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峥嵘从何而起?燎原星火从上海小楼发出的信件开始
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2020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公司员工年轻化、高知化的特点,中建八局投资公司团委在各地团支部组建了“党史分享青年团”,分别赴上海渔阳里、嘉兴南湖、广州海珠、沂蒙山区、南京总统府和浦东中国馆,采用视频解说的形式,为大家讲述1920年以来党的成立前夕,一大、工人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时期的典型党史故事,感悟党和国家伟大发展历程中蕴含的坚实力量,让初心融入血脉、将使命扛在肩头。
今天,上海地区的公司青年员工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为您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的故事——
▲老渔阳里2号,酝酿开天辟地星火
这里是上海黄浦老渔阳里2号。推开黑漆实木大门,站在天井内抬头望去,暗红的挂落门窗重现,登上二楼,窗楣边放着一张旧式书桌。这座具有100多年历史的石库门里弄住宅,正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革命的火种在这条不起眼的弄堂里点燃,从此燎原神州大地。
纷乱中的汇聚
1920年2月19日,陈独秀秘密乘坐客轮抵达上海。当时深感不妙的陈独秀,在李大钊帮助下逃出北京。在护送途中,两人讨论起党的筹建问题,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同年4月,陈独秀住进当时法租界的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由他担任主编的《新青年》编辑部也一同迁入。当时的上海,开放带来各种思潮激荡,但绝大多数进步青年对社会主义只是抱着一种朦胧的向往。
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与邵力子主编的《觉悟》,戴季陶、李汉俊主编的《星期评论》等,已经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探索与宣传。以这些刊物为阵地,他们和施存统、陈望道、俞秀松等青年知识分子聚集到这栋小楼,热切探讨救国之道。
在编辑工作之外,陈独秀还要接待各地慕名而来的知识分子,同他们交流。如今旧址的一楼客厅里,还悬挂着一块小黑板,用粉笔写着一行繁体小字:“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当年盛况可见一斑。
加快建党步伐
1920年4月,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外国处派遣来华的代表维经斯基到访老渔阳里2号,帮助和指导中国的建党准备工作。
对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党,坚持什么样的主义,当时的知识分子们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据李达回忆:“最初参加座谈的人很多,以后就只有在当时还相信马列主义的人和维经斯基交谈了。”
维经斯基的到来无疑加快了建党的步伐。这年5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旨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酝酿建党问题。
在如今的旧址内,展示着两本《新青年》杂志的封面,其中第八卷第一号的新封面为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各伸出一只手紧紧相握。茅盾曾回忆说,这一封面,暗示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罗斯必须紧紧团结,也暗示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
旗帜鲜明叫共产党
1920年6月,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五人在寓所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关于组织的命名,还有一段插曲。当时,陈独秀曾写信和李大钊商量,开始酝酿建党时,除有信仰共产主义者外,还有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叫共产党怕他们接受不了,所以叫“社会党”,现在他们已退出,是叫社会党还是共产党,他拿不准。
李大钊明确回答:“不要叫社会党,就叫共产党。”接信后,陈独秀非常赞同,他说:“就叫共产党,旗帜鲜明。”
时间一晃就到了1920年8月初的一个早上,17名身穿长衫或西装的男子进入挂有“《新青年》出版社”牌子的陈独秀寓所,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立大会。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在大家的推举下,陈独秀担任党的早期组织书记。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了。
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上海发起组成立后,老渔阳里2号内进步人士纷至沓来;一封封信件从这里发出,一个个“使者”奔向各地,指导各地建立起早期党组织,这里已然成为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1920年夏,李汉俊从上海写信给董必武和张国恩,商议在武汉建立党组织。陈独秀给远在北京的李大钊写了信,通报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情况。10月中旬,由李大钊、张国焘、张申府发起,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1月,毛泽东在湖南着手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济南、广州等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也陆续建立。
从老渔阳里2号发出的一封封邀请函,酝酿着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投资公司青年员工讲党史故事
下一期: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
本期编辑:魏渊
素材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司党群工作部
员工意见反馈平台
广开言路 表达诉求
点击上图,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在看”,让更多人看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