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董啸 | 挖墙角埋葬大清,被埋没的武昌起义第一人

董啸 搜历史 2018-12-22

本       文       约       39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1911年4月27日下午5点半,广州。

湖南人黄兴带领130余人攻入毫无防备的两广总督署,本该吃着晚饭的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仓皇逃跑,革命党人遍寻张制台不见,就放了一把火走掉。分头走的路上,遭遇赶来弹压的清军,造反者瞬间死伤遍地,脚快的匆匆逃走。

这是同盟会发动的第十次武装起义,人数最多,牺牲最巨,依然是几个小时就被扑灭了。

以黄兴为首的这130多人,约1/4是留学生,1/3是华侨工人,20多个会党成员和武术高手,4名教士,军人和有军事背景的不到10人。

此前,孙中山、黄兴等已经组织了9次武装起义,无一例外,也都失败了。

此时的清军已经实现了近代化改装,不再是现代人想象中的大刀长矛骑马射箭的样子。士兵普遍装备了根据德国Gewehr88步枪专利生产的“汉阳造”步枪,重武器则有马克沁重机枪和德制克虏伯野战炮。

这样的军队,清政府有十万。

只有手枪和自制炸弹的留学生、会党、工人、农民和教士,如何才能打败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并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革命党人苦苦思索这个难题,被一名来自湖南澧县的年轻人所破解。

蒋翊武

1

这个浓眉大眼的澧县年轻人叫蒋翊武,1884年12月21日,出生在澧州府一个卖豆制品的城市平民家庭。

蒋翊武少年聪慧,读书甚多。此时民智渐开,世界大势渐明,革命排满思想开始兴起。少年蒋翊武也准备投身其中。他在公开场合毫不畏惧地声言:“中国欲图自强,首当倾覆清廷,建立新政府。”

1902年,适逢千年科举最后一次开考,族兄蒋念堂考取秀才,蒋翊武却拒不参加,斥曰:“奴隶功名,要它何用?”

1903年,蒋翊武以第一的成绩考入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在这里,他结识了宋教仁、刘复基、林伯渠等人,并积极参与反清企划。1904年2月,黄兴在长沙成立“华兴会”。蒋翊武在常德设立秘密据点,以谋响应。11月,华兴会起义事泄,黄兴、宋教仁流亡日本,蒋翊武被学校开除,从此成为职业革命家。这一年,蒋翊武刚刚20岁。

此后,蒋翊武奔走于湖南各地,联络哥老会等图谋暴动,终于无功而返。

多次受挫的蒋翊武,发现依靠会党搞革命的想法并不可行——清廷此时已经完成军队近代化进程,编练十九镇新军。这支当时中国最核心也是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将决定中国最高权力的走向:他们支持谁,谁就可以获得政权;他们反对谁,谁就会失去政权。

对清政府来说,新军就是他们统治大厦的柱石。

很明显,蒋翊武也看到了这一点:“当今天演竞争,惟武力乃能制胜,欲实行革命,当以联络军队为要着”。

他决定,不再搞小打小闹的会党暴动,改挖大清政府的墙角。

1909年,蒋翊武化名蒋伯夔,投入湖北新军第21混成协41标3营左队当兵,不久升为班长。

2

据辛亥同仁的回忆录记载,蒋翊武相貌堂堂,浓眉大眼,英武之气尤为令人一见倾心。

1912年3月,著名学者、革命元老章士钊随孙中山访问武汉,见到时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的蒋翊武。他记述说:“民国元年三月,愚至武昌,在黎宋卿广坐之中,蒋翊武持酒劝客,猜拳行令,气象万千。愚亦曾与对饮一杯。”

这一杯酒,让章士钊极为心折。30年后,章氏还去蒋翊武临难地凭吊,并作词一首以作纪念。

蒋翊武加入湖北新军后,联合同志,创立革命组织。1911年3月15日,文学社在武昌小东门内同文学舍召开正式的成立大会,蒋翊武被推为社长。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文学社发展成员3000余人。当时驻武汉的湖北新军兵员共约15000人,文学社成员就占据了二成。

在组织方面,蒋翊武创造性地发明了“士兵代表制度”:各标设标代表一人,由标社员推任;各营设营代表一人,由各营社员推任,对标代表负责;各队设队代表一人,由各队社员推任,对营代表负责。

这种严密的组织保证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故而,蒋翊武也以一个最基层的班长,成为起义总指挥。

晚清名臣张之洞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死后仅仅两年,他为大清续命而编练的湖北新军,就被蒋翊武用“抬营主义”收入革命党麾下,成了老大帝国的掘墓人。

3

埋葬清廷的起义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湖北另一个革命团体共进会的领导骨干举行联席会议。会上推举共进会领导人刘公任军政府总理,蒋翊武任革命军临时总指挥(有说是临时总司令),共进会另一领导人孙武任参谋长。

10月9日凌晨,蒋翊武由岳州驻防地赶回武昌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商议部署两湖革命军起义事宜。不料,当天白天因制作炸弹时有人抽烟导致爆炸,位于汉口俄租界内的机关部被俄国巡捕破坏,党人名册、印信被查抄,起义计划暴露。

鉴于形势危急,蒋翊武立即以总司令名义下达“十条十款”起义令,命令在当晚12时整,以南湖炮队鸣炮为号,城内外各军一齐行动。起义令被人用复写纸誊写二三十份,下午4点由专人分送到各标营,蒋还特别嘱咐给炮队送命令的同志:“事关全局,最为紧要。”

当晚11时,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忽然响起敲门声,有人说:“来会你们老爷的。”蒋翊武感到事已暴露,对其他人说:“事已至此,不要慌!”抄起一颗炸弹便往楼下冲。刘复基手拿两颗炸弹抢在前面,把炸弹扔向破门而入的警察,但炸弹未爆,未能阻止大批警察的涌进。

经过一阵搏斗,刘复基、彭楚藩、杨宏胜等被捕,蒋翊武跳出窗户,未及逃远便被军警抓获。因为蒋翊武蓄有长辫,身穿白布长衫,因此并不起眼。他对警官说:“我是来看热闹的,抓我做甚?”警官见他容止貌似乡野学究,便放松了防范。待警官一走开,蒋翊武立即在同志的帮助下越墙逃走。

给炮队送命令的同志因故贻误了时间,起义炮声未响。

10月10日凌晨,刘、彭、杨三人殉难。军警按照名单,大肆搜捕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军官下令:新军官兵一概不得出营,并劝谕党人自首。

武昌起义

晚8时,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八营的革命士兵数百人,议决率先发动起义。程正瀛首先开枪打死值班排长陶启胜,后击毙前来弹压的黄坤荣、张文涛,全营振动,枪声四起。该营营代表和革命军大队长熊秉坤首先率部发难,“下楼吹哨笛集合队伍”,随即对空连放3枪,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随后,新军在革命党人的组织下大部举事,攻克湖广总督署,武昌光复。

4

蒋翊武逃脱后乘船离开武汉,打算去监利县以待时机。12日,听闻起义成功,蒋翊武返回武汉,担任民军临时总司令。

10月11日夜至10月12日,起义军先后光复汉阳和汉口。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黄兴抵达武汉后,以其声望和战术素养,担任了起义军总司令,着手抵挡清军的镇压。

随后,在历时40余天的“阳夏保卫战”中,汉口和汉阳先后落入北洋军之手。黄兴被逼去职走避上海,起义军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境遇。

沧海横流,英雄本色。

11月29日,黎元洪任命蒋翊武为战时总司令,湖北军政府决定:“坚守武昌,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蒋翊武收拢队伍,巩固防线,与北洋军形成对峙。

此时的形势已经大变——武昌起义之后一月间,全国各省纷纷举事。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市,先后宣布独立。关内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肃、河南、直隶、山东四省依旧效忠大清。

复出的袁世凯一面以北洋军武力震慑起义军,一面向清政府要求组阁权力。欧美诸国顺势开始在双方之间进行调停议和。

12月1日,湖北军政府代表蒋翊武和吴兆麟,北洋总理大臣袁世凯代表刘承恩和蔡廷干,在武昌宝通寺签定协议。次日,南北停战。

12月25日,孙中山自海外回国,筹备组建政府。并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结束。

5

革命功成,革命者却不曾停下脚步。

1912年2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断电邀蒋翊武去北京,担任临时大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临行前,蒋翊武召开了文学社的最后一次社员大会,在蒋翊武的倡导下,文学社全体会员全体加入同盟会。

赴京之后,袁世凯着意笼络蒋翊武,授予他勋二位,又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他一概婉辞不受。

蒋翊武后来主办了《民心报》,“扬孙黄,抑袁黎”,宋教仁被刺后,蒋翊武返回湖南参加了“二次革命”。事败后蒋翊武遭到袁世凯的通缉,逃亡到广西,8月29日被当地巡防营抓住,后来被押送到桂林受审。

此时的湖北军政府黎元洪已经成为中华民国副总统,由于在武昌起义期间被蒋翊武等人逼着参与革命,吃了不少苦头,怀恨在心。得知蒋翊武被捕后,黎元洪忙不迭地致电袁世凯,请求迅速诛杀“乱党”,于是袁世凯便命广西都督陆荣廷将蒋翊武就地枪决。

被捕后,蒋翊武已知必死,言笑晏晏。“日饮酒数升”。他在狱中对看守他的官兵慷慨陈词:“予死固所甘,请悬余首北门,以观袁氏之盗国。天下后世有知余得死所者。且此次失败,为国尽忠者寥寥,翊武请先君等拚为之!”

1913年9月9日下午4时,桂林丽泽门外,刑场。

29岁的蒋翊武身穿白色府绸裤褂,盘腿端坐在红地毯上,向围观群众做生命中最后的演讲,讲革命大义,讲民族危亡。群众失声痛哭,执刑士兵凝神静听,为之动容,迟迟不忍动手。行刑官见状惊惧不安,偷偷从背后开枪。蒋翊武从容就义。

长沙岳麓山蒋翊武墓

上刑场前,广西方面按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的礼仪给蒋翊武饯行,因为没有军乐队,就集合全部号兵吹进军号向他致敬。

狱中,蒋翊武写下遗言数千字,犹念念不忘革命救国。另有绝命诗四首:

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

嗟我寂冤终无了,空留弩剑作寒鸣。


只知离乱逢真友,谁识他乡是故乡?

从此情丝牵未断,忍余红泪对残阳。


痛我当年何昧昧?只知相友不相知;

而今相识有如此,满载仁声长相思。


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

是谁支得江山住,只有余哀逐水流。

1916年,袁世凯病死。蒋翊武魂归湖南,遗骨被迎放在岳麓山上。1921年12月,孙中山出师桂林,专程来到丽泽门外凭吊蒋翊武,下令修建纪念碑,亲笔题写了“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由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亲笔所撰的蒋翊武纪念碑文中这样写道:

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


-  推荐阅读  -

董啸 | 反复小人中的极品,人渣中的战斗机李成栋

董啸 | 想跟清军搞统战——南明君臣的幼稚病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如姬

这是第 323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搜历史新书现已上市,当当有售。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购买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