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乔木 | 两记者东北被打,带出清华一教授

2016-12-19 乔木 新侨

乔木原创文章,点击上面 新侨 关注。


最近,中国教育报两记者在黑龙江甘南县,暗访一中学营养餐的问题,被当地警方殴打,引起网络热议。


记者暗访方式、不出示证件等做法,可以讨论甚至批评。但警察扭胳膊、打耳光、抓头撞墙的事实,有录音、有医院诊断,当地政府后来的处理、道歉也确认了此事。 

老实说,我对甘南县委书记的道歉还是挺感动的。一个县的最高长官,在镜头前神情凝重、语气谦恭,说了三个意思:一、警察打人不对,他有领导责任,道歉。二、已对几个涉事警察做了处分。三、学校营养餐的问题也在调查,确保成为放心餐。

 

不是舆论和网民的压力,他会这样?问题不在大小,关键看态度。县委书记作为官员的态度和应对,可以点赞。

 

可是作为记者同行,有人却跳将出来。微博认证为湖北日报社记者、《网络新舆情》总监的傅文仁,多次在微信群里骂两个记者SB,称得理不让人,再闹下去得不到便宜。


他还对群里黑龙江政法委的群友说,有关部门不要再理会这个事,但其他人可以猛批记者,把火引到记者身上,把舆情长尾引向记者规范和法律上来,让社会、网民来跟记者和报社撕。

 

听起来挺厉害的。被网友一扒此人已不是记者,而是一家叫清博大数据公司的副总裁,下图的正中位置。

 

查了一下这家公司的官网,自称是政法委、网信办、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部委、党媒的大数据联系者,并和众多的商业网站、公司有合作。


公司的法人代表另有其人。

 

面对舆论质疑、媒体同行愤慨,很快傅文仁做了有保留的道歉,该公司也发出对他处罚的声明。

 

与此同时,有教授表态了。


这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授沈阳。抛开那些套路说辞,有一句最重要:“我团队有成员发表相悖言论”。请问,傅文仁是商业公司老总,怎么进了您的学术团队?或者您一个学者,怎么又有一个商业团队?

 

沈教授作为舆情和新媒体产学两界的网红,学术界和传媒界有很多议论,但没有什么证据。现在他承认有一个团队,那刚好说说。

 

有人说清博公司的老板和他有关联,这个我不关心,现在纪委都不管老婆,只管通奸和二奶。我只关心这个公司和沈教授是干什么的。

 

看百度百科介绍,“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由清华大学教授沈阳提供学术支持”。一个公立大学的全职教授,给一家商业公司提供学术支持?有点异样,但也不能说明什么。

 

那么清博数据是干什么的?看其官网介绍,大概两块:一、舆情监测、培训、处置。二、发布媒体报告、网络指数、新媒体各种排行榜单等。

 

第一个是干什么的?合作伙伴是谁?网友结合下图,什么叫舆情处置,自己脑补,我不能多说,有关于该公司人和事的文章,微信上已不见。


第二个各种指数发布、各类排行榜单,显然是商业行为。


这个很多微信朋友并不陌生,经常有许多“清博数据”的账号,不知是人,还是机器人,一言不发,就是往各个群里扔链接、发分类的商业榜单。这些东西既无文采,也没有实质内容,更不客观。群友们求转发、发广告,一般还会发个红包。而清博数据的这些商业东西,扔了就走,像苍蝇一样烦人。

 

沈教授这些年在舆情管理和新媒体的各种论坛上很活跃,而且往往是清华大学和清博数据的头衔交互使用,给人感觉好像是校办公司,或研究中心、实验室的成果,其实是一个单独的商业公司。

 

其开展的政务合作这块,咱不懂不说。但是想起当年很多教授为重庆鼓吹、站台,后来又纷纷撇清关系,辞职的、退房的,其中清华新闻传播学院的某位,后来到了清华医学院做健康传播。现在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对舆情监测和处置很重视,官方和民间有分有合,作为独立研究的学者应该如何定位,谁都清楚。

 

另外,一个公立大学的全职教授,利用身份之便,推广商业公司的品牌、产品、服务,是不有公器私用的嫌疑?指导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公司和研究事务分得清吗?到底叫老板还是老师?

 

不知道怎么理解您说的团队,虽然不能说就是公司的实际持有人或幕后操盘手,但古今中外对老师有一套要求,公众都清楚。传媒学界、业界的很多微信群,对您和清博数据这些年来的关联、舆情导向、研究质量、政商合作,颇有微词。

 

朋友圈里,一位美国的华人传播学者说:


现在川普在网上很活跃,别再授人以柄,让他向咱母校清华开炮。

 

一位台湾的传媒学者,也表示困惑:“学商两栖是容许的?”


现在陆台关系很微妙,同胞之间别再不解不快。

 

人都要吃饭,可以站着吃、坐着吃,有背景的还可以躺着吃,但跪着吃、舔着吃,让人喂着吃,就不好了吧?


社会对教授的评价低,我们不能自己作贱自己,要爱惜羽毛。不说怎么教学生,都有孩子,吃相不好,长大会被人说没有教养的。


长按--识别,感谢关注我的另一公号《乔国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