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大学方创森:生涯之学,即应变之学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红岭中学校友生涯故事汇

08

2014届原高三(1)班方创森:北京大学医学部


高中经历分享学习篇

  在学习经验方面,我觉得我已经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了。我想如果我的高中再来一次,我会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在更加广泛的体验上。回忆起自己高中三年的生活,学习理所应当的成为了主旋律,这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它带来的最具体的问题就是专业的选择。对于专业和未来职业的一无所知,让我在选择专业时感到迷茫。其次是更多的去参加自己喜欢的学生工作或者社团,虽然高中的社团和学工不如大学的那样丰富,但是更加的纯粹,合群的人,喜欢的事,带来快乐比任何所谓能力培养都要诱人。

高中经历分享情感篇

  希望大家好好的去经营自己的感情。高中时期的友谊单纯而又坚固,但就是这样的情感也需要好好的经营,未来你们可能各奔东西,也可能有各自新的圈子,甚至慢慢淡化成为点赞之交,但当回首自己的高中生涯,总会有那么几张熟悉的面孔浮现,嘴里骂着,心里想着。最后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禁区”的看法,高中时期的我们对于爱情的向往愈发强烈,没有小说里的曲折和惊艳,就这样悄然发生。我想说,暧昧是最美好的时期,双方都在努力的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也都在这样的暧昧中收获了很好的情感体验。

北大对我的改变

  来到北大学医,前几年我一直是后悔的,相比起这里,可能和同学们一起去交大去中大愉快的玩耍更加适合我。带着对医学学习的期待和迷茫来到燕园,从红岭老师的热炙式教育中走出来,去体会北大式的学习生活。有人说,北大的学生就是除了自己的专业什么都会。这一点,我深表赞同。这句话说出的是北大学生绝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广泛涉猎,各有收获。但是对于除了高考知识外什么都不会的我来说,这一切就显得非常不友好。我的生活依旧和高中一样,吃饭上课自习,不过从一班人变成了一个人。渐渐地,我开始接触社团,中医学社、文武学社、北大武术协会,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学长学姐,一起办活动,一起参加演出,在这段珍贵的回忆面前,能力的提升和锻炼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爱上了我的专业

  来到医学部正式开始进行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医学部和燕园相比,少了多元和开放,多的是一种专注学术的静谧。通宵的自习室,不断电的宿舍,读不完的文献,写不完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直到离院典礼,我才意识到又匆匆两年过去。进入北京医院正式学习后,我发现我热爱临床医学这个专业。第一次扎针,第一次分析病例,第一次技能考试,第一次上手术。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参与病人的抢救,CPR,除颤,尽我所知所能的参与进病人的抢救,可惜最终我们的努力没有得来好的结果,那一晚我在病房哭了很久。后来在病房见过了各种各样的病人,有的治愈出院,有的无能为力,每当看到他们,我觉得背下厚厚的诊断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也都挺快乐的。当然,被骂也是少不了的。“你知道会有多少病人因为你的愚蠢而死去吗”“你这么差你都不感到羞愧吗”,诸如此类的训斥不胜枚举,但是再回想起来,这些也都是好的回忆。这是我和临床医学的蜜月期,而我的医学生涯也才刚刚开始。

生涯导师点评

  方创森同学的生涯故事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想如果我的高中再来一次,我会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在更加广泛的体验上。其实这也是我转型从事高中生涯教育的原因,我希望能给我的学生提供生涯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更希望能提供体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更了解自我,更多了解大学和专业,有更多的职业体验,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在每个人生关键的转折点选择正确的方向。方创森同学进入北大之后,大学生活由迷茫到融入,对专业由不了解后悔到投入并热爱,就是对“生涯之学,即应变之学”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我们在高中进行生涯规划,并不是确定了以后的人生轨迹,我们自身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会改变,所处的环境会改变,但是我们具备了生涯的理念、掌握了生涯规划的方法、有了生涯决策的能力,我们会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谁、我要去哪里、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更多校友生涯故事分享

1、武汉大学杨心宇:“谈大学离不开专业,没有分数就没有人权”

2、同济大学张文珏:“珍惜高中这段目标清晰,道路明确的时光,不辜负青春年华”

3、刘雨桐:学问是寂寞的事业,需要清净和专注

4、中山大学符强:在大学里,学习和社会实践同等重要

5、中山大学曲天谣:红岭六年,成就自我

6、清华大学邵志敏: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7、北京大学邱云岫:有规划的人生更精彩

你不一定要点蓝字关注我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