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元涛 | 蒋经国的一生三变

王元涛 搜历史 2018-12-23


本       文       约      37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蒋经国的一生经历,堪称波澜起伏。尤其是与孙中山之子孙科及弟弟蒋纬国等政治二代相比,他更显得际遇非常。也许恰恰是这种“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磨练,让他这样一个并无超凡秉赋的人,最终得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留学苏俄沦为人质,在乡村厂矿间辗转求生,让他终生眼睛向下,敏感于底层疾苦。上海整顿金融失败,让他明白自己之短,更明白什么叫大势不可违。而刺杀江南案造成的巨大风波,则彻底堵死了他暗中设计的蒋家三代接班进路,台湾政治因此才有机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局。

三道坎三大变,均匀分布于蒋经国的一生,构成了他的基本生命节奏,并限定了他的大致社会成就。


第一变:苏俄归来被“洗脑”


蒋经国十五岁留学苏联,毕业即沦为人质。等到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他才获准于1937年回国,滞留苏联时间长达十二年。

回国前夕,他曾神秘夜访驻苏大使蒋廷黻,探听父亲是否真的欢迎自己回国。他最担心的是,1936年1月他曾在苏联《真理报》上公开发表《献给母亲的信》,可能会对父亲造成伤害。

的确,对蒋介石而言,被儿子斥为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和帝国主义的“走狗”也就罢了,还被儿子揭露家暴,说他曾抓着妻子毛福梅的头发把她从二楼拖到一楼,而且,还说他殴打自己的母亲王采玉!这种指控,实在太有失体面了。蒋介石应该看得出来,在公开信中,论及政治分歧,蒋经国说得再狠,也不过是应景之语,但涉及家庭隐私,蒋经国是动了真情骂了真话的。

蒋介石(右)、毛福梅(左)、王采玉(中)与蒋经国(中前)

但对于蒋介石,蒋经国显然多虑了。自己的亲儿子,流落外邦十余年,一度生死不知,如今一朝回归,欣喜若狂还来不及呢。当然,为了维持表面尊严,蒋介石还是要冷落他半个月的,这也不算太过分。

在苏密会蒋廷黻大使时,蒋经国曾表达过对中国未来的抱负,蒋大使当即不客气地警告他说:回国后,一年之内,不要提这些话!果然,蒋介石对蒋经国的宏伟理想毫无兴趣,直接安排他回奉化溪口老家省亲,并要求他像软禁一样闭门读书,一年之内,不得与闻任何政治、经济、军事事务。

当时还没有“洗脑”这种概念,蒋介石希望蒋经国“洗心革面,清除余毒”。具体办法,就是大量读书。蒋介石所开书目,主要是朱熹、王阳明和曾国藩的著作,外加孙中山文集若干种。蒋介石特别提示,要读中山先生的中文原版,因为俄文翻译版已把涉及马列主义的议论删除得干干净净。

说起来蒋介石也很有意思,想改造儿子,却不把儿子带到身边耳提面命,只远程督促他读书。作为军人,一直在战场上拼拼杀杀的蒋介石,居然对书的功效如此迷信,以为朱熹加王阳明再加曾国藩,就足以重塑一个新儿子了。所以,要说蒋介石只是一介武夫,还真就得慎重了。

但对于蒋经国,蒋介石也显然多虑了。在苏十二年,蒋经国亲眼目睹并经历过基层乡村与工矿企业普通人的困苦,他可以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痛斥蒋介石,同时热情宣告自己的祖国就是苏联,同一时段,他的日记却是这样写的:“这六个月的艰苦日子,一家三口只靠妻子的收入维生。我的情绪极度低落,朋友亦渐渐远离了我。”

因此,蒋经国的内心,实际上比蒋介石更有沟壑。论及对苏俄的认知,他恐怕比孙中山书中所写的,还要真切深刻。但蒋介石想让他看的东西,他就认真看;蒋介石想从他嘴里听到的心得,他就认真说。如果蒋介石真的得意于自己对儿子洗脑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也是儿子想表现得让他觉得自己取得了巨大成功。

1954年,蒋经国(左)与蒋介石(右)合影

在苏十二年,这一套本领,蒋经国早已锤炼得炉火纯青。

苏俄生活还让蒋经国形成了两大习惯,一是不惧与基层百姓在一起,二是严格的纪律性和强悍的执行力。后来无论是在赣南搞特区,还是在北京打老虎,他都表现出快刀斩乱麻的行事风格;尤其是在上海用铁与血的手段整顿金融秩序,更体现出了战斗民族对他性情与作风的强大影响。


第二变:上海“打虎”走麦城


1948年8月,蒋经国受命赴上海整顿金融秩序,工作目标是限定物价,以保证新货币金圆券的顺利发行。

蒋经国赴上海“打老虎”,电影《建国大业》

为什么要发行新货币呢?因为旧有的法币无限贬值,已经形同废纸。以上海为例,1948年的物价,相当于1937年物价的一千一百万倍。印刷厂印一张法币的成本,已经高于这张法币的票面价值。

要限价,就必须打击投机行为,为此,蒋经国动用警察等部门,组建了庞大的执法队伍。为了迅速立威,他还设立特别刑事法庭,枪毙了财政部秘书陶启明、警备部稽查大队长戚再玉等,逼得戴立庵等民营银行家不敢回家睡觉,生怕随时被抓进黑监狱,最终,惹得上海市长吴国桢直接向蒋介石递交辞呈。

一般认为,蒋经国通过一系列铁腕手段,打击了奸商,稳定了物价。而意外事件是,他毫不客气地把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判了六个月徒刑,惹恼了这位海上大佬,愤然举报扬子公司囤积大量物资。

杜月笙举报扬子公司才是大老虎,电影《建国大业》

蒋经国要维护自己铁面无私的形象,必须处理扬子公司。可扬子公司的老板,是宋美龄的外甥孔令侃。情急之下,宋美龄把在北平前线督战的蒋介石都调到了上海,以给蒋经国施压。无奈之下,蒋经国放过了扬子公司,整个“打虎”行动也就不得不半途而废了。

这样的逻辑,简单好懂,易于口口相传。但实际上,蒋经国上海打虎失败的原因并不在此。著名记者徐铸成当时就在报纸评论中反复指出,经济有自己的运行规律,靠警察和监狱等武力来建立对一种货币的信心,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成功的先例。

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扬子公司捣乱,蒋经国在上海的整顿工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一个非常简单的原理是,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滥发纸币,而金圆券的发行量则是蒋经国无权控制的。这边蒋介石为内战所需,无限制大量发行金圆券,那边却要求蒋经国把刺刀架在上海人脖子上限制物价,这本身就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48年11月,南京方面在重重压力之下宣布,取消限价政策,随即,金圆券迅速贬值,直追当初法币的水平。金圆券发行的失败,也就预示着蒋记政权的总崩溃。

十亿金圆券和等值的3400美元,1948年

而蒋经国在上海打虎的七十天里,靠雷霆手段,用金圆券给中央银行兑回黄金114万两,美钞3452万元,港币1100万元,银元369万元,白银96万两。这些财富的拥有者,多是老老实实的普通百姓,他们听信了蒋经国的爱国激励,用金银换回了金圆券,可结果,蒋经国拍拍屁股离开上海,他们手里的金圆券,就统统变成了废纸,多少家庭,一夜破产。

著名文化人曹聚仁这样写过:“经国放下经济特派员职位的前一星期几乎天天喝酒,喝得大醉,以至于狂哭狂笑。这显然是一场骗局,他曾呼吁老百姓和他合作,老百姓已经远远离开他了。有的人提起经国,就说他是政治骗子;也有人原谅他,说这都是杨贵妃不好,害了他。”

实际上,回头想,蒋经国可能还应该感谢宋美龄横插一杠,由此,他就找到了替罪羊,既可以推脱自己的责任,又可以掩饰自己不懂经济的实情。而且,这也与西周亡了怨褒姒,大明亡了怪陈圆圆,是一样一样的习惯思路。

经历这一次失败,蒋经国最大的变化,是终于承认了,人力无法阻挡大势。这种权变的领悟,应该为他后来在台湾启动政治现代化进程,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第三变:刺杀江南王朝覆


在台湾,蒋经国曾信誓旦旦地公开承诺:未来蒋家人不能也不会再接班。

可明眼人都不免暗自嘀咕:当初蒋介石也没有直接宣布把大位传给蒋经国,而是借用严家淦为跳板,顺利实现了权力过渡。

蒋经国为次子蒋孝武所做的诸种安排,同样煞费苦心,步骤分明。先让他掌管文宣,后安排他接手特务系统,尤其是“阳明山训练班”,完全是为他量身订制的,由此,他与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等少壮派结成了“同学”关系,实际上就是在搭建“太子党”的基本班底。因此,一旦蒋孝武羽翼丰满,上位条件水到渠成,那么蒋氏收回承诺,也不是什么难事或新鲜事。

但1984年美国旧金山郊区一声枪响,作家江南死于血泊之中,同时,这也敲响了蒋氏王朝的丧钟。

《蒋经国传》的作者江南,在旧金山寓所遭人枪杀

作家江南著有《蒋经国传》,对蒋家内幕多有揭露,据信此即为肇祸根由。美国司法部门一度对此案穷追不舍,由黑社会竹联帮杀手一路查到台军方情报机构最高负责人汪希苓。汪希苓背后的主使又是谁?美国人没有公开宣布过,但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是蒋孝武,还有部分人怀疑,是蒋经国。

可惜世上没有超级天眼,否则窃听一下蒋经国与蒋孝武在密室内如何议论江南案,应该比任何悬疑剧都更加惊心动魄。如果蒋经国事前完全不知情,那么令他最为恼火的一定是:蒋孝武居然预想不到,在美国领土上有组织地谋杀美国公民,在美国人看来,不啻于对美国宣战!

这一场大风波的结果是,蒋孝武被流放到新加坡,从此再没有靠近权力中心半步。

1912年,蒋介石刺杀陶成章,蒋氏王朝初现苗头;七十二年后,蒋孝武刺杀江南,蒋氏王朝正式落幕。用枪来开头,用枪来结尾,蒋家倒也做到了有始有终。

作家李敖素来痛恨蒋氏父子,因此他的《蒋介石评传》对蒋家处处攻讦,没半句好话,平心而论,这难免有失公允。但是,对于蒋经国在台湾民主化问题上的贡献,李敖的见解自有高明之处。

李敖认为,台湾“四十年在自由、民主、人权、宪政上的大冻结、大逆退”,蒋经国是真正的责任人。临去世,迫于内部与外部的强大压力,才不得不开放党禁,开放报禁,允许老兵回大陆探亲,这只不过是把一直死死踩着的脚抬起来一下而已,实在不宜把一切功劳都归到他的头上,并加以无底线赞美。


-  推荐阅读  -

王元涛 | 爱因斯坦大脑四十年“奇幻漂流记”

王元涛 | 史上最牛的乙方:一言不合就骂客户,拖稿最少5年,最迟的37年才交货,就这样还被称为大师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夏晴朗

这是第 69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