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筷”乐,需要我们一起“餐”谋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
复工复产率持续提升
在这样的时期中
我们可能会不时聚餐
但是要注意
在聚集式用餐时
需要使用公筷用餐
更要以分餐式进食
让我们提防细菌
远离病毒
1.什么是“公筷”?
“公筷”的全称是公用的筷子
放在餐桌上
大家拿来夹菜的筷子
不能用于私人进食
这是为了避免一些
卫生问题而设计的
在当前这种情况下
小职提倡大家聚餐时
使用消过毒的公筷
2.分餐式用食,为爱的人负责
提起分餐制用食
很多人认为那是西方人的餐饮习惯
其实在我国历史里也早有记载
【商朝】考古工作者从殷墟出土的大量陶鬲(lì)(一种类似于今天碗的餐具,三足陶罐)碎片中发现,鬲的容量大约只够一人一餐之用,它是用于煮粥的器皿。因此可以推想出那时人们进食是一人一鬲的分餐制。
【周秦】周秦时代,人们铺席于地,上放置桌案,天子五重席,大夫二重席,这样的情况反映出我们当时还是分餐。
《周礼·司几筵》郑玄注说:“铺陈曰筵,籍之曰席”。《诗经》说:“肆筵设席”。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某日请一个新来投奔的侠士吃饭,侍从不小心挡住了烛光,侠士就认为自己吃的那份菜与孟尝君不一样,欲离席而去。显然,那时候的筵席,是一人一份的。
【汉朝】汉朝时期,这种分餐的方式更明确了,皇帝坐在前面的台阶上,皇后坐在一侧,大臣坐在两侧,都是一人一桌。
考古发掘出的汉朝壁画,汉墓的画像砖也提供了明确的佐证:那时候人们席地而坐,一人一案。
文字记载的鸿门宴就更加清晰的为我们描述了分餐的具体情况,在宴会上,项王、项伯坐向东,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5人一人一案。
【隋唐】《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韩熙载与其他几个贵族弟子,分坐床上和靠背大椅子上静听琵琶演奏一景。听者前摆有一并不大的高桌,每人面前都有一套餐具和一份馔品,互不混杂,界限分明。
【宋朝】《水浒传》在第82回《张叔夜三番宣御诏,宋公明合伙受招安》中曾写道“宋江便命开筵,款待天使。尊张叔夜、刘光也上坐。宋江、卢俊义等众头领都在堂下列席。”可见,分餐依然存在。随着元朝异族统治,元朝的统治者,对分餐制并不感冒。
【明朝】大量古制被恢复,养生和分餐被发挥到极致。《明史》载,宣德五年冬,“久未雪,十二月大雪,帝示群臣《喜雪》诗,复赐赏雪宴。群臣进和章,帝择其寓警戒者录之,而为之序”。行大宴仪的准备工作由尚宝司负责,先在殿上摆好御座,铺上黄麾,金吾卫设护卫官二十四人伺立。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舞杂队候在殿外。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西,设膳亭于御座东,设珍羞美味亭(原文是古字,难写,大意如此)于酒膳亭东西侧。御筵摆在御座的东西一方,皇太子座位于御座东,西向,诸王以次由南而东西相向设座。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内,五品以下在殿外招待,另安排司壶、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所以其实分餐制
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形成的习惯
这样的习惯
也需要我们现在去执行
在跟朋友、家人聚餐时
既享受快乐的团聚气氛
在一食一饮中交流情感
也增强卫生意识
分餐而食
继承中华文化的美德
3.舌尖上的美味,也要正确的方式进行
分餐制可以避免经口传播疾病;也方便人们定量取餐,按需进食,保证营养平衡;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浪费,节约粮食。缺点是餐具使用量大,不能分享菜肴,进餐气氛不够浓烈。
合餐制,其主要优点是节省餐具,大家可以在一起分享菜肴,现场气氛热烈,因而特别适合庆典场合;缺点是容易经口传播疾病,造成食物浪费等。
虽然合餐制与分餐制各有优劣
但现今的情况下
分餐制更适合我们
大家一起实行分餐制进食
为家人以及身边人负责
为自己以及他们的健康负责
为我们的这份幸福负责
让我们一起实行
“公筷”“分餐”
文明健康
从下一顿饭开始
一切从我做起
往
期精彩你很心水的广职,是怎样的呢?看官微君来爆料
强强联合!广职院与鹤山市签订人才供给战略合作协议
巧手女神,别样抗疫
新闻中心
文案来源:杨敏敏、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网络
微信编辑:黄沛伟
责任编辑:汤文英、黄思权
点亮在看,支持“公筷”“分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