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佛系大度?都是硬撑的……

大梁如姬 搜历史

本       文       约       33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1

作为豪放派词人,苏轼经常给人一种身临“大江大河”的豪迈和宽广感,他创造的不少诗作锦句也常为心灵迷茫的现代都市青年指引方向,以苏轼经典诗句、词句作为书名而畅销的,也不胜枚举,如《人间至味是清欢》《一蓑烟雨任平生》《诗酒趁年华》等等,可见,他的影响力,堪比现在的流量大V

不过,广大人民群众对苏轼怕是也存在什么误解。整场人生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一年一小贬,三年一大贬,人生到处是坑坑洼洼的苏轼,真的是个大度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吗?显然……待考。至少在我看来,苏轼完全是在自我安慰、是在硬撑。

对作者呵呵之

要证明这点,先说说苏轼的人生粗略年表。

首先,家族关系上,他们家是出过名人的,他祖上是大唐宰相苏味道,和崔融、李峤,以及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并称为“文章四友”。他爹苏洵大器晚成,一辈子没考中进士,不过好在生了两个出息的儿子,第一次考试就双双榜上有名,一家三口叉着腰一起走进了“唐宋八大家”的著名组合。

他弟弟名叫苏辙,南辕北辙的辙,表示车轮辗轧的痕迹,和苏轼的轼正好合成一套流程——一个是车前扶手,一个是被车碾压的。

喜欢带弟弟玩的苏轼

苏轼在20岁时,和18岁的弟弟苏辙一起考上了进士,是著名的青年才俊,意气风发、风华正茂。之后的10年,苏轼的人生是平凡顺畅的,考试当官两手都硬,除了……爹妈都在这10年内去世比较让人感伤。不过,这也应该是他往后能频频回想的一段时间,因为,再之后,他的人生就在起起落落落落落落中度过了……

1069年开始,王安石推动变法,两年后,给了变法派两年时间群众检验的苏轼,终于看到新法毛病很多,就给皇帝写了封意见信,于是,34岁的苏轼被宰相王安石一脚踹到了杭州。当然,王安石不是故意针对苏轼,主要是,人家要做事,你老在旁边哔哔叨,反对的嗓音又比较大,具有一些影响力,这不仅给人添堵,也添乱呀,只能踢出去玩了。

此后的13年,苏轼一直在山东、浙江和湖北之间来回跳,被朝廷指哪儿去哪儿,具体可以参见苏轼一生线路图。这期间,因为偶尔的“我想自闭了”,苏轼感叹报国无门,经常写东西发点小牢骚,被京城群众抓到并举报,还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让苏轼蹲了三个月大牢,差点没保住小命。

苏轼脚印

三个月后,被安排到黄州的苏轼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开始自己耕种东边的坡地,于是苏东坡的称呼自此和苏轼的脑袋合二为一。

这边,朝廷局势还是一锅粥,自从王安石开始变法,朝廷里就形成了新旧两党,革新派是新党,保守派是旧党,而任何争论,到最后都要沦为意气之争,这帮饱读诗书的大佬们也不例外。

大水冲了苏轼像……

1085年,全力支持变法的宋神宗领盒饭,儿子宋哲宗即位,爷爷宋英宗留下的老太太高氏一把手抢过权力,效仿婆婆曹太后,反对变法。旧党里的司马缸一夜上天,成了朝政一把手,于是,这回轮到新党倒血霉了,而当年那些被新党挤出朝廷坑位的旧党们悉数被召回来。48岁的苏轼因为写过反对意见书,也被旧党自动划归一个派系,重新走到了人生轨迹中的“起”字。

不过,大苏是个有思想的人啊,哪能谁拉拢他,他就向谁跳脱衣舞献媚呢?在看到旧党对新党的残酷报复后,苏轼觉得,这哪儿是为国为民啊?分明是一帮小人在争坑位。如果说一开始新党排挤旧党出去,只是为了方便办事,那这会儿的旧党报复,完全就是小人行径。于是,高级知识大V苏轼又写了若干文章骂人。

好了,新旧两党都被苏轼得罪光了,于是,苏轼又遭受了“自抱自器”的保守派集体报复,没办法,苏轼只能赶紧卷好铺盖自己溜了,跑到了杭州当官,接着,又开始了全国漫游的特色人生道路——从浙江、到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广东,以及最遥远的海南,这在当时也就仅次于判死刑了。

可以说,苏轼的大半场人生,不是在被迫旅游,就是去旅游的路上。

2

如此跌跌撞撞的人生,爱笑的男孩苏轼也笑不起来了,不过,聪明的人能自救,这让苏轼领悟到了自我安慰、自己治愈的一条路子。每当遭遇被贬,他就写诗词歌赋给自己开导、劝解,自己跟自己谈心,自己和自己讲道理。苏轼从苦中作乐,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衡点,也就给后世形成了他大度的人设。

但是,这一切的人设,就像苦与无奈硬撑着还要说“I'm ok”一样,憋屈是内心挥之不去的。

比如,被踹到湖北黄州,他就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无限冷傲——那些有个性的人,才不愿意在那些满是浑浊、糟污的地方待,情愿到偏远地区做苦行僧。让人感觉,这简直就是个高洁、不合群、不同流合污的君子。但其实,这前面还有一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他经常回头看前面发生的事,心里那个恨啊……完全不是旷达从容的。

著名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也让给东坡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说他喝到三更半夜回家,砰砰砰几阵子后,发现家童早就进入练躺尸大法最高境界了,呼声打得比雷还响,完全听不见敲门声。没办法,他只能拄着拐杖到江边去听水声了。在江边,他又得出新感悟,希望有一天能坐上小船,从此泛舟江上一辈子。

这词完全进入了出世高人的境界,感觉东坡已经感悟出人生真谛了,而事实上,前面那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又把大家拉回现实,完全体现了他舍不开世间的一切。虽然他感慨着想拥有自由身,但最终还是要在功名利禄的人世间赚钞票。所以,身形不能合一的时候,痛苦地呼吁人身自由。这哪里是大度呢?分明是一种肉身和灵魂不能对等的哀叹。

江海寄余生

被踹到遥远的两广地区时,苏轼又有一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别提多伟大了,简直是失足少女的领路灯:人人都说岭南那嘎达,又穷又远,那应该是不好的吧,但是,心安的地方就是故乡,根本无所谓肉身到底在世界哪个角落。

诚然,这话确实很有力量,直击心灵,被无数文艺青年们挂在QQ、朋友圈当个性签名,但说实在的,这显然有不打自招之感。

当初岭南的江湖风评很差,相对于汴京城,就像今天的北上广和18线小县城的区别,肯定是没法比了。但,苏轼作为一个长期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的人,怎么能承认自己落魄呢?你们都说岭南不好,我已经被踹到岭南了,能怎么办?只能狂赞这里不错,证明自己过得很棒棒哒呀,不然,我不就变成被同情者了吗?而同情,通常都是高高在上的人,居高临下地对弱者的一种怜悯,这种怜悯,在自尊强的人眼里,就是一种变相的侮辱。

所以,苏轼拒绝这种侮辱,不等别人说,他先实地打卡点赞一下,岭南的日子很潇洒。为了有实物佐证,苏轼甚至祭出岭南特产荔枝来代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们想吃荔枝还要长途跋涉运送,就算运过去了也是奢侈品,爷在这里一天随随便便就是300颗,羡慕么?显然,这是一种无奈的攀比行为嘛。

美食专家苏轼

还有,证明苏轼大度最著名的一首词,就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了。

这一首60多个字的小词,出了四五句金句,一是“何妨吟啸且徐行”,边走边唱,说不上多潇洒;一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竹拐杖和芒鞋搭配,走路也挺快的,无马也很好;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哪怕遇到风吹雨打的,穿着蓑衣就满足了,还不是可以开开心心地过一生;以及“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雨过天晴,回头看看刚才走过的风雨路,心里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气再也影响左右不了心情啦。可以说是最能瞒天过海的了。所有人读到它,都被苏轼的豁达感动,“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多少人一辈子追求的目标。

但是……还是有但是,这里的大苏,分明是个傲娇狂。被贬的路上遇到一场大雨,没带伞,别人都变成落汤鸡狼狈不堪,而苏轼偏偏要强调自己的不同,完全是一个心理不平衡的人在孔乙己的味道,不信请看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翻译过来就是:我没有马骑,只能穿着芒鞋拄着拐杖,但我这样比马还快呢,哼!谁怕啊?谁难过啦!分明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儿,委屈巴巴地声明——你不给我吃,我家里也有,切,谁在乎啊!

举着竹杖的苏轼

说到这里,大苏粉恐怕早已抡好了搬砖等着拍了:只是你读不懂大苏的境界而已!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看到的苏轼,就是你自己思想的投映而已!

好了,求生欲极强的我赶紧自救一下:苏轼还是个多思的人,也是个伟大的诗人、词人,但他真的不是看破俗世的高人,完全是位在尘世里迷迷惘惘、跌跌撞撞,一边气恼、一边安慰自己的凡人。当然了,与那些和苏轼遭遇一样,各种被迫行万里路,又动辄气死在被贬路上的人相比,他已经是个自愈能力很强的人了!所以,他并不是个佛系东坡,而是个猫系,会自己舔伤口的狸花猫。

毕竟,真正的大度和内心毫无波澜,是“止于唇齿,掩于岁月”的!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哦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  推荐阅读  -

老爹和老公掉下水,救谁?请皇后们回答!| 大梁如姬

如何追到男神胡适? | 大梁如姬

大梁如姬 | 原来我大中原几千年前就被黑惨了——先秦诸国人民鄙视链指南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 386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搜历史新书现已上市,当当有售。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购买链接。

    Read more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