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声誉风险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
大家好,我是Aliang。
现在,相信绝大多数银行机构、保险公司都认识到了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惆怅的是:
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究竟应该从何处下手?
01
2月18日,正月初七,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对外披露《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从 “指引” 升级为 “办法” ,释放出加强声誉风险监管的明显信号。
其来有自。时代在变,潮流在变。 此次文件规格升级,从 “指引” 变成 “办法” ,预示着声誉风险管理不再是锦上添花的 “插件” ,而是成为整个系统性风险防范和管理的 “标配” ,是 “送炭” 之举。 @智慧君
《办法》既出,涟漪必起。
组织学习、内外部培训……Aliang甚至收到了邀请参加声誉风险管理培训班的两封信件、一封邮件和一条短信。
从舆论环境变化、网络舆情监测,到舆情应对技巧,声誉风险防控策略……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模拟演练……
说实话,有些头大!
02
2018年2月5日晚,邮储银行河北邢台一家网点开展防抢劫应急演练,被路上拍摄发布,传称真实版“抢银行”。一时间,微信群、微信朋友圈、贴吧、微博哗然一片。
看似只是开心视频闹剧,但真有人担心自己的存款。如果不及时遏制,恐怕第二天一早,该网点就会挤满取款的储户。
好在该行反映迅速。第一时间发动全行员工劝解相关人员不再转发视频,在已有视频下跟帖辟谣;通过自家官微、网警官微发布“郑重说明”;协调网信部门控制过激谣言;当地监管部门禁止同业诋毁,协助跟帖辟谣。
所有措施均在当晚完成。
第二天一早,发现有网友评论:“邮储银行的演练太逼真了,想必安保水平也是够够的!”
03风起于青萍之末。也许您觉得事情很小,本就不会出什么大事。许多挤兑事件是从这样的小事烧起来的:有银行因为粮食补贴款领取纠纷被传倒闭,有柜员在客户大额取款时说了句“没钱了,取不了!”,有款车被劫时银行深为放心地认为责任全在安保公司……一场挤兑就是这样开始、蔓延至成群结队的,人头攒动的场景让本不相信的人都信了。
总有不明真相的群众担心存款,总有吃瓜看戏的网友添油加醋。
绝大多数声誉事件,并不发生在声誉风险管理部门,而是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部门,可能发生在决策层或者任何一位正式的、非正式的员工身上。保安打人——保安人员多是外聘的,但别人都说是XX银行保安打人了。
工资福利单——我只是发给我大爷看看而已,但他转手发到亲友群里炫耀了。
培训打屁股——“我靠!张三被打屁股了!哈哈!录下来!”
彩礼贷——这个创意直戳社会痛点,定能引来关注揽到客户。
楼顶国旗褪色—— “这银行不讲政治啊” !
……
04
前瞻性,预防为主,定期审视,是有意识地作为、主动地预见。事儿想在前头,办事前先想一想:这样做,有没有声誉风险? 匹配性,高度重视,动态调整,需要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行动上的有力支持。声誉风险管理的工作力度、资源保障,要与自身规模、经营状况、风险状况及系统重要性相匹配。 全覆盖,上下左右、前前后后,让声誉风险意识洒满每一个角落。声誉风险管理不只是某个部门的事儿,是每一个层级,每一个部门、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网点、连同有合作关系的第三方……All in! 有效性,建章立制,未雨绸缪、功在日常。我们不想有事,但事儿来了,能够快速响应、协同应对、高效处置、及时修复。
在中国银保监会官微检索“声誉风险”,
会发现声誉风险已被纳入各项相关制度。
05探索,是监管部门的事情,是全行业的事情,也是每一家机构的事情。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
·END·
欢迎点赞在看留言
关注Aliang,听Aliang说
你若喜欢,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