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女儿进哈佛,小女儿进MIT,教授爸爸讲述女儿成长之路!

周耀旗 棕榈大道本科申请 2023-06-22


今年三月份,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高中毕业的小女儿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这是对她多年努力的一个肯定。


小女儿在高中阶段的压力不小,因为大女儿四年前从同一所高中考入哈佛大学,不可避免的是大家会拿她跟姐姐相比。能够抗住这个压力,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真不容易。


录取消息传出来后,同学、朋友们都想知道她们是如何成长的。感恩于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贵人的无私指导,所以愿意和大家分享,仅供参考。


作者:周耀旗 | 转自:科学网

 

01


在有孩子之前,我和太太都挺反对让孩子补习的,觉得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挺重要的,所以当大女儿在纽约州布法罗市开始上小学时,我们发现学前班至三年级既不考试、也没有家庭作业,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的


当然太太还是让孩子上了钢琴课以及跳中国舞的课,还有短期的画画、滑冰、游泳、体操课,这些大都是孩子自己也想试试的。我觉得懂点艺术,活动活动身体挺好的,毕竟孩子平时太有闲了。

 

2006年我换工作到了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印地安纳大学教书,孩子还小,对搬家没有什么异议。


太太在汇丰银行美国总部安稳的好工作却被打断了,虽然很快在新城市找到了工作,但常常因为加班耽误接孩子,最后干脆辞职重新读书得到了教师执照和教育硕士,改行当老师,并在大女儿学校的初中和高中部从无到有开创了汉语选修课。


对孩子而言,大女儿搬来了上三年级,没想到这里三年级就有家庭作业和考试。她第一次考试都不知道什么是考试,居然就考得很不错。这说明虽然她在布法罗的小学从来没有考过试,学习还是学进去了,所以我们也就放下心来。


除了钢琴课,偶尔学点跳舞,基本上是放羊,所以她的童年应该挺快乐的。


不过上钢琴有一段时间有点勉强,后来才越来越喜欢的,俄罗斯籍的老师说她非常有乐感,觉得她不走音乐之路可惜了。

 

这一切在她完成七年级,我们认识了纪老师才改变了。


纪老师是印地安纳州的一所大学的数学老师,是我太太让大女儿试了个短期夏令营时认识的,纪老师通过这个暑假班觉得她很有潜力,认为我们已经耽误了她,所以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进一步聊聊。


我们去了他家之后,被彻底震撼了,楼上、楼下、地下室放满了他们两个上了哈佛大学的孩子在中小学期间所获得的文理科及兴趣活动各种各样的奖杯,而获得的奖学金竟然在大学读书四年也没有用完


不久我们有机会见到了已经工作、回家省亲的他女儿和儿子,发现这样优秀的孩子,和邻家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我们明白过来原来学霸不一定需要是书呆子,全方位的发展可以让孩子摆脱枯燥、享受学习



02


纪老师建议我们让大女儿转到一个只有学前班到八年级的私立学校,因为那里的数学老师特别好。尽管这已经是初中的最后一年(八年级),我们还是让她进了这个私立初中


这一年里,她的数学能力突飞猛进,并结识了一批高才生,同时我们被大女儿要求,允许她跟这些高才生一起去上数学、化学课外补习班,榜样的力量真是无穷的!不过她还是真的有兴趣。一年后初中毕业,她回到了公立高中,九年级时的成绩一下子比原来同年级的同学高出了许多,并在2013年初获得印第安纳州化学竞赛第一名。

 

2012年下半年,我感觉到有可能要去澳洲教书了,家里开始悄悄地讨论搬迁对太太工作、孩子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对太太及大女儿的影响。


太太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她的真爱,全心全意不计报酬地把汉语选修课发展成胜出德、日、法语课,而仅仅小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课,并年年获奖!这次搬家意味着她不得不放弃她一手建立起来的奇迹,我真是感激不尽她的支持。


对大女儿而言,申请美国大学需要9-12年级的成绩,搬迁毫无疑问将影响她成绩的连续性。平时偏外向的大女儿通情达理,一口就答应了,说是喜欢换换环境,看看世界


而在公立小学读四年级的、偏内向的小女儿却有点不愿意,因为平时要好的朋友少,到了澳洲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怎么办?


原计划2012年下半年让她去读大女儿曾经读过的私立初中五年级的(在印地安纳,五年级开始初中),为了照顾她的情绪,就让她暂且继续呆在原来的公立学校读五年级。


此外小女儿在美国除了钢琴、中文学校和跳中国舞以外,从来没有上过什么其它课外补习班,完全靠她自己上课学习,以及借图书馆的书看着玩。这样老师居然还让她跳过了二年级,应该说她也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到了澳洲,太太成功地考到了教师执照,一切从零开始,在中小学、大学兼职教汉语,继续不断获奖。


大女儿则考进了昆士兰州的公立重点高中Queensland Academy,这是一个大学预科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IB)学校,而小女儿在申请学校的摸底考试成绩也不错,让她跳了半年进入私立小学六年级的下半年(澳洲每个学年是1月到12月,而且七年级才算是初中第一年)。


由于大女儿在美国的基础打得好,她很快进入状态,不久获得了澳洲全国数学竞赛奖、进入澳大利亚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前24名,最后以IB 45满分的成绩高中毕业。

 

而小女儿因为没有在美国、澳洲上过课外补习班,成绩在初中虽然也是前几名,但没有像她姐姐那样冒尖,更关键的是她没有像她姐那样目标明确,主动性不强,有时发现她在偷偷地看小说、看视频,许多事情不拖到最后一分钟不做,我太太觉得可能是小女儿缺少高才生朋友的带动。


在我太太不断地督促下,她到了初中毕业才渐渐地醒悟了过来。一旦醒悟了,转进了大女儿上的公立高中后,她发挥出了记忆能力强的优势,在学习生物上冒尖,进入了澳大利亚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的前四名(国家队),并以IB 44分(后来成为45分满分)的成绩高中毕业,奠定了她能够被麻省理工录取的基础。



03

 

其实能够进入哈佛和麻省理工,她们的学业成绩仅仅是最起码的要求。我太太从小对她们的素质教育非常重视。


首先是让她们爱自己的中国根,以华人后代为荣,这个根如果不保持,家庭、亲情关系就会有文化的隔阂,进入社会也会有认同的危机,更不容说中国的经济已经在世界上有着全方位的影响,能用中文交流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我们从小坚持孩子在家里不能说英语,让她们四五岁就开始在中文学校学中文,参加各种中国文化的活动(跳舞、中文演讲比赛等),有机会就带她们回国探亲,旅游,姐妹俩都能说地道的普通话,还能读写常用的中文字,在华人子弟的中文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

 

第二是培养她们的主动性。小时候的要求是见人主动打招呼,叫叔叔、阿姨,慢慢过渡到要求能够和不同年龄段的人大大方方地交谈,主动找话题。年龄再大点积极鼓励参加志愿服务、参与各种组织活动,强调不计较得失、心胸开阔、培养愿意服务、带头的精神


十四岁以后提倡她们找工作去打工,既培养独立能力又能直接体验真正的社会。


通过从小弹钢琴、跳舞、和演讲的上台表演,两个孩子都能够在大众广庭之下自信不怯场,会说敢讲。姐妹俩都曾经被选举为昆士兰州黄金海岸青少年市委会的副市长。在打零工当中,虽然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基本上能够自己解决,而且与上司和同事处好关系。

 

第三是培养她们学会感恩。对家人、亲戚、朋友、同学、老师的帮助要感恩,要及时感谢,保持联系,贵人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大女儿现在还跟印第安纳的老师们保持联系,两个女儿一有机会就会与高中母校的老师、同学见面。

 

此外,从美国来到澳大利亚也丰富了两个女儿的经历,拓宽了她们的眼界。特别是大女儿体验到的澳美文化不同的冲击使她写出了一篇优秀的大学申请文书,入哈佛之后才知道这是被哈佛录取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小女儿则很快融入澳大利亚的文化,交了不少新朋友。应该说是勤学苦练而且有共同目标的朋友们之间的互帮互学才是她不靠补习班就能同时掌握、学好IB所有学科内容的关键。学校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对小女儿在为人上的赞许是肯定了孩子多年的努力。

 

总的来说,两个孩子性格不同,通向各自心仪大学的路也不一样,对她俩来说名校只是一个起点,后面的路还很长。


她俩的成长过程如果有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需要学习、培养的不能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学会怎样为人处事,有一个互相激励的朋友圈才能走得更远



后记


大女儿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说把她写得太自律,其实她也常常被说教,还说小时候学钢琴是被迫学的,十二年级的一天还被说得哭肿了眼睛,第二天上学同学以为她过敏了呢。有时也偷偷看小说,只不过没有被我们发现。


小女儿含着眼泪又是笑着看完了,大概是触发了先苦后甜的记忆,还帮着改了两个字。


小的时候,大女儿说我们对更小的太宠,慢慢她发现我们对小女儿也非常严。


其实我们一直尽可能的一碗水端平,但无意中可能让大孩子承担了更大的责任,这也许是为什么大女儿醒悟得早,小时候对她说教多,而长大了反而越来越少,而小女儿却正好相反。


看样子不论大小,应该从小让她们负一样多的责任才对,但时钟已经不能拨回去了。好在两个孩子之间感情深厚,从不争吵,这是我们最为高兴的事。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们离这一点还差得很远,所以这篇文章只能供大家参考,毕竟孩子之间的差别大,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但每个孩子一定有他自己的闪光点,需要大人和孩子一起去挖掘


大家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孩子也一样。



— End —

如果你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思考或就读美本顶尖名校的感悟或者你想与Top 30学长学姐看齐
在棕榈导师的陪伴下顺利就读梦校
长按二维码添加Amanda老师回复“梦校”即可免费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