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明代篇(三)

2017-07-10 拾器古珠

独占鳌头玉饰 明代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直径7.8厘米

玉质晶莹洁白。玉饰呈圆形,透雕纹饰,玲珑剔透。所雕主题纹饰为:一身穿官服之人右手持毛笔,左手拿笏板,喜笑颜开站立于巨鳌之前。巨螯翻动跳跃,穿梭于海水、流云、卷草之间,其寓意为“独占鳌头”。古时实行科举考试,考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发榜后,赞礼官将带状元和榜眼到殿堂前,状元要站在榜眼之前,进立于陛石之上,石正中雕有升龙和巨鳌,意味着状元可以“独占鳌头”。

花鸟纹玉饰 明代

 长5.5、宽4.8、厚0.9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细腻温润。器为椭圆形,镂空雕琢出花朵、枝叶、花蕾,布局整齐,叶脉清晰,一只凤鸟落于花枝之上,回头而望,圆眼尖喙,双股长尾内卷,单阴线纹表示丰满的羽毛。此佩造型新颖,琢刻碾磨精细,抛光甚佳,器物表面呈现一种玻璃光泽。

双螭纹璧形玉饰 明代

 长8.4、宽6.8、厚0.5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光泽莹润有絮斑。造型为双螭和璧组合而成,是摹仿汉代出廓璧并加以发展而来。器中心为一玉璧,璧正面凸起,光素,碾磨精细,另一面饰乳钉纹。璧两侧透雕两只蟠螭,螭体弯曲盘绕在璧周围,圆头圆脑,五官压在脸部下方,身躯修长,四肢上下翻腾,尾部成多枝分开,翻卷自如,腰部尤细,肩胛、胯骨处略显肥胖。器身以斜格纹及短阴线进行装饰。整体线条柔和、对称和谐,独具匠心,极富装饰效果。

雁穿莲纹玉嵌饰 明代

 长9.1、宽8.1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局部有绺斑。器呈椭圆形,透雕而成。中心一只大雁穿梭于花丛中,其左翅向上,右翅下翻,尾部翘起,长颈舒展成弧形,似作俯冲飞行状,四周荷叶翻卷,荷花盛开,花叶相互交缠,溪水微起波澜。此器背部掏空镶木托,应为镶嵌之物。

松鼠葡萄纹玉饰 明代

 长5.6、宽4.3、厚1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色,细密光洁。菱花形,正凸内凹状。镂雕松鼠举首吃葡萄,形态自然有趣。葡萄、枝叶、藤茎缠绕四周,枝繁叶茂,疏密有致。精雕细琢,生动活泼。

鹘攫鹅纹玉饰 明代

 长8.8、宽7、厚1.6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椭圆形透雕。取材于辽金时期的“春水”题材,表现了海东青猎取大雁的场面。画面中大雁慌不择路,颈项被荷草缠绕,上方一只海东青回首寻觅。

天鹅穿莲纹玉饰 明代

 长6.6、宽5.3、厚1.3厘米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玉质白色。椭圆形,正面弧凸,通体以镂空加饰阴线纹雕成一只天鹅躲藏在荷叶丛中,造型生动,琢制精细。在椭圆形环内,天鹅穿花飞翔,象征在莲花池塘中飞行穿越。天鹅穿花是仿元代玉雕图案中常见的“春水玉”题材。“春水玉”在元代十分流行,并影响到后世明清两代。明代的“春水玉”作品与金、元相比有所不同,首先金元时代天鹅之羽多为细长的阴刻直线或有一二道横线,鳞状羽不多,鹅首细长。明代鹅首粗短,且多不雕鹘鹰。

大雁穿莲纹玉饰 明代

 直径8.3、厚1.3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画面中的大雁藏于莲花丛中,张口展翅。源于表现少数民族狩猎生活的“春水”题材。整体采用了镂雕与阴刻相结合的技法,其风格粗犷又不失细腻。

雁穿莲纹玉饰 明代

长径7厘米

 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褐色沁。纹饰主题为“春水”图,雕一大雁欲藏身于荷叶之中,以躲避海东青的袭击。海东青又名鹰鹘、吐鹘鹰,形体不大,但勇猛机敏,常被驯养为捕猎雁、鹅等类之用。

双鸟纹玉饰 明代

 长8.1、宽7.5、厚1.2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色,光洁细密,留皮巧做。椭圆形,弧形体,框内透雕双鸟立于树干之上,一鸟昂首远视,一鸟低头啄食,阴线勾圆眼,翅膀为棱形密集短阴线,翅尾为阴长线,清晰整齐。神态各异,自然活泼。下端透雕花草纹饰,衬托双鸟戏耍。

雁莲纹玉饰 明代

 长5.6、宽5、厚1.3厘米

 现藏于宝鸡青铜博物馆

玉质白色,半透明。椭圆形窄边框,玉饰表面凸起,画面主要由大雁与荷花、水草构成。一侧,荷花、莲蓬高低错落;中央一只大雁在水草间嬉戏,雁首下探,颈部与水草缠绕在一起,羽翅微展,尾部上翘,双足微屈,雁掌收缩。构图饱满,情趣盎然。

福寿纹玉饰 明代

 长5.7、宽4.6、厚0.4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白色。器呈长方形,多层透雕。边框为竹节形,中部镂雕一篆体“寿”字,周边饰以串枝梅花与竹叶,右下角有蝙蝠。 “寿”字形体工整端庄,花枝由内向外斜出,枝叶翻转交搭,字的笔画、花瓣和竹叶的表面打洼,蝙蝠展翅飞翔,竹节连接处隐起并以阴线勾勒。正面碾磨抛光精细,背部平光。

双鹤纹玉饰 明代

 长5.4、宽3.9、厚0.6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白色,温润无瑕。器体为长方形,外缘以联珠纹作边框,珠面下凹,玻璃光泽较强。中心画面采用双层透雕的技法,镂刻了两只翩翩飞舞的仙鹤,动感十足。两只仙鹤两头相对,长嘴相连,鹤身上的羽毛用细的阴刻线表示。地纹则以明代常见的花草纹为装饰。这类玉饰原本为玉带的组件,散失后可改用作佩饰或嵌饰。

双鹤纹玉饰 明代

 长6厘米,宽4.5厘米,厚0.6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器呈扁平长方形状。边框饰联珠纹。内剔地浮雕双鹤,左侧一鹤羽翅立,低头回首转向右侧鹤;右侧一鹤仰首,长嘴上翘,展翅欲飞。鹤身上的羽毛用阴刻线装饰。地纹琢成卷草纹。

凤鸟纹玉饰 明代

 长6.7、宽5.3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洁白温润。呈长方形,联珠纹边框,珠面向里打洼。单面以多屋透雕技法雕琢,主纹镂雕一凤鸟,凤鸟作回首状,一爪前伸,尾羽及双翼以长、短阴刻线刻划。地纹雕琢花果纹。抛光好,背面平无孔。

龙衔灵芝纹玉饰 明代

 长6.2、宽5.1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呈长方形,联珠纹边框,珠面向里打凹。单面透雕一升龙,龙无麟,四肢张开,身体卷曲,穿于灵芝、卷草之中,口衔一株灵芝。正面抛光好,背面平素。

龙纹玉饰 明代

 长8.6、宽6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白色。采用明代常见的多层镂雕技法,下层镂雕云纹,上层雕一升一降两条龙。龙长吻,猪鼻,山形眉,毛发向上,一龙身阴刻网状鳞,一龙无鳞,龙爪四趾作车轮状,秃尾。二龙之间圆珠上钻有两孔,原应缀有宝石一类的饰物。主题纹饰的四周围以联珠纹,珠面向里打洼,抛光度好。背面平素。

龙纹玉饰 明代

 长9.2、宽7.3、高1.2厘米

 现藏于西藏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纯净润洁。作扁椭圆形,正面弧凸,周边饰24联珠。中间镂雕一龙穿行于宝相花之间,龙首侧向,瞠目张口,角上仰,身翻转,尾分叉卷曲,足爪飞舞,充满力度感。龙身琢磨平滑,抛光莹润。单面工,背面平素无纹饰,仅留有穿缀的小孔。

牡丹纹玉饰 明代

 长8.5、宽3.7、厚0.5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委角长方形,边为联珠纹,中间镂雕缠枝牡丹。

螭纹玉饰 明代

 长径5.5、短径4.9、厚1.5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白色。玉饰呈椭圆形,双层透雕。外缘一周联珠纹,内有一螭攀援匍匐。螭龙昂首,平吻翘鼻,圆目竖眉,内卷云式耳,头顶须发后飘。螭身细长灵动,前腿弯势柔软,后腿一屈一伸,四腿的关节处饰卷云纹,在弯曲的体上刻一道表示脊椎,小腿胫边沿到足掌刻细阴刻短线,尾向上卷曲,其间布满串枝花。


麒麟纹玉饰 明代

 长5.9、宽5.4、厚0.8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细腻温润。器为椭圆形,并以椭圆形环为底边,正面微凸,多层镂雕出花朵、果实、麒麟纹。花叶为齿状边缘、内凹,叶脉清晰,圆粒状果实点缀其间,同时一只麒麟昂首卧于花丛之中,麒麟头顶有角,三角形眼,长嘴上翘,肩有火焰纹,斜格纹表示鳞甲,尾上卷,温顺而吉祥。通体来看,刀工较粗,琢磨不精,孔洞处未修整。

玉寿星 明代

 高13.1、宽9.8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寿星站立,左手持杖,右手托桃。寿星左侧立鹤,右侧为站鹿及山石。纹饰象征福禄寿之祥意。

玉佛像 明代

 高14.6厘米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光亮润泽。圆雕无量寿佛坐像,佛像双手捧宝瓶,跏趺静坐。头上发髻高耸,眉骨略高,两眼微合,嘴角略向上收,双肩绶带飘动,线条流畅有力。

持菊玉人 明代

 高12.5、宽6.2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圆雕。头戴文官帽,双目平视,面带微笑,官袍,腰束带,右手举一枝盛开的菊花,左膝单跪。

达摩玉坐像 明代

 通高16、像高11.5厘米

 现藏于晋祠博物馆

玉质白色。立体圆雕。达摩盘腿端坐于玉雕琢而成的不规则礁石上,两足外露,双手相叠掌心向上置于胸左侧,头略右倾,天庭和两腮丰满,蓄须,双耳长垂,表情自然。身披遮体长衣,前胸袒露,衣纹迭褶自然下垂,衣边为阴线雕琢缠枝莲花纹,底纹为海水纹。

刘海戏金蟾玉佩 明代

 高4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褐黄斑。圆雕刘海戏蟾。刘海袒胸,满面笑意,憨态可掬。


玉佛 明代

 高7.7、宽6.6、厚2.4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佛作坐姿,莲花冠,大头长耳,颈佩珠,肩披缠绕长带,上身裸露,腰束带,右手抚膝,左手捧桃,跣足。

持瓶玉人 明代

 高9.4、宽4.5、厚2.4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色,光洁细密,有黄色沁及绺。立雕。玉人头顶官帽,阔脸,弧眉,细眼,长鼻,招风耳,肥衣宽袖,双手捧瓶,神志自然凝重。阴线勾饰衣褶纹,线条有力流畅。

水晶弥勒佛 明代

 高9.1、底长15.3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水晶质。通体圆雕而成。弥勒佛呈坐姿,上身斜靠右侧。弥勒秃头,大耳垂肩,脸丰满圆润,弯月长眉,双眼微睁,高鼻,阔嘴,面带笑容。身着袈裟外敞,大肚凸出,露出肚脐。双手扶膝,其中左手执佛珠搭于左膝上,右手抚于右膝,器底部内凹。

二老观书形玉镇纸 明代

 高7、宽9.2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圆雕二老人,一人梳双髻,盘坐,膝上置一打开的书卷,其右手边一老人凭几而坐,头包方巾,背上系一酒葫芦,手抚观书老人背,两人似在交谈。背后一童子怀抱灵芝站立。器中人物均以黑墨线勾染眼珠、胡须,工艺精湛,形象栩栩如生。

拄杖玉人 明代

 高5.2、宽1.7、厚1.2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烤色转黄。腰圆形脸,双目圆睁,大鼻高隆,大嘴嘴角上弯而略显温和。头发呈塔形,分四截。身着束颈曳地宽袍,双手拄杖。整体比例匀称,工艺细腻。此人物造型与当时一般的玉雕人物有差异,或与宗教有关。

持荷玉童子 明代

 高5.1、宽4、厚1.4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绺裂处沁蚀较重。童子手持过顶莲蓬,盘腿而坐。童子脸部琢三个大面积的圆窝,上两个圆窝中间隐起双眼,双眼中间琢一道阴刻横线,下一个圆窝中间隐起鼻和嘴,之间隔以两道阴刻线。双唇较厚,微微上翘。双耳制作粗糙。桃叶发、双弯眉、衣褶等处阴刻线作风凌厉。

伏鼓玉童子 明代

 通高7、宽3.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杂有糖色。圆雕一孩童双腿蜷曲,一手支头,侧身俯卧于圆形鼓上。孩儿大头,细长眯眼,蒜头鼻,身着斜方格纹上衣,方格中间有双阴线刻饰的米字形花纹。器物底部则饰有花瓣纹。此玉厚重,孩童雕刻的顽皮可爱,用做镇纸,凭添了许多书房情趣。

持榴玉童子 明代

 高8.5、底径3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黄斑。圆雕一捧石榴童子。童子圆脸短颈,耳侧梳双髻,身着一交领长衫,下摆过膝,腰间系一绳结,衣袖、裤管均肥大,手捧一石榴,石榴寓多子之意,故有榴开百子之说。童子神态活泼自然。

持荷童子玉佩  明代

 通高5、宽3.9、厚1.4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杂有黑褐色沁斑。两童子叉足并立于雕卷云足的一块底板上,手持莲花,莲花垂于脑后。童子头部比例较大,童子眼眶用两道深阔的弧线表现,中间隐起部分琢一短竖线表示眼珠。鼻、嘴周围琢一道深阔的弧线,隐起部分琢两道横线区隔嘴、鼻,线条作风硬朗。男童饰桃叶发型,女童头发中分。童子外披对襟短袖褂,下着短筒裤,饰米字纹。女童背部垂两根丝带,丝带扎成蝴蝶结。

献宝玉番人 明代

 高6.6、宽8.1、厚1.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质地温润并带有少许皮色。圆雕两番人手捧宝瓶。番人卷发,大耳,戴耳环,相向对立,共捧带盖宝瓶,意为番人献宝。

螭纹玉佩 明代

 长4.8、宽3.5、厚0.5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洁白温润。通器镂雕而成。螭呈盘绕爬行状,身躯修长呈团形,四肢上下翻腾, 长尾与后腿相互缠绕。整体线条柔和,肩胛、胯骨处略显肥胖, 器身以斜格纹及短阴线进行装饰。螭口衔灵芝,且大小两螭面面相对,充满温情。这种造型较早期温和、优美,明代螭纹己经成为一种吉祥图案,进入了玉器的装饰领域。

玉瑞兽 明代

 长8、宽4、高2.5厘米

 现藏于常熟博物馆

玉质白色,带酱灰色玉皮。圆雕一兽作匍匐状。圆眼,鼻微隆,头上双角弯曲。四腿关节处琢涡纹,饰有短直阴刻线。尾分叉,脊背碾磨出椎节骨,达到形象逼真的效果。

玉瑞兽 明代

 长6.2、高3.4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上有黄褐色沁。立体圆雕伏卧异兽,头部有叶形耳,粗眉圆眼,如意形鼻,一长角贴于背,粗颈,耳间生出三绺头发,上刻细密阴线纹。腿前端较粗,刻有波浪线,尾巴上翘贴于背似火焰纹,其上刻细密阴线纹。臀部上浮雕蝙蝠一只。兽通体隐起,富有肌肉感。

玉辟邪 明代

 长6.1、宽4.8、高4.9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白色,细密光润,有牛毛沁和灰白色沁。圆雕。兽头高昂,双角,水滴眼,张嘴露齿,上身双翅略展,四肢弯曲,尾贴于臀部,呈伏卧状。阴线勾饰数条翅纹,雕法有力流畅,造型雄悍强壮。此类小型圆雕动物造型的玉器,可佩戴,可把玩,也可用作文房镇纸。

玉瑞兽 明代

 高8.2、宽6.3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黄绿色,有浅褐色沁。瑞兽呈坐卧状,尖耳,凸眼,勾云形眉,有须,腮饰勾云纹,獠牙外露,毛发散披,尾翘卷。底部为平台,并对穿三孔。

衔灵芝玉狮 明代

 高4.1、长8、宽3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有黄斑,温润细腻。圆雕狮子,顾首,口衔灵芝一朵,体肥硕,花式卷尾,呈爬卧状。

玉辟邪 明代

 长7.4、宽2.5、高2.7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白色,有褐色沁。辟邪呈匍行姿,头部圆硕饱满,粗眉圆目,巨口微张,双耳后抿,长双角,双翼拢于背,四肢粗壮有力,尾由左后肢卷于腹侧。其神态专注谨慎,翼、耳与角贴颈与背,隆起的肩膊、胸腹紧张收缩,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此辟邪以玛瑙雕琢,质地细腻,黄中带褐,有较强的动物皮毛质感,富有鲜明的自然艺术形态。

玉瑞兽 明代

 宽7.8、高6.5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上有人工黑色沁。立体圆雕。兽呈蹲立状,器型饱满,棱角分明。双眼前视,张嘴露齿,圆眼,如意形鼻,勾云形粗眉,双角后伸,猫耳状耳,长胡须用细密阴线刻画,腿部亦雕刻细密阴线纹。长尾分叉卷起,背脊椎骨呈节状凸起。身两侧饰羽翼纹,四肢关节处有卷云纹。

玉麒麟 明代

 长5.1、宽5、厚0.9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白色,受沁处呈黄褐色。玉佩片状,镂雕成麒麟形,张口露齿,圆目卷鼻,垂须贴胸,胁后双翼舒展,足部有爪。用阴刻线表现身上线条,两面纹饰相同。

玉骆驼 明代

 长5.6、宽1.5、高3.9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带黄褐色绺斑。骆驼为卧姿,头微昂,双目前视,圆圈眼,口紧闭,两驼峰耸起,驼峰处浅刻写实皮发,腹下四肢蜷卧,蹄足分明。器身以浅阴线表示细毛,打磨光润,显得古朴浑厚。从造型来看,应为文房用具中的笔架。

双螭纹玉饰 明代

 高4.9、宽5、厚1.8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透雕双螭,口衔灵芝,爬卧于两片蕉叶之上。

玉卧兽 明代

 长6.4、宽3.3、高3.1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中泛黄色。兽呈卧式,头部微前倾,阴刻涡纹眼,翘鼻,双耳下垂,后尾上扬,呈扇形贴于脊部,细阴刻线示尾鬃。

鹤鹿纹玉笔架 明代

 高4、长14.6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鹿作跪卧状,短角,三角眼,尾下垂饰以短阴刻线。鹤双翅收于两侧卧于山石上,回首衔一枝带花叶和果实的桃枝。灵芝、仙鹤、山石、桃在中国古代纹饰中都含有长寿之意。鹤鹿出现在同一画面上寓意鹤鹿同春。

玉虎 明代

 高4.1、长12.7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洁白温润,局部有赭红色沁纹。体形扁,圆雕卧虎,张口露齿,下颏有须,突目,神情威武。后肢收于腹下,短尾上翘,以细双阴线示毛发。造型仿商代玉虎式样,简洁明快。

玉卧牛 明代

 高8.5、长28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碧玉质,色深绿,有白色斑纹。造型为南方常见的水牛,作跪卧状,四肢收于腹下,头部微抬,牛角粗壮弯曲,双耳附于其下,阴刻圆眼,平视前方,似在小憩。牛背部光素,尾巴侧于一边。牛全身比例协调,碾琢出的肌肉骨骼,起伏恰当。

(文章来自:老丁说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辽金玉器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宋代篇(下)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宋代篇(上)

欢迎投稿:10027106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加微信:ltgwcity

拾器格物|古珠传饰

博览古今鉴千秋◎收藏天下赏万物

- END -


顽物推荐

 

今古传饰-和田玉

ID:jgcs003

总有一款:属于你!


翡翠|和田玉

点击“阅读原文”,欢迎进店逛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