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元涛 | 史上最牛的乙方:一言不合就骂客户,拖稿最少5年,最迟的37年才交货,就这样还被称为大师

王元涛 搜历史 2018-12-23

本       文       约       3700       字


阅       读       需       要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工作中的罗丹

不知道你怎么样,反正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模模糊糊地以为,雕塑家罗丹是个古人。尽管可能不至于古到古希腊或古罗马,但至少,差不多与米开朗基罗属于同一时代。

可事实上,罗丹完全生活在现代。他去世于1917年11月17日,距离今天,正好一百年。在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正激烈,连坦克和毒气这类高热武器都已经悉数登场。也是在这一年,远在中国的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汉语表达由此步入了白话文时代。


1


之所以会形成“罗丹是古人”的错误印象,可能是因为,雕塑这种艺术样式,有着太强烈的文艺复兴色彩。

你想想,提起大画家,从达·芬奇起,经安格尔,到毕加索,我们张嘴就能报出一长串名字,足以构成绘画史起伏跌宕的演变进程。可是,提到雕塑大师呢,几乎从米开朗基罗,一口就到了罗丹,中间都没谁能扛得起过渡的桥梁。

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与绘画相比,雕塑这个行当,出大师不容易。如果单纯只是画画,你拎只笔,揣些油彩,夹块画板,随时随地可以开工。即使像梵高一样,只画不卖,也没什么不可以的。至于最后能不能成为大师,主要看你的天分和勤奋。

雕塑则不同,这是一项集体劳动,租场地要花钱,雇工人要花钱,买大理石要花钱,买青铜原料要花钱,成本相当高昂。如果没有雇主订单,你想靠自家存折来完成大型雕塑,基本不可能。

而有了雇主,就有矛盾,一件作品从创意到完成,是听你的,还是听雇主的?对于你的艺术创想,雇主根本不屑一顾怎么办?这种情况,广告行业的朋友应该深有同感。十六开一页版面,广告主非要摆上二十张照片,外加三千五百字,就算你是个超级设计大师,又能有什么辙?

有人开玩笑说,雕塑家与雇主打架,好像是米开朗基罗留下来的传统,他当年那爆脾气,连教皇都要惧让三分。同样,罗丹的七十七年,也是以自己的才华为枪,以自己的性格为弹药,以自己的名气为瞄准镜,与形形色色雇主做斗争的一生。


2


事实上,罗丹的成名作《青铜艺术》在1875年参加法国沙龙展时,就曾引起巨大争议。东家巴黎美术学院有专家认为,塑像不美不说,形象还过于逼真,怀疑是真人浇铸的。而真人浇铸,那可绝对不是艺术。

闻听这一论调,罗丹气坏了,马上提交相关画像与小型石膏模,以此为自己正名。但这还不够,美术学院又派出五位雕塑教授,坐在罗丹工作室里,当面看他工作。罗丹憋足一口气,不用模特,塑了一个无头无臂的躯干,取名《行走的人》。没想到,这一款赌气作品,深深打动了五位教授,从此,他们全部成为罗丹的粉丝,终生痴心不改。

《行走的人》,1877年

而罗丹的大型群塑《加来义民》,命运就坎坷多了。1884年,加来市长给罗丹下订单,要为加来城的守护者圣皮埃尔塑纪念雕像。罗丹一查资料发现,只给皮埃尔一个人塑像,是不公平的。因为皮埃尔成圣的故事,发生在1347年,英国军队围攻加来,城破前,英王同意饶恕全城百姓,但前提条件是,选出六名有声望的市民,蓬首赤足,颈套绳索,手捧城市钥匙,跪迎英军。皮埃尔,正是六人之一。因此,罗丹马上致信加来市的项目评委会称:你们需要的,是一组六人塑像!

这就是罗丹,当乙方也不安分,敢修改甲方的方案,而且还是动大手术。罗丹明显占理,评委会只能同意。但是,对罗丹送上的作品小样,评委们却非常不满意,认为几位加来义民的造像看起来过于沮丧,全无悲壮之色,更无英雄气概。

罗丹对他们的异议全然不理,坚持不改自己的设计。可是,转过年,塑像已经开始浇铸青铜,坏消息传来,整个计划因为经费短缺而搁置,连项目评委会都解散了。就是说,不管罗丹最后做成什么样子,塑像都没人要了。

没想到,对此,罗丹不仅不气,反而非常开心。不再有人在旁边啰嗦,他可以完全按自己的心意完成作品了。九年后,《加来义民》完工,与世人见面,引发巨大轰动,成为罗丹的代表作之一,被评论家誉为“世纪经典”。

《加来义民》,1884-1886年


3


罗丹与雇主斗争最为激烈的作品,是《巴尔扎克》。

1891年,法国文化协会决定为大作家巴尔扎克塑像。当时的罗丹,名声如日中天,因此,在协会主席、作家左拉主导下,订单顺理成章交给了罗丹。

罗丹对此非常重视,四处搜寻巴尔扎克的影像,还特意跑到布鲁塞尔看巴尔扎克的石膏手模。朋友们帮助他,也是不遗余力。有一天画家热弗鲁瓦急吼吼地来找他,说塞纳河左岸有一家书店的老板,长相酷似巴尔扎克,命令他马上去画。女作家奥蕾尔则给罗丹寄来明信片,说上头的一块岩石,很像巴尔扎克的身影。

这样的准备工作,一做就是三年。法国文化协会急了,在1894年10月给罗丹发来一封快信,相当于最后通牒:塑像必须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交付!罗丹也急了,冲到文化协会去抗议,说出了这样一句名言:“艺术是不能规定期限的!” 

但文化协会很强硬,僵持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很久,他们就做出决定,与罗丹解约,把订单转给另一位雕塑家法尔吉埃。

又一次,罗丹获得了毫无约束的创作自由。整整五年后,大型塑像《巴尔扎克》终于完成,准备参加沙龙展。可是,谁也没料到,沙龙展评审会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不接受《巴尔扎克》。于是巴黎的报纸登出这样的大标题:大师重温青年时代噩梦,罗丹得意之作被展会拒绝!

围绕着《巴尔扎克》,巴黎文化人分裂为支持与反对两大阵营,展开激烈的舆论对攻战,有人把塑像捧上了天,有人则把罗丹贬得一文不值。罗丹一看,算了,犯不着为一大块青铜而影响社会维稳大局,他宣布撤回《巴尔扎克》,将其安置在自家花园的角落,从此谢绝参加任何展出。

那么,这尊塑像的水平到底如何呢?诗人里尔克是这样评论的:“一个粗壮的身躯迈着大步,往前垂下的外衣遮蔽了臃肿的体态,强壮的颈项上披着蓬乱的头发,乱发中显现出一张远望的脸,这张脸陶醉在这让他创造力沸腾的凝望之中:这是一张充满大自然力量的脸,这就是才思不断的巴尔扎克。”

如果允许我发表观感,我会说,塑像的确有些粗糙,但是,那张仰头远望的脸,却让我怦然心动。

《巴尔扎克》,1891-1898年

4


现在有人可能急了,怎么还不提罗丹最有名的作品《思想者》?

这里,有我个人的一点小心思。《思想者》有魔力,从头颅到手臂,从肩膀到膝盖,仿佛每一块青铜,都在参与思想,因此,这件作品,最能体现罗丹的天才,这没问题。只是,我总觉得,一提罗丹,就说《思想者》,会显得比较没文化。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思想者》初版,并不是我们惯常所见的独立雕像,而是大型作品《地狱之门》的一部分。

说到《地狱之门》,故事可就多了,三天三夜讲不完。

这是巴黎市政府1880年委托给罗丹的一份活儿,真是一道门,准备用于新建的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罗丹对这份工作极为重视,光研读但丁的《神曲》,就花了两年多时间。

而且,除了《思想者》之外,可以从《地狱之门》中抽出来的“世纪经典”级单件作品,至少还有《吻》与《三个影子》,其他形形色色的组件,不计其数。对罗丹来说,《地狱之门》,就是他的雕塑生涯日记,两百多个个性鲜明的形象,环环相套,组成了一个纠缠盘结的庞然大物。

《地狱之门》组塑,《思想者》为其中一部分,1880-1917年

因此,罗丹这一干,就是三十七年,直到他去世,《地狱之门》都没有完工。三十七年里,市长都不知换多少届了,巴黎市政府为什么不催促或逼迫罗丹早日交货呢?

你可以说,罗丹名气太大,巴黎市政府不敢惹他,这就是客大欺店的道理。你也可以说,生为法国人,为懂艺术的巴黎工作,这是罗丹的绝大幸运。而我则想说,罗丹一生,不知受了雇主多少气,终于遇上这样一个好主顾,算是上天给他的一种补偿。


5


在罗丹所有作品中,《思》是我最为喜爱的。诗人里尔克应该和我想法相同,他这样描述《思》:“那张从浓睡中缓缓苏醒的汗涔涔的脸,晶莹明净,充满生命力。”尽管我十分欣赏里尔克,可还是觉得,他连《思》的妙处的百分之一,都没说出来。

以卡米耶为原型的《思》,1886年

但《思》的模特原型,也是真正的雇主,名叫卡米耶,却根本无法对作品发表任何意见了,因为她的后半生,都住在精神病院。

卡米耶作为罗丹的学生与助手,同时也是他的恋人。当时罗丹没有结婚,因此不能说他们是私通关系。相恋十五年,大部分时间过得很美好,只是到最后,罗丹拒绝与她结婚,让她陷入了无力自拔的深深迷惑。

可以说,罗丹一直都处于一种非常有利的地位,既享受卡米耶的美丽肉体、惊人才华与无限爱意,同时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抽身而去,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所谓“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罗丹在一百年前就是典范。只是,不知罗丹担忧过没有:接下来,卡米耶该怎样安排自己的情感与生活归宿呢?

一旦罗丹不再为卡米耶着想,这十五年,就变成了一种情感压榨。可问题是,对此,卡米耶又有苦难言,有气无处撒,因为这是你的自由选择,换句难听话说,是你自找的。

因此,在卡米耶身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生命的本能怒气冲冲,想找一个泄忿的出口,可理智的卫兵却十分强悍地守着大门,坚决不放过哪怕一个字的抱怨。好吧,那我发动移形换位大法,用分裂的方式躲过你的监管,行不行?

疯了,就自由了。(《罗丹的情人》中伊莎贝尔·阿佳妮饰演的卡米耶)

于是,卡米耶疯了。疯了,就自由了。从此,她在后半生里,专心专意只做一件事情:用尽世间一切污言秽语痛骂罗丹

因为罗丹是大师,所以在此问题上,我们乐于网开一面,有意无意地为他开脱。我相信,不少人了解到卡米耶最后精神分裂了,都会暗暗松一口气。尽管不宜说出口,但心里在隐隐这样想:“你自己都疯了,所以罗丹抛弃你,又有什么过错呢?”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水滴

这是第 12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