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玮 | 日本史上第一悬案本能寺之变始末

冯玮 搜历史 2018-09-20

本       文       约       41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多年前,日本《朝日新闻》以“希望其重生拯救今日”为题进行民意调查,名列三甲的依次是坂本龙马、织田信长、圣德太子。圣德太子是7世纪初推行“以唐为师”改革的主导者,坂本龙马是向江户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提出“大政奉还”等八条建议(史称“船中八策”),为明治维新创造前提、使日本列车“向西行驶”的“历史扳道工”。织田信长以“天下布武”为旗号,为战国时代的日本重新复归统一,迎来“近世的曙光”的一代豪杰。然而,在织田信长以金戈铁马南征北伐,壮志将酬之际,他的属下明智光秀则发动“本能寺之变”,使他命丧黄泉。

“本能寺之变”被称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谜团”。今年9月,日本三重大学藤田达生教授在岐阜县美浓加茂市民博物馆内发现明智光秀写给反信长派首领土桥重治的信,希望和他联手扶助室町幕府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复位。经鉴定,书信上明智光秀的花押是真迹。日本各家媒体如获至宝,大肆渲染,似乎这个谜团已被解开。实际上,该书信的抄本早已存在,这次发现充其量只能证明抄本并非无中生有的杜撰。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的原因是为了“复兴室町幕府”,藤田教授也早已提出。因此,谜团并未释解。

织田信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本能寺之变”是如何发动的?明智光秀为什么要发动“本能寺之变”诛杀其主公织田信长?笔者不惴浅薄,试图通过对前两个问题的描述,让读者自行寻找“本能寺之变”这个历史谜案最可能的答案。

由于深受民众喜爱,信长的形象被演绎得越来越英勇神武(左:意大利传教士绘信长肖像;右:《信长之野望》中信长形象)


“天下布武”

顾名思义,战国时代的特征就是群雄纷争,战乱不止。当时的日本,北有“美浓的巨人”斋藤义龙;东有“东海之雄”今川义元和“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东北有“北陆守护神”上杉谦信;中国(日本地名,今冈山县)有“濑户内智将”毛利元就;畿内有六角义贤、细川胜元、三好义长;畿内以北有朝仓孝景。他们或为一代名将,或为一代枭雄。他们之间进行过很多著名战役,如桂川原合战、国府台合战、严岛合战、上田原合战、川中岛合战、小豆坂合战、姉川合战、长篠合战……但是,在诸多合战中,值得特书一笔的,是1560年5月发生的“桶狭间合战”。这场战役使根基尚浅的尾张国(今名古屋)首领织田信长脱颖而出。

织田信长幼名吉法师,1534年出生于尾张国那古野城(爱知县西部),尾张国名义上的统治者即“守护”是斯波氏,但“守护”因常住幕府,因此实权由代理守护治理领国的“守护代”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把持。

1546年,12岁的织田信长在古渡城行了武士成人礼“元服礼”。按照传统,行过元服礼即表明成年,当冲锋陷阵。第二年,织田信秀就派年仅13岁的织田信长为总大将,进攻三河国的吉良大滨(今爱知县西部)。织田信长原本就是美少年,他头戴红色头巾、身披铠甲和阵羽织,异常英武。他杀入敌阵放了几把火后安然撤回,令家臣们激动得热泪盈眶。1551年3月,织田信秀仅42岁就油尽灯枯,撒手尘寰,未满20岁的织田信长成了尾张国的实际统治者。

1560年5月12日,织田信长在桶狭间合战中杀了今川义元,奠定了成为战国群雄之首的基础。1567年11月,织田信长听从妙心寺禅宗僧侣泽彦宗恩的意见,选择了以“天下布武”四个字为印文的马蹄形印章,显示了他决心用武力统一日本的意志。之后,织田信长的对手一一消失:武田信玄去世、足利幕府垮台,浅井、朝仓覆灭,日本逐渐复归统一。

“天下布武”马蹄印


“敌在本能寺”

织田信长麾下有六大军团:泷川一益率领的东山道军团;柴田胜家率领的北陆道军团;织田信长第三个儿子神户信孝率领的南海道军团;丰臣秀吉(此时名为羽柴秀吉)率领的山阳道军团;明智光秀率领的山阴道军团;德川家康率领的东海道军团。

当时,丰臣秀吉的军团率大军杀入备中国(今冈山县),包围了毛利辉元麾下的名将清水宗治守备的高松城,并掘开足守川水,隔绝高松与外界的联系。为了给高松城解围,毛利辉元亲自统率近5万大军前往高松城。他的两位叔父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也随行。丰臣秀吉接到报告后,当即写信向织田信长求援,称:“毛利辉元亲率数万骑与我对阵,欲救高松,两阵距离约十町”,并称此时如能够得到织田信长亲率军队“合力”与之决战,则“当年将西国在悉数归于幕下,如在掌中”。织田信长接报,即命令明智光秀前往备中国,自己则同长子织田信忠前往京都,打算在觐见天皇后率军出征。行至京都后,织田信长下榻本能寺,而织田信忠则下榻相距不远的妙觉寺。他当然不知道,危险正向他逼近——

明智光秀没有执行织田信长让他驰援丰臣秀吉的命令。6月1日,明智光秀率大军出征后不久,即返回了驻地丹波国的龟山城(今京都府龟冈市)。他召集麾下最亲信的5名部将,说明了自己打算围攻织田信长的计划,并表示:“诸君如果不同意,可以现在就将光秀斩首。”他的5名部将一致表示服从决定,并递交了誓约,将自己的亲属当作人质交给明智光秀,以表示忠诚。据传,明智光秀向军队发布攻击织田信长的命令是“敌在本能寺”。然而,“敌在本能寺”初见于江户时代的史料《织田信长谱》和《续本朝通鉴》,史家认为这很可能是编造的。当时史书记载,当天下午4时左右明智光秀召集军队宣布,织田信长要检阅军队,即刻整队出发。

6月2日清晨,明智光秀的叛军将本能寺包围得水泄不通。当时织田信长身边只有类似于勤务兵的“小姓”24人。明智光秀为防止织田信长夺路逃走,首先控制马厩,因此激战从马厩展开。织田信长身边的24名“小姓”全部战死。附近闻讯前来救驾的织田信长下属未及突入本能寺即全部战死。织田信长手持弓箭迎敌,终因寡不敌众,最后负伤退入熊熊火光中的本能寺内室,切腹自杀,时年49岁。下榻于妙觉寺的他的儿子织田信忠闻讯后即疾驰本能寺。他虽有2千旗本队,但逃亡者甚众,最后仅约500名将士随他退入二条城,自知回天乏力,织田信忠也自杀身亡,年仅26岁。据传,织田信长等人的遗体由京都阿弥陀寺的开基清玉殓葬。织田信长生前留下辞世歌:“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乎?”

本能寺烧讨图

6月5日,明智光秀进入织田信长安土城,随后平定了近江。10日,丰臣秀吉向京都进军,与明智光秀军展开激战。史称“山崎合战”(又称“天王山合战”)。明智光秀兵败夜逃前往近江坂本城,在小栗栖(京都市伏见区)被当地土民刺伤,因无法继续行走,切腹自杀,史称“十日天下”。明智光秀秉持传统,生前也留下了辞世歌:“逆顺无二门,大道澈心源。五十五年梦,觉来归一元。”


日本历史上最大的谜团

明智光秀为何要发动本能寺之变?根据《总见记》,《明智军记》,《信长公记》,《义残后觉》,《祖父物语》,《甲阳军鉴》等史籍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几种论说。

“求生说”。此说主要理由是明智光秀担心织田信长将收回他的领地丹波和近江,他让儿子继承家业的希望将彻底破灭。按照山冈庄八在《德川家康》第四部《兵变本能寺》里的描述,明智光秀感到,“若还想活下去,恐怕只有一条险道了……”。经过再三踌躇,“到了20日夜,光秀才再次把大家召集拢来,说:‘现在,明智家已危在旦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

“保皇说”。此说是历史文学作家桐野作人提出的。按照他的观点,明治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的主要动机,是阻止织田信长试图篡夺皇位的野心。因此,和朝廷内的“反信长同盟”订立密约的明智光秀,是真正的“保皇派”。

织田信长当世具足(左) 明智光秀当世具足(右)

“野心说”。简而言之,即在织田信长通过“天下布武”即将重新统一日本之际,明智光秀欲“摘桃子”坐享其成。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战国时研究权威高柳光寿持这种观点。

“复兴幕府说”。1568年9月,织田信长拥足利义昭赴京,废黜了室町幕府第14代将军足利义荣。10月,足利义昭虽名义上成为室町幕府第15代将军,但实际上只是织田信长手中的傀儡。1570年,织田信长向足利义昭提出了五个条件:一、凡将军颁发的重要文件,必须有织田信长副属才能生效;二、废除以前室町幕府将军颁发的全部诏令;三、将军对属下的恩赏,均委托织田信长处理;四、天下政务,织田信长可以不经过将军自行处理;五、天下平定后,一切礼仪规章均由将军施行。也就是说,织田信长夺取了室町幕府将军的执政权、军事指挥权、恩赏权等最重要的权力。织田信长独断专行树敌颇多,明智光秀给反信长派首领土桥重治写信,希冀以复兴幕府之名行倒信长之实,逻辑上能够成立。此次发现的“明智光秀书信”,也是指向这个结论。

“宿怨说”。曾多次亲见织田信长的耶稣会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成书于1560年代的《日本史》记载,织田信长的亲家德川家康前往造访时,织田信长让明智光秀担任宴会筹备负责人。觥筹交错之际,琵琶湖的鲤鱼端上了宴席。日本鱼类很多,但淡水鱼很少,鲤鱼不仅珍稀,而且有“跳龙门”的寓意。但是,织田信长突然怒目圆睁,大喝道:“怎么把臭鱼端上来?!”明智光秀连忙申辩说没臭。“没臭?难道是我有问题?”织田信长不由分说,一边大骂“秃子(明智光秀是秃子),还嘴硬?!”一边对明智光秀拳打脚踢,将明智光秀的假发也打掉了,令他颜面尽失。这个故事在《稻叶家谱》和《明智军记》中均有记载,不是孤证。而且明智光秀被暴打,非此一次。日本有一位歌师曾创作了一首和歌,通过“战国三英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对杜鹃的态度,形象地揭示了他们的性格。织田信长:“杜鹃,你再不啼叫,我就杀了你!”丰臣秀吉:“杜鹃,你再不啼叫,我可要逼你了!”德川家康:“杜鹃,你再不啼叫,我愿一直等到你叫!”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织田信长的暴躁性格是否令明智光秀久已怀恨在心,起意诛杀?

信长痛打劝谏烧掉惠林寺的光秀

“四国政策说”,又称“救援长宗我部说”。据江户时代成书的军记物语《元亲记》记载,织田信长曾向土佐(今高知县)大名长宗我部元亲颁发朱印状,若他能打下四国,可将此地封赏给他。后由于多人忠告织田信长,让他提防长宗我部元亲据以做大,尾大不掉,因此织田信长心生悔意,要求元亲交出伊予(今爱媛县)和赞岐(今香川县)两国,只让他获得土佐国和阿波国南部。长宗我部元亲认为领有四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并非织田信长的恩裳,何况织田信长出尔反尔,感到自己被忽悠,怒不可遏。明智光秀和长宗我部元亲关系不错,派人劝元亲能忍则忍。织田信长为防元亲谋反,派第三个儿子织田信孝为大将去“收拾”元亲。就在织田信孝起兵时,明智光秀发动了本能寺之变。

上述诸说各有拥趸,但各有疑点。因此,在重大、关键史料被发现之前,“本能寺之变”之谜终难获解,并可能永远无法获解。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夏晴朗

这是第 15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