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赠书 | 那些比锦鲤还神的神仙们,你最想向哪位许愿? | 许倬云

许倬云 搜历史 2018-12-22

本       文       约       500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文末有神仙送礼

中国文化中两大主要的宗教系统,是佛教和道教。前者在汉代才传入中国,后者的逐渐组织成形,也在佛教传入之后同时进行。在秦汉统一以前,中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些地方性的信仰,所以中国的神明信仰并没有一个中国地区全部一致的系统。在佛、道两个系统各自发展的过程之中,他们的神系并不固定,经常出现一些变化,有时候某些地区的地方信仰会扩大成为某个教派的主要成分。

在这种民俗神庭形成过程之中,其实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原则。常见的变化则是自然神的人格化,如威严的天神是父亲形象的人格化。又比如,土地之神是生产力,那是母亲形象的人格化;母亲神的形象,又会集中在母亲的保育和母爱的宽恕——于是,最高的女神常是慈悲、宽恕救赎的慈母形象。同样的原则,可以解释为何山神代表巨大的神力,水神则代表柔和女性的神力。

另一个原则,则是纪念某些做出过特别贡献的真实人物,这既是感恩,也是盼望他有益于人间的功绩可以长存。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有功德于人”,聪明、正直者都可以成为神。

关公是中国人民俗信仰中很重要的大神,原因在于:关公一生义气深重,以一死报答刘备,于是成为大众纪念的对象;又因为他勇武绝伦,所以成为一般无助的小百姓仰望的保护者。佛教中的观音,在原始佛教系统之中是菩萨,不是佛,也不是女性。可在中国人民俗信仰之中,观音竟成为汉传佛教主要神明,则是由于母亲形象的救赎能力,被塑造为受万民敬拜、救苦救难的女神。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尊奉的妈祖,号为“天上圣母”,是海员和渔夫们尊奉的名为林默娘的宋朝女子:据说她在梦中救援遭逢海难的船员,于是成为海员、渔夫的保护神,进而发展成为一个保佑、救赎大众的母亲神。

电视剧《妈祖》里的妈祖和观音

中国各地都有“城隍”,也有“土地”,分别是一个县城的保护者和邻里乡党社区的保护者。他们的地位,是从人间的官僚系统以及地方社区长老功能投射出的两个职位。在各处的城隍,常常有相当类似的传说:某一位对地方有建树、对百姓有恩的地方官,在死后又被派到此地担任城隍。当地的社区之中,如果某一位长者平时得人尊敬,也时时刻刻为地方尽心尽力,那么在他死后不久,也往往有人会传说,土地神改由这位长者担任。

在道教方面,例如东岳庙、斗姆阁等也都存在,它们的功能似乎也只在于一般拜忏祈福。无锡道观大多是茅山教派的分支,专长是克治鬼神。除此以外,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少看见有宣教的活动。比较常见的,是新生男婴“记名”于某神明座下,以祈求保佑的风俗。

茅山道长

道教也有民间崇拜的特殊人物:一类是已经约定俗成,成为神明的一些神祇;一类是地方性的历史人物,被百姓纪念、供奉于道教系统下的寺观。

第一类最著名的是东岳庙,供奉的是泰山主神东岳大帝,又例如延寿司殿供奉的是主管人寿命的南斗星君麾下神职。第二类最著名的一处是张元庵,供奉祠山大帝(张渤),据说他曾是汉代的地方官员,曾经治理广德地区的水道,将散漫的河流和沼泽分别纳入长江系统和钱塘江系统。江南各地都有他的祠庙,而且尊之为“大帝”。又例如,南水仙庙供奉的是明末的无锡县令王其勤,他的功劳是组织当地的渔民等,将其编入民团抵抗倭寇;因为保存地方有功,他在身故后被奉祀在城南,号为南水仙。又如西水仙庙,则供奉另外一位明代县令刘五续,他在任上组织整理河川湖泊、开通航道并开垦土地,但却因此丢官受罚。百姓纪念他的恩德,将其供奉在城西,称为西水仙庙。这个庙也成为运河与太湖周边船户和运粮工作人员的聚会所。

东岳大帝黄飞虎

惠山还有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贡献和事迹也都得到百姓的纪念。安史之乱时,张巡和许远坚守睢阳、保障江淮,江南百姓为供奉纪念他们而建庙“张中丞祠”。另一所是供奉明代抵抗瓦剌入侵的于谦的少保祠。少保祠中,也附祀明末在太湖抗清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分别称为“先生” 和“郎君”。

每年三月无锡庙会,八家祠庙都要派队庆贺东岳大帝的生日。这个一年一度的庙会,吸引江南一带成千上万的观众,无锡人每家都要接待亲友,是全国著名的大庙会。

庙会巡游的热闹中有一部分,其实具有相当深刻的意义。队伍之中,会有一些人罪衣罪裙、披枷戴锁,被队伍中身穿皂隶服装的监押者驱赶前行。这些“罪犯”中,还有一些特别的人物,腕上刺了几十根针,悬挂灯、锣随队进行。在他们后面,又有几辆车或是几个担子,扛抬一些文具箱——这箱中放置的是许多信徒念经的记录,以及儒家传统每天检查自己品性的功过格,都是本城许多家族念经和忏悔的记录。队伍中的“罪犯”通常是志愿者,自愿代表世间犯了过失的人受罚。“罪犯”们要在朝见东岳之后,才能改穿常服,表示洗清了他们的罪行。

台湾的神庙,以城镇中的寺庙而论,有下面所列的若干项目:文庙(孔子庙)、武庙(关帝庙)、城隍庙、文昌祠、龙王祠、天后宫、火神庙、先农坛、烈女节妇祠。神明则有神农大帝、太子爷(中坛元帅)、齐天大圣、孚佑帝君(吕洞宾)、济公活佛,以及虎爷、猴将军等,还有大树公、有应公、万姓公妈、大众爷、大墓公、万姓爷、水流公、普度公、义勇爷、义民爷、十八王公……以上的神明,其实大半和大陆各处相同:有专门功能的神,例如关帝、城隍等;也有一些例如太子爷、齐天大圣、吕洞宾等,这是从民间的传说和故事之中撷取其事迹,奉为神明;虎、猴、大树等,则是对于若干长寿或是神奇的动植物的一种崇敬;至于有应公、万姓公妈、义民等,则是一般没有后嗣的死亡者,民间共同祀奉他们,以免其成为厉鬼作祟人间;还有一些“王爷”,例如温府、池府、三十六王爷等,则是死于非命的冤魂。三十六王爷,有人认为他们是三十六个赶考的读书人,中途遭了海难,也有人认为这些人是遭逢瘟疫,全船人都在中途病死。不过从台湾烧王爷船、送船出港、中元庆赞的仪式看来,实际是将瘟神随着王爷船送出海外——这些王爷可能就是代表瘟神,再加上最常见的王爷是温府王爷,此“温”可能就是取其与瘟疫之“瘟”同音。

台湾奉祀神明的习惯,与我故乡无锡的祀奉制度颇不一样。无锡的寺庙,佛教是佛教,道教是道教,地方上纪念的人物,按其性质和事迹各有各的寺庙。在台湾,情况则相当混杂,几乎没有例外,每家寺庙都会成为许多不同神明的共同奉祀之地。

台湾万华龙山寺广泛祭祀的诸位神祇,包括佛、道、儒三教重要神祇。龙山寺主要可分为前殿、大殿、后殿三个殿,此外可细分为许多厅,共有神祇百余尊。

前殿供奉三宝佛,依佛教仪轨先至前殿礼佛后,再行参拜。

大殿又名圆通宝殿,主祀观音佛祖。观音佛祖即观世音菩萨,亦称观音妈,象征大悲,是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文殊菩萨象征大智,普贤菩萨象征大行,均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菩萨。韦驮菩萨、伽蓝菩萨和四大天王,都是佛教护法。据说智者大师曾经度化关羽灵魂,关羽从此也成为佛教护法,另有十八罗汉塑像供奉左右。

文殊菩萨

后殿分别供奉性质并不相同的神明:天上圣母殿主祀天上圣母,文昌殿与关帝殿文左武右,也奉祀于此。天上圣母是道教神祇,本名林默娘,即妈祖、妈祖婆、天后,这是台湾民俗信仰中最重要的神明。这一位福建湄洲“讨海”为生家庭的姑娘,据说生而不能言,因此称为默娘。她的父兄都是在海上工作的人员,有一次海难船只倾覆,据说默娘的神灵出窍,在海上救了父亲和哥哥。福建沿海,不是水手就是渔民,都是讨海为生,林默娘就成为他们的保护神。虽然她成神以前只是少女,可是她的神像却是一个端庄的皇后:早期的脸色是黑面,到后来却演化为白面的贵妇人。从海上生活的保护神,她的位阶逐渐升高,终于成为一切凡民的母亲形象,其功能和大陆上的观音极为类似。她的左右副手为千里眼、顺风耳——两者本来都是在海上航行必须具有的特殊能力,但逐渐演变为千里眼是替妈祖观看世间的灾难,顺风耳是听闻世间的哀号。我们人生在世,穷则呼天,痛则叫娘,妈祖正如同母亲一样,成为世人寻求庇佑和救济的对象。

天上圣母殿左厅,奉祀的水仙尊王是传说中治理洪水的夏朝君主禹,即海王、海神,常见之四陪祀为伍子胥、屈原、李白、王勃,传说中他们的死因都跟水有关。还有龙神,也就是雨神、海神。这些都是典型的功能之神,属于道教系统的神祇。

大禹画像

天上圣母殿右厅主祀注生娘娘,附祀池头夫人——据说是奉祀一位在泉漳械斗中为了唤醒壮丁应战而被突袭的漳州人杀死的孕妇。厅内也奉祀十二婆者,是产妇的保护神。这一段的情形不言而喻: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的阶段风险最多,生产孩子就等于在鬼门关上走了来回。

文昌帝君殿主祀文昌。一般文昌宫、庙、阁、寺,多奉祀五文昌帝君,本寺奉有文昌帝君、大成魁星、紫阳夫子,文昌星君、文魁星君、紫阳夫子、关圣帝君、孚佑帝君合称五文昌。中国的传统士大夫,经过科举方是正途出身,因此, 奉祀文昌也是为了读书人的需要。华佗厅,不言而喻是供奉华佗仙师——这一个特殊功能,是为了人人需要的护生保健。

关圣帝君殿主祀关圣帝君,附祀关平、周仓。关公的崇拜在中国各处都有,在台湾和华南一带,关帝却兼具财神的地位。据说是因为《三国演义》中说到曹操要留住关公,上马金、下马银,天天供奉关公。关公辞曹时却留下所有的金银,只挑了锦袍作为纪念。

关羽画像

三官大帝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以及水官大帝,龙山寺供奉三官大帝之一的水官大帝。地藏菩萨象征大愿,是超度地狱亡魂的救赎者,也被奉祀其间。月老厅奉祀的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掌管人世间姻缘之事,故常有信徒向其祈求恋爱顺利(见唐朝传奇《续玄怪录》)。廊下还供奉着“监名神君”,即四神兽之白虎,位于月老厅外墙上。

龙山寺奉祀的神明众多、功能复杂,佛教、道教以及一般民俗的神明都供奉于同一寺庙内。奉祀的殿堂位置,也并不能完全反映神明名称所代表的地位。这一现象,只是反映台湾的民俗信仰,避免得罪任何一个无意中忽略的力量。杨庆堃先生特别指陈,中国的民俗信仰非常具体而功利,要照顾到生活之中方方面面不可知的神力。

在这一种民俗信仰之中,祈求幸福、避开灾难是一个功能性的交换——先有许愿,后有还愿。等而下之,如果没有得到回报,有些信众也就可能不再回庙,甚至可能改投其他神明祈求护佑。更等而下之,台湾有一个恶风俗:信众可能迎接一个小神明回家供奉,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信仰,显得非常现实!

如果以圣和俗为区分,中国人的民间信仰系统,毋宁是以圣从俗:神明的系统,实际上就是政权管理的系统,一样有套分工的制度。人和神之间的交流,基本上与人间的交易一样:有承诺,也有还愿;有祈求,也有报酬。疾病时向医神祈祷,生育时向生育之神祈祷,婚姻向婚姻之神祈祷……

到了当代,我们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在线神,如锦鲤神杨超越,雨神萧敬腾、万能神春哥,信了不挂科……

转发一下,明年啥都有

——节选自许倬云新书《中国文化的精神》(有删节)

搜历史小福利


那么,在这个新的纪年即将到来之际,你对2019有什么愿望和期待呢?如果天上神仙真的能倾听凡人私语,你想向哪位许愿呢?

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搜历史将在留言中选出5位幸运读者,赠送许倬云先生的新书《中国文化的精神》1本,就让我们的小幸运,为你开启新的锦鲤人生!

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是什么?

88岁历史学家献给国人的温情之作

《中国文化的精神》

著者:许倬云

书号:978-7-5108-6101-7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定价:56.00

◎ 作品看点

★ 承续冯友兰、钱穆对中国文化的温情,直述中国人的文化内核

过去史家论中国文化精神多从精英观点发挥,以致不太能关注广大民众,也不容易为普通民众理解,年近九十的史家许倬云,独辟蹊径,重新反省“以人为主体,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大传统”与“小传统”并重,考察普通人所思所想,重新检讨中国文化中庶民百姓的精神层面。

★ “中国三部曲”压轴之作

继《万古江河》《说中国》之后,许倬云教授在文明的土壤里发掘养分,用逐渐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好书,余英时郑重推荐、许纪霖专文导读

许先生社会史和考古学的知识以及饱满的生活实感,让他得以在多种文本中自由行走。宏观与微观交互为用、雅俗共赏、古今一贯,是这本书远远超越前人之所在。

★ 一部探索中国文化基底的大家之作

上起文化精英,下至普通民众,无不包含在内。从宗教、哲学、历法、艺术、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出发,发掘文化的本相,诠释“文化中国”与“民间中国”的真谛,展示一个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中国文化。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哦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  推荐阅读  -

来修仙啊,你上班是没有前途的(高能预警)

光武帝刘秀:转发这篇锦鲤,所有的好运都会降临

重光 | 美国伊朗要来真的了?他们是怎么从盟友变成仇人的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 368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