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3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杭州G20峰会,世界都在等着中国去产能!

2016-09-05 财经三分钟

导读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向。


很显然,在去产能的博弈中,

各国都不乐意自己是被先割的那撮韭菜。

 综合自:人民网 第一财经 华尔街见闻等

编辑:杨瑞


在杭州二十国峰会上,去产能首次成为中心议题之一,而中国如何去产能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峰会公报中提到:“全球性的产能过剩问题,因全球经济复苏疲弱和市场需求不振而进一步恶化,对贸易和就业者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对此,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目前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高达30%。产能过剩最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需要国际社会对此形成共识,共同行动。在去产能问题上应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行动,这对全球经济治理至关重要。


与官方的含沙射影不同,西方媒体直接指责中国作为钢铁生产大国,因产能过剩而给国际市场造成巨大压力。北京认为全球市场出现不平衡,是因为全球需求的大幅下跌。不管怎样,美欧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高税阻挠,实际上是等于向北京宣战,打一场“钢铁战”。而中国表示,不愿看到“钢铁战”,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让世界市场保持平衡。 


很显然,在去产能的博弈中,各国都不乐意自己是被先割的那撮韭菜。


僵持下去并不是办法,很快,中美双方均表示认识到钢铁和其他行业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集体应对;政府或政府支持的机构提供的补贴和其他类型的支持可能导致市场扭曲和造成全球产能过剩问题,因此需要予以关注。这段话的意思是,现在大家都那么穷,日子不好过,我们不要靠补贴企业打价格战了,一人退一步按照市场份额削减产能。



去产能将触及180万人的利益


其实,政府一直提倡的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就是其核心任务之一;而在去产能的攻坚战里,钢铁煤炭产业又首当其冲。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粗钢和原煤产量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前者微跌1.1%,后者大降9.7%。


虽然去产能初见成效,但根据规划,我国拟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到1.5亿吨;用3至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比起这个目标,当下的去产能仅仅是刚起步。


2013年中国政府宣布,2015年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将达到60%。而在此之前,据鞍钢总经理唐复平五月透露,这些集团的集中度仅为34.2%。中国第二和第六大钢铁集团宝钢和武钢的融合,就是中国旨在给中国和西方愈演愈烈的冲突降温的重要一步,而路透社则把此次融合看成是中国政府为去产能以提高钢铁部门效率的主要手段。


据官方统计,钢铁煤炭行业的重组,将触及180万人的利益。因为非常担心失业率上升导致的社会后果,政府宣布中国在钢铁、煤炭的去产能,将建立的1000亿元人民币的结构调整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下岗工人的安排。


此外,作为制造业大国,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然而,值得骄傲的成绩背后却是无法回避的尴尬:在世界品牌百强中,中国只有华为、联想两个品牌入围。尽管我国制造业规模很大,却面临着“大而不强”局面,低端制造业无法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在百姓生活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中国游客“爆买”马桶盖、电饭锅、眼药水、创可贴等海外产品。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分析认为,当前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质量、高价值产能不足;不是消费需求不旺,而是高质量、高层次的有效供给不足。现在人们已经从对实物的简单需求,转向对品质、品牌的体验需求,这要求生产企业也要向这方面转型,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提高品质、加强服务、打造品牌。



中国去产能,核心要处理好五个要点


中国去产能的节奏是否应该像外媒所期望的那样越快越好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化解过剩产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长期性、持久性和反复性。


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化解过剩产能用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中国要压减的产能远远超过上述国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应该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太急于求成。


同时,要关注去产能五个要点:


第一:要避免通过行政手段强制企业关闭或破产。化解产能过剩需要稳步推进,按照各产业和各企业主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走市场化的破产程序。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各产业或各企业要素的强制分配,将造成大规模政策性要素转出和投入,违背市场规律。


第二:90年代产能过剩涉及面广,本轮产能过剩集中在重工业。1997年前后国企亏损面搞到40%,最严重的是纺织业。本轮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重工业,煤炭行业亏损面达到80%,钢铁行业亏损面50%,水泥行业亏损面也已经超过40%。


第三:僵尸企业影响生产要素向新供给转移。在供给老化阶段,供给无法创造等量的需求,政府通过税收补贴、强制贷款、强行扩张需求等方式,“力挺”老化供给,会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削弱经济的自我循环能力,导致整个社会资源分配的扭曲和浪费。


第四:本轮去产能对就业的压力要小于90年代。90年代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很大,涉及2700万职工的工作问题,就业问题严重;而考虑到本轮去产能属资本密集型且去产能力度小于上一轮,就业压力也会相应较小。


第五:把需求拉起来去产能是可行的,但创新转型能激发新需求对旧需求作用甚微。创新转型指向的是新兴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虽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但并不会带来太多的重化工业、建筑业等传统需求。比如,100块钱的建筑业GDP可能产生50块钱的钢铁需求,而100块服务业GDP可能只产生1块钱的钢铁需求。


化解过剩产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难题,中国上半年完成的去产能任务情况已是不错的成绩。中国已经开始动手解决了,世界呢?


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电话:18664516686,商务合作请加QQ:453658296

高端财经人士必备 

TOP电商

微信号:

itopec



推荐理由:国内最顶尖电商CEO圈子,由知名电商人张逸先生主笔,聚焦最前沿的O2O电商,农村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关注即送《100篇电商运营干货》实操好文!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品牌观察报

微信号:

pinpaigcbao



推荐理由:《品牌观察报》官媒,2015年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媒体!分享最新、最鲜、最活的品牌案例,关注即送“135本最全的品牌营销管理”电子书!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首席执行官

微信号:

ceo1878



推荐理由:商界领袖的内参读本!顶尖商业思想与高端人脉交流平台!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诚邀老板CEO加入首席执行官!


▼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