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

2017-11-24 小彻小悟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请点击上面 蓝字 免费订阅本账号!

点击下面图片可直接查看相关文章!


 蒋介石家书

日本为什么无论如何也唤不醒中国人?

 猪八戒办公司



  上周,“优等生”刺死优秀教师的事件令全国震惊!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中的鲍老师,被自己16岁的学生罗某刺26刀身亡。鲍老师年仅47岁。而罗某是鲍老师生前最为关爱的学生。

  采访中学生反映:鲍老师和蔼、敬业,是非常负责的班主任;而嫌凶罗某在大家的印象里“是个很老实的人”“成绩很好,常年是班里第一名”。



  当最恶劣残忍的行径发生在我们认为最优秀、最“可靠”的人身上,我们感到的不仅是惋惜悲痛,还有无尽的恐惧——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到底在培养怎样的人?加微信xinbie911,看更多私密猛文。


  面对这些问题,一时间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

  想起重庆市第71中学校长张克运的一篇文章——《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虽然它不一定能解答我们的困惑,但如果你为人父母、你是老师、或是一名学生,我都希望你读一读这篇文章。

  静下心来想一想:教育真的就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吗?如果我们连生命都不再敬畏,分数还有什么意义?



教育走得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

□ 张克运


  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我可以说这么一句话,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一个优秀的孩子,又会弹钢琴、又会跳舞,还会画画,学习成绩还好。长大了,读初中了也是什么都会,每次考试前几名,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成为状元或者前几名,考上国外或者国内最好的大学。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几年以后读研究生,再读博士。

  你看,父母亲也荣耀了,感觉我的孩子很优秀,不到45岁可能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了,不到50岁就是个正处级干部了。亲戚朋友、同学、家人逢人便说我的孩子有出息。

  不到55岁他就进监狱里去了,父母亲这个时候还流着一行老泪,“我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自己的子女刚好长大成人,进去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现在它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了,芮成钢不就是吗?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要的吗?当年我们追求分数、琴棋书画、那么多才干,最后走向芮成钢这个道路,那我们就要思考了,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1.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引导孩子转向爱、善、智慧


  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那么我请问转向哪?引导孩子转向分数、转向才能、转向才干、转向本事?都不是。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写了一本书《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解放心灵,按柏拉图的语境来说心灵究竟应该转向哪里?我研究的结果是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

  在西方哲学里面“爱智慧”就是哲学,那我加一个善,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有爱、善、智慧这三样东西,你说这个人今后差一点技术、差一点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而恰恰这个东西是我们全世界的普适价值,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忘了。


2.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人生就应该是一个“慢”的艺术,教育亦如此。我的一位学生的女儿,当年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带到我家里来看望我。她说:“老师,你看我的孩子不爱吃饭,瘦小,黄毛丫头,怎么办啊老师?”

  我说:“你这孩子多少岁?”“10岁。”我说“才10岁你着什么急啊。”“她学习成绩也不行,吃饭也不行,比同龄人都要矮一头,怎么得了。”我说:“你形象不错,自己的孩子会差多少呢,你不要着急,太在乎这个东西没用,养人要慢慢来,你着急她也不会长,拔苗敢拔吗?”

  2014年,高考结束以后,志愿都填报完了,录取通知书来了,她带着一个亭亭玉立,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来,说:“叫师爷爷。这就是当年那个黄毛丫头。”我说:“你看你当年是不是很着急?孩子几年工夫,长得比你还高,比你还漂亮,这次还考了一个好大学。”她说:“当时我真的着急,现在还是觉得很自豪的。”

  我从这个例子当中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就是“慢”的艺术,什么叫教育?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两个,子女就要 这样养,要慢,不要着急。


3.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


  现在的某些学校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无聊、矫情的语言,以为这样就能把教育做好了?

  不要今天看到我们校园门口上写着“热烈祝贺某某成为文(理)科状元,考上清华、北大”,就以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功。我刚才说了,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说一个孩子为什么有价值?因为他有可能性,他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结论是:

  第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喜欢画画、喜欢弹钢琴,他今后就一定是个艺术家,可能他今后从事的工作和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无限可能性。


4.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


  我们好多时候都把学生当作了手段,而不把学生当作我们的目的。你看,为什么当作手段了?使劲培养,培养好了以后我得高额奖金,这是他获得奖金的手段、获得名誉的手段,于是难免浮躁。

  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手段,学这样、学那样、考状元、读名校都是脸面的问题,就是当成一种手段。一旦用孩子的成长来满足我们成年人的某种欲望或者需求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一定出问题。


5.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教育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也是教育的哲学思辨。没有分数(检验)的教育是不成立的,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这就是哲学。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哲学家是怎么看待教育的,最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原话“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我个人认为中庸才是人生、乃至做教育的最好的哲学,就是说我们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就这么简单。什么叫过头?现在我们就做过头了,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学校教育成了这样子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加微信xinbie911,看更多私密猛文。


6.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该回到像孔子说的,孟子说的,包括蒙田说的,“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你看我们现在做教育都是为了适应外界,很多同学因为要去适应社会,结果就把社会最乱的东西学会了,我们学校教的主流价值全部忘了,所以就是必须要丰富内心。

  简单的说,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不是为别人学的,不是为父母学的,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他通过自己学 到的东西再来回馈社会,这是我们的一个附属产品。他为自己学的一个附属产品、客观产品就是他一定是为这个社会做好,他自己如果都不丰富怎么能够为社会好,他是破坏社会的。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看更多精彩)

俄罗斯记者闯入日本红灯区,冒死拍下这些画面


泰国神级短片!!!快看!!!


世界各国监狱如何合法解决性生活?

美国教授给中国学生的信:我就不该录取你!


当今国人十大矛盾,说到骨子里了!

反腐女神!赵红,霞出狱!!!


西游记外传:你所不知道的西游记故事!

全球第一款性爱机器人!竟然如此逼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