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制度,早已决定中美国运

南苑大王 鉴茶院 2021-07-26


自从人类有了国家以来,一共只有三种人才选拔制度。

血统制、察举制、考试制。
 
血统制很好理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只能打洞。
 
人生就是一门比投胎的学问,起跑线在娘胎里就划好了。
 
这当然严重的不公平,所以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废除了,根子是陈胜吴广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天生就比谁高贵,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但欧洲人这一套吃到近代。血统讲的是纯正,大家近亲通婚,德皇威廉二世是英王乔治五世的表兄,沙皇尼古拉二世又是他的姨弟。互相亲上加亲,搞出一堆遗传疾病

 

很多人崇拜一塌糊涂的欧洲皇族,普遍是血友病患者,随便划破个小口子就会流血致死。



印度人的这一套吃到现在。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组成的种姓制度到今天依然现实存在,低种姓的人早就躺平几千年了,血统论根深蒂固。

 

陈胜一届草民为何被司马迁高度评价,称为“陈王”,就在于那一声呼喊划开了漆黑夜空。


01
 
人才选拔既然不能靠血统,那靠什么呢?靠评价。
 
这就是察举制
 
由地方长官或者名门望族考察人才,推荐你当官。先看你的人品,孝顺第一,再看你的品德,高雅廉正。所谓“举孝廉”


能力当然很重要,但家世和出身更重要,评价这种东西太主观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而且太容易拿来做利益交换了。
 
商业互吹谁不会?花花轿子抬人嘛。
 
曹操20岁就被“举孝廉”,第一份工作是首都洛阳的北部尉,副县级的公安分局长。

为何?他祖父是大宦官曹腾,老爸曹嵩则做过太尉,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而袁绍的起步更高,一毛钱基层工作经验都没有,上来就是正处级的濮阳县令。

因为他是官五代,家里四代人都是正国级,“四世三公”,皇帝也得让着。


如果你家世不过硬无法被“举孝廉”,那就只能指望高官来看上你,正厅级以上的“两千石”可以直接把你喊来做官,叫做“征辟”
 
那首著名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是大诗人朱庆馀低声下气的以女性的角度问水利部副部长张籍,“我还合你的胃口吗?”不然怎么叫《近试上张籍水部》?
 
察举制和征辟制到最后,变成了利益集团的圈子和门阀的天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山东盐业”的少东家黄巢一心就想混进体制,结果推荐没人推,征辟没人征,最后起兵造反终结了几百年的察举制,几乎杀光了所有士族,“天街尽踏公卿骨”


 
02 
 
在《内卷化,中国一直在说不》一文中,我们说过中国人破内卷是孜孜不倦的,隋唐时搞出了科举制,在宋朝后全面兴起。
 
不拼血统、不拼家世,咱们拼努力、拼智商。
 
只要你天赋过关又足够努力,不管出生在哪家世如何,靠读书学习就能改变命运,参与社会分配。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下就显得公平多了,所以才有了文人风骨和士大夫精神。
 
科举到了今天,已然变成了高考制度。
 
试题是保密的、试卷是糊名的、题目是统一的、考试是封闭的、标准是一考定终身的。
 
虽然不完美,但是尽最大限度的,把“人为”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什么叫公平?公平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主观因素。


所以中国的高考,依然是目前年轻人最主流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依然是相对最为公平的选拔方式。
 
因为高考,中国年轻人上升的通道是打开的,社会阶层的流动是通畅的。


03 

但美国就完全不同了。

美国一样是有“高考”的,叫做“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俗称SA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一年可以考个6次。
 


然而,这个成绩,它不划分数线,并非大学录取的充分条件,而只是参考

总体要看什么呢?
自我照顾(Self-care)学术表现(Academic work)服务和对他人的贡献 (Service and contributions to others)家庭贡献(Family contributions)课外活动和暑期活动(Extracurricular and summer activities)...还得有一封像样推荐信。

 
“对他人的贡献”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关学校啥事,你捐款了吗?
 
索尼影业主席迈克尔•林顿向布朗大学捐赠一百万美金,女儿成功入学。
 
“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老板,亿万富翁莱斯·维克斯纳给哈佛捐了4700万美元,三个孩子拿到了哈佛通知书。
 
再看“家庭贡献”,这摆明了不就是问你家世和背景吗?美式的“察举”。
 
我们都熟悉的特朗普同学,平时斗鸡走狗的,但竟然被宾夕法尼亚大学招商办主任詹姆斯·诺兰“举孝廉”,直接进了沃顿商学院。


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女儿萨沙则被布朗大学直接“征辟”,通知书送到家里。
 
为了“内举不避亲”,美国人甚至发明了“传承录取”
 
你爸妈或者长辈读过这个名校,也能推荐你就读这个名校。
 
小布什的高考试成绩比同学低180分,照样“传承”进了耶鲁,
 
特朗普熟练利用游戏规则,直接把女儿一万卡,传承进沃顿商学院。
 
从哈佛到斯坦福,各种“Z名单”、“配额”、 “主任/院长关注人”满天飞,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游戏规则,可谓一代名校、代代名校。


最后的什么推荐信、体育特长生、破格录取计划等,更充满了人为因素和暗箱操作空间。美国爆出的常青藤舞弊案,威廉·辛格除了能帮打招呼,高考的SAT成绩都能直接给你改了。
 
就连中国的土老板,都能花650万美元,在美国“举孝廉”,直接把女儿运作成皮划艇特长生,摇身一变而成美国高考状元。
 
还要到处说自己是美国高考状元。

 
一言以蔽之,美国的大学录取根本没有统一标准方式,就是豪门的“察举”和名校的“征辟”。
 
和汉朝末年的配方一模一样。
 
 04 
 

那么察举制有没优势呢?当然是有的,这种制度有利于培养超绝的精英和天才,减少内部的沟通成本,但中国为什么不用了呢?精英太少,曹操和肯尼迪这种,多年才出一个,而且严重的弊大于利。

 
第一是乌烟瘴气,政治沦为儿戏
 
不仅是高考 整个美国的行政机制都是察举和征辟制的结合,年龄大没关系、没有经验不要紧,只要你背景够硬、有人提点,顷刻就能委以重任。
 
特朗普这种没有一天执政经验的能当上美国总统,而他也能随手开除人,随手把女儿女婿任命成白宫的“朝廷命官”
 
根本没有什么组织程序好言,这在中国和欧洲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即使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这样的青年才俊,也是地方和部委干过20多年,做过经济部长的。


第二是能力退化,精英逐渐反智
 
察举制既然是幕后交易和拼家世,根本没必要去搞什么真才实学,所以我们看到美国核心的精英是一代不如一代。
 
想想当年的杰佛逊、罗斯福、克林顿,都是学霸级的存在,再后来的小布什,智商都有问题,而整个大学都在逃课的特朗普,会告诉你喝消毒液能防新冠。


门阀制度的结果必然是“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惠帝能讲出“何不食肉糜”,特朗普的反智你一点都不诧异。
 
第三是社会割裂,底层的通道彻底堵死。
 
美国的大学是理论上都能考进去,但工薪阶层去哪筹集高达6万美元/年名校开支,拿什么在放学后聘请90-150美元/小时的家教给孩子补课?
 
穷人家的孩子,用力活着都很难了,哪有时间和金钱去参加高大上的课外活动,去做慈善、搞公益,玩皮划艇击剑,参加高大上的联合国论坛?


所以美国人才搞出个“快乐教育”的奶头乐,哄工薪阶层的孩子去放飞自我,玻璃天花板早就存在了,你努力也没用。
 
今天中国的年轻人天天讲内卷,美国的年轻人早在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后就基本躺平了,他们已经不反抗了,把自己叫做“沉默的大多数”。
 
在1%的家庭占据了全社会40%财富、90%的穷人一起分配5%社会资本的美国,豪强门阀早已板结成块,就连蓬佩奥这种中产出身、自小学霸、毕业于西点的社会精英,都不得不低三下四的跪求科赫家族,才当上了中情局长和国务卿。
 
当然,考试制度肯定也有很多弊端,但现实早向我们证明,中国几千年来,有废柴的皇帝、有废柴的将军、有废柴的太守、有废柴的王室,但是没有一个废柴的状元
 

05 


美国学者克莱因曾有一个国力评估公式,即PP=(C +E +M)×(S+W),其中,c代表人口和领土,e代表经济实力,m代表军事实力,s代表战略意图,w代表国家意志。
 
大国之间的竞争都是长跑,比拼的既有短期的科技,更要靠长期的公平正义,人民凝聚的国家意志才是决胜之基。
 
撇开那些短期的科技实力,中国和美国的底层逻辑,一个是唯才是举的考试制度,一个是门阀控制的察举国家,你说谁胜谁负。
 
撇开那些自由平等的外部学说,中国和美国的游戏规则,一个是公平竞争的社会共识,一个是暗箱操作的人心套路,你说谁赢谁输?


治国之道,首在得人,中美竞争,短期虽有波折,但长期早无悬念。

到最后又是惯例的利好时间,高考制度利好谁,高考利好我们每一个人,它是我们这个社会逆天改命的最大一把神器,防止内卷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它的神圣和正义,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家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历史的洪流和你的每一份资产其实都息息相关。

即使你已经离开了学校,请你也不要离开书桌,能走多远,书桌影响你的思维境界

即使你已经不再是学生,请你也不要放弃学习,能走多宽,学习决定你的认知水平


结合实践,你就产生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祝正在高考的各位学子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祝已经考过的各位学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要忘记当年你迎来人生重大机遇和转折时,你发自内心的经验感慨:


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成就未来!


点击关注本号,后台可加入读者群。


鉴茶财富100课,助您旗开得胜的财商课程。掌握人生的第二曲线。跟300名贤达高人一起提高认知,在后台加入“财经院”。



"不准"胜过十年寒窗
躺平、内卷化与马克思
三胎的历史进程,万亿的宁德时代
美国正一步步变成明朝末年
易方达张坤的基金,写满了无奈与悲凉


星标关注 欢迎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