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2020诺贝尔经济学奖:人生赢家,要懂拍卖理论

南苑大王 鉴茶院 2021-03-15


什么样的工作将来能拿高薪?如何买股票才能赚大钱校花为什么嫁的不是最好?产品z怎么才能卖个好价钱?为什么你排队半小时买的奶茶觉得不好喝?


一切都在2020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学乃当世显学,学好了能为国藩篱经邦济世,学不好也能经世致用小富即安。

 

然而,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讲拍卖的,解读就有点难度。一是,是国内的经济学有数学化的苗头,几十页微积分和公式故弄玄虚;二是,拍卖对理论和实践的要求都很高,诺奖得主一线经验丰富,我们的一些专家还在以呼吁为主。



因此,网络上很多解释2020诺贝尔经济学理论的,只能云里雾里的兜圈子,搞经济学出身的大王,忍不住要解读一下。

 

佛说,功莫大于传法。好了,言归正传。

 

1

拍卖理论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经济学家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R.Milgrom)和罗伯特·B·威尔逊(Robert B.Wilson),这两人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也是一对师徒,他们获奖理由是“对拍卖理论的改进和发明了新拍卖形式”

 


什么,研究拍卖也能获得诺奖,对啊,拍卖难道不是发现价格的方式吗?平时我们炒股,也是一个双向拍卖啊。你买股时,从庄家手里拍买走,你卖股票时,你拍卖给其他人。

 

你换个工作,其实也是拍卖,发送的简历,就是“拍买邀请书”,想让你上班的企业会分头跟你面试然后出价,你会选择一个自认为或者条件的单位去上班。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拍卖无处不在。

 

辛亥革命刚爆发时,清军和起义军相持不下,掌握着全国最强大北洋军的袁世凯按兵不动,待价而沽。满清找他,给的价格是“湖广总督”,南方军政府找他,给的价格是“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扭头就逼着清帝退位了。



其实,拍卖的历史接近2700年,但是真正用经济学理论来对拍卖进行研究,却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

 

1961年,经济学家维克里讲了拍卖中最为广泛的四种形式。即英国式拍卖、荷兰式拍卖、信封拍卖、二阶密封价格拍卖。

 

2

为什么买贵了

 

而这次诺奖得主威尔逊和米尔格罗姆师徒完善和深入了拍卖理论。


英式拍卖:竞拍者由低到高竞价,价高者得。这是我们最常见的叫价最高者成交,米尔格罗姆认为,这种方式对卖家是最有利的,因为你卖的那个东西,价格已经不仅仅取决于货物本身。

 


米教授说,在场那些竞拍人的出价,直接会影响到别人的心理,这是“显示博弈”(Revelation Game)

“任何买者的报价不仅会显示出他自己关于物品评价的信息,还会部分地揭露出其他买者的私人信息”。


所以,竞拍人为赢得拍卖,必须报出更高的价格。

 

比如说一个花瓶,你心理价位5000,场内有人报8000,你觉7000块也不错,真想买下就得9000,比如一只股票,你觉得25块/股愿意买,但是盘中一路涨,你追高,27块钱买进。


因此,根据诺奖得主的理论,如果你想把自己跳槽卖个好价格,如果你想自己要卖的东西利益最大化,你就要大量削弱买家的“信息私人性”,什么意思呢,你要用别的因素影响他的主观意识,这个工具是“关联评价”

 

最通俗的例子是猎头帮你找工作,老板的“信息私人性”,也就是主观意识,本来认为3万/月能挖个市场总监,猎头会告诉这个老板,市场上像样的都是4万/月起,而且,有A、B、C公司等,都给这个你能看上的家伙出5万/月。

 

老板的心理价位于是变成了5.5万/月。

 


又比如炒股,本来这家公司盈利很好,你认为这股60块/股是值得的,但庄家会故意利用利空消息大量砸盘,一大堆野生股神在股吧里看空,直接影响你的“信息私人性”,你55块/股割肉就卖了。

 

大王为什么不建议大家炒股,无数人告诉你风险对应的是收益,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大,错!掌握的信息越全面,收益才越高

 

公募基金公司,几十个985出身的研究员,把整个行业都研究烂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都琢磨透了,还没事跑到上市公司吃食堂数人头掌握第一手信息,心里价位极度强大,你就一个软件,凭什么跑的过机构呢?

 


诺奖得主也说了,在拍卖实践中,因为“关联评价”的存在,往往会出现竞拍人赢得拍卖后觉得不值的现象,拍卖理论中将这一现象称为“胜者的诅咒”(Winner’s Curse)。

 

通俗的说,你买了后觉得贵了,后悔了,觉得不值当。

 

因此,大王每次看到排队半小时的蛋糕和奶茶,肯定是不会去买的,智商税的成分太高了。找一堆托儿排队,“关联评价”不就有了吗?



其实,电视上网络上所有的广告,几乎都是为了要削弱你的“信息私人性”的,大王当年投资零售行业,发现超市里的货架和堆头非常讲究,到处充满了诱惑。

 

有多少人,进超市本来只想买瓶水,结果杂七杂八乱买,花了上百块才出来。

 

那么有什么破局方法怎么不做傻大头呢?反着来呗。

 

诺奖得主说,“竞拍人利益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其信息私人性的程度”。啥意思呢,坚持自己的看法,少受外界的影响,同时,加深对拍卖品的深入了解,你掌握的信息越全面,对要买东西的价格越清晰。

 

比如巴菲特,他就觉得高盛值115美元/股,你是全球第一投行也好,你现在股价125美元也好,你重大利空也好,他不管。巴菲特能长期拿住股,就是因为他认这个死理。

 

然而,在高度碎片化的社会和每天被营销的社会,要做一个清醒的人是很难的,你其实已经被算法包围了。大王早说了,能力圈范围之内的,你是捡钱,范围之外的,省点心。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看来是深懂拍卖理论。

 

3

校花为何嫁不好


荷式拍卖:拍品由高到低叫价,直到有竞拍者表示接受为止。这个好理解,1000块没人买的东西,800块大家认为也不怎么值,800块没人买的东西,大家认为估计也就值200。

 

追涨杀跌,是人的天性。

 

大王长期以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很多才貌双全的校花、系花、女博士等,往往没有嫁给我们认为她最应该嫁的人,终身伴侣都是“便宜了”那个小子,公主最后没有配王子。

 

而班上相貌还行,能力还好,中等偏上的,反而和最英俊潇洒年少多金,本应该能娶校花的牵手了,什么原因呢?

 


校花的感情基本都是“荷式拍卖”确定的。


才貌双全的校花外表高冷又不爱说话,会导致很少有人敢去追,用拍卖理论解释的话,这叫没有“关联评价”,更无法揭示竞争者的“私人信息”,大家都不知道校花找男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参与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校花只能被迫越高冷。


最后校花只能从挑剩下的开始选,向下报价,要么嫁的不是特别如意,要么变成了剩女。

 

反倒是开朗点的女孩子,愿意告诉大家她没男朋友,条件巴拉巴拉透露一堆,男生们都觉得自己把握比较大,纷纷去撩,结果呢,按照“一个竞拍人对拍品的较高评价,也容易提高其他参与人的评价”的原理,这个女生越来越受追捧,她就能从容的优中选优,嫁的最好。



资本大鳄,黑石集团的苏世民就很懂这个原理,他在哈佛商学院读研究生的时候,直接就把大家都不敢追的美女老师艾伦菲利普斯,给撩成了老婆。

 

声明一下,大王使用的是经济学中的假设和比拟,并不是物化女性。

 

鉴茶院团队也有经济学单身美女博士,大王的建议很简单,女追男,隔层纱,看上哪个男生不错,先下手为强,要把自己搞成英式拍卖,尽快释放“参与人评价”,让大家对你喜欢什么心理有数,符合条件的人会自动入围,互相提高评价,你还怕没得选么?


当年,某经济学家的“美女先嫁论”和“冰棍理论”,是很有一定道理的。

 

4

啊,拍地


第三种是信封拍卖法。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写下自己的报价,彼此不知道互相的价格,报价最高者得。

 

很多公司的融资、工程招标、土地拍卖等,都是信封拍卖,用信封就是为了保密,所以自己报价别人不知道,不会显示出对于物品评价的信息,没法影响他人,更没有办法“部分地揭露出其他买者的私人信息”

 


最后就会形成两个极端,要么买家极度吃亏,过去很长时间,工程投标都是最低价中标,很多企业害怕自己中不了,甚至亏了钱的要干,上去报一个极低价,整个行业利润大幅下跌,项目干的可想而知。

 

要么是卖家极度占便宜。购买人因为无法了解“他人评价”,而自己又很想要,会在心理价位上层层加码,最后失真。

 

大王当年搞地产,土地拍卖很多都还不是公开举牌叫价的,而是信封拍卖的。


团队看中一块地,跟了一整年,报告就做了3个月,前期设计方案花了几百万,开会测算好这块地最高值6.8亿,我们余量打到7.2亿拿地。

 

到了车上大家怕拿不到,心理价位调整到最高7亿4,到了现场,一看保利万科和福建土豪中小开发商们乌泱泱坐了一屋子,悄悄咬耳朵确定说咱们7.6亿也要干。

 

董事长本来势在必得,现场不待了,外面车上遥控去了。

 

玩法是起拍价4.9亿,每轮加价500万,出价最低的3名会被淘汰,上一轮的最低价,是下一轮的起始价。

 

第n轮起,每轮加价1000万,我们报价6.8亿,留在了会场,此时有一半开发商被淘汰了。

 

第x轮起,只剩6家,起始价7.5亿,每轮加价2000万。

 

投资经理抖着手,在报价单上填了最后底线7.6亿,董事长外面车上临时发短信:“上7.7亿”。大王咬牙写了个7.7亿,柒亿柒仟万圆整啊,用印,交上去。

 

结果就被淘汰赶出了会场。小伙伴们出来后委屈带失望,在车上只掉眼泪。土地的最后成交价,大王现在还记得,9.2亿。

 


特么的,以后再也不在玩信封式拍地的城市拿地了。

 

大王解释完这几个,想必你已经对价格发现和价值打造很有心得了。

 

5

同时出价法


最后一种是二阶密封价格拍卖:竞标人分别在信封中写下自己的报价,报价最高者得,但只支付报价第二高者所报的价格。这个也不展开了,有无穷无尽的算计方法和捣乱空间。

 

米尔格罗姆和威尔逊之所以能获得2020年诺奖,不光是因为他们揭示了拍卖理论,而是发明了一种“同时向上出价拍卖”法,这种模式,让社会资源的拍卖远离“掠夺性”定价,不以收入最大化为目的,而是以代表广泛的社会利益为目的,让买家尽量在均价附近成交,不花冤枉钱。

 


比如说拍卖电信频谱资源,又如卖天然气经营牌照,一个城市分成N个区,当然有肥有瘦,过去的玩法是,一张一张的拍,拍完一个结束,再拍下一个,城南区人口多,肥啊,十家公司冲上去打破头,燃气商含泪吃下去,城北区地方远人口少,瘦的又卖不动,摇号吧,又容易把施工难度最大的给了技术最差的。

 

诺奖得主的拍卖法是,一下拿出十几张天然气牌照,让大家同时对一张乃至多张报价,所有牌照当然都是最高价成交,但是,如果有一张牌照还有拍好,整场都不能结束。

 

这就好玩了,如果有人觉得某个地块的牌照报价高,自己拿下来做不划算,就干脆去拍个便宜的地块好赚钱,不会再去火上浇油给那个富裕地块抬价,而拿到富裕地块的,为了尽快结束拍卖,也不会去硬抢小燃气商的鸡肋地区,最后基本是各自拿到跟实力匹配的地块。

 


这些拿到的价格,基本都在均价附近,对买家相对公平。

 

虽然卖家不是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玩的,但毕竟是拍出去的,正府的收入也不少。

 

互相参考对方的出价信息,互相琢磨自己的出价给对方的影响,这种互相博弈之间,威尔逊“共同价值”的理论因而成型。

 

这种方法确实厉害,甲方和乙方都重金请了教授当交易顾问。价格的形成其实像个黑箱子,“同时向上叫价拍卖”让大家得以一窥这个黑箱的内部。

 

诺贝尔颁奖辞中写道,

“他们运用自己的见识,为难以用传统方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设计出新拍卖形式。他们的发现,使世界各地的卖方、买方和纳税人受益”。


在获奖结果公布后,斯坦福大学公布了一则视频,显示当诺奖委员会无法联系到 72 岁的获奖人米尔格罗姆之后,另一位获奖人,现年 83 岁的威尔逊,也是他的邻居,凌晨12点半来到前者门口敲门,


“喂,老米”


“谁啊,这么大晚上的”


“我,老威,你得诺贝尔奖了”


“啥玩意?” 


“你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了,记得接电话啊!”


“哦,行,明儿吧,我睡了”



大师是大师啊,大王有诗赞:


大梦谁先觉,平生吾自知。

凌晨秋睡足,诺奖来迟迟。


才华稀缺横溢,性格宠辱不惊,这才是人生赢家!

 



扫码关注后,可加入读者群。


鉴茶院

评时事热点 论财富人生 

鉴茶财富100课,独到的财商课程。探讨中产阶级在大时代的思维与升阶,请后台加入另一个星球“财经院”。


世界霸主都是能源帝国,中国时代要看两轮电动车
内循环视角下的股市房市与中年危机
买入中国,一百年来的最佳机遇
全世界比烂,中国很稳健!


为经世之道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