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到底被谁害死的?

景小如 搜历史


本       文       约      3000       字

阅       读       需       要

6 min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儿时电视剧中主角们圣母心爆发了,想把一切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时,就会这么说。有时候事情根本与他们无关,也要内疚自责一下,体现自己的善良、正义。而观众看了通常都会有点郁闷,关你屁事啊?

历史上说这句话的人,也曾是某个时代的大男主,比现在五部大IP男主加起来都啥耀眼——王导。

王导之于现在,就像一个过气明星,还没有李白杜甫有名气,甚至不如唐朝诗名更弱一点的诗人。比如,那个前度刘郎的刘禹锡打CALL王导的诗,比王导自身普及度还广。这大概就是粉丝盖过了偶像的真实现场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指的就是当年平分天下流量的两大明星王导和谢安。

那年,刘禹锡追星追到了南京乌衣巷,就写下了这首诗。乌衣巷是王谢当年拼搏奋斗过的地方——王导力挽狂澜延续晋祚在此,谢安东山再起于此鞠躬尽瘁,俩人都是晋朝的再造之臣。后来的只要写王导必提谢安,俩人捆绑着走过了千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貌。至今南京乌衣巷边,还有王导和谢安的纪念馆。

谢安画像

那么,王导是怎么“搞死”伯仁的呢?伯仁到底是谁?

已知王导是东晋的大忠臣,对司马家有恩,那伯仁想必就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了?

恰恰相反,伯仁也是当时的名士。

伯仁叫周顗(注意,叫yǐ,不是头),字伯仁,在主要看气质的魏晋时期,伯仁从小就有端庄稳重有威望的美名在外,气质方面也是时代佼佼者。都说玉树临风,如果晋朝名士们是一棵大树,伯仁至少是站在树梢上的,经常抹月秕风。

当时伯仁就是大家的标杆,谁要是说自己有气质,那就来见见伯仁,比比看谁更威风凛凛。就像齐国的城北徐公,比美一定要找他。

伯仁有点像李白,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而且经常因为喝酒耽误事。但,李白没有伯仁幸运,唐玄宗不喜欢喝酒,跟李白没啥共同语言,而晋元帝司马睿却嗜酒如命,伯仁就成了他的好酒友。为此,司马睿很看重伯仁,经常任命他做大官,毕竟,聘谁不是发工资,把这钱拿去给J友,多好!

晋元帝画像

哪怕伯仁刚出去当官时,被流民贼寇端了老窝,一口气吓跑了,司马睿也罩定了他。因为长期酗酒,很少有清醒的时候,于是,伯仁就在当官、醉酒被开除之间起起落落。实在是没办法了,司马睿就给他加了个太子少傅的官职,一下成了未来皇帝的老师,德高望重。也让那些喜欢打小报告弹劾他喝酒误事的人收敛收敛。

喝酒,兄弟!

伯仁很知道自己的缺点,连忙写信推辞:这个真干不了,谢谢!

结果,司马睿的聘任书又下来了,说:老兄你谦虚啥,太子也聪明,该学的差不多都学了,让他跟着你也不指望你教他什么,所谓近朱者赤,他只要跟着你混,自然思想道德也就上来了,你就是活体行为准则啊。

话说回来,伯仁和王导都在晋元帝朝工作,是同事关系,俩人私下其实关系是很不错的。伯仁经常喝酒,啤酒肚是难免的了,王导还曾躺他膝盖上指着他plus的大肚说:“你这里面装的都是些啥哟?”

伯仁见王导哂笑,怼道:“没啥,也就装几百个你这样的人。”合着兄弟是福建人啊,吓得王导赶紧转移话题。这画面有点美,试想一下一个男人躺在另一个男人的膝盖上,一边摸着他肚子问话,气氛也是像极了爱情……

伯仁画像

你以为王导和伯仁就是这样互相伤害的模式么?并不!

又有一次,王导坐直了,问伯仁的志向:“你是想当阮籍、嵇康那样的名士么?”

伯仁说:“我干啥抛弃眼前的伟大人物不效仿,而去前面那么远找偶像啊?”

好嘛,俩人完全就是铁哥们互相伤害、互相欣赏的模式。

但,王导的堂兄王敦就不这样了。

东晋的朝廷是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兄弟们努力扶植起来的,俗称“王与马,共天下”,但日子久了,几乎名士只知道有他们,而不知道有皇帝,司马睿坐不住了,想加强皇权把自己的地位搞上去,于是,司马睿排挤王氏兄弟,选了几个其他人来当亲信。

王导很受伤,王敦也受伤了,但他决定不能我一个人难过,要反击。

在互相试探,互相戳来戳去了一段时间后,朝廷的北伐名将祖逖死了,王敦终于决定起来搞事情,什么王与马共天下,今天他大王要一个人当天下。于是,大军在手的王敦气势汹汹往中央进发,口号是清君侧。

祖逖、刘琨,闻鸡起舞

这样一来,在京城干活的王家人境地尴尬了,大王聚集了一批人,小王王导很震惊。司马睿身侧即将被清理的那批人也急了,当即提了个要求,要把琅琊王氏全部杀了,否则,大小王一个文一个武,他们文武双全又里应外合,司马家天下就完了。

司马睿还没抉择,王导先带了家族里20多号人跑去宫门口下跪,声明自己没有异心,但司马睿哪有空理他们。恰巧这会儿周伯仁也去见皇帝,王导跪在地上见有人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心想真是“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呀,一看见是伯仁才庆幸有救了,赶紧托关系,噎着嗓子喊“伯仁伯仁,我家百来口人的性命就靠你了”。

托付全家的交情,普通同事哪敢开这个口?足见俩人关系硬核。

结果,王导大跌眼镜,伯仁当没听见似的,头都不歪一下。王导心都凉了,暗叹人心隔肚皮啊,一有困难,连好兄弟都要撇清关系了。

伯仁继续往宫里走,见到老酒友,当即陈说王导无罪,王氏一族也只有王敦几个老鼠屎。司马睿和王氏兄弟合作多年,也多少知道点俩人性情,情知王导不是那种人,再加上老酒友这道德榜样来劝,也就听进去了。伯仁一看,今个儿真高兴呀,当时又和皇帝摆上酒喝起来了,喝得醉醺醺地才出去。

出了门,王导一家还跪在门外。虽然有些心寒,但全家性命问题还是要抢救一下的,王导继续喊伯仁伯仁,周伯仁不仅不理,还跟左右的人说:“今年杀这几个乱臣贼子,咱们升官发财的机会来喽。”话随着风吹到了王导耳朵里,纵然王导这样的君子,也忍不住仰头怒叹世态炎凉啊。

喝醉了,扶我一下

伯仁摇摇晃晃走回家,一到家马上又写信去给王导说情,没办法,皇帝喝了酒,万一不记得前面说的话,或被周围的其他人啰嗦两句改变主意了呢?

与此同时,大王的部队也在挺进,很快就带着人打进了东晋的首都建康城,见到了王导。王敦见弟弟的颓势,埋怨他不帮自己,还去给皇帝下跪求饶,差点灭族了吧。兄弟俩都不知道,其实晋元帝司马睿早就被伯仁说服了。

叛乱到了尾声,将帅和皇帝见面,司马睿枪杆子不硬,打不赢只有求和。而王敦也知道自己没法一举把司马家赶下台,只好继续维持“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但现在,王比马要大多了。

一切收拾妥当后,王敦想到了周顗周伯仁。当初,因为伯仁的威重,王敦还挺怕他的,在他面前经常紧张得变成了关公脸,冬天都不例外,就算拿着扇子扇,也经常热得脸红心跳的。轮到做主人翁后,王敦问王导,该怎么处置周顗以及另一位颇有名声的戴渊。王敦自己先提出一个方案:“二位德高望重,让他们继续当三公?”王导不说话,不想说,心寒中呢。

王敦又问:“三公不行,那当个尚书令、仆射什么的?”王导不说话,不想说,心灰着呢。

王敦说,既然老弟不说话,那我明白了,杀了他们呗。王导还是不说话,脑子里还在纠结,当初你不救我,现在我也不想为你说话。

王敦说做就做,派人杀了周顗和戴渊。

就这样,伯仁死了,间接死于王导的不肯施救上面。

回归正常秩序的东晋王朝还要继续运作,王导着手清理中书令文书方面的事,一不小心看到当初伯仁写给晋元帝要救自己的信,内容殷勤款至,给自己说了一大箩筐的好话。王导惊诧不已,悔恨自己马齿徒增,年纪大了,却还看不透伯仁的用心良苦。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跟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不是他杀的伯仁,却也因为他当初的犹豫和衔恨心理导致了伯仁的死,而且,伯仁仍是他的挚友,是他的救命恩人。是他辜负了好朋友啊。

有人说,那么伯仁不是自己作死么?为啥在王导求救的时候不搭理,显示出一副划清界限、高高在上的样子?

因为,假设王导一求,伯仁马上跑去许诺:“行行行,兄弟,包在我身上”,皇帝司马睿即使再信任他,也会怀疑伯仁和王氏家族是朋党,立场上都不对了,哪里还肯再听伯仁的劝导之词?正是对王导不搭不理的态度,再去说情,才显得公正不偏——我跟王导没一毛钱关系,不过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摸着良心为他说一句中正之言罢了。

王导画像

不过,王导不知道,等他知道了,愧疚之心煎熬着,伯仁也不知道了。从此以后,只能在墙壁上,在饭桌间,在羹汤中看见伯仁的影像,体验这追悔莫及的羹墙之思了。

微信公众号IOS版已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哦

安卓用户可设为置顶

-  推荐阅读  -

徐志摩为什么要上那趟免费死亡班机,是因为民国教授工资少?

王猛 | 从暴君到圣徒——革命症患者格瓦拉

在丁丁这个词变污之前,他一直是正义机智勇敢的化身 | 叶克飞

值班编辑 | 景如

这是第 453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Modified on
    Added to Top Stories

    S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