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信!一纸文书,真就能直接把你送进“美国大学黑名单!”
“你的文书一塌糊涂,得重写!”
作为申请的必要材料之一,文书把不少准留学生虐了千万遍,但很多致命的错误,几乎年年出现。比如:
❎歪曲事实型:无中生有一段活动经历、夸大自己的“收获成果”,却在申请时被招生官一眼识破……
❎缺少“自我”型:好不容易写好的精彩故事,却被问:“你的个人特质在哪里 ?”……
想写出一篇好文书,不是在成稿以后修补这些问题,而是提笔之前就要矫正思维、理清思路,再深挖素材、步步进阶。
今天,棕榈君就和大家详细聊聊7大准留学生常踩的“文书写作雷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知己知彼!
这7大文书“雷区”你中招了吗?
雷区一:
“活动不出彩又如何?
在文书里编一段就行。”
文书“雷区”千万条,唯独“造假”这条红线绝对不能触碰!
Netflix纪录片《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就提及了一个令人唏嘘的真实案例——
故事主人公是一位高中时期就在Youtube上小有名气的美妆博主,年纪轻轻已经达成了“百万粉丝”、“丝芙兰签约博主”等人生成就。
偏偏在申请大学时,她的父母为了协助她顺利进入南加大,利用美国名校青睐体育特长生的特点,在申请材料和文书中将她包装成了一个“优秀的赛艇队运动员”。
但随后,在南加大招生官与高中顾问的例行通话中,学校得知,这位学生平时从未参与过任何赛艇活动。伪造申请材料的事实最终不幸败露,她既没有被任何大学录取,也因此断送了自己作为美妆博主的前程。
图源:《买进名校:美国大学舞弊风暴》
尽管这样极端的案例在正常申请中并不常见,但棕榈君必须强调,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术诚信”,任何“造假”行为在申请中绝对都是0容忍!只要你的文书掺了水分,都有可能面临“撤回Offer、开除、遣返、划入申请黑名单”等严重后果!
雷区二:
“文书不会筛选素材?
活动经历来拼凑!”
很多同学拥有丰富的活动经历,因此在筛选素材时很难取舍,索性将自己各种活动经历全部“挤”进一篇仅650字的文章中。
结果显而易见,通过堆砌活动“组装”出来的文书,既无法深挖各项经历的亮点,也不能向招生官展示你的个人特色。
举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
节选自一位“文书小白”的文书初稿
不难看出,这位同学非常优秀!
他曾和朋友共同开办过一个计算机咨询公司、也曾担任过校报编辑……这些经历单拎出来都会成为一篇非常棒的故事,但把它们拼凑在一篇文书中,就变成了一篇典型的“活动清单式文书”。
所谓活动清单式文书,就是学生把自己做过的活动罗列在一起,结果招生官读完之后,发现和活动列表、简历的内容一样。
换言之,你的文书并没有让招生官了解到新内容,只是重复或者强化了一下已有信息,造成对文书篇幅的极大浪费。
但文书中并非不能谈活动,而是说,你应该剖析活动背后的故事:
2.它给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乃至个人能力带来哪些影响?
3.整个过程,有无印象深刻的闪光点?
简单来说,成果、荣誉、奖项、技能是文书写作的外衣;而价值观、理念、个人成长构成文书的内核。
很多时候,申请人可选文书的题材并不局限于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话题可以选择,比如:关心的某个社会问题?文化背景?某个独特的兴趣爱好?个人成长中的自我挑战......这些都能成为很好的话题。
雷区三:
“文书不能提及负面情绪,
一定要写积极乐观的事情!”
以上观点,棕榈君只能同意一半。
首先明确一点,文书中确实要避免“传递”负面情绪或想法,但这不代表我们要对“负面经历”闭口不谈。事实上,通过描写“失败或负面经历”更容易呈现申请人深层面的特质。
比如下面这篇脆录西北大学的文书范文:
上下滑动查看文书原文
这篇文书记录了作者从13岁开始对写作的热爱,到梦想成为记者的追梦过程。
作者在文书的每一段最前面都写道,“How would I be remembered after my life?”(我的生命结束后,人们将如何记住我?)
这句话看似沉重的句子,本应该是文书中写作的禁忌,如果行文不恰当,表达的情绪很压抑,很容易让招生官认为学生很悲观、抑郁。
但这篇文章中,这句话却成为了点睛之笔,不仅无形中提升了文章的立意,也和下文中的“being remembered doesn’t seem so important anymore.”形成呼应。生动地为招生官描绘出了一个,从逆来顺受的小女孩成长成为一个勇敢的斗士的精彩故事。
足以见得,一篇优秀的文书并不是一定要墨守成规,通篇采用“正面积极”的描写。
相反地,如果你的行文的当,流露出真情实感,同时你还能总结出独特的自省,那么一篇不按常理出牌的文章将有更大概率命中招生官的“红心”!
雷区四:
“大篇幅描述他人的故事,
弄丢了自己。”
无论亲人之间的感人故事,还是朋友之间的羁绊,都是非常常见的文书题材!但如果你将大部分篇幅都用来描述与他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弄丢了“自己”在文中的主导地位。
那么只会引来招生官的疑惑:这些故事很感人,但你的个人特质在哪里?
耶鲁招生官曾明确表示:申请文书,是招生官唯一可以了解申请人个性的渠道,所以文书中我们非常强调私人化、个性化以及真情实感。
你需要做的是,通过生动、详细的语言描写调动招生官的兴趣,使他们与故事中的“你”建立情感联结,而不是告诉招生官,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有多么优秀。
归根结底,文书的故事核心一定要是你自己。
雷区五:
“我收集了很多优秀文书模板,
落笔时肯定万无一失!”
很多学生在文书无从下笔之时,都会十分默契地采用同一种解决办法:套用范文和模版。
但将个人经历完全套进既有的范文模板中,往往看起来就不像是在讲自己的故事。这种千篇一律的模板式文书,又怎能快速吸引招生官去了解你呢?
众所周知,当标化成绩、课外活动等其他项目不出彩时,文书写作尤为重要。它是使招生官了解你、对你产生兴趣、判断你与学校的匹配度的关键因素,是决定梦校是否要对你抛出橄榄枝的制胜法宝。
如此看来,一篇要突出申请人独特性、彰显学术深度和潜力,靠套模板拼凑是万万行不通的。当然,如果你对文书创作没有灵感,往年优秀录取文书还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雷区六:
“文书不就是为了讨好招生官?
夸就完事了!”
讨好型文书,是同学们普遍会陷入的文书写作雷区,在“Why school”文书中尤其常见!
以哥大的小文书题目为例:
Why are you interested in attending Columbia University? (200 words or fewer)你为什么想要进入哥大?(不多于200词)
注意!这道题目问的是“你为什么选择哥大”,而不是“为什么哥大是一所好大学”。如果你通篇都在讲述哥大如何优秀,毫不夸张地说,这篇文书毫无价值!
事实上,招生官在“Why school”文书中,真正想要了解的其实是“你”选择这所大学的原因;这所大学最吸引你的地方;这些地方与你学习目标之间关联;你有哪些优势可以为学校“添砖加瓦”。
而你需要做的是,针对你的兴趣和目标对学校进行深入的选校调查,并在文书中重点突出你最关注的两三个方面,比如你未来希望修读的课程、希望加入的社团、以及你的个性与学校的教学理念非常契合等等。
另外大家还需要明确一点,招生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唯一的爱好,他们需要读到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风格,了解申请人真实的状态。
因此,你一定要在文书中坚定地“保持自我”,用你的个人特质去吸引招生官,而不是迎合招生官的喜好。
雷区七:
“一篇毒鸡汤灌下去,感不感动?”
最后一个常见文书“雷区”是,学生对故事的哲思程度不够。
比如本来讲了一个克服社交恐惧症的好故事,但得出一个很俗套的结论:“我意识到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毒鸡汤式文书”。尽管得出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它没有反映出申请人自己创新性的思考。相反,如果你可以从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这个故事进行重新思考,那么整篇文书将大为不同。
以上,就是棕榈君总结的准留学生在文书写作中最常见的七大雷区!
不难看出,这些雷区大部分都不是因为文书“选题”不合理,而是因为大家的“写作技巧”还不够成熟!
那么,总结下美国文书写作技巧
如果你在主文书写作过程中,对这四点进行自我评估,将对名校录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我是否做完了头脑风暴?
如果没有做完这点,动笔是很有风险的,往往会越写越不满意,结果推翻重来
2. 这个故事有多少百分比代表了“我”?
如果这个故事能在60%以上的程度代表“我”,那么这个故事是比较有代表性,塑造的形象比较独特,招生官也能充分记住我。
如果这能在10~20%程度上代表“我”,那么文书还需要丰富和打磨。
3. 反映了我的价值观、世界观吗?
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招生官需要在读完之后了解申请人的个性、价值理念、对外界事物的观点等。
据以往录取到很好学校的同学文书来看,其抒发的见解,都如名画《呐喊》一样,直入人心。
4. 读者脑海中能联想到我的形象吗?
名校招生官每天看的文书成百上千。如果在众多文书中,唯独你的文书有极强的画面感,能瞬间让人联想到申请者的形象,那意味着你的文书真正做到了“C位出道”!
文书写作从来不是一锤定音的事情,即便是成功迈过了数道“写作高墙”,但不到提交文书的那一刻,心总是悬着的。
这文书真的可以吗?还有没有需要润色的地方?能过得了招生官那一关吗?
进入新一轮申请季的2026er,也许你正在经历或即将迎来文书写作的种种崩溃。而我们,也希望通过“实战演练”为大家打造“圆梦文书”提供一份助力!
为此,棕榈好评如潮的——
【7月文书训练营】重磅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