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zgqncyxd Intro 共青团中央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信息服务平台 导读:近日,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发出警示并自我反省,言辞恳切、一针见血,提出对KPI和流程管理的警惕,并鼓励内部轮岗。不仅自己讲,张小龙还请来了腾讯的另一位“大神”,也是被外界戏称为“马化腾背后的男人”——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他在演讲中着重谈了腾讯面临的三个挑战,对于公司管理者和产品经理们都很有参考价值。 每次看“大咖”们的演讲,都能从中吸取许许多多的信息呢!不知道今天又能有哪些收获~ 青创宝 等不及了吧?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马化腾背后的男人”都说了些啥吧~ 谈思考 感谢张小龙的邀请,今天过来参加WXG的会议,谈一下我对公司的产品和对社会影响上的一些思考。 我两年前离任公司管理层,不再参与公司的业务,除了学院(指腾讯学院,腾讯公司内部分享平台)的事务之外,我主要有两个关注点,其一是公司的公益产品,其二就是公司产品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微信是关注最多的产品,因为它对社会深层次的影响最大。 向WXG的同事们致敬。8月份看到了公司发布的2季度财报。目前,微信的活跃用户超过了8亿,这是很重大的里程碑,我这里想向WXG的同事们表示敬意。 向微信团队的产品精神致敬。微信团队把握住了移动时代的开启,在5年多的时间里,团队一直在坚持克制和优雅。在大型组织里和在商业化过程中同时坚持理想,尤其不易,大家做得很棒,为小伙伴们5年如一日的坚持而自豪。 向微信团队的技术精神致敬。在优雅的产品背后,必然有着技术团队的智慧和汗水。比如每年的除夕夜,全国人民一起欢度春节,高峰时间,用户1分钟就可以在微信里收发约10亿条消息,拆开约2000万个红包,用户给技术团队开年第1天就送份见面礼——先来一次海量技术考试。因为技术团队的努力,微信才可以给8亿多的用户提供值得信赖的服务。 谈挑战 致敬之后,我想谈谈挑战。这个挑战,还不是产品、技术或者商业化的挑战,而是社会化的挑战。微信过了6亿用户,我感觉就已进入了一个对社会影响的深水区。这和1亿的时代已存在巨大的差异。 挑战一:“老鸟时代” vs “菜鸟时代” 1亿用户的时候,那些是在互联网上久经考验的人群,网络用语可以称之为“老鸟”,他们从PC时代就开始使用互联网,他们的特点是眼明手快,经历过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洗礼,具有很强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对于“老鸟”来说,优秀的互联网产品就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让他们的生活如鱼得水。 但微信发展到6亿用户之后,用户群开始复杂度了,三四线城市、中老年用户、县城用户、农村用户,移动网络对于他们是骤然打开的新世界,他们基本上是互联网上的“小白兔”或“菜鸟”,缺乏PC时代的互联网的洗礼,自我保护能力也比较弱。 相信微信团队的同事们,已经对这样的变化有了很多实战的经验。我这里提一个希望,希望年轻的同事们,除了产品思维之外,还要大力强化“社会化”思维,将社会各人群和阶层的复杂性,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对这种变化还要更加敏感。这里举几个社会化的思考视角。 对“人际过载” 的思考 在PC时代,有一个理论说sns社交的人际宽度是150人。也就是说,人们的精力可以处理150人左右的人际关系,会让人感觉愉快而不至于过载。微信在4年前,朋友圈做出了一个很精妙的产品设计——让朋友圈很巧妙地融合在手机IM之中,拓宽了150这个数字限制,朋友圈也获得了高速的成长。 然而,随着用户基数扩大,人际关系的复杂度也在急剧扩大。原有的巧妙设计,也已面临很大“人际过载”的社会问题。很多人际关系广泛的商务人士,已经遇到“过载”的尴尬。见过一些过千人朋友的重度用户,几乎每隔几分钟,朋友圈就有新Push下来。也见过一些朋友,因为朋友圈的人数过多过杂,变得小心谨慎,不敢说真话甚至不敢发朋友圈。 微信虽然已有一些自定义的分组及权限管理的措施,但还是不够优雅,并未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人际过载会带来很大的压迫力,需要微信团队,更多地从社会角度层面来思考和创新。 2   对“内容过载” 的思考 公众号是微信一个重大的创新,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内容获取和服务获取的体验,也给内容供应者和服务供应者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生态。微信认证、原创标识、阅读打赏等重要的配套创新,体现了团队对内容生态的思考和探索步伐。 我在订阅十几个订阅号的时候,每日一条推送的体验是很愉快的。但是,当我有几十个、上百个订阅号的时候,我就陷入了“内容过载”。过载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感受,红点密集让人产生焦虑和失控感。 贪多是人性的弱点,虽然微信早就有右划退订的功能,但依然不足以体验平衡,用户还是很容易被人性的弱点带入坑里。微信这里还需要更多友善的创新,帮助用户摆脱这种不愉快处境。 3 对“小白兔免疫”的思考 因为微信的公众平台,内容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形态有了巨大的改变。优质诚信的公众号,获得了很不错的发展,这对内容业界是很好的基础设施。也有许多公众号运营者,本身并无足够内涵,只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运营。如何帮助“小白兔”用户在过程中提升鉴别能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举个例子,我有文化水平不低的长辈,但他们依然还是网络“小白兔”。在亲人的微信群里,长辈们经常转发一些明显夸张的养生文章。他们还会说:“这是微信上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些“小白兔”在辨识一个公众号的信用上遇到了困难。 在用户1亿的时候,问题不尖锐,“老鸟”具有很强的辨识能力。但到了8亿用户的时候,即使有了企业认证,有了举报和处罚,但依然远远的不够。这个公众号背后,信用有多少?信用能否可视化? 能否让“小白兔”在他的文章里一眼就能识别? 在汹涌的数字化社会的大潮中,如何能帮助“菜鸟”和“小白兔”们,不会被劣币误导?如何让他们正向增强数字化时代的常识、提升免疫能力?如何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这是特别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的公众号增长很快,在增长速度的背后,我的解读是:这里的责任重大。 4 对“技术故障和社会恐慌”的思考 作为社会基础设施,最近两年来,微信的几次技术故障,造成了用户“恐慌”,好几次都还是PR团队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发公告的传统形态。我们还没有做到,在产品UI上对用户进行1分钟的安抚。 微信作为一个早上起床第一个点击的国民应用,有几个场景,如登录故障、群故障、朋友圈故障、支付故障等,用户容易受到惊吓,会比银行卡失效更恐慌、更容易“怀疑人生”,会焦虑而恐慌,不断关机重启,甚至删掉App重装。 虽然我们有很优秀的技术团队,也已经实现了系统的各层面的多级健壮性,但故障总是难免的,需要我们把故障透明告知,作为特别重要的产品体验来设计和演练。 目前还不够自动化,还有不少环节依赖运营来反应。 很多时候,技术团队和运营团队,估计故障人数是1%,总想看看能否很快修复,而耽误及时告知。这种思维, 也反应了我们对社会化视角的敏感度还不够到位。 挑战二:人性的弱点vs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会放大很多倍人性的弱点。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却各自低头看手机,这已是移动时代很常见的情况。刷存在感,也许可以算是一种人性的弱点,尤其在数字化的时代。 而我们的产品,可以如何更温暖一些?比如提示一下“您今天手指已经划了1000下,建议放下手机去关心下家人”。 挑战三:社会化视角的迟钝bug  外界媒体人对微信比较有好感,批评会较为客气,这容易让团队产生错觉,容易让我们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而事实上,我们还有不少蛮迟钝的bug。 面对这样的特性,产品团队告诉我,他们“早有计划,只是没有放在高优先级,在版本排期容易被其他更急的功能所延误,上面这些特性需要若干时间会完成 ”,公众号平台也有不少同类的迟钝例子。一方面,我们年轻的团队都很敬业,每天很忙碌,忙得不可开交。另一方面,许多几天功夫就可以缓解的“民间疾苦”,我们却又是显得很不够敏感。 在团队成长变大,分工变细了之后,同事们容易沉浸在自己忙碌的工作中,即使看到其他部门的产品毛病,也容易因为跨部门、跨团队,而表达得太温柔、太一团和气,这会让我们失去敏捷的力量。微信团队从5年前10来人的小分队,迅速发展为过千人的大型团队,如何保持小团队的敏感、敏捷,需要在座对骨干同事有更多跳出来的精神。 谈期待 微信团队,在我看来,一直是一个充满锐气、善于独立思考的团队。在用户达到8亿的时候,期待微信团队的年轻同事们,提升对社会性的敏感度,希望微信内部,也有更强的内部批判精神。 电影《蜘蛛侠》里有句台词提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借这个台词比喻一下,微信将会发展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做一个很好的产品,做一个很酷的产品。 8亿用户之后,其社会复杂度已是无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深水区,除了上面说的场景之外,还必然会有更多、更深远的数字化社会难题接连浮现,微信团队面对社会化的挑战,会比5年前从“零”开始创业的挑战更大,责任也更大。期待微信团队除了产品精神之外,融入更多的社会景深视角。 放下团队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心态归零,在创建产品天地和业界生态的同时,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智慧和更多的创造力,去缓解社会数字化大潮中的阵痛,成为真正靠谱和温暖的基础设施。 看完后真的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关于他们的故事,而且还学到了看待问题的一种大局观:立足现在,反思过去,共创未来! 青创宝 微信取得的成就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不断创新、勤于思考、解决问题才能做到的。这正是青们应该具有的素质,加油! 素材来源:界面新闻 上海盐商集团 “盐商杯”第三届“创青春” 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冠名赞助单位 延伸阅读 【创客·观点】 创业那么苦,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一个团干部给出的答案~) 【创客·观点】“创新工场”李开复:互联网的下一波创业机会!(6大领域~) 【创客·观点】刘强东:京东10万员工的管理秘诀!(3大原则~ ) 策划:梁敏|编辑:高倩 投稿邮箱:zgqncyxd@126.com 励志的创业故事 奋斗的创业青年 及时的创业解惑 迅速的创业资讯 权威的创业政策 中国青年创业行动 ——源自1998年创业大潮 团中央促进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平台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