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创客·观点】“万达”王健林:给青年创客的三条忠告!
具体两个原因:一是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二是想改善个人生活。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后来得到了市政府北侧的一块开发区,房子差、设施差,100多户人共用一个水龙头,1个厕所,这个项目改造完,要1200块钱1平米的成本,我前面有3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因为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1000多块。
我坚持要干这个项目,公司里的很多同志反对。当时我们叫“西岗开发公司”,我就说:“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为了赚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1平米,后来我们动脑筋,推出来几条创新:
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一个小过道进去直接就是几间房。那好,我们做一个明厅。第二,当时房子没卫生间,我们给每户都配了卫生间,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盗门。房子推出来均价1580元每平米。1000多套房子1个月扫光。就这样,万达就成为了大陆地区第一个闯入了“旧城改造”这一行业的公司。这一单使我们赚到了接近1000万元。就这样,我掘到第一桶金,找到了一个盈利的模式——旧城改造很有钱赚,别人不敢干,我敢。于是,在大连就搞开了。
后来朋友委托一家银行行长贷2000万给我做启动资金。我一听好事,那我就去找银行行长吧!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每次都给我躲猫猫。我有时候一见到他了吧,他从后门就走了,我在走廊白站。有的时候在走廊里堵着他,他说“好好,你这样,你下周二来吧,下周二来吧”,等我下周二去,他出差去了!
当时就为了拿到这笔贷款,有的时候一去在那个走廊上(因为进不去办公室)一站就是一整天。我想银行8点半上班,我就8点去吧,站着。甚至一直站到下班6点也不出来。究竟行长是来了没来?是在还是不在?我也不知道,也没人愿意告诉我这个信息。当时站在走廊里面这种感觉,这种耻辱,我觉得太卑贱了嘛。
第二天晚上,我说再去堵吧,我这个哥们觉得忍受不了,他说太丢脸,无论如何也不能去了。我自己又去待了一个晚上,就是候不着,找不着这个人。其实不是找不着,第一,是他不愿意见你,因为你是民营企业,那个时候民营企业不像今天这个地位。第二,觉得你风险大,他不敢放贷给你。我也理解他们。
在这种无论跑了多少趟都找不到办法的情况下,有人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说“干脆你就发一个债券”,但是你这得承诺回报,比如每年20%,两年1.4倍收回。没想到,推出来以后一抢而光,毕竟20%的年回报还是很好的。这个方法真正解决了这个项目的难题,才把我们从濒临破产的边缘给拯救回来。
这中间其实还有个小的故事。在1993年初的一段时间,我9天9夜都没有睡着觉,什么安眠药,什么打针,就是睡不着觉。到后期整个人都有点精神恍惚,失常了。第10天早上正开着会的时候,一头就昏迷在地了。我被紧急送到北京,还找了比较好的一个医院去治疗。我至今还记得那个神经内科的主任姓李的女士,一见我面就说,没事小伙子,今晚就让你睡着。我说,你这么大本事?她说,你放心吧,我们高得很。其实还是给我吃那些药,可能心理作用,也可能进到医院里安静了,我当天就睡着觉了。
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最早因为不懂,造一座楼,把底层商铺全部卖掉。在初期的三年当中,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就来告我们,我前3年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成天在打官司,哪还有精力经营?客户就是这样,他的出租回报率没拿到理想中的10%、20%,就来告我。如果输了,可能很多人就扯着横幅上街上去闹事。
所以我觉得这样不行,得研究新模式。怎么办?在创新中研究了一个办法:提出一个模式叫城市综合体。即做一个商业中心,商业中心旁边可能做写字楼,再做城市的商业街,再做一些公寓。把这些公寓、写字楼卖掉,现金流就有了。这样,就不用卖大楼里的商业铺位了,自己来经营,一下子生意就找到模式了。商业经营旺了,旁边的楼也升值了,现金流问题也解决了,万达从此走向了一条康庄大道。
先行者绝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才会成为先进,但是因为有成为先进的可能,所以就去奋斗!如果你有梦想,你就应该去努力。有目标,就应该去奋斗,人生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远大的目标。我看过一句广告词说: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还有一句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励志的创业故事
奋斗的创业青年
及时的创业解惑
迅速的创业资讯
权威的创业政策
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源自1998年创业大潮团中央促进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