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雾霾报道满意吗?来关注一下环境报道的十大操作建议吧|报道规范系列编译
雾霾频繁来袭,大家是否早已“累觉不爱”?宜人的环境不能只靠“等风来”,更要靠全民环境意识的养成。环境报道作为后起之秀,正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本期为大家带来国际记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ournalists, ICFJ)的《环境报道十大实用建议》。
本推送是“报道规范系列编译”的第一期,该系列每周一期,旨在对国外媒体长期的新闻报道经验和规范进行总结,以期提供有益借鉴。
环境新闻是相对较新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新闻机构才开始承认环境是一个重要话题,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投入资源进行报道。
环境报道两大要点
记者需要始终将他的读者放在心中:如果记者将自己的读者放在心中,为了让报道更易理解,他们会倾向于清晰地写作,并且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很多人将新闻报道作为他们获取复杂环境信息的唯一来源,这意味着记者通常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记者应该对自己的读者负责。
记者应该提出问题:提问是记者的工作,但很多记者的提问不足以得到可以让读者理解报道的清晰阐释。当消息源高谈阔论的时候,记者很容易点头称是,假装听懂了他们的评论。对于记者来说没有蠢问题,只有不必要的问题,事先准备对采访来说很必要。任何有助于记者更好理解主题的问题都值得提问,与承认自己的知识匮乏相比,马虎的报道更让人尴尬。
好的环境报道,首先是深度报道。
”1
广开思路,原创写作
环境报道多是记者自己想到的选题,环境报道选题来自于多种消息源,例如记者自己的观察、与朋友的交谈、立法者在议会或国会的辩论等。
新闻通告稿可以被视作获得内情报告的地方,如果应用得当,这可以成为很多报道的很好的开端。当一篇新的新闻通告稿发布时,记者该问的问题首先是它是否包含新闻,稿件的重要性何在?记者可能需要联系公司或者机构获取解释。如果解释不当,就没有理由进行报道。记者应该使用不同视角看待新闻稿件,以保证内容的原创性。
订阅邮件和传真是记者获取信息和选题灵感的另一个有效途径。环境机构、公司和政府机关的公共事务官员通常都会急切地想让自己的报道、声明和新闻通告稿进入到记者手中,因此记者应争取进入尽量多的邮件和传真接收名单中。这个过程通常很简单,记者写一封信说明自己的地址、从属关系和兴趣即可。记者最好尽可能多地提供新闻机构的信息,包括新闻机构的阅读量和收视率。
获取好信息的唯一方法就是整理坏信息,时间一长,哪些机构发出了有用信息就变得显而易见,向各团体索要出版物清单会有助于将来的研究。难点可能在于找到正确的姓名和地址,方法之一是询问采访对象他们的组织是否分发新闻通告稿或者报告,找出地址和联系人姓名。
记者应该在产生新闻选题中扮演活跃的角色,一个想出报道选题的通行方法是定期联系消息源并询问他们领域的最新进展,这能让记者与时俱进了解最新发展。
阅读和观看环境报道可以增加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同时提供一些选题想法。杂志报道、电视或者广播新闻,或是报纸文章都可能引发灵感。所以记者和编辑应该牢记很多新闻领域的报道都包含着环境报道。
2
优质信源,精心维护
记者保证自己恰当报道了复杂选题的最佳方法是和尽可能多的消息源交谈,记者没有消息源就无法生存。在环境报道中,考虑到报道技术主题的复杂性,一连串可靠的专家名单是必不可少的,其他消息源虽然只提供需要的背景资料、小贴士或者解释,但也是必要的。
扩展或者获得消息源列表的最常用方法是从自己的同事那里“借用”。这意味着记者检查他们的同事在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和新闻简报中引用的消息源,同时也可以通过让消息源相互推荐来创建一个消息源链条。
一些记者在附近的大学寻找消息源,在开始阶段,大学作为学术中心是获得权威研究者的姓名和地址的好地方。政府官员、立法者、非政府机构和独立组织也能将记者导向消息源,而记者在每段采访的结束都应该问:“您能推荐我该采访的其他人吗?”
记者需要评估自己的消息源,他们愿意合作吗?他们被同行尊重吗?他们说了真话吗?当然,如果答案是不,就剔除他们。记者要牢记于心,自己的名声和可信度常常取决于消息源说的话。此外需注意消息源是否能表达清晰,很多聪明人却发现很难跟非专业人事沟通,如果一位饱受尊敬的科学家不能清楚地解释某个主题,对记者来说找一个稍微不知名一点但是能用清晰的语言阐述问题的专家效果更好。
好的消息源极为珍贵,一旦他们参与其中,必须和他们保持联系。别准备不足就采访专家,浪费消息源的时间,记者应该对消息源的观点和以往工作有很好地了解。
记者不应该只在有需要时联系消息源,他们应该养成给予和交换信息的习惯。记者常常是最先知道对于消息源来说的重大突破或者其他感兴趣的东西的人,记者应该传递这些信息,从长远来看,这将会在报道中得到回报。
公正对待消息源需要记者做到:
诚实:这意味着将自己定位成记者,对于报道的本质持开放态度。
不要误引消息源或者对他们的评论断章取义:毫无疑问,被引用的所有话都完全应该是消息源所说的,有时也允许改变原话来提升语法。
对消息源谦恭有礼:这不意味着回避难问题,同时保持礼貌和怀疑态度是可能的。
建立采访的细致规则:记者对不同的细致规则有着自己的术语,这在不同国家也不尽相同,这里有一些通行定义:
“公开发布”意味着可以引用消息源的姓名
“幕后发布”意味着可以大致描述一下消息源匿名发布(比如“一位资深的政府官员”)
“深藏幕后”意味着记者可以发布信息但不能提到消息源
“不得发布”意味着任何采访中的信息都不得发布,这一点应该避免,因为任何其他地方都能找到能够“公开发布”的信息
即使记者已经做到完全公正,也不能保证消息源不会被报道激怒,因为结果很可能不是消息源设想的那样。但是记者不能带着取悦消息源的目的来报道,记者首先对他们的读者或观众负责,而不是消息源。
3
持续学习,有备无患
记者应该成为自己报道领域的学生,新闻业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它让记者某种程度上发展了自己专业领域的专长,对于那些像环境一样的时下热门议题尤其如此。
消息源常常假设记者在他们的领域有完整的学科背景,但是环境是门庞大的学科,记者不可能知道里面的一切。记者有责任教育自己,那样才能恰当地对其读者进行教育。记者可以参加工作坊和会议,阅读书籍和专业杂志,和科学家以及其他专家一起举行背景情况介绍会,和有经验的同事交谈。记者应该一直确保自己保留好笔记和剪报以便将来参照。
记者要记住学习一个新学科可能会在短期内消耗很多时间,但是长期却会促成记者的职业生涯。记者知道的越多,他们越能快速识别出报道中的关键点。而且很明显的是,消息灵通的记者更有可能生产出准确的报道以教育大众。
4
专业术语,清晰解读
对环境记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将科学中令人费解的话转换成清楚、简洁的语言。很多报纸读者、电视观众或者广播听众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翻开字典来解释环境术语。
技术术语会让读者困惑或者无聊,他们可能会弃之不读。一些记者认为他们的作品是让能够理解技术术语的环境专家和商业领袖阅读的,花时间解释这些术语可能会是对他们的读者或观众智识的侮辱。但是专家也会发现术语很难理解,专家自己对技术术语的准确含义有时也并不清楚。相对于被官样文字搞得稀里糊涂的报道而言,每个人都更喜欢清晰而结构好的报道。
一些术语不可避免,某个术语可能有独特的含义或者已经很普遍以至于记者不得不使用它,但是该术语仍然应该被定义。通过直接定义术语,记者能避免让读者困惑。
例如,报道空气污染的记者想要传达的意思是雾霾经常在停滞或者静止的空气阻止污染物消散的情况下发生,而为了解释什么让空气静止,他们可能不得不提到逆温。通过直接定义术语,记者能避免让读者困惑:“逆温”出现在一层暖空气困住了接近地面的受污染的冷空气时。因此,报道可以说:游荡在城市的浓厚雾霾是逆温的结果,一层温暖空气形成了覆盖,困住了接近地面被污染的冷空气。
为技术术语想出清楚而准确的定义有时会消耗很多时间,然而记者可以在小卡片或者笔记本上创建自己的术语手册,这些定义可以很快地被运用到报道中去。起步阶段,一些基本的环境术语应该被包含在这本小册子里。
5
内容鲜活,权益相关
即使记者用了清晰的语言,有时候不给读者和观众足够的信息也会使他们困惑,记者要牢记报道应该是“老妪能解”的,没有背景介绍,人们很可能不能理解报道或者看不出相关性。
当决定新闻报道应该包含多少信息时,记者应该牢记广大读者。如果主题看上去不相关,信息性较强的故事可能只能找到很少的读者。
当开始一篇报道时,记者需要问:“为什么有人会关心这个?”例如,智利圣地亚哥的一位报道空气污染的记者应该考虑圣地亚哥的空气污染如何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当地经济。污染常常影响公共卫生,有相关例子吗?是否有研究将高水平的空气污染与健康问题联系起来?圣地亚哥的人们比智利其他地方的人更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吗?事实上,一项著名的研究显示,圣地亚哥的儿童比智利其他地方的儿童患支气管炎或类似疾病的可能性高5倍。研究结果给了圣地亚哥居民一个关心这个故事的理由。通常影响公共卫生的问题也影响经济,与污染相关的疾病是否会增加健康成本?工人因为污染而生产力下降吗?农田生产率降低了吗?环境保护的经济成本对读者也很重要,记者应该解释这些成本。清洁圣地亚哥空气的努力在短期内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吗?长期来说又怎么样?
试图说明一个故事的重要性的时候,记者可能夸大其重要性。记者应该特别注意不要将他们的故事感性化,相关性应该基于严谨的科学,而不是野蛮的声称和无根据的猜测。一般来说,展示可能直接影响健康或者经济生产力的环境问题的意义更容易,展示其他问题(例如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可能会更加困难。当故事包含价值冲突时,不同人出于不同原因都能找到故事对其的重要性。
6
审视数据,三思而行
各种消息源都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特定观点,所以他们可能在实际上引用错误的或者误导性的数据。部分的事实有时候比谎言更可怕,有时候数据更有可能是误导性的或者脱离语境的,通常这些通过措辞上的细微改变来完成。
记者应该特别关注数据中的措辞以及数据的来源,数据是来自一个以发布可靠数据闻名的组织或团体吗?可能的话,获得一份包括这些数据的报告或者表格来证实其准确性。当数据出现冲突的时候,把它们和数据来源一起记录下来,获得对数据的评论也非常重要,其他专家可能评估这些有效性并同时回答这一问题: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民调在过去几年内快速流行起来,因为用民调数据比用其他数据更容易误导人们,记者应该仔细评估调查的结果,首先应该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做民调?”“谁做的民调?”“谁会对结果感兴趣?”
接下来记者应该检查民调里使用了什么样的样本,一份不偏不倚的样本对于获得准确结果至关重要,一份次有效的民调基于一份随机样本。民调的样本应该保持合理规模,样本越小,结果的准确性就越低。
最后,对人们交给民调专家的答案应该持一些怀疑态度,一个普通问题问了“你愿意牺牲经济增长来保护环境吗?”大多数人可能回答愿意。但是如果政府试图牺牲增长来保护环境,它可能会面临众多反对。因为对民调中的问题说愿意比作出实质牺牲容易得多。
7
科学议题,认真报道
好的科学报道对于好的环境报道来说是必要的。快速浏览一遍重要的环境议题(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有毒化学品,温室效应,臭氧层等等),这些表明对每个问题的描述都取决于科学研究。
全世界范围内很多科学家都曾经对科学报道的方式表达过不满,他们称科学新闻很多时候进行误导性呈现。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科学家和记者受着不同原则的指引,科学家应该追求真理,而记者不仅追求真理还在找新闻。新闻经常被定义为研究中的革命性“突破”或者“惊人的”新预言,但是科学进步大体上是在一步步发生而不总是一个巨大突破。
环境记者花很多时间来应对一些新闻,但是大多数重要的科学工作并不是引人瞩目或者有争议性的。但是只报到事件和孤立的“发现”的话,记者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印象:环境新闻只是一系列随意的事件以及糟糕的预言。我们需要的是更多概览——能够教育读者有关某环境问题的科学知识的现状的报道。
科学家们非常严谨,会对他们的声明作出证明。他们使用诸如“可能表明”此类的词句,对记者来说准确地呈现其报道发现的试验性非常重要。科学家们还会避免做出武断的预言,并且更倾向于提供一系列可能性。强调科学家加之于其发现中的限制可能会让报道变得不那么吸引人,但是准确性方面的提高值得如此。
记者接受了训练,能够看到报道的不同方面,给出“平衡”报道。这对于科学新闻和其他任何主题来说都很重要,但是记者应该谨慎地给出科学共识的准确图景。在研究的各种领域都存在不同观点,它们都值得被提及,但是如果不符合事实,不应让人以为多方观点势均力敌。但这并不是说记者应该忽视少数观点,科学事实并不取决于民主投票。但是记者能够通过给出科学共识的准确图景来避免误导公众。
记者怎样找到科学共识呢?在著名的大学和科学机构里提问是很好的办法,因为好的科学家应该有能力转述某个科学议题的共识程度。
8
隐藏利益,深挖明辨
环境新闻学有着政治和经济意义,当记者触及到生态报道时,应该鼓起勇气,进行专业性的质疑。
比如说,如果一家环境咨询公司发布了报告,称更严格的环保法律将会促进经济增长,这看上去是个好的报道,因为大众普遍相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冲突,而该报告的迎合了公众的心理。但是记者应该考虑该公司是否会从报告的发现之中获益。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新的环保法规将意味着环境咨询公司会有更多业务,公司在促进更多环保法规的通过之中有自己的利益关系。这并不意味着上述的报道不好,研究应该基于扎实的经济分析,仅仅因为公司在议题中有利益关系并不意味着该报告是自利式的宣传,但是发现了公司利益的记者将会更有能力发现这是否是宣传,给读者传递更多信息。
有些利益关联并不总是明显的,环境机构不得不从大众中筹集资金,这会影响到环境机构保护某些物种时的采取的立场吗?筹集资金的需要会使得环保机构作出更夸张的声明吗?虽然并不总是必要的,但是对这些可能性了然于心的记者能够更批判性地检视这些机构的声明。
当记者获得一份报告或者民调数据时,记者首先应该提问“这是谁资助的?”很多看似中立的研究都由其他团体资助,而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则和这些团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9
平衡报道,客观呈现
当选择写什么、采访谁以及以什么视角进行归纳时,记者常常会带有立场。即使最客观的报道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记者的观点。虽说记者不能完全客观,但他们可以公正而负责,记者应该尝试各种努力来保证他们的偏见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立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记者认为新闻业的基本原则在环境议题中并不适用,考虑到事关人类栖息地的未来,他们认为环境记者必须成为环保的倡导者。
世界充满了冲突的价值观,人们对于保护物种的价值有不同意见,也有人认为生态诉求被夸张。记者不应该把价值观强加到报道上,记者应该凭扎实的基础技能胜出:找出事实——证实——清楚呈现信息。
成为环保提倡者的记者面临的一个明显风险是丧失公信力,在很多案例中,大众对记者深信不疑。一旦记者在公众和消息源之中失去了公信力后将很难找回,人们会蔑视他们的报道,视之为宣传。
一些记者错误地认为公正意味着平等对待所有意见,比如说一家公司逃避清理大型石油泄漏的责任,记者必须给公司机会来呈现自己的观点。但是记者也有责任来评估这些观点,如果公司称泄露没造成什么损害,该声明就该与事实比较核查。如果公司明显知道损失,记者就有责任指出这一点,否则就会报道失实。
成为发展的提倡者的强大压力不仅来自于爱国主义,更因为政府权力涉及其中,发展中国家的记者常常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所谓“提倡”。在一些国家里,政府官员告诉记者他们有责任来促进国家发展,所谓的“中立”报道在经济发展的路上铺设障碍,这对经济发展“毫无帮助”。
10
跟进报道,常提常新
环境报道更适用于“进程性”新闻而不是“偶发性”新闻,“进程性”新闻是报道有清晰的开始和结束的单个事件。
如果只在报纸或者广播上出现一次,即使是写得最好、最简洁的报道影响力也会很局限。和其他议题相比,环境议题必须保持在新闻的前线。然而这可能会很困难,因为环境新闻通常进展缓慢,而公众也很容易遗忘某个问题。
重要的报道经常需要被重访,这样读者能够了解最新进展,政府在这个议题上做了什么?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最近的科学发现表明了什么?让一个报道保持持续的生命力,跟进报道必不可少。
以下是让环境报道保持生命力的其他方法:
在其他领域寻找环境故事:环境不仅是科学和政治议题,它影响全局的同时也被全局所影响。比如说,企业如何转型以适应人们对生态友好型产品的需求?税率的改变是否会鼓励污染严重的产业?新的产业园对当地的水源有什么影响?环境记者应该让自己的同事认识到,其他某个领域值得报道的事件也会产生环境影响。
寻找联系:生态学家研究“自然网络”——自然界里看似无穷无尽的相互联系。记者应该向生态学家一样思考,并且寻找联系来想出新的报道选题。例如,对于农药泄露事件的报道,除了描述泄漏对公共健康的影响以及经济影响外,还可以包括农民们使用有高毒性杀虫剂的原因、安全标准的执行等内容。多数报道都能指向其他报道,是否寻找联系取决于记者。
走出大城市:通过走出城市,记者能够获得不同的视野以及一些好的报道想法。记者有必要观察自己报道的地区,与受环境问题影响的人们实地交谈。如果对记者来说,这些危机之中的议题不仅仅是抽象概念,那么它们就应该更好地被传达给大众。
创造性思维:记者能够用他们的想象力来进行跟进报道。激发创造力有很多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问你自己一些问题:“这个议题走向何方?”接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跟进报道应该怎么做的想法就会浮现。比如说,在报道砍伐森林或者石油泄漏之后,记者可以联系立法者,问问他们是否在考虑这个领域的新立法。或者他们可以想到问题如何影响了社会的某个部分,然后写一篇专题报道。很多记者会记录一份“未来文件”,在六个月之后重访该选题来报道接下来的发展。
编译来源
Ten Practical Tips for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作者
Peter Nelson
译者
张研
编辑
王睿路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本文来源:人大新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