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昌“十四五”规划,他们提出了这些意见建议

南昌日报 2022-05-02


12月2日,我市召开座谈会,向党外人士、基层代表及专家学者通报我市“十四五”规划建议编制工作情况和总体考虑,征求各方意见建议,促进决策施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晓军出席并讲话,勉励大家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汇聚正能量,在彰显省会担当中谱写团结合作新篇章。


市领导乐文红、郭毅、杨文斌出席。



座谈会上,党外人士、基层代表及专家学者围绕科学编制我市“十四五”规划畅所欲言,就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基层执法、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做大做强医疗器械产业、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打造职业教育高地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吴晓军仔细听、认真记,感谢大家对南昌发展的关心支持,要求有关单位全面梳理、充分吸纳,把大家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南昌发展的善法良策。




吴晓军指出,



南昌发展成果饱含社会各界智慧力量,南昌发展未来需要多党合作同心同向。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正确认识国内外发展态势,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上来,最大程度地团结各方力量,形成推动南昌发展的强大合力,奋力在“作示范、勇争先”和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中挑重担、走前列。




吴晓军希望,

党外人士、基层代表及专家学者立足岗位、结合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谋发展之计、多建睿智之言,共同思考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破除障碍的重大改革、助推发展的重大政策、急需办成的重大实事,把宏伟蓝图变成务实举措、具体成效。


要重点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广泛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及时准确地反映和表达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改进作风,经常性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全面的一手资料,协助市委、市政府更好地把社会期待、群众智慧、基层经验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之中。


跟着小编一起看看

他们都提了哪些意见建议吧


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市委会主委

黄清玉


《南昌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把南昌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地、改革创新经验复制先行区、市民生活休闲旅游共享区。


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要以学习对标大湾区先进经验为切入口,强化战略对接,高标准做好对接规划,以省委省政府“南下”“东进”战略为指引,以打造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契机,在南昌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细化相关对接规划。要以建设承接大湾区产业集群产业链为着力点,突出产业对接,紧盯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标准,以产业集群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承接大湾区辐射,融入大湾区区域性产业链建设。要以完善建设对接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注重配套对接,以打造中部地区物流中枢为着力点,进一步改善交通设施,优化同粤港澳地区、长三角地区的通道对接,加快建设通向粤港澳地区的高频高密高铁线路,增开通向粤港澳的航班次数,保证水陆客货运输路线。要以找准与大湾区市场需求的契合点、连接点,依托南昌优势创新特色对接。依托本土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旅游资源,强化与大湾区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推进贸易对接,做优做大跨境电商,支持南昌企业依托香港、澳门走出去,全面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

熊志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我市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建立民营企业公平的市场准入机制,建议全面清理涉及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各种不合理的隐性或显性障碍,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公平的参与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的经营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强化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打造诚信政府,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建议制定从政策出台到宣传落实,再到兑现反馈全过程规范体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建议加大对营商环境法治化的要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小企业抢抓机遇、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建议提升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纳入规划,加大顶层设计,系统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在财税、融资、创新、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引导,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鼓励“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


加快“数字治城”步伐

市政协副主席、市知联会会长

万敏


“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在城市规划方面,按照中央、省委要求部署,根据我们面临的新形势,发展的新机遇,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正确处理好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引领性。


在城市建管方面,建议进一步注重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和智慧城市建设。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城市路网完善、城市卫生整治、城市特色彰显、城市管理精细四大重点,完善城市功能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优势,建设精品城市,彰显城市品质,努力塑造具有南昌山水特色的城市风貌。建议在“十四五”规划中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做好南昌“城市大脑”建设,运用规划的总体设计,积极运用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大力构建“天上有云、地上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的城市智慧化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城管等,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一批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加快“数字治城”步伐,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

民革市委会主委、

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薛有旺


加快推进法治南昌建设,就必须加快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改革,关键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当前我市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执法人员力量薄弱、综合执法系统保障条件不足等问题。因此,我建议进一步完善执法队伍管理机制,增强执法队伍的战斗力和向心力。大力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树立人才观念,招选专业人才;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要建立强有力的综合执法保障体系,为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保驾护航。确保执法经费落实到位,加强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解决执法人员的编制及身份问题。要完善执法督查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多级联动执法模式。深化执法督察工作,严格执法考评,创新评查方式,完善多渠道监督机制;健全综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健全协调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协作,建立责任追求机制。


着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民盟市委会兼职副主委、

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郭翀


城市是集经济、政治、文化为一体的“有机生命体”,理顺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旧貌与新颜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的南昌“双赢”之路,是南昌城市有机更新的努力方向。


南昌城市更新已经开始了从“扩大增量”到“优化存量”转变,过去“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和过度房地产化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已难以为继。我建议,从突出功能提升、更新城市发展理念、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等入手更新城市发展理念;从强化城市更新的政策供给、构建多元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搭建多部门协同精细化管理平台、培育小区自我管理能力等入手,逐步实现从“社区居委会代行管理”到“成立业主委员会自治管理”;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完善老旧小区配套、尽快解决“上楼难”问题、改善居民室内外生活环境等入手,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等问题,加装老旧小区电梯,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和病患群体上、下楼难等问题;从深化南昌豫章古城历史研究、系统梳理豫章文化特色、建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全面开展城市新设计工作、注重挖掘城市历史建筑价值等入手,不拆除历史建筑、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大力清理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不规范地名。挖掘历史资源,着力突出文脉传承,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城市有机更新之体,把传承历史文化作为城市有机更新之魂,把强化智慧管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之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城市有机更新之基。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邹萍莉


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我市特色产业,经过30 多年发展,其规模已居全国同类产业前列,规上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营销体系逐步健全,产业集群优势逐步形成,已具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在新发展格局中,要赢得机遇,做领跑者,重点是挖掘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创新之城”作为医疗器械发展的助推者,构建南昌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有效地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体系中。首先要加大顶层设计,在融入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对接国家战略布局,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纳入医保采购体系,助推行业领军企业的形成。其次,要强化体系建设,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产业发展新方向,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市场定位;布局产业创新体系,将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纳入全市“创新之城”建设的重点领域,形成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体系;完善产业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补齐我市医疗器械产业短板,不断完善产业链体系。第三,要加快合作开放,在战略中优化产业发展新平台。搭建市级医疗器械销售平台,整合现有医疗器械销售网资源,加大商会对销售企业的对接与引导,搭建市级销售平台,加快产业聚集效应。要推进统筹协作,在工作中筑牢为企服务新常态。营造国际化现代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努力构筑“亲商、安商、爱商、敬商”的投资服务环境;强化链式服务,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制的沟通协调优势,将全市医疗器械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推进医疗事业差异化发展

农工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李美君


医疗事业的发展事关“健康南昌”的建设,要科学定位,推进南昌医疗事业差异化发展。由于省会特殊的区位,南昌市本级医疗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市级医疗机构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不再走大而全的老路,每家市级医院建立2-3个特色专科,打造专科发展平台。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扶持专科专病专业,使之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在全省甚至更大范围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专科医疗中心,彰显省会城市担当。同时建立国内外合作机制,积极谋求更多的国内优质的医疗机构支持,建立实质性的战略合作。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我们必须优化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2018 年以来,我市以“人才强市”为引领,制定出台了力度空前的人才政策,特别是今年以来,又相继出台了“人才 10 条”,开展了“百万人才入昌”等行动,形成覆盖广泛、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体系。我们要着眼于既有政策的落地,着重于政策缝隙的衔接,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进一步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制度藩篱和政策壁垒,优化“留才”环境,建立完善更具包容性的配套服务措施,真正让人才政策落实到每一个来昌在昌留昌的人才身上。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九三学社市委会主委

魏宏平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建议我市加强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支持,通过财政资金奖补、税费优惠等措施,引导政、研、学、产、资等主体共同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以项目为载体,以服务我市主导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强与企业及社会资本合作,构建一批新型研发平台,在应用技术研究、先进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企业孵化等方面发力,打造我市科技创新主力军。鼓励新型研发机构注册为科技类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因事设岗,实行全员聘用管理模式,采取市场化的薪酬制度,科研人员收入下线保底、上不封顶。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加大市场需求、经济效益、成果转移转化和知识产权等要素权重。对科技人员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强化科研成果与市场结果导向。


科技创新要以人才为支撑,建议我市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根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技术发展实际,因需引进领军人才;赋予领军人才研究方向的决策权、项目经费调剂权、创新团队组建权等,以事业发展吸引高端领军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为优秀人才提供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服务。


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豫章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蒲守智


当前,省市有关部门都出台了一些引才优惠政策,但有的政策存在程序繁琐等问题,影响到了人才引进的工作效率。因此,我建议适当减少人才政策项目数量,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精准性,切实提高引才政策实效。


在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方面,建议南昌从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入手,切实把握现代职教城的功能定位,让校企合作要无缝对接,学校要与区域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企业要与高水平职业院校主动对接。同时,市属本科高校也应进一步发挥优势、凝炼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比如,我曾挂职的广州大学是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它就定位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广州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具有学科、城市区域和国际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

吴志军


高质量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南昌必须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按照完善产业链的原则,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要深入分析电子信息、航空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VR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细分细化产业链,找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龙头企业,以超常规手段引进百亿级以上龙头企业。比如VR产业方面,南昌的VR技术先进,能否引进一个大型的VR+文旅项目,建设全国领先的VR旅游景区,吸引全国游客到南昌来游玩,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从而壮大产业链。


此外,还要进一步做强产业发展主战场。当前,南昌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南昌要在“十四五”期间,着力推动解决这些开发区存在的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有序分工,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园区企业进行评估,加大对僵尸企业清查处置力度,腾笼换鸟,盘活土地资源,培育壮大高科技产业,抓好延链、强链、补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南昌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毛小明


南昌要在产业发展上实现进位赶超,除了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果,使得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还要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从全球来看,企业最大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十四五”期间,南昌的主导产业要如何增强品牌影响力,这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扩大国际竞争力方面,面临新发展格局,作为省会城市,南昌要不断扩大开放,在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中挑重担、走前列;要立足全球视野,加强与开放型经济发达地区对接;要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方面在全省作示范、勇争先,努力打造成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此外,南昌要充分利用临空经济区已有的“水铁公空”四式联运等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立体化口岸,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将其打造成昌北机场“水铁公空”四式联运微循环、保税物流中心。全面建设向塘国际陆港、昌北机场国际空港,打造南北呼应的国际性口岸开放门户,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接入新建区

新建区望城镇党委书记

程家华


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南昌城市西进发展速度必须加快,新建区作为南昌城市西进发展的主战场,对全市未来产业承载、人口导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我市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接入新建区,在长堎、望城地区开设站点,联通红谷滩,在九望新城增设站点,打通九龙湖,将新建打造成为南昌中央CBD的核心辐射地,未来产业支撑的重要板块。


打造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高地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高级工程师

尹小斌


基础教育最能教化人,也给所有人以希望,只有基础教育做的好,才能留得下人、才能培养出更多走向高远的南昌人,这些人将永远是南昌宝贵的财富。要做好基础教育,既要做好硬件配套、更要牢牢地抓住优质师资力量、培育优良学风这两个关键,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和奖惩机制。同时要引进优质民办教育力量来南昌办学,发挥“鲶鱼”效应,提升我市的整体基础教育能力。


职业教育方面,我市正在高标准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职教城。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5G等新一代技术引领科技革命,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每年高达上千万的高级技工缺口和技校“招生难”的现实提醒我们,职业教育要想真正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必须通过改革,加速补齐短板,把提高培养质量放在重中之重。要扩大职业教育学校的规模、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在南昌办职业培训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要求办学,应该淘汰与高等教育重叠的专业比如人文、英语等,聚焦培养现代产业工人;同时在师资力量上不要一味追求高学历,而应从各企业的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去选拔教师。要开展终身职业教育,由企业下订单,不论受教育者多大年龄,都可以按需教育。


|来源:全媒体记者 万能、赖海荣/文 成奔/图

|编辑:李剑楠

|审校:邓桃英|核发:赵丹热点推荐

喜报传来!南昌这些地方上榜

通报!南昌一干部接受监察调查

通知!南昌这里暂停营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