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对“新型城镇化2.0”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大家听得非常认真,也有很多思考。报告对南昌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对下一步如何提高南昌城市建设水平,提高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特别是彰显省会担当,有很多的启发、很多的借鉴。请大家用好报告成果,各个单位、各个县区的同志围绕报告会学习,再进行深化、拓展。
——在5月28日市委中心组(扩大)专题报告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晓军说。报告会上,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王国平应邀作了题为“打造新型城镇化2.0的思考”的报告。关于南昌未来,看看他们怎么想,准备怎么干……
聚焦“新型城镇化2.0”,王国平围绕七个“新突破”,旁征博引,谈城市发展新理念、新模式,以深入浅出的讲解、详实生动的案例,为南昌深入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经验建议和理论借鉴。
(扫描二维码观看王国平精彩讲解)
西湖是5A级景区,率先取消了门票,而且我们机关从西湖边搬了出来,把西湖还给了老百姓。然而就是这样的工程,杭州的原住民在开座谈会时居然批评我们,说我们搞的是面子工程。他们说西湖综保工程搞得再好,又免费又还湖于民,可是和我有什么关系?我365天为生计在奔波,我一年能去多少趟西湖啊?有的杭州市民代表说,西湖倒是搞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但是你看我家周边的背街小巷脏乱差到了什么程度?这样一来,我们就启动实施了背街小巷的改善工程,改了3000多条背街小巷,200多万市民受益。这项工程结束后,老百姓又提意见,说背街小巷改好了,可是围墙里的庭院还是脏乱差。于是,我们又搞庭院改善工程,政府掏钱,改造了1000多处老旧庭院,惠及70多万人。庭院改善工程搞完了,老百姓又说庭院是干净漂亮了,但是我还要拎马桶,还要拼厨房,当时杭州有10多万原住民住在老房子里,这些老房子按照保护历史建筑的要求是不能拆的。他们说你们领导住成套的楼房,却要我们承担保护老城的责任。于是,我们政府掏钱实施危旧房改善工程,鼓励居民外迁,不管原来的房子多破多烂、面积多小,一律在本城区范围内送一套成套的80平方米的新房。收回的老房留下来给没有搬的居民用,解决他们“拎马桶、拼厨房”问题。这项工程搞完了以后,老百姓又希望解决物业管理问题,于是杭州又启动了物业管理改善工程。杭州就是靠这四项改善工程,把生活在老城区的这些原住民保护了下来,让他们的生活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四项改善工程实施前,对杭州市委、市政府意见最大的是这些原住民,但现在对我们最满意的也同样是这些原住民。
坚持城市群为主体形态,要处理好“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自转”是内因、是基础,“公转”是外因、是保障。所谓“自转”,是指把整个南昌市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网络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所谓“公转”,是指南昌要加快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通过“规划共绘、设施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土地共谋、社会共享、机制共创”,增强都市圈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和整体性,形成“一核两极两轴、三组团多支撑”的都市圈区域格局。此外,南昌要研究如何接轨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
坚持城市群为主体形态,要高度重视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进入21世纪,在以传统公共交通(主要是公交车站、地铁站、轻轨站等)为导向的TOD模式基础上,开始出现以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节点、高铁站等高速交通为导向的新型TOD模式(大TOD模式)。诸如高铁组团、空港组团等应运而生,如北京新东站、上海虹桥站、杭州东站就是TOD模式应用的典型案例。
怎么来解决产业“低、小、散、差”的问题呢?我们发现产业“低、小、散、差”结构性的问题实际上是由于城镇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带来或加剧的,所以我们提出了以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必须以“三化五型”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发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引领高质量城镇化。所谓“三化五型”,即以城市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为要求,推进城镇化从经济型城镇化转向生态型城镇化、从土地型城镇化转向人口型城镇化、从数量型城镇化转向质量型城镇化、从粗放型城镇化转向效益型城镇化、从外延扩张型城镇化转向内涵提升型城镇化。
现在南昌在打造VR产业,南昌召开了世界VR产业大会,希望你们每一年都能办下去。会展业要定时定点办,才能变成一个产业,才有一个真正的效益。VR产业链很长,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终端。数字经济的门类很多,但是绝对不能分开十个手指出去。凭我的判断,杭州只能抓三个重点,而且已经够多了。你看看我们,现在就只抓了两个重点,竟然出现了以马云为代表的整个电商的生态链。我们抓了网络游戏,出现了像网易这样的领军企业,带动了杭州四百家企业的发展。所以发展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务求实效。所以我建议南昌一定要把VR产业做下去。
城镇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不懈地以政府做城市、做环境带动市场做产业、做企业,以政府办好企业围墙外的事带动市场办好企业围墙内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把两个发展方式转变一起抓,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30多年来,我们的“打法”是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虽然今天中国所有的城市仍然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而又面临城市化的挑战,但是我们不能等待工业化结束以后再来搞城市化。今天的市委书记、市长同样要两手抓,两手仍然要靠两轮驱动来推动一座城市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但是打法一定要注意,一定要以城市化来带动工业化。
“XOD”模式是借鉴TOD模式理念,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按照基础设施类型的不同,“XOD”模式可具体划分为EOD模式(以学校等教育设施为导向)、COD模式(文化设施为导向)、HOD模式(以医院等综合医疗设施为导向)、SOD模式(以体育场馆等体育运动设施为导向)、POD模式(以城市公园等生态设施为导向)等。杭州对这些模式都进行过尝试,其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就是通过POD模式,轻而易举把150多亿的投资轻而易举收回了。
“XOD+PPP+EPC”的理论基础是“地租理论”,特别是“级差地租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论述了“地租理论”特别是“级差地租理论”,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租”,简而言之指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从土地使用者那里获取的报酬。“级差地租”,简而言之指由于土地优劣等级不同而形成的具有差别性的地租。当然,马克思是在土地私有制的背景下,研究地租特别是级差地租问题的。而今天,我们是在土地公有制的背景下,研究地租特别是级差地租问题的。杭州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就是通过“级差地租”解决问题的成功案例。
换言之,今天的中国亟需研究并创新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特别是“级差地租理论”,进而在基础理论层面阐明:在今天的中国,各级政府作为城市全民(国有)所有制土地所有者的代表,依法向土地使用者收取“土地出让金”是完全合理的、必须的。各级政府只要严格依法做到它所收取的地租特别是级差地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彰显的必然是全体人民所期盼的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反之,各级政府自觉不自觉地听任全民(国有)土地的地租特别是级差地租流失到极少数人手中,才是真正的失职渎职。
实践证明,只有在坚持“XOD”模式的基础上,广泛应用“XOD+PPP+EPC”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形成土地融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之间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带动土地的增值,通过土地的增值反哺城市的发展,才能有效破解新型城镇化“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等四大难题。
新城新区如何塑造城市文化?
城市大书就从你们这一代写起!
扫描二维码
观看现场“问道”
王国平:首先我把城市的发展史比喻成一本书,我们一代人一代人就是像一个作者一样,一页纸一页纸在书写这本大书。我们千万不要写一页,撕一页,丢一页,否则你这个城市就非常单薄,始终就是几页纸。
中国建筑的演变非常迅速,一般是以十年为一代,十年可能建筑材料会发生变化,施工工艺会发生变化,审美观会发生变化,所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我认为都应该保留。新区不可能成为一个历史建筑的博物馆,但是我希望是一个建筑历史的博物馆。即使历史不长,但是我希望为后人记住新城新区的发展历史,留下发展的痕迹。
希望城市发展这本大书从你们这一代写起,不要写一页,撕一页,丢一页。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总有一天新区也会变成一个历史文化城区,甚至会变成世界文化遗产。
象湖景区提升改造怎么干?
做好景区“+”文化、业态、创意三篇文章
扫描二维码
观看现场“问道”
第一个建议是首先要找准目标,创5A级景区这个目标完全正确。做“景区+文化”,动脑筋想办法,捡起历史碎片,做好文化的这篇文章,串珠成链,做好文章。虽然现在只有历史的碎片,但这些碎片是极其宝贵的,关键是要做好串珠成链的文章。
第二个建议是要“+”业态,现在这个薄弱环节除了文化这个短板以外,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这六要素的配置要加大功夫,其中有一个载体,就是商业街的创建。我今天到南昌老城区看了,商业街还是不错的,中山路,繁荣繁华。全国现在的新城区很漂亮、干净,也很生态,但是有一个普遍问题,最大的毛病在哪里呢?不够繁荣。
大家看一下我的《城市论》,一开始就有介绍,我们的祖先造城是极其有讲究的,城市有两大功能是必须要有的。第一是防御的功能,城堡的功能,城市的“城”指的是城堡,那是防御的功能。今天我们城市防御的功能也不能忘,更重要的是城市不能不设防。防什么?防新冠病毒,防地质灾害,防台风雷雨等。城市要设防,应该有防御的功能,城堡的功能。第二个是“市”,它指的是集市,是商业和贸易,任何一个城市可以没有工业,世界上很多城市是没有工业的,特别是一些旅游城市,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没有商业,所以繁荣繁华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标志。
文化旅游产业如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
扫描二维码
观看现场“问道”
那么怎么打造呢?三个关键词:保护、传承、利用,要处理好这三层关系。保护是基础,利用是手段,传承是目标。如果这三篇文章做好了,南昌也是完全有可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有一天有可能成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
其实浙江世界文化遗产创建的脚步是晚于江西的,因为庐山很早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了。南昌有没有这样的底蕴?我相信是有的,但这底蕴在何处?因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有价值的认定,这个认定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是世界公认的。你要通过研究,去对照它、去适应它、去应用它,才能申报成功。你问的问题有这个意思,有雄心壮志,就是希望南昌也能够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这是文化之城最鲜明的目标,最终极的目标。
打造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好,打造一个世界旅游目的地也好,“双遗产”是不可或缺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不是依托这两个遗产打造起来的。比如说法国的卢浮宫、比如说英国的伦敦老区、比如说圣彼得堡老城、比如说金字塔、比如说秘鲁的马丘比丘,再比如说印度一些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景点……所有世界级旅游产品依托、支撑的力量都是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特别是文化遗产。所以发展旅游最终还是要靠世界遗产去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去占领世界的旅游市场。
但是怎么干?刚才我说了,就是要做好保护的文章,做好利用的文章,做好传承的文章。以保护为基础,以利用为手段,以传承为目标,来做好这三篇文章。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可以做点研究的。南昌可以根据城市的历史底蕴,对照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认定标准来看一看,应该重点在哪一个方面进行突破。如果一旦有这种可能的话,那就举全市之力来做好这篇文章。我完全相信像南昌这样的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一定会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推进新型城镇化如何“保老城、建新城”?
老城区要走品质取胜之路
扫描二维码
观看现场“问道”
所以杭州当时怎么办?杭州提出“保老城、建新城”。第一,从“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时代”迈入“一江春水穿城过”的“钱塘江时代”。这和南昌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英雄所见略同。你们有赣江。原来你们这座城市在赣江的东南面,现在跨江向西北方向发展。杭州则是从过去的北面向南面发展,是一样的。过去,钱塘江也好,赣江也好,都是我们城市城边的江、城外的江,现在变成城中的江。现在我们两个城市格局是完全相同,叫做“一江春水穿城过”,这是一个大动作,就是你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定要从过去的“摊大饼”变成“增小点”。
过去的杭州是“三面云山一面城”,现在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转向了“一江春水穿城过”的“钱塘江时代”。为此我们一次规划了23座新城,规划了100个综合体。这23座新城和100个综合体都不在老城区,都在新城区,特别是在钱塘江两岸。这是一招。
第二招是,“两疏散三集中”。这个是硬任务,这个是试金石。坚不坚持“保老城、建新城”这条新路,试金石就是“两疏散三集中”,要疏散老城区的人口、疏散老城区的建筑,大学向大学城集中、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建设向新城区集中。
那么老城区应该怎么办?不是见缝插楼而是见缝插绿,老城区要做到有限城区、无限发展,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品质。首先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品质,进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靠品质取胜。你们南昌西湖区碰到的问题和我们(杭州)上城区碰到的问题很相似。
杭州市老城区叫上城区和下城区,南昌市叫东湖区和西湖区。杭州60%要保留的老房子在上城区,而上城区只有18平方公里,当中扣除4平方公里的西湖风景名胜区,这是绝对不能搞建设的,就剩下了14平方公里。这14平方公里当年我们也申报了临安城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也不能搞建设。所以,类似于上城区这样的老城区,它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追求GDP,不是追求财政收入,而是要保住城市的根、城市的魂、城市的知名度、城市的美誉度、城市的竞争力。然后要做好一篇什么文章?就是有限城区、无限发展。
这看起来有矛盾,实际上是统一的。老城区要做到“两疏散三集中”,不能搞大拆大建,你也不要寄希望于获得土地出让金。上城区建设的资金都是杭州全市调剂的,因为老城区品质的提高,是给整个杭州带来了城市增值,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的提高,完全可以通过市委市政府的协调来解决上城区“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南昌市西湖区面临的问题,说到底要靠环境、靠品质取胜获得发展。你们要做南昌最优的环境、最高的品质,做最高端的产业,最终实现有限城区、无限发展。千万千万要从整个南昌打造“文化之城”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处理保护和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
强化“三大理念” 加快“双城提质”
南昌县委书记、小蓝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熊运浪
王国平同志所作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既有思想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又有现实的维度、实践的力度。听了以后,深有感触,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以推进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
一是强化融合的理念,让城市更具活力。坚持以城市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助力城市化,依托小蓝金玉湖科创小镇、滨江商务科创中心等开发建设,加快布局一批科技研发、文化创意、高端商贸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县区一体、产城融合发展。
二是强化经营的理念,让城市更显质感。注重精明增长、有机更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提升,以洪城里文旅街区、煌上煌酱卤博物馆、莲塘河综合改造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红色基因、古色记忆、绿色生态、特色美食等资源,进一步传承城市文脉、涵养城市气质、塑造城市特色。
三是强化人本的理念,让城市更有温度。坚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定位,聚焦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注重从群众“骂声”中找不足,从群众“呼声”中找差距,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度和舒适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向上滑动查看)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进贤县委书记 钟益民
城市的核心是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居民生活更美好,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价值所在。要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具体做到“三个统筹”。
一、统筹生态、生活、生产三大布局。按照“以人为核心、促进精明增长”的理念,把进贤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彰显城市山水风貌;完善功能配套,抓好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停车场、小广场、小游园等民生项目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实现生态山清水秀、生活宜居宜业、生产集约高效。
二、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规划上要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修编工作,突出规划前瞻性、科学性,用先进的城市理念、全方位的审美思维把进贤的特色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要繁荣新城、复兴老城,有序实现“揽湖入城、湖城一体”。管理上要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实现城市管理无盲点、上下联动无缝隙。三、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抓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提升;突出文化底蕴,保护好历史街区、老建筑和文化遗产,保留小巷原有的特色文化、人文气息,保存好进贤传统风貌和独特印记。(向上滑动查看)
建设“精致小城” 唱响“安义品牌”
安义县人民政府县长 谭伯乐
安义锚定“建设精致小城”发展目标,奏响城市更新“进行曲”,迈出“小县要有大作为”坚实步伐,为南昌建设“山水名城、生态都市”作出安义贡献。
城镇化是促进人的城镇化,坚持把城市发展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用心用情回应安义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统筹推进城市“硬件”与“软件”,“面子”与“里子”同步发展,全面提升居民“食住行游娱”生活体验,创造高品质生活。
城镇化是高质量的城镇化,坚持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两轮驱动”,高标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暨空间规划,推动安义“一河两岸三极”城市发展,重点更新北岸老城、开发南岸新城、主攻南边山职教园区,加快安义古村群由4A景区向5A景区迈进,形成多点状、错层式的城市发展格局。
城镇化是智慧型的城镇化,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推动云创(安义)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项目落户。
城镇化是系统性的城镇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高层次研究“六高”方针,以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三城同创”为目标,深入推进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讲好“小城故事”,建设“精致小城”。(向上滑动查看)
在擦亮南昌城市品牌中当先锋作表率
东湖区委书记 刘闯
东湖区将充分学习借鉴杭州经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方位塑造南昌特质、展现南昌形象。具体将以正在推进的百花洲文旅街区建设为突破口,力求做到“三高三美”。
一是高起点规划,把“美的追求”贯穿始终。把“美的追求”贯穿百花洲文旅街区规划设计全链条各方面。按照一幅上品的诗、书、画、影样样皆精的中国画标准来谋篇布局,采取“诗、书、画、影+文、商、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打造,让整个街区白天晚上、空中地面、水中陆地、东南西北各个方位皆移步是景、移步换景。
二是高标准建设,把“美的形态”呈现出来。将每条街区、每栋建筑、每个点位的历史挖透、文化复全、故事讲好、风貌修缮、功能补齐,同时,对历史人文要素进行系统梳理注解,巧妙镶嵌进城市小品、公共厕所、石碑座椅等配套设施中,让人们尽览城市风华。
三是高水平运维,把“美的内涵”延续下去。遵循“既重技术更重艺术、既重建设更重管理”的原则,成立百花洲文旅街区专业运营管理团队。设施维护上,适时进行灯光影效技术迭代。运营管理上,前期由政府扶持引导,后期交由市场公司进行差异化运营管理。内涵创新上,策划包装一批如梁书美术奖评选、颁奖活动,筹办系列艺术展览与文艺讲座等,让整个街区一年四季主题轮动、热度不减。
(向上滑动查看)
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环境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小燕
王国平同志所作的“打造新型城镇化2.0的思考”报告,系统阐述了城市发展的目标原则与实施路径,听后深受启发。我们将充分借鉴“杭州经验”,结合区情铸造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南昌品牌”。
一是人本为基,使城区生活更宜居。我们将持续开展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稳步推动4.86万平方米的旧改项目,全面实施惠及1.8万户的25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新增城市绿地1.47万平方米,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7平方米。
二是发展为要,使城区实力更强劲。我们将加快推进中粮大悦城等一批标杆性项目落地,加快建设“赣江明珠”等新兴地标,加快打造西湖“梦想小街”流量经济特色产业园,积极提升“滨江商圈”“临湖商圈”“老街商圈”三大商圈,进而不断完善城区布局。
三是便利为先,使城区功能更完备。我们将打造一批“1+5+x”社区邻里中心,抓紧建设学校、幼儿园等教育网点,逐步完善社区医院与养老机构,新增6处公共停车场、7处社会足球场,并在每个街办建设1处公益性篮球场或羽毛球场,不断完善“15分钟生活圈”。
四是文化为魂,使城区品位更高端。我们将精心挖掘历史文脉,勾勒出老城区的城市肌理。目前万寿宫历史街区计划年内开街,绳金塔民俗风情街二期正在有序建设,并按“一街一品牌”要求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区风貌,留存原汁原味的老南昌记忆。
(向上滑动查看)
奏响发展协奏曲 谱写青云新篇章
青云谱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江辉
青云谱区将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筑牢产业基础,挖掘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建管,彰显省会担当。
一是画好新城蓝图,打造产业发展洼地。我区将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利用好老工业区的深厚基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勾勒出以4400亩洪都新城为核心,广州路经济带、新经济集聚区、王府井商圈蓬勃发展的产业蓝图。加速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强、业态新、生态好的产业聚集之城、商贸繁华之城、宜居宜乐之城。
二是绘美人文画卷,打造文旅特色高地。我区将聚焦文化大繁荣、旅游大发展、文旅大结合,充分利用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文化禀赋和生态资源优势,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象湖风景区及周边文旅资源连片打造,通过导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贸消费,构建连绵近10平方公里,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人文生态旅游带、文化产业经济带、休闲娱乐观光带。
三是唱响建管品牌,打造美好生活园地。我区将以唱响品牌的标准,加快推进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以打造精品的理念,推进全区老旧社区改造工作,把社区的功能完善好、把历史的记忆留存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以智慧管理的思路,加快5G、物联网、大数据的运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多管齐下,构建幸福宜居的美丽青云谱、魅力青云谱。
(向上滑动查看)
让城中村成为“城中景”
青山湖区委书记 王强
青山湖区作为老城区,城中村怎么留、怎么改,是一道必须答好的“必答题”。5月28日的市委中心组(扩大)专题报告会,王国平同志为南昌送来了新型城镇化2.0的“杭州经验”,特别是其提出的转变城镇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两轮驱动”的理念,对于我们推进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新一轮城中村改造要逐步由“大拆大建”向“改留结合”转变,坚持品质提升、产业发展“两轮驱动”。一方面,要坚持“规改留”一体,走好规划引领、综合改造、文化留存“三步棋”,打好建筑更新、功能完善、环境整治等“组合拳”,着力破解城中村建筑不新、功能不全、环境不优等难题,不断提升城中村人居环境,让城中村变成“城中景”。另一方面,要坚持“村产人”融合,探索区镇推动、村企协作、产村一体“新路子”,推动城中村综合性改造、园区化运作的新模式,给城中村注入文化、商业、休闲、商务等功能,把“存量资源”变成“新兴资产”,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实现城中村改造的村产人共赢。
城中村改造,既要旧貌换新颜,也要突破求发展。我们将坚持统筹兼顾的思维、集约高效的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好“品质之路”,做好“产业文章”,着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让城中村成为景美、业兴、人和的城中“春”。
(向上滑动查看)
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写好湾里新篇章
湾里区委书记 于立山
湾里区将聚焦“城中有景、景在城中、景城一体”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在“四精”城乡建管上彰显省会担当,写好湾里新篇章。
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四精”理念“精心规划”的要求,以总规、功能区规划指导土地出让和城乡建设,从严把控规划审批,精准控制建筑高度,真正做到“景、城、镇、村”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坚持突出特色,进一步完善城市色彩设计专项规划等规划编制,实现绿色与城市发展的完美结合。
完善城市功能。立足路网提升,加快推进下泽路、黄洋界路、天宁西路等路网建设,提升全区交通便捷度、通达度;立足繁荣湾里“商气”,加快推进5条商业街区、3家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旅游消费圈;立足增添湾里景色,加快12处城区邮票绿地建设,真正做到“三步一绿,五步一景”。
加强城乡统筹,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一批“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建设,精致建设一批体现农村特点、承载田园乡愁、凸显现代文明的“秀美乡村”示范点,让大美湾里更加靓丽。
提升管理水平,聚焦“难点”,紧盯城市顽疾和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真正破解城市管理顽疾;发挥制度优势,巩固好城乡建管“六长共治”体制机制;突出“智管”,加大智慧湾里建设,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及大数据,不断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向上滑动查看)
奋力打造现代产业新城新区
新建区委书记 饶绍清
新建区将瞄准南昌城市发展西进主战场的定位,认真借鉴“杭州经验”,奋力打造现代产业新城新区。
一是做好“融合”文章,打造有“热度”的城市。坚持产城融合,强化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突出“城市支撑”,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环境,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让城市发展为产业筑基。突出“产业赋能”,全面抢抓数字经济、5G建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风口,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壮大一批,运用产业发展成果,推动城市建设管理上台阶。
二是做好“融入”文章,打造有“亮度”的城市。坚持个性特点与发展战略相融入,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塑造新建特质、彰显新建形象。充分发挥小平小道、西山万寿宫、海昏侯国遗址公园等人文资源优势,加快马兰圩湿地公园、欣悦湖生态公园等沿乌沙河景观带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绿道、“口袋公园”,打造生态名城、魅力新建。
三是做好“融洽”文章,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持城市共建共享。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普惠性“微改造”,完善邻里中心、体育馆、文化中心、公立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深化“文明创建”,提升“治理水平”,回应“群众期盼”,让城市更有温度。
(向上滑动查看)
在彰显省会担当中做实“颜值担当”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刘德辉
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南昌高新区正在向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加速转型。我们将突出“四精”理念,让高新区“颜值”更高、“气质”更好、“品牌”更响。
一是突出精心规划,让城市更有高度。按照“科技、产业、生态、城市、人文”五位一体发展思路,突出规划共绘、设施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建、土地共谋、社会共享、机制共创,以高标准的空间布局擘画高质量的发展蓝图。
二是突出精致建设,让城市更有厚度。突出以人为本,打造“地下有地铁、地面有公交、天上有云巴”为特色的城市交通路网;打造“大学科技城、航空科创城、5G+VR产业园”一区多园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五星白鹤小镇,开辟全域工业旅游,打造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区。
三是突出精细管理,让城市更有温度。树立城市“全周期管理”意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新基建为契机,依托智谷大厦,结合“03专项”和5G试点,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高新“城市大脑”,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更温暖。
四是突出精美呈现,让城市更有气度。坚持“品质至上”“细节为王”,持续推进“白改黑”“暗改亮”“上改下”“旧改新”“面改美”“荒改绿”“绿改彩”,全方位提升城市颜值。依托“一江相邻、三湖相间”生态优势,加快生态公园和河滨绿地建设,建设产业综合体,打造产城融合的典范。
(向上滑动查看)
加速转型升级 打造现代产业新城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赵海东
当前,南昌经开区走“产城融合”发展道路,目标是要建设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产业新城。为此,必须跨越“三大转型”高山:即“由‘园区’向‘城区’转型,由二产为主向二三产联动转型,由‘制造型’开发区向‘创新型’开发区转型”。
由“园区”向“城区”转型。我们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完善,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更新园区规划、园区配套和园区业态,让开发区的企业和员工能享受高品质的配套服务;由二产为主向二三产联动转型。全区既要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医药食品、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工业,也要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物流、软件开发、总部经济为主体的服务业,做到“接二连三”,“二三联动”;由“制造型”开发区向“创新型”开发区转型。实现搭建系列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合一,让开发区成为创新引领的先行区。
在产城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南昌经开区将按照吴晓军书记提出的“努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要求,积极落实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围绕 “跨入五千亿,进军三十强”和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年年有变化、三年城区化”的目标,加速转型升级,打造现代产业新城。
(向上滑动查看)
打造城市建管“升级版”
红谷滩新区党工委书记 周亮
围绕彰显省会担当、唱响“南昌品牌”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红谷滩新区将持续深化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打好攻坚战、持久战,强化执行力、凝聚力,以规划为引领,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名城、生态都市。
我们将在“破”字上下功夫,找准症结,求破求新,敢于突破思路、打破常规、冲破瓶颈,探索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制度、办法、措施,打造城市建设“升级版”,满足新区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在“立”字上做文章,建立健全适应新时期红谷滩城市管理的新路子、新机制、新模式,“疏堵”并举、“建管”结合、“内外”兼修,让市民共享美丽红谷滩;建立健全共治机制,引进科技手段、引入市场竞争、引导市民参与,解决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的问题;建立健全共管机制,实行清单式整治、网格化管理、常态化督查、用 “齐抓共管”解决“九龙治水”、推诿扯皮的问题;建立健全共建机制,采用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加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解决设施短板、功能缺失的问题。在“干”字上求实效,切实把解放思想产生的火花、灵感、思路,运用到城市管理的实践中去检验、修正、提升,形成管用好用的新经验、新模式、新机制,切实提升城市管理品质,彰显首善之区的应有作为。
(向上滑动查看)
|来源:南昌日报
|编辑:刘佳珉
|审校:李丹
|核发:胡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