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大导师:美国大学根本不把高中生的申请专业“当真”!它们最关心的是……
但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的棕榈大道首席导师Shiyuan老师表示:“高中阶段提‘选专业’这个说法是有误导性的。”
美本申请时,美国大学到底看重申请人哪些方面?为什么说学术兴趣是名校申请的核心?如何培养学术兴趣为脆录梦校加分?
话不多说,一起开启今日的重磅内容!
说起来很有意思,两年前我曾讲座类似的主题,但当时的讲座题目是“如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学术兴趣”。
当时的讲座主题是非常切合时宜的,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选专业”就是规划和申请的必要流程,不是吗?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会有这样的想法转变呢?
最近几年,随着听过越来越多的大学招生官宣讲、仔细研究每个大学特点,以及我自己在带学生过程中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后发现:其实在高中阶段提“选专业”的这个说法是很有误导性的。
很多家长聊到专业就会问道“这个专业以后能找什么样的工作呢”?很多学生也常常会说“虽然我现在对选专业还没有明确的想法,但是我知道经济或者商科还不错”。
此外,还有一种思路比较流行——“曲线救国”。即先申请一个冷门专业或鲜有人知的小众交叉学科,之后再转到自己想读的热门专业。
我不否认以上这些考虑都是申请过程中正常会有的想法。就业机会、热门领域这些因素都是应该要考虑到的。但不得不说,这些考虑很多时候只是一厢情愿。
选择一个热门好就业的专业,并且功利地围绕这个专业做相关的活动,其实并不能说服招生官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反而可能留下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考的印象。
选择冷门专业且没有展现出对专业真正的热爱的学生,依然不会具备竞争优势,反而看起来更像是投机者。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和认真讨论以下三点:
1. 美国大学到底是如何看待专业的?
2.专业规划如何增加学生的录取优势的?
3. 高中关于专业的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在未来取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01
美国大学根本不会把高中生申请时的专业“当真”02
美国大学确定专业的规则和流程2. 选2个不同的专业或者细分方向(可以是双学位,也可以是1个主修和一个辅修)。这个组合目前更加主流。
3. 选择Joint-Major(联合专业)。大学中的不同学院会联合教学的一种专业,比如政治经济学项目等等。
4. 参加拿证书的项目。比较常见的拿证书项目有量化数据分析证书项目、商业实践类的证书项目等等。这些项目不会算成是专业,但是代表学生掌握了某些特定的技能。
J同学主修电影及媒介研究和脑神经科学双专业,同时辅修写作;
P同学选择基因生物学—计算生物学方向作为主专业(这是一个将计算机应用于生物基因研究的交叉学科),同时辅修金融学。
实际上,不同学术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可以让学生充分预备好未来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让自己不是在一条狭窄的路上走,而是更有灵活性和可能性。
除此之外,真正在确定专业的时候,美国大学通常会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有专业先修课程的就读经历,并且要求特定课程必须达到一定分数。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即便学生在大二确定了专业,提交了确定专业的表格,在毕业前还是有机会通过“转专业”来改变自己学习方向的。只要满足想转的专业课程和学分要求,就能毕业。
03
美国大学最关心的不是专业选择而是学术兴趣既然确定专业其实是大一大二阶段的事,那有同学和家长或许会感到疑问——我们高中规划时,到底需要考虑专业选择吗?
在真正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谈一谈我对“专业对口”这个概念的看法。
这个说法其实是根植于中国教育体系的一种思维定式,就是会觉得学生现在要考虑的专业决定了未来读本科或者硕士的专业,继而影响着未来就业。
所以很多时候家长谈到专业选择的时候,最容易想到的问题就是就业的问题。现阶段看起来就业需求比较大的领域,比如商业、科技、互联网、金融、医药等对口的专业就会变成首选。
这是个很现实的选择。同时,家长的眼光会放得比较远,希望孩子能走上一条好的发展道路的想法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但这种想法在实际操作上会导致一些负面情况出现。比如孩子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做这些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孩子们会很反感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选专业考量。
如果家长强加专业选择的意愿到孩子身上,很容易导致孩子在本就不感兴趣的学术领域做再多课外活动,也很难产出高含金量的成果。如此一来,申请时跟真正的大牛比起来就立马弱爆了。
老实说,高中生们既没到探索感兴趣的职业方向阶段,又不用靠就业来解决生存的压力,所以根本无从来根据职业来选择专业的可能。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近十几年来就业市场的变化实在是太迅猛了!
比如,5年前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还非常抢手,而我们最近听到的情况是,即便是来自卡梅这样全美数一数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也觉得找工作非常艰难,就业市场饱和和内卷越来越让这些按照“专业对口”来规划的学生们步履维艰。
我们重新回头来思考一下美国大学学科教育的本质,其实是按照每个学生自身最擅长的方向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美国大学希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对社会有用之人,不管是人类学专业还是商科专业,这些学生都能成为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
那要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就是靠让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学术资源,主动发掘出适合自己的机会提升自身能力素养。而这种发展法则,在学生未来工作和融入社会时同样适用。
总体说来,美国大学认为专业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一生都可以持续进行的过程。大学鼓励学生要积极自我反省,从而做出明智的、适合自己的选择。
04
学术热情是美本申请的核心在美本申请的5大板块中,除了GPA和标化需要体现硬性的学术能力,剩下的3个板块都是对学生的学术兴趣进行考察。
课外活动、学术活动往往是最直接证明学生学术兴趣的重要项,文书主题和面试问题更是把学生的学术兴趣当成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看美国大学是如何在文书中考察学生的学术兴趣的:
了解大学对学术兴趣的理解和要求,对我们帮助学生进行高中3年的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也让我们看到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分数很高、拿了很多竞赛奖项的学生未必具有最大的竞争优势。
原因在于,美国大学并不是真的关心你是不是做了足够多的学术活动。他们更关心你——
为什么要做?你是否具有好奇心?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某个领域在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
你是否能够跟别人分享知识?你是否有广阔的资源获取能力?
……
这些考虑或许令很多学生和家长会觉得很“虚”,但这才是最有可能让那些没有灵魂只有成绩的传统学霸被刷下去的地方。
毕竟,无论大学还是社会,都更看重对自己定位明确,并且在积极行动中展现出来实在能力的人。所有用分数衡量的东西在长远来看都不是最终目的。
说完了为什么学术热情是美本申请的核心,我们接下来聊聊如何来帮助学生探索和发展学术热情呢?
05
这五点教你学会探索学术兴趣1. 清晰了解自己
我跟学生们沟通中发现,学生们很难说出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其实,擅长并不是单纯地指你做什么事情做得好,而是你在哪些事情上做的得心应手并乐享其中,愿意在该领域内有长远的发展和成长。这是需要靠极大的热情和成就感来驱动的。
好奇心和成就感恰恰是美国大学关于学术兴趣最常问的问题,而学术有巨大潜力的孩子也都展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突破极限的欲望。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学术兴趣可以从以下这些问题中实现:
你最近在思考什么样的问题?
你上课或者读书的时候,看到哪些点会让你异常兴奋?
你有什么事情是不用别人要求你,自愿孜孜不倦地去探索的?
同时引导学生联系、总结和思考——自己为什么对它感兴趣?感兴趣的这些事情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如果想在自己感兴趣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还需掌握哪些能力和机能?
在美本申请前,学生一定要非常清晰和自信地回答这些问题,并有亲身经历为事实依据,才能真正地将学术兴趣转化为竞争优势。
2. 了解实际上由哪些专业选择
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大学到底都涉及哪些学术领域,不妨查查大学官网,能最直观最有效的了解这些信息。
官网一般都会有Fields of Study的地方,就能看到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在看每个专业的时候,了解课程设置、与相关专业的区别、科研资源、毕业走向、实践资源等非常重要。
3. 考虑短期-中期-长期发展
举个例子,X学生短期内发现自己很喜欢艺术、人类学、西班牙语,其中艺术的主导成分会更高,致使他在中期的大学四年里想读艺术类专业。
到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艺术设计相关工作就业确实有艰难的地方,这就影响到他想将艺术专业和商业做一些结合,提升未来就业能力。
这样从不同的时间维度思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平衡自己的各种想法,可实践的因素,然后让自己的学术兴趣更长长久久的发展下去。
有一点要强调的是,短期-中期-长期只是现阶段的想法,学生能想到什么程度就想到什么程度。
因为未来进入大学或社会,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时刻发生改变,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也在改变。因此我一直鼓励学生要灵活适应环境,时刻反思。
4. 学着从短期的事情开始做起
高中生做学术规划的关键在于:当自己有了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后,你当下在学术兴趣方面最想做什么。
换句话说,从可实践的角度思考,自己现在就可以开始做的学术活动有哪些?能不能持续两到三年,并在申请大学前有比较深的研究深度和成果产出。
5. 考虑匹配度,随时灵活调整
其实,在自我反思和对学术兴趣的反思的过程中,都能让我们了解自己是否对一个专业真正的喜爱和匹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要思考自己目前感兴趣的方向、选择的专业和掌握的技能,在未来5至10年内是不是能有长久且不错的前景。
切忌盲目跟风,多思考热门领域中有哪些更有潜力的方向是现阶段就可以预备自己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
综合匹配度和对未来的思考,无论是申请大学、敲定专业,亦或就业、融入社会等,都助益颇多!
最后我想再注重强调一遍,探索学术兴趣不是选一个专业这么简单,除了解专业之外,规划的重点在于自我反思,并且积极行动。
这样才能真正让学术兴趣探索,变成自己申请材料里面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
长按二维码添加Amanda老师回复“梦校”即可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