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析全球数据新闻奖:优秀作品有这些相似之处
上周,2017年全球数据新闻奖(Data Journalism Awards)获奖结果新鲜出炉,本届比赛有来自全球51个国家的573件作品提交,最终从提名的63件作品中选拔了12件获奖作品。
全球数据新闻奖设立于2012年,到今年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个年头,作为首个表彰数据新闻领域杰出工作的国际专项奖项,在数据新闻圈里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历年的提名和获奖作品无论对于数据新闻从业者或是初学者和爱好者来说,都是宝贵的学习材料。
因此,我们将6年来积累的411件提名作品(其中包括59件获奖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数据来源、数据分析、可视化、交互设计等多个维度来考察这些作品,看看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 一 ·
奖项概况
01
奖项设置
全球数据新闻奖的奖项设置从第一届开始一直在做调整,总体来说,调查报道、数据可视化、数据应用是最受关注的三个部分。此外,对于媒体、数据新闻团队,以及成绩突出的个人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02
历年参赛规模
随着该奖项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每年报名参与比赛的人数也在逐渐增长,不过各年提名和获奖的作品数量较为稳定。
03
提名者地域分布
从获得提名奖的国家来看,美国是毫无疑问的胜者,以六届总共170次稳居第一,其次,英国、德国、阿根廷、加拿大和巴西分别以61、21、15、14、11次的成绩位列美国之后,有21个国家获得过1次提名奖。中国获得过4次提名,2017年新京报的作品《2016年外交部发言人被问最多的是哪些事》获得公众选择奖提名。
04
政治是最热选题
政治是数据新闻作品最青睐的选题,其中又以大选为甚,有17.9%的作品选择了政治类选题。另外,社会和公共服务、战争/犯罪、政府等严肃类报道也是较为热门的选题。
· 二 ·
数据使用情况
数据在数据新闻作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的使用对于作品的可视化呈现以及最终的价值传递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这部分的考察我们主要从数据的来源和数据分析两个方面来看:
01
数据来源:是否清晰标注?
清晰交待数据来源和传统意义上交待真实可靠的信源同样重要,而对于这些提名作品来说,清晰标注只是最为基础的一步,绝大多数(89%)作品都做到了这一点。更为可贵的是,近半数的作品(46%)还以链接的形式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获取方式。
02
数据分析深度
对于全体提名作品来说,近七成作品对数据进行了多样化的描述性统计,少部分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推断或预测。而调查类作品数据分析整体更为深入,超过四成作品在数据挖掘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推断或预测。
· 三 ·
可视化
提到数据新闻,最炫酷最吸引人的部分当属数据可视化,在每年的评选中也有独立的可视化奖项。除了图表的应用,我们还将从交互设计,以及作品在不同终端的呈现效果来整体考察作品。
01
哪些图表形式最常使用?
简单统计图是超过半数(54.8%)作品的选择,另外,表格、复合式地图,以及复合式统计图也常常被选择,还有个别作品通过设计更为复杂的结构图、3D图等来呈现作品内容。
02
图表运用丰富性
至于使用图表的丰富性,分别有近三成(29.7%、28.1%、26.6%)的作品使用了1-3种图表来呈现作品,还有11.4%的作品图表使用的丰富性非常高,运用了超过4种不同的形式来配合报道。
03
交互性
交互设计不仅能够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为内容提供引导和解释,它往往会成为作品的点睛之笔。在历年提名的作品中,近八成(22.8%)的作品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交互式设计,16%的作品还设计了个性化表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输入内容并得到相应的反馈,这些设计进一步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04
移动端适配
其实以上内容已经足以描述一个数据新闻作品,但精益求精的数据新闻记者会在每一个细节上下足功夫:数据新闻作品大多是在PC端制作完成,但读者却往往通过移动端接触作品,因此移动端的适配效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观看效果。令人欣慰的是,74.9%的作品可以在移动端完美适配,16%的作品在移动端呈现效果虽稍有减损,但不会影响对整体作品的理解,只有不到一成(9.2%)的作品在移动端适配较差或完全无法呈现。
分析了这么多,现在对于优秀的数据新闻作品,你一定有了更为具体和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就来总结一下:
①严肃选题、清晰标注数据来源
——保证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②深度挖掘、善用图表
——充分发挥选题价值
③多样化表达、在细节上为用户着想
——让作品更有亲和力
做到以上所有,就不难完成一份不错的数据新闻作品啦~
本期编辑:刘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