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再获美国两院院士!300万网友却还“困”在偏见:一个女孩,学啥理工科……
4月29日, 2022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名单公布,天才女性生物科学家颜宁,前清华大学教授,现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再次获得世人的瞩目与赞叹。
而与此同时,在知乎上仍然有近300万人在浏览和讨论“女生在理科的天赋和后天学习能力上是否不如男生?为什么?”
其中一位高赞答主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学习理工科时受到的各种质疑:
*来源:知乎网友@林为佩
还有一些女孩在周围的质疑声中逐渐动摇自己选择理工科的决心:
甚至一些女孩在偏见中留下了人生永远的遗憾:
通过以上的问题和答案,不难看出女生选择理工科这件事情面临着来自家庭、老师,乃至整个社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但是,相较于男生,女生学习理工类专业真的天生处于弱势地位吗?
女生,天生不适合学理工科?
绝对不是!
“女生逻辑思维能力更弱”、“女生空间想象力不行”......在网络上,我们经常能听到诸如此类,以“生理差异”为借口而劝退女生学理工科的说辞。
这种说法真的没有科学依据!
罗切斯特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曾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观察了3-10岁男孩、女孩学数学时的大脑变化。研究发现在刨除社会外界影响下,男孩女孩在学习数学时,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生理差异决定了女生不适合学理工科这一点,是不成立的。
*来源:《Nature》DOI: 10.1038/s41539-019-0057-x
既然女生并非“天生不适合理工科”,那为什么相较于男生,女生很少选择理工科专业和相关职业呢?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过一份关于教育中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报告,数据显示:在全部O.E.C.D.成员国中,只有14%的女性大一新生选择了与科学相关的领域,而男性则为39%。
这样的男女差异,难道是因为女生不喜欢理工科吗?
当然也不是!
“女生不适合学理工科”是一个骗局
有知乎答主精确的总结道:这种错误的质疑恰好证明了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心理暗示效应”。
BBC高分纪录片《男女不再有别》(No More Boys and Girls),做过一场性别养育的研究实验,参加这场社会实验的孩子平均年龄7岁左右,正是人生刚开始的阶段,而实验结果也生动阐释了这位答主的观点。
在纪录片中,志愿者们总会为男孩递上空间和几何形状相关的玩具,比如乐高、机器人等,而女生最开始拿到的玩具一般都是洋娃娃。
实验结束后,节目组询问志愿者:“这个女孩有喜欢的玩具吗?”
志愿者则肯定的回答:“她最喜欢洋娃娃”。
大人们带有偏见的“心理预设”就隐藏在类似分发玩具这样的细节中,而正是这种区别对待导致了男孩女孩爱好倾向上的差别。等志愿者被明白告知这一点时,才终于承认自己错了。
纪录片中的实验其实是真实生活场景的映射。
比起男生,很多女生小时候较少接触“空间几何”思维等的训练,在后续成长过程中也不被周围的人鼓励研究“理工”相关的专业,但最后人们却言之凿凿的认定“她不喜欢也不适合”。
这些差距和偏见把一代代的女孩挡在理工类专业和相关职业之外。
但是,女生不应该被这种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所裹挟!
美国知名律师和政治家Reshma Saujani为了改变社会对女程序员的看法,成立了“Girls Who Code”组织,覆盖全美超过4万名女孩。
她曾在自己著名的TED演讲《做勇敢的女孩,不做完美的女孩》中表示:“我一直坚信富有创新能力的女性很多,但如果我们不教会她们编程,她们就会渐渐变成局外人,失去改变这个世界的资格。”
三个理由力挺你:
女生学理工科前途无量!
美国大学:鼓励女生进入STEM领域!
早在2017年,特朗普就签署了两项与STEM相关的法案,授权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NSF(国家科学基金会)鼓励更多的女性和K-12阶段的女孩学习并进入STEM领域。
而在打破刻板偏见,重塑女性认知上,美国的大学也在行动。
在美国,很多大学都设有类似“Wome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的项目,专门为理工科女生提供指导和服务。
例如,斯坦福大学的“Women’s Community Center”历史可追溯至上个世纪70年代,除了本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外,甚至还有3名全职员工服务于这个中心,共同致力于为STEM专业女生提供各类支持和资源。比如年度论坛会议,女性主义讨论活动,以及帮助理工科女生建立联系。
自2014年起,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艺术与科学学院和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共同发起了(Wome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简称“WiSE”)项目,旨在加强女生对STEM的认知度,增加女生在STEM行业的就业人数并助力她们取得成功。
WiSE项目可以帮助STEM专业大一女生提前入学,并开展系列活动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认识教师、结交校友。
密歇根大学同样设有“Wome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大一及大二年级的STEM专业女生可以聚集在一起,获得她们需要的指导和资源,并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理工类的“吸金”能力真的强!
新冠疫情对女性的就业产生了严重影响。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调查报告显示,疫情之下,每四位女性中就有一位思考离开工作岗位:
*来源: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
在就业普遍受到影响时,专业前景问题更应该受到留学生重视。
根据美国NACE(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今年发布的美国本科毕业生薪资情况,STEM行业仍然处于优势地位。工程、CS以及数学及科学专业稳居Top 3, 平均最高起薪可达$69,188。
*来源: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
STEM领域从来不缺女性之光!
虽然目前比起男生,女生仍然需要花费更大的努力进入STEM领域学习工作,但是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从来不缺在STEM 领域大放光芒的女性代表:
20世纪50年代,罗莎琳·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拍摄了DNA晶体衍射图片“照片51号”以及关于此物质的相关数据,直接推动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女性物理学家莉泽·迈特纳(Lise Meitner)是核裂变现象的重要发现者之一,这项发现直接使得核武器和核电站成为了可能;
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家Katie Bouman,被称为“天才少女“,领导团队设计的电脑算法为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做出了关键贡献。
屠呦呦,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本土科学家,因发现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容易,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也许是不同的理由点燃了女生心中追求科研的热情,但一定是同样不懈的坚持将她们带到成功的终点。
而未来女生在学习理工科的道路上,可能依然会听到外界质疑声音,但诚如颜宁所言,“走上科研道路是我出于主观的选择,我是自发的、主动的,不是等待被挑选、被安排的”。
当每一个女孩子都这样主动、勇敢的追梦,她们在STEM领域的成功最终会汇聚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女性前进的道路。
最后,棕榈君想说:
女生不一定要选择理工类专业,但女生绝对有选择理工类专业的权利。
棕榈一直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是特殊独立的个体,每一位同学都应该被鼓励发现和追逐自己的兴趣。在棕榈,也有很多女生同学圆梦名校理工科专业:
痴迷数学的棕榈2026级学员Selina,在各大理工科竞赛取得优秀成绩,录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专业;
喜欢生物和计算机的棕榈2026级学员R同学,收到了加州理工学院计算与神经系统专业抛出的橄榄枝;
还有,从初中就偏爱天文和物理的棕榈2025级学员Alice,脆录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每年86,344美元的全额奖学金和科研基金!
......
同时,我们也希望不论男生女生都能清楚,不论文理工商艺,适合和热爱永远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文章结尾,如果你还在迷茫到底哪个专业最适合你,想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Amanda老师,回复关键词“专业”进行1V1咨询!
本文参考资料:
1. Kersey, A.J., Csumitta, K.D. & Cantlon, J.F. Gender similarities in the brain during mathematics development. npj Sci. Learn. 4, 19 (2019).
2. BBC纪录片《男女不再有别》(No More Boys and Girls)
3. Women in the Workplace 2020, LeanIn.Org and Mckinsey,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