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19岁离世的藤校华裔背后,是10万被困「抑郁怪圈」的中国留学生
普林斯顿大学在讣告中,并没有明确他的死因,但从官方社交媒体多次呼吁学生“积极改善心理健康和寻求帮助”,可以推测——
这位年轻学子极大可能因为心理问题而选择自杀。
随后,Kevin Chang的父亲也发文回应,称儿子深受抑郁症困扰(due largely to depression)。
棕榈说:看到这一则消息的时候,棕榈君感到非常的痛心。
近几年,社交媒体上隔三岔五就有留学生“自杀”、“退学”、“抑郁”等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新闻。
刚过去的3月,埃默里大学中国籍大一学生张一得意外去世,他的父亲在《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的信中,暗示孩子为自杀;
2019年8月,大一亚裔女孩Jenny Lu,开学仅3周,因为心理问题选择从宾夕法尼亚大学退学;
2018年10月,纽约大学大一中国留学生,在曼哈顿东村地铁L线向北行驶进站时,俯身跳入车轨;
......
这些新闻夹杂在铺天盖地的网络消息里,尽管偶尔能激起一些同学和家长的惋惜和同情,但总是很快就被遗忘了。直到下一个悲剧出现在眼前,再次面面相觑:“这是不是和之前那个XXX一样?”
留学生成抑郁症“新危群体”
丘吉尔曾经说过,“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在美国, 大约有38万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占据赴美国际生的半壁江山。但远离家乡在外求学时,遇到的并不总是阳光和彩虹。
耶鲁大学201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校园中约有45%的中国留学生报告有抑郁症状。同时,根据美国大学健康协会(National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2017年的调查,美国约有14.2%的普通大学生报告有抑郁症状。
相比之下,正如密苏里大学学生健康中心顾问所言:“亚洲留学生通常会羞于启齿,所以更容易忽视心理健康问题,抑郁情况也往往更严重。”
这并非棕榈君危言耸听!
KnowYourself 在2020年也曾做过一份关于中国留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回收了超过1万份有效问卷。
数据显示:被访留学生中,高达83.95%的人留学过程中经历过至少一次心理崩溃,44.58%的人想到过放弃……压力和焦虑是留学生最普遍的负面情绪。
可以说,考试压力、家庭期待、同辈压力、就业压力、语言障碍、文化冲突等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而且,由于离家比较远,留学生们常常难以向家人进行有效求助。甚至,有些学生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身上正在发生什么,痛苦隐没在学校的方寸之地,“黑狗”如影随形,焦虑无声蔓延。
如果你依然抱有侥幸心理,不妨去知乎看一看。在那里,能够清楚的看到留学生本人、家长、朋友的各种求助帖.......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留学生因为身处异国他乡、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原因, 已经成为抑郁症新的“目标群体”。
留学光环下被忽视的“阴影”
“名校留学生还抑郁?太矫情了吧!”
“好不容易进藤校了,咋就想不开?”
“啧啧,都是‘精英病’,不值得同情。”
……
人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名校、优等生、家庭条件好,就能免于抑郁症的困扰,但这是对抑郁症的很大误解。撕开大众对留学生的固有标签,就能发现,其实留学生们私底下都承受着或多或少别人难以理解的压力。
举两个例子。
扎克伯格的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在接受CNN采访时,回忆起自己就读哈佛时的经历,突然情绪就失了控。
先是声音变得哽咽,随即面容抽动,落下泪来:“我初到哈佛时,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我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聪明是我唯一的优势,但在哈佛,比我聪明优秀的人太多了……在哈佛真的太难了,我几乎都准备好要离开了。”
还有上文提到的,从宾大退学的18岁的亚裔女孩Jenny Lu,她在《我为什么在开学3周后选择从宾大退学》一文中,详细描述了自己升学、退学的心路历程。
她表示自己进入宾大前,曾面临来自父母的巨大升学压力。
“当我的第一次SAT考试分数低于预期时,我的家人迫使我参加强化课程以提高分数。”
但这种升学压力并没有在她进入大学后停止,而是随着她来到了宾大的宿舍、课堂和校园。
“当我终于有时间睡觉的时候,我却需要药物来治疗失眠。但我不是唯一一个,很多人,特别是年级中的优等生们,他们都被获得好成绩的巨大阴云所笼罩。”
(图上:Jenny Lu 图源:HuffPost)
最终,情绪逐渐低落,感觉自己一天都待不下去的Jenny,选择跟人人艳羡的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道别,回到马萨诸塞州梅德福市的家。
这些申请上顶尖名校的“学霸”、“精英学生”,是如此的出色。然而,完美的表面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付出巨大努力考进了名校,反而越有可能陷入抑郁和焦虑的怪圈。
相当一部分优秀、敏感、善良的学生背地里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首先,学业压力不可避免
在美国,不论是名校的“严进严出”,还是普通院校的“宽进严出”,都把守着“严出”这一关。
据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统计:
美国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平均能在6年内毕业的比例只有62%,其中,女生的6年整体毕业率是65%,男生则是59%。
这就意味着,如果名校留学生想顺利毕业,各种铺天盖地的个人作业、小组作业、Analytical paper、Report、Project、期末考试……都不能够松懈。
而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一项针对大学生睡眠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Top 50大学里,36所学校的平均学生睡眠都要低于7个小时。最晚的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要在凌晨1:26才愿意上床睡觉。
其次,身边人、父母和社会的压力
比如毕业薪资不能低,不然就是丢人,“书白读了,名校又有什么用”……
比如很多同学家里其实都是中产,并不特别富裕,美国一年40万+的开销,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云淡风轻。
比如临近毕业时,身边同学先你一步,拿到了你想要的工作Offer。
又比如在国外总是会很想家,就像下面这位网友说的那样……
(想家的时候,隔着电脑和家里拜年都能哭)
简单来说,社会上对名校学生的舆论、家人对自己的高期待、昂贵学费的愧疚、异地的伤感、对未来的迷茫,进入大学后转变的不适等,都在推着留学生们快速向前走。
诸多内因和外因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留学们复杂的心理内核。
而这一年半来,受疫情影响,留学生们心理健康的问题也在被放大。加上当下教育严重的内卷,鸡娃的层出不穷,注定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将来要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
棕榈君相信,只有我们认真地思考焦虑和压力,正视“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我们才不需要惋惜如此多的、本该能够阻止的悲剧的发生。
面对心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全球有超过2.64亿人都患有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对它的定义是: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通常精力减退、食欲不振或过多、睡眠紊乱、持续悲伤、不稳定的情绪波动、对曾经爱过的事物缺乏兴趣、强烈的焦虑症等,从而严重影响个人工作学习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自残或自杀。
抑郁症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感冒,可以俘获任何人的健康。
它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有着深刻的生理与生物学根源的疾病;
它也不是性格上的弱点,而是众多负面情绪感受失常,引起的一种难以抑制的心理并发状态;
它更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所致,而是有很多复杂的相互作用,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的滥用,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等都可能是诱因。
所以,抑郁症绝非什么矫情的“富贵病”,而是与人类相伴而生的一种常见疾病,既可以治疗,也可以康复。
那么,如何尽量避免和减轻留学生的心理焦虑和潜在的抑郁问题呢?
家长,请您这么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期望,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够进入一所好大学,优秀出色。
但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不跟风内卷,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或许才是我们这一代父母最明智的选择。
与其紧盯着排行榜上的藤校和Top 20名校,不断给孩子施压,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认真思考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想学习这个专领域?以及如何利用好大学的资源?
而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存在心理问题,可以试试以下这些做法:
与孩子多谈谈在家、学校和校外发生的事情,注意倾听,尝试找出孩子心情低落的原因;
和你比较信任的,同时有了解你和孩子的人进行交谈;
在孩子学习或生活发生变化,比如进入新学期或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要格外关注ta的健康状况;
鼓励孩子有足够的睡眠,规律的饮食,积极的锻炼,以及让ta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注意,如果你发现孩子有伤害自己的想法,或已经伤害过自己,一定要立即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抑郁症的康复依赖于周围世界的温度,非常需要家人长久的关心和支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抑郁症表现出轻视甚至是漠视,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招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留学生们,请您记好:
如果你因为学业或者社交感到焦虑,不妨先把这些烦心事丢在一边,发展一项运动和爱好,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和空间,把情绪宣泄出来,比一切都重要。
但如果你在持续两周以上的时间里,频繁感受到焦虑、紧张、心情低落、食欲低下等负面情绪的干扰,你身上也许已经出现了初期的抑郁症状。
这个时候,不要惊慌,不要封闭自己,棕榈君建议你尝试以下行为:
和你信任的人聊聊天。大多数人在和关心他们的人交谈后,表示状态会变得更好;
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有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这是一个高效且明智的选择;
即使只是几步之遥,也要定期进行运动和锻炼;
坚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和家长和朋友保持好联系;
避免使用违禁药物,避免饮酒,他们往往只会加剧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很难用英语找到心理健康资源,请考虑使用在线心理疗法。
切记:抑郁症没那么可怕!如果您认为自己患有抑郁症,早点接受治疗,是完全可以康复的!
最后,棕榈君想跟大家说的是,人生迈不过去的坎,可以不迈的!
在你无论如何都“撑不下去”的那个至暗时刻,请允许自己偶尔的“软弱”。
你不需要对自己说: 如果我再坚强一点,就不会抑郁了;而是要对自己说:我只是病了,需要对自己更呵护。
“放松点,你不需要一个人承受那么多。”
PS:留学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如果你有自己的故事,欢迎评论区分享。
References:
壹心理:抑郁症的9个症状,希望没有一条符合你
基于10000+留学生的真实数据,我们做出了这份《中国留学生心理自助手册》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pression
— End —
* 棕榈大道所有原创文章须授权才能转载,严禁未经授权的转载、搬运,一经发现违者必究。也烦请广大家长帮助我们监督和维权,凡告知有效信息即可获得留学礼包一份,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