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馥 | 闻香识女人——为了美白我们什么都敢往脸上抹

柳馥 搜历史 2018-12-23

本       文       约      35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中国人审美离开不一个白字。正所谓一白遮百丑,所以,虽然所谓涂脂抹粉,涂脂在前,但更多时候施粉比涂朱更重要。妆粉的重要还有一个特殊的因素,相较胭脂青黛,妆粉是一个男女通用的化妆品。古人言:“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其实,士亦为知己者容。《魏略》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邯郸淳的士人,特别有学名,曹植去拜会他之前,特地沐浴一把,顺便涂了一脸粉才出门。

涂粉,不是女人的专利,但是人们历史印象里女子的闺中生活更离不开妆粉而已。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粉,傅(敷)面者也,从米分声。”粉,拆字而解,它是用米研磨而成的。人们最早于敷面的妆粉,就是米粉。米粉,诞生的时代不可详细考源了。《墨子》曰:禹造粉。依着这种说法的话,我们先民在夏朝时期就已经用上了妆粉了。夏朝那会儿流行不流行用妆粉就不好说了。《楚辞·大招》上说,“粉白黛黑,施芳泽只。”想来在春秋时代,妆粉已经成了美人梳妆镜前必不可少的化妆品。

唐寅《王蜀宫妓图》

今天的姑娘去购买底妆的时候,有三个必要考虑的点,一是色号是不是贴近自己的肤色,二是粉质够不够细腻,三是持妆度好不好。其实,这三点也是古代美人们选择底妆的时候要考虑的,唯一不同是古人在粉底色号的追求上只有一个字——白。《淮南子》曰:漆不厌黑,粉不厌白。所以,古人在制作米粉的时候,一般会选择色泽纯正的粱米、粟米。这两种米除了白之外,粘性也强,持妆度比较好。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米粉的制作工艺,这段文字很长,我们全文翻译成白话,大致是这么个流程:

材料上,首先是粱米,粟米其次,这些米中不能掺杂杂物,放到臼中捣碎,再拣去碎杂再次提纯,过程中要保证不混杂其他粮米。如果混入其他粮米,如糯米、小麦、黍米、穄米等,作出来的粉英品质就会不好。提纯后,我们把碎米粉放到水槽中注水,用脚踏踩十遍,再淘洗干净,直至淘出来透彻的清水为止。然后,再用一口大瓮盛满水泡米。春秋季,需浸泡一个月,夏季只需浸泡二十天,冬天则要泡上六十天。一定要浸泡到上面说到的日子,日子不满的话,作出的粉会不够滑腻。在浸泡的期间不用换水,就是米被泡烂发臭也不能换水。日子满了,再换清水,在瓮中淘洗,用酒杷搅动,这时淘去米会发酵出的醋味。不要紧,我们多清淘几遍,直到气味淘尽了。

接着,我们把米粉倒到一个瓷盆中,进行更进一步研碾。可以适度加水浸泡,搅动。然后,把白色米汁沁出来,用绢袋过虑米汁到另一个瓮里。过滤出来较粗的颗粒,继续研磨,用水浸泡搅动,再接出来过滤。所有的东西都研磨细腻之后,用杷子在酒瓮中用力打击米粉一段时间,再静放等其澄清。然后取出澄出来的清水,倒出剩下的浓汁,放在一个大盆中,用木杖沿同一个方向搅动,切记不要左右来回搅,大概三百多转之后,停下来再盖上酒瓮,防尘。再等过一段时间,米汁澄清了,我们用勺子慢慢取出清水,再用三层布贴在粉上,布上铺粟米糠,糠上撒草木灰。如果草木灰湿了,那就要换新的草木灰继续吸水份,直到草木灰不再潮湿。

然后我们揭去吸水层并切掉已成型的米粉块四周粗糙干白没有光泽的部分。粗粉,是米粉表层构成,所以没有光泽。剩下的中间部分形状圆如钵盂,看起来就像是去壳的鸭蛋一样白腻润泽,这一部分名叫“粉英”。粉英,是由米粉中心部分构成,所以光润细腻。为了让粉英更加好用,我们还得选一个晴天,把粉英铺在床上,用刀子削开,再晒一回干。之后,用脚挤紧粉英,再用手不停地大力搓挤。这样,用力搓出来的粉英就会更加细腻。

综上,要制作一块完美的粉饼,除了精选原材料(粱米、粟米),还得经过淘洗、水浸、熟研、过滤、取汁、搅拌、沉淀、澄清、选切、曝晒等多道人工。而这种制作粉英的方法,一直被沿用到了唐宋。

除了这种纯天然的“粉英”之外,古代美人还喜欢胡粉涂面。所谓的“胡粉”,它与西域胡人无关,只是一种用铅制的妆粉。据说东汉刘熙《释名》:“胡粉:胡,糊也,脂合以涂面也。”糊,只是谓其形也。早期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铅粉的起源跟米粉一样都是无法详考的,但是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上说:“纣烧铅锡作粉。”把铅粉的发明权给了纣王,若按这说法,铅粉比米粉大概晚了近千年,但是铅粉流行度一点儿不亚于米粉。铅粉相较米粉而言,颜色更白,光泽更好,最重要的是东汉开始,铅粉大都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变得便于携带且易于保存。

1959年,新疆民丰县北大沙漠一号东汉墓出土一件白绢刺绣云纹粉袋,袋身上红、黄、绿、棕等色丝线绣成,下围装饰了汉代流行的红色柿蒂形边饰,其精美程度不下于今天的粉妆粉。古代装粉饼除了精美的粉袋,更为流行的还当属粉盒,质地有陶瓷器、也有金银器,造型多种多样,盒身上一般也会饰有一些纹样。若说经典款,依旧是古今大同,圆形扁盒是一个流行了一千多年的造型,而更有意思的粉盒内跟今天粉盒一样,有些配有一个粉扑。1988年江西德安县义峰羽绒厂南宋周氏墓出土一个金属粉盒,盒中就有一个丝绵粉扑。

进入宋代,不仅粉盒的设计越加精致贴心起来,粉饼造型也开始越加走心了。今天很多品牌出自家的粉饼会刻上自己的LOGO,宋代粉饼上虽然没有LOGO,图案也是不少的。福建南宋黄升墓就出土了若干枚的粉饼,这些粉饼被人用花模压成了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状,粉面上还凸印上了兰花、牡丹、菊花、荷花等花草纹样。

黄升墓出土的粉饼

南宋中兴的四大诗人范成大在《桂海衡虞志·金石》说:“铅粉,桂州所作最有名,谓之桂粉。”其实,南宋制粉业已然颇有规模了,享负盛名的妆粉还有韶州产的韶粉、吴越地区的官粉、辰州产的辰粉等等。到了明清,香粉铺子也越加品牌化,国货名品戴春林从晚明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嫏嬛山樵所著《补红楼梦》中说,薛蟠每次路过扬州必要去戴春林买香粉。



古代妆粉也叫香粉,跟今天化妆品一样都有加进一些香料调和气味,仿佛美人所用之物必要有芬芳之气。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的香粉法条:白附子、茯苓、白术、白芷、白敛、白檀(各壹两)、沈香、青木香、鸡舌香、零陵香、丁香、藿香(各贰两)、麝香(壹分)、粉英(陆升)。

香粉虽好,但不能多涂。毕竟这东西的主要成分是铅,用多了会铅中毒。清代医学家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粉锡即铅粉,乃以铅打成薄片,入甑,用醋一瓶同蒸,化为粉用。今杭城多有业此,名曰粉坊,工人无三年久业者,以铅醋之气有毒,能铄人肌骨,且其性燥烈,坊众人每月必食鹅一次以解之。”吃鹅是否能够铅毒,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无三年久业者来看,食鹅还是解不了根本问题。

铅中毒,轻则出现血流加快、头部眩晕等反应,严重点的话,会导致色素沉淀形成黑斑。相应地也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毒越深,黑斑越重,为了遮盖脸上的黑斑又不得不涂更多铅粉,跟着毒也越中越深。古人也想了很多方子去除铅所含的有害成分,比如利用高温加热的方式来除去铅粉中的有害物质,《千金翼方》中炼粉方条:“取胡粉三大升。盆中盛水。投粉于中熟搅,以鸡羽水上扫取,以旧破鸡子拾枚,去黄泻白于瓷碗中,以粉置其上,以瓷碗密盖之,伍升米下蒸之,乃暴干研用,傅面百倍省,面有光。”

南宋陈元靓所撰《事林广记》也提到了用鸡蛋过滤毒质之法,而相较与这两个方子,最有意思还是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记得“玉簪花”条上面云:“今人取其含蕊,实铅粉其中,饭锅上蒸过,云能去铅气.且香透粉内,妇女以匀面,无干痣之患。”

《红楼梦》提到的“玉簪花棒”

《红楼梦》也有提到“玉簪花棒”,如此看来并非捏造,只是《红楼梦》的“玉簪花棒”并非由纯粹的铅粉制作,而是用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这种粉也叫茉莉粉,它还真是明清特有的一种妆粉,因为紫茉莉原产于南美,明清时期才传入中国,因为其种子呈白色,类似珍珠的样子,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珍珠粉。那会儿真正珍珠粉被称为珠粉,珠粉的造价显然不是常人可问津的。相对便宜点,还有贝壳粉。

然则,最经济实惠又无毒还是米粉。不过,纯米粉的上妆后期,较之铅粉还是处在下风。所以,将米粉和铅粉混合未尝不是一个降低铅粉危害的好方法。早在魏晋时代,宫人段巧笑就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古代各种材料质地的妆粉很多,在美的面前还是有很多美人如壮士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一般,勇敢地涂纯铅粉上面,甚至为了追求白和光泽感用上汞粉,即是水银粉。不过,水银粉在古代药妆当中也有一定地位的,古代有一款知名洁面产品叫太真红玉膏,它的配方很多版本,其中《本草纲目》卷九引《闺阁事宜》所记“太真红玉膏”的方子就含有水银的成分。

毕竟,在美的面前,重金属神马都只是浮云。想想魏晋那会儿的人为了让自己白点,天天把感冒冲剂的五石散当美白丸服用。五石散主要成分是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这药没事内服的危害,一点儿也不比纯铅粉上脸少。


-  推荐阅读  -

柳馥 | 中国神仙界,那些你不知道的印度“神秘巨星”

柳馥 | 杨贵妃死亡现场直播

柳馥 | 不拿自己孩子烧菜的厨子不是好反贼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水滴

这是第 154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