于年龄卸任,且属于超龄任职。郝平1959年的,小6岁,估计顶多也就干个5、6年。


如果不能高升,希望平安落地,别像纪宝成一样,晚节不保,灰土头脸。


前两天在另一个号发出这篇,不明真相的群众奔走相告,最后还是被和谐。我难得夸一个官员,更不可能用人民日报、新闻联播前20分钟的方式,自忖虽不算正能量,但也是正常的能量,所以再发一遍。


另有一篇北大老师写的:北大书记朱善璐的那些事,信息量很大。查看今天的历史信息,或回复:1


长按--识别,感谢关注我的另一公号《乔国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