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明代篇(四)

2017-07-11 拾器古珠

玉卧马 明代

 长8、宽2.9、高4.5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黄色,下部受沁呈褐色。马呈卧式,作回首状,尾上翻贴于腿侧。鬃毛与尾毛用阴刻线表现,整器体态丰满,栩栩如生

玉卧牛 明代

 高4.46、长8.9、宽6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黄色,局部有褐色沁斑。呈侧首伏卧状,菱形目,口微张,鼻孔翕张,尖耳,双角后伸,角尖相对。前肢卧于腹下,后腿前屈,长尾卷曲于腹侧,背部凸现骨脊,躯体清瘦健壮。

双螭纹玉饰 明代

 高4.9、宽5、厚1.8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透雕双螭,口衔灵芝,爬卧于两片蕉叶之上。

玉卧牛 明代

 长6.1、宽3.25、高2.8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黄褐色沁及褐色玉皮。匠人运用器物的自然皮色,巧妙设计,雕琢成器。卧牛侧首远望,背驮灵芝,寓祥瑞之意。

玉马 明代

 长8.9、宽3.3、通高7.2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碧色,有黑色斑点。马立于一山子形的底板上,手法写实。马首低昂,马身肥壮,马腿短而骄健。马鬣、马尾毛发丰茂浓郁,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各种马饰繁琐精致。委角长方形马鞍垫饰莲纹。

凤形玉饰 明代

 长4、宽3.3、厚0.2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光洁。扁平体,透雕一鸟,昂首展翅,阴线勾饰圈眼、双翅和羽毛。口中衔花枝。背面光素。

玉卧狗 明代

 长7.3、宽1.8、高2.1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温润,有点状淡黄色沁。狗首侧扭回顾,狗身瘦长精悍,阴刻橄榄形双眼,利嘴前探,鼻孔微张,右耳微竖,异常精警。腹紧、腿健、爪利,异常骄健。前腿作抱拳状,示人温驯。颈部至尾部雕出的脊梁、卷于右腿一侧的长尾以及卷叶状双耳有较多的装饰趣味。

玉狗 明代

 高4.2、长10.2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玉质青色,局部有浅赭色斑和瑕斑。圆雕卧狗,作回首状。头、身有红褐色斑纹,两耳自然下垂,双目后视,抿口,腰圆臀肥,长尾卷曲,贴于臀上,右前腿搭于左前腿上。神态活泼,自然逼真。利用天然褐色斑纹,巧作而成。

螭纹玉佩 明代

 长4.6、宽2.5、厚0.3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质地细腻,褐色沁。扁体透雕,阴刻双面工。螭体呈S形弯曲,圈眼,小耳,分叉尾。嬉戏盘游、口衔灵芝草,尾附瑞草。线条流畅,转折自然,灵逸生动。

赤壁游船玉摆件 明代

 高6.1、长13.5、径2.7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洁白温润。雕刻东坡赤壁游船图,配木座。此玉雕反映“东坡赤壁怀古”之情景,船中三人分别为东坡、鲁直及佛印。头戴峨冠,手捋长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佛印、鲁直各微侧身,佛印神情闲适,卧右膝,竖左膝。船尾立一摇橹童子。此件玉器整体构图比例和谐,人物刻画细致生动

蝴蝶形玉饰(2件) 明代

 左:长3.4、宽5.3厘米

 右:长4.7、宽6.8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左:玉质青白色,微有白斑。器形呈片状。蝶圆眼外凸,双翅展开,有多道阴刻线和卷云纹表示脉络,翼边呈波折,触须向两边伸展与翼连接。上身轮廓用阴线刻画,尾部有皮囊线七道。背面无纹饰。此蝶刻画比较写实,蛹状的躯体,舒展的胸翅尾翼,加上伸展的触须,形象十分逼真。明清时,蝴蝶成为吉祥题材的重要内容,因为“蝶”与“耋”谐音,耋指年高寿长。右:玉质白色,温润细腻。器呈片状,边缘圆滑。蝶张翅露体,翅膀为卷云形,翼边打洼多曲。大圆眼,吻前凸。嘴边伸出两朵花形触须,身饰菱格纹。尾部有皮囊线六道,上刻阴线。单面做工,背面打磨光滑,无纹饰。蝴蝶片为明代常见器形,作服饰、嵌饰之用。

玉鹤 明代

 高2.3、宽4.1、厚1.7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绿色。鹤作伏卧顾首状,长尖喙,曲颈,肥身,宽尾。

玉鸳鸯 明代

 高4.4、宽5、厚1.3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荷叶上爬卧两只相向鸳鸯,嘴、身相连,中有一孔可系佩。

鸳鸯鹤荷玉佩 明代

 长4.6、宽4.2、厚1.5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白色。玉坠圆雕,正面较鼓,背面略平。正面雕满荷花与荷叶,上有一对鸳鸯浮游,口衔莲蓬嬉戏;背面一鹤同首曲颈,口衔荷茎,站立于荷叶上,身旁莲蓬挺立。鹤与鸳鸯的形态自然生动,翅羽以卷云纹、弧线和平行阴线组成。荷花的花瓣与莲叶厚实、舒张,叶脉清晰。

玉鱼 明代

 长5.7、宽3.3、厚1.3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黄色沁。玉鱼圆雕而成,头部较大,唇上翘,阴刻圆圈眼,鱼身以斜格纹做装饰,尾鳍为扇形并呈摆动状。鱼口衔莲叶、莲花、谷穗,莲叶、谷穗一直绕到鱼的另一面,造型生动活泼。背鳍上有一圆孔可穿绳系挂。此鱼的形态被认为是鳜鱼,谐音“贵余”,“莲”又与“年”谐音,寓“富贵有余”意。

玉蟹 明代

 长5.5、宽4.1、厚2.1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色,带有黄褐色玉皮。此器运用简洁写实的琢磨技法,圆雕而成。蟹两钳相抱,后爪弯曲,蟹壳、蟹爪、眼睛等雕刻得形象、生动,极为真实。玉蟹圆润光滑,是质感与造型的完美结合。“蟹”谐音和谐之“谐”,书画作品中多绘蟹与禾、荷,寓和谐之意。此器也应是取其和谐之意,既可作镇纸使用,又可赏玩。

双鹅衔莲玉佩 明代

 宽6.8、高3.7、底厚1.9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温润细腻。双鹅并体,作回首衔莲状。鹅体肥大,身上下雕刻有莲荷枝梗。荷花花苞饱满,莲叶厚实舒张。鹅双圆圈眼为目,两侧阴刻翅羽,羽前部饰有扇形纹饰,大羽上刻画长短不一的阴线,羽翼间磨有凹槽。整器抛光较好,光泽强烈。

玉摩羯 明代

 长16.2、宽7.5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黑色污迹,是人工做旧的结果,为明代玉材特点。器呈片状,作龙首鱼身鸟翅的组合是佛教故事中的形象。鱼身饰鱼鳞纹,鱼尾呈花瓣形上卷,上刻阴线。翅如花叶,一大二小,上刻阴线和卷云纹以示羽纹。龙首用阴线雕琢轮廓。

玉鱼 明代

 长7、宽3.8、厚1.2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纯净。正面浮雕弧形鱼身,鱼嘴上翘,微张,双圈眼,背鳍为波浪形,腹鳍为三朵花叶形。浅雕鱼纹,鱼尾朝下展开成锯齿状,连体叶形水草反卷。阴线勾饰叶纹,背中部镂雕长方形穿孔。构思巧妙,造型自然。

玉鱼 明代

 长8、宽1、高1.9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俏色。雕一鲢鱼,刻画圆润,形态平静。鱼眼用一阴刻圆圈表现,两侧滑水用双阴刻线表现,鱼鳍上的鱼刺用一道细劲的短阴刻线刻画,鱼刺之间去地内洼。鱼身装饰六角星纹和水草纹,比较简略。鱼嘴角琢孔,便于系挂。以鲢鱼为饰寓意“连年有余”。

玉鱼 明代

 长7、宽4.2、厚1.4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白色,温润柔和,略有褐色沁。浮雕连体大小鱼。大鱼嘴上翘,抿口,双圈眼,身部饱满,胸鳍、臀鳍、尾鳍呈摆动状,背鳍有一穿孔,小鱼紧随大鱼,吻部平齐。尾鳍分叉。双鱼呈游动状。阴线勾饰圈眼、嘴、鳃、鳍,线条流畅,自然逼真。

螭纹玉花插 明代

 高12.2、长7.5、宽5.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又经大量染色处理。器身口大底小,高浮雕松树和螭龙,并有浅浮雕字:“青松挺秀,万载长春。”这种造型花插在明代玉质花插中常见。

螭纹玉觥 明代

 高15.7、宽8.9、厚3.7厘米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

玉质青色,口、底有褐色斑。扁体,波形口,直腹,龙耳伸出与颈支撑以为足。腹壁浮雕两只螭龙,其一向上爬于腹壁,其二双足攀于器口,做探头向觥内观望状。二螭均躯体修长,长分尾舒卷。其下浮雕一龙首,做张口含觥状,獠牙毕现,双目圆睁,长须,长尾卷曲直至觥口。

伊斯兰文玉炉 明代

 通座高12.8、炉高10、

腹径14、口径12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色。炉身阴刻伊斯兰文,炉底内凹篆书款“宣”字。整器仿宣德炉造型,可能为明中晚期之作。

玉兰花形玉花插

 明代

 高10.3、宽6.5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质地细腻,抛光好。整体雕成一立形玉兰花,花瓣层次分明,花插外侧雕枝叶及玉兰花花苞,以花茎镂雕成花插底足,工艺朴拙,玉兰花造型逼真生动。

兽面纹双龙耳玉炉 明代

 高6.5、口径9.2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侈口,鼓腹,圈足。颈部阴线雕夔龙纹和高浮雕兽面纹,并有出戟。腹部阴线雕兽面纹。两侧龙形双耳,耳下垂珥。整个器形仿西周青铜簋。

龙耳玉炉 明代

 高6.4、口径6.8、耳距12.3厘米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玉质白色,有绺。仿商周青铜簋之造型,深膛,圆撇口,圈足,饰龙耳一对,器身光素。整器中规中矩,小器大作,器身多处有绺,更添几许古意。颐和园旧藏。

兽面纹玉炉 明代

 通长 12.5、腹径7.95、高4.65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有大面积青褐斑。侈口,圈足。外壁饰有两虎头耳,耳外侧饰勾云纹。以双耳为轴线,器物两面对雕虎面纹,两侧等距出戟,间饰火纹,下部饰隐起的兽面纹。刀法粗犷有力,形体饱满,颇具时代特色。

花果纹玉花插 明代

 高13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灰绿中微带黄色绺斑。此器为不规则圆筒状,采用浮雕与镂空等技法琢制而成。器身雕饰有竹子、百合、柿子,寓意“百事如意”,器底透雕灵芝和山石,是明清玉器中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

兽面纹玉炉 明代

 高7、宽14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灰色,有重绺。侈口,鼓腹,圈足,两侧附卷云耳。口部阴刻连续回纹,腹部阴刻兽面纹,阴刻线内填金。

直线纹玉炉 明代

 高10.6、宽19.4、口径11.5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质灰黑色,多墨斑。仿西周青铜簋造型。腹饰直线纹,双耳饰兽头,颈及圈足饰夔纹。

兽面纹玉炉 明代

 通高17.5、口径13.3、底径9.4厘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器仿古代青铜簋,侈口,束颈,鼓腹,圈足。颈部阴刻夔龙纹,颈两侧正中各浮雕一兽面纹和两组戟纹。兽面饰卷云状双耳,眉上卷,圆眼长梢,阔鼻。腹部为回纹地隐起兽面纹和卷云纹。腹两侧各饰一兽吞形耳。紫檀盖为清代后配,上嵌元代白玉镂雕龙穿花纹帽顶为纽。此器原为清宫旧藏。

龙纹玉炉 明代

 通高19.3、口径18.3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仿古代青铜簋造型,敞口,螭首耳,耳外侧饰忍冬、勾云纹。以双耳为轴线,束腰处对雕一螭首,两侧等距出脊,其间阴刻四条夔龙。腹略鼓,饰兽面纹。圈足,底有内凹图章款。配有木质盖、座,均为镂雕、嵌银。盖有绿松石透雕纽。

兽面纹玉鼎 明代

 高11、口径9厘米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玉质青绿色。仿古青铜鼎造型。直口,方唇,口沿上有两竖耳。直壁,外壁上浅刻三组兽面纹,圜底略平,三柱足。

兽面纹玉觚 明代

 高18.1、宽5.65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玉质青色,局部有裂痕。器型仿照商周青铜觚的样式,方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四边及每面的中间均雕琢出脊的扉棱,并琢有青铜器觚上常见的雷纹和兽面纹。


龙形玉炉顶 明代

 长4.5、宽4、高3.6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白色。炉顶略方,底平,以龙为题材镂空雕琢。龙体取方形适合蟠曲,面部以重刀雕刻,圆突目,大鼻上翘,鼻孔朝天,鼻两端出须,双耳后抿,长角粗壮,颌下有一火球,通身阴刻斜方格纹表现鱼鳞,四腿直立,小腿侧有纵向阴刻直线。底部中心有椭圆形孔,周边减地内凹。

人物纹玉炉顶 明代

 高8.8、长7.2、宽3.2厘米

 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玉质青灰色,局部有褐色斑沁和烤色。通体圆雕一山石小景。正背两面饰纹不同。正面雕有一长老,手持拐杖前行,身后跟一侍奉童子;背面雕一松树,树下两鹿一卧一立。器底有孔洞。

饕餮纹玉鼎 明代

 高13.2、带座通高22厘米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玉质白色,带木座、木盖。仿商周青铜鼎造型,器形规整,器身雕刻饕餮纹,四足较高且外撇,足外侧出戟。雕工刚劲有力,线条棱角分明,反映出了明代玉器雕琢的特征。颐和园旧藏。

乳钉纹玉鼎 明代

 口径6.9、高11.7厘米

 现藏于西藏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细腻温润。仿青铜鼎造型,由一整块玉料圆雕成器。直口,平唇,立耳,腹壁较直,底部近平,下承三条扁高兽形足,兽尾上卷。双耳及口部外沿满饰回纹,腹部饰一周浅浮雕乳钉纹。

兽面纹玉觚 明代

 高17.7、口长径8.4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带杂色斑纹。椭圆形,侈口,下足外撇,圈足。上中下各出脊四道,脊作透雕的龙形。颈饰覆蕉叶纹,近足饰蕉叶纹,腹刻兽面。反映了明代仿古的风尚。

兽面纹玉觚

 明代

 高10.9、口径3.5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白色。仿先秦青铜觚造型,侈口、长颈、下腹外撇、有圈足。器物自上而下饰覆蕉叶纹、兽面纹、蕉叶纹,加以四组扉棱作装饰,更显精致规整。

兽面纹玉觚 明代

 高25、口径7.4~8、底径5.4~6.1厘米

 现藏于北京颐和园

玉质青白色,掺杂些许绺裂。整材雕琢,仿青铜觚造型,采用圆雕、阴刻等技法,方体挖膛,四边出戟,器身四面中间各有一扉棱装饰,通身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口沿和扉棱雕琢回纹;器身上部和下部雕琢蕉叶纹;中部雕琢兽面纹。琢刻风格粗犷,抛光较好。颐和园旧藏。

勾连云纹玉觥 明代

 高14.3、长9.5、宽5.3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青色。器身扁圆,以一攀附的蟠螭为把。内壁光素,外壁自上而下分别饰勾云纹、勾连纹和覆莲纹。小圈足,外饰两道凸弦纹,为明代仿古佳作。

人物纹玉炉顶 明代

 高3.6 、宽3.2、厚1.9厘米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玉质青白色。玉炉顶略呈斜顶圆柱体,镂空透雕。山石上生长松树和灵芝,前面立一老人和一仙鹤。老人头顶隆突,宽额长耳,长眉宽鼻,白发长须,身穿交领宽袖长袍,腰系带。仙鹤回首面向老人,长喙圆眼,拢翅垂尾,长腿一前一后作行走状。底面有长方形凸起,两边有孔,为固定炉盖之用。

回纹玉盒 明代

 高6.6、长10.7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微有杂质和浅黄色沁。盒呈长方形,有盖,子母口。盒上下边缘及盒盖和盒口边缘各有一周明代常见的回纹。其余光素无纹,边缘棱角圆润。

桃鹤纹玉盘 明代

 长16.7、宽11.0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上有赭褐色沁。器略呈菱形,口沿较宽,饰以互相连接的云纹。浅腹,内底阴刻仙鹤纹、桃树纹、江崖海水纹,象征“万年长寿”之意。纹饰上填以朱色。底部光素无纹。

鹊梅纹玉盒

 明宣德时期

 高4.4、口径7.3、底径5.1厘米

 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盒为正方形,子母口。盒盖盖面微凸,上刻浅浮雕喜鹊闹梅图;盒身直腹,下腹近底部微收,方形圈足。

花卉纹玉盒 明代

 高6.2、口径7.8、底径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质地温润。盒为方斗形,盒与盖之间以子母口相合。盖上以浮雕及阴线刻的手法雕琢山水人物。远山近水,一棵垂柳下坐二人,对坐交谈,远处渔舟,一人在船头垂钓,另有茅屋、山人,俨若山水画面。一边浮雕诗句:“桃红含宿雨,柳绿带朝烟”。盒之四壁浅浮雕秋葵、荷花、石榴、桃花花卉。盒底方框内,减地浮雕“子冈”两字。陆子刚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苏州玉雕大家,但关于陆子刚的名字,在明代当时的文献和清代文献中就有“陆子刚”与“陆子冈”两种写法。故宫所藏刻有陆子刚款的玉器,即使是明代之物,风格也迥异。以器皿为多,有精工细作者,也有刻工粗率者。

龙纹刻诗玉方盒 明代

 通高3.5、盒高2、边长5.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洁白温润,抛光精亮。整器分三层,盒盖上浮雕行草书诗一首,后有长方形款:枝山;中层盒内阴刻几竿修竹,盒边凸雕卷云纹;盒底浮雕方折夔龙,内底有阴刻方框章款“文人清玩”。原配紫檀木座。整器造型别致,工艺精巧,是明代文人雅士的文玩精品。从其纹饰风格看,可能是明代中晚期苏州玉雕的精工之作。

螭纹玉盒 明代

 高1.7、长6.6、宽5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白色,莹润无暇。器为长方形,由盖、底两部分组成。盖面浮雕一螭,口衔灵芝,团身爬行于器盖中央,长尾穿过后腿呈卷云状。盒内光素,外壁以阴刻连续回纹作装饰。碾磨光滑,琢刻精细。盒底配有红木方形木托。

(文章来自:老丁说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元代篇(上)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春秋玉器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辽金玉器

欢迎投稿:10027106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加微信:ltgwcity

拾器格物|古珠传饰

博览古今鉴千秋◎收藏天下赏万物

- END -


顽物推荐

 

今古传饰-和田玉

ID:jgcs003

总有一款:属于你!


翡翠|和田玉

点击“阅读原文”,欢迎进店逛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