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记者疑似遇害事件:国际舆论盘点与专家观察|特别策划
近日,供职于《华盛顿邮报》的沙特记者贾马尔•卡舒吉(下称卡舒吉)在沙特驻土耳其大使馆内疑似遇害事件引起国际舆论哗然,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话题。RUC新闻坊整理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报道与评论,梳理出国际舆论关注的四个焦点,并采访了资深媒体人南香红和人大新闻学院的教师马少华、张金玺,对此事为何能引发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进行分析与解读。
Part.1
事件概述
10月2日
沙特记者卡舒吉来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沙特领事馆,办理一份让他可以和土耳其未婚妻结婚的文件。进入领事馆前,他给未婚妻留话说,一旦自己没有很快出来,就通知土耳其政府。
卡舒吉现年59岁,曾旅美1年,于2017年加入华盛顿邮报。近年来,卡舒吉经常发表文章,抨击沙特王室和沙特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
卡舒吉照片
10月5日
华盛顿邮报评论版刊登题为“A missing voice”( 听不到的声音)一文,但正文却出现大面积留白,以悼念疑似被杀的卡舒吉。
华盛顿邮报评论版以 “开天窗”的方式悼念卡舒吉
10月15日
在国际社会的持续施压下,沙特政府最终同意土耳其调查小组10月15日晚进入领事馆,与沙特调查团队开展联合调查。
10月17日
《纽约时报》10月17日称,土耳其方面已确认5名嫌疑人身份,并称其中4人与沙特王储有关联,另外1人是在沙特内政部任要职的法医。
10月18日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宣布,鉴于卡舒吉失踪案尚未有定论,他决定不出席在沙特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峰会。一名美国政府官员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表示,不会有美方官员出席此次峰会。
Part.2
国际舆论盘点
国内外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焦点1
试图弄清事情真相
事发后,土耳其第一时间主动公布其掌握的部分证据,并要求与沙特成立联合调查小组。土耳其官员表示,卡舒吉在领事馆内遭受了严刑,随后遇害并被肢解。土耳其媒体更是宣称已掌握卡舒吉遇害的直接证据。《纽约时报》称,沙特多名特工人员曾抵达伊斯坦布尔,并在卡舒吉前往领事馆当天离开。
路透社的报道首先介绍了当前披露的事实信息,特别是土耳其亲政府媒体Yeni Safak报在周三所公布的细节。
图片来源于路透社报道
西班牙《阿贝赛报》的报道援引自土耳其亲政府报纸的信息,主要介绍了土耳其警方的调查过程和调查发现,包括土耳其警方正在树林里搜寻的事实,因为土耳其警方认为尸体可能是在那里被醋酸溶解的。
作为事件发生地的当地媒体,土耳其媒体展现出了相当高的重视程度,有关卡舒吉遇害事件的最新报道被安排在了新闻网站首页的头条位置。
土耳其每日新闻报(Hurriyet Daily News)首页的滚动新闻:土耳其警方进一步扩大搜索卡舒吉的范围
作为事件另一相关方国家的媒体,阿拉伯新闻报对此也表现出了高度重视,头版便是有关此事的最新报道。报道对这一事件的发酵过程进行了梳理,但全文将这一事件定性为失踪“disappearance”,措辞谨慎保守。除此之外,阿拉伯新闻报首页未见其他相关报道,此前进行的报道也多属客观事实陈述或官方表态。
俄罗斯主流媒体报道的焦点主要还是持续关注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的最新进展,并对近期与沙特相关的金融、军事议题展开报道。除此之外,俄罗斯媒体还报道了领导人对这一事件的态度。根据今日俄罗斯(RT)10月18日的报道,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索契年度瓦尔代论坛(the annual Valdai Discussion Club in Sochi)的讲话中将这一事件与今年三月发生的前俄间谍与女儿在英中毒一事联系起来,并表示俄罗斯在没有足够细节和证据披露的情况下暂不会采取任何行动。而当时,英国情报机构在事情发生后迅速要求克里姆林宫负责,并对莫斯科实施制裁,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
日本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更多来源于BBC日本或CNN日本这类的外国媒体分部,主流媒体对此也有报道,但更多聚焦于对最新重要事态的追踪。
读卖新闻首页:特朗普承认卡舒吉可能已经死亡,并警告后果
焦点2
关注事件背后的原因
华盛顿邮报认为,卡舒吉事件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归因于细节的积累,比如受害者的特殊身份(华盛顿邮报记者)、令人毛骨悚然的虐杀情形、关键信息的揭露(土耳其因和沙特敌对而提供了关键信息)、受害者平凡的故事(他到沙特领事馆去拿与未婚妻结婚所需的文件)等,而那些在战争和暴力中默默无闻的受害者很少得到这种报道。
沙特记者遇害事件中,面对美国可能的经济制裁,沙特国家新闻社14日发表声明表示“拒绝任何威胁”,“如果对方采取行动,我们将采取更大的行动,沙特王国的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具有影响力和重要作用。”阿拉比亚电视台负责人图尔基(Turki Aldakhil)表示,沙特王国有“超过30种以上的措施”可以实现对美国制裁的回击,而其中许多举措似乎相当严厉,包括利雅得和华盛顿之间的情报交流,以及“与区域主要竞争对手伊朗和解”等。沙特还含蓄地威胁要使用石油武器,这是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前所未有的事情。
与此同时,沙特媒体站在地缘政治立场,对卡塔尔穆斯林兄弟会媒体在卡舒吉事件以来对于沙特阿拉伯人权和言论自由问题上的攻击做出了回应,认为这是不公的“政治攻击”。如在阿拉伯国有电视台(Al Arabiya)网站1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回溯了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在中东立场走向并表示,“大家都知道在奥巴马离开沙特阿拉伯,倾向于与伊朗谈判之后,是什么导致了中东地区的境况和骚乱。这正是灾难发生的节点。”
阿拉伯国有电视台回应文章
路透社报道着重分析了特朗普在事件中的态度。报道分析,考虑到沙特在对抗伊朗中的角色和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他非常不愿意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闹僵,所以他非常希望沙特的领导人并没有牵扯到这件事情中。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与广播电台的一篇报道,前英国驻叙利亚大使认为,美国加入对沙特谴责的原因有三。首先,近几月美国与沙特关系就叙利亚北部问题的资金存在摩擦背景。其次,沙特不愿意抽出更多的石油来弥补美国因制裁伊朗而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蒙受的损失。最后,在中东局势问题上,沙特不能如美国所愿那样令巴勒斯坦做出让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与广播电台(SPUTNIK)首页
17号,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号侠客岛发表文章《最近国际上最热门头条,莫过于这场神秘大戏》。文章先对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接着分析了美国对此的低调态度,并认为美国并不会对沙特进行实质性制裁。最后重点从当前国际局势和国家博弈的角度对事件未来的发展作出预测。
中国日报19日在其公号上发表文章(《剧情反转!沙特记者失踪案“疑犯”死亡 这场罗生门真相到底如何|外媒说》),依据《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发布的相关报道对事件进行了基础性复盘,并最终落脚在特朗普对此事的态度上。
澎湃新闻19日发表评论文章(《沙特记者遇害背后,有深不见底的利益纠葛》),对整个事件背后牵扯的利益勾结和国家间权力博弈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着重讨论了美沙两国的国家间关系。
全网提及“沙特记者”关键词最多的媒体TOP8
数据来源:微热点(微舆情)2018.10.15至2018.10.19全网数据
焦点3
事件引发了美国和沙特之间的外交危机
华盛顿邮报头版文章指出,为避免与沙特在人权问题上产生冲突,与特朗普结盟的保守派众议院共和党正与右翼媒体联系发布诋毁卡舒吉的文章;与此同时,沙特政府的支持者在推特上发起了一场宣传运动,为沙特政府正名,称卡舒吉为穆斯林兄弟会的支持者。保守派评论员认为“特朗普想采取温和立场,于是采取了攻击受害者的借口”。华盛顿邮报编辑费来德·希特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行为应受谴责。
英国《卫报》发布的一篇报道将讨论范围扩大到沙特对也门的军事干预。报道认为,记者受害事件已经演变成一场世界范围的外交危机。如果一位异见记者的死亡能产生了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力,那为何大家知道沙特军队对也门平民采取的暴力行径后却选择视而不见?文章还专门提到英国本应防止战争进一步扩大的,却选择派遣军队协助沙特,并批准了数十亿英镑的武器销售。文章观点鲜明,强烈呼吁国际社会对沙特犯罪暴力的更多关注。
《卫报》报道
法新社19日报道从特朗普的回应出发,表明美方在该事件上的强硬态度,并简要分析了沙特将会如何化解这场外交危机。如今国际各方对土耳其方面施压,要求其展开全面调查,而美国作为沙特长期的战略伙伴,各方对于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众说纷纭。对此,法新社引用了各国媒体机构对于该事件的报道,展现各国在该事件上的立场。最后,法新社简要介绍了该事件目前的进展情况。尽管美国与土耳其都未官方宣布该记者已死亡或确认责任主体,但据土耳其媒体所披露的相关视频和音频来看,卡舒吉很有可能已经死亡,不过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焦点4
人道主义关怀与阿拉伯世界的言论自由
西班牙《国家报》对卡舒吉遇害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还发表了一篇名为“沙特阿拉伯的危机”的评论,直言此次事件让外界不再相信萨尔曼王子的改革。《国家报》为了悼念记者,还专门推出文章展示了记者消失前激怒沙特王室的重要评论,其中写道“阿拉伯世界需要更多的言论自由”。
NPR文章引用大量直接引语,讲述了卡舒吉同事对卡舒吉的惋惜和尊敬。观点栏目的弗雷德•希特是卡舒吉的同事,他说,卡舒吉是一个热情而慷慨的人,他不仅为自己争取自由,也想把自由的种子播到阿拉伯记者和作家的心中;卡舒吉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只想让阿拉伯世界变得更好。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和他相信的一切。”
《华盛顿邮报》收到了卡舒吉去土耳其结婚前,留给其助手的生前最后一篇专栏文章。他说:“阿拉伯世界最需要的是言论自由。”佛蒙特州民主党参议员帕特里克莱希(Patrick Leahy)在一份声明中说,“全世界都应该注意到,是自由的媒体,而不是沙特政府或白宫,一直在顽强地寻找有关卡舒吉身上发生的事情的真相。”“它再次提醒我们,新闻自由是对抗暴政、不诚实和有罪不罚的重要手段。”
Part.3
专家观察
针对沙特记者事件引起的舆论关注,我们采访了资深媒体人南香红和人大新闻学院的两位教师马少华、张金玺,分析此事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原因,以及记者的生存状况。
国内外舆论如此关注此事,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马少华
这件事的舆论反应也许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目前曝露出来的惊人案情,已经突破了人类文明的底线,对于普通人具有强烈的、感性的触动。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人民与整个世界舆论相应和的,对于人权和言论自由的忧心。就我自己和我从微信朋友圈的媒体朋友来看,对于这样的事情就有不能不表达的冲动,即古人所谓“不能已于言”的情况。
此外,这一事件的国内舆论反应,也与自媒体的发达有关。因为涉及国际问题,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评论相对持重。而作为自媒体的微信公号在这个议题上则纷纷传播国际来源的重要信息和评论。使人们对这一事件的核心事实和相关背景有所了解。
南香红
一方面,这件事太反文明规则,是一起极端事件。在文明社会里,一个人进大使馆被杀实在是一件太意外、太恶劣的事情。另一方面,记者本身是一个担负公共职责的职业,记者被杀是有一定关注度的,以这种形式被杀就更加引人注意了。此外,现在美国、沙特,包括土耳其之间的关系处于动荡之中,比较吸引人注意,这件事在这样的环境下以这么极端的方式发生,就会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张金玺
这事本身扑朔迷离,事涉政治斗争、国际关系、暴虐残杀,都是吸引眼球的因素,叠加在一起,真相又尚未完全明白,引发关注是当然的。且因批评沙特而流亡美国的失踪者是一位记者,本身是全球知名媒体机构的一员,若因既往言论而遭杀身之祸,对记者的伤害就不仅仅是对个人的伤害,也是对言论自由的伤害。媒体自然也会有所抗争,华盛顿邮报的天窗,我想就是如此。
记者的处境是否
如传言中描述的一样危险?
南香红
记者肯定会遇到很多危险,特别是做战地记者和报道动乱的记者,还有的可能会被利益集团报复。危险是在所难免的。做记者的话,自己在心理上也要做好这样的准备,尽量避免危险,但如果是真正敬业的记者也不能逃避这些危险。
真相尚未全部披露的时候,
媒体该怎么做?
马少华
媒体与个体有所不同。尽量保持客观是媒体的报道事实的普遍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不应该有自己的道义反应。后者应当体现在评论上。在善恶的价值问题上,媒体没有什么中立的立场。我们中国媒体,因为无法接近核心的新闻源,目前也不存在“不断披露事实”的问题。能够做的,一方面是及时、如实地反映案件调查进展和国际舆论;另一方面也不忘记和忽略中国人民自己的道义反应。
媒体人如何平衡
国家的持重态度和人权保护的诉求?
马少华
国家的持重,应当是程序上的持重——比如,等待事件的真相调查的结果,再做正式的表态。但个人表达则可以按照自己的良心。比如,美国许多企业家都取消了本来要去沙特参加一个重要会议的行程。就是这样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并不确认一个事实,但表达了自己的道义。特朗普的态度,表面上看也是一种程序上的持重。但舆论从各种信息来看不相信他。不相信他只是一种程序上的审慎。
真相未明,事实待考。美国、沙特、土耳其等多方政治力量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博弈与较量,即使身处局外,我们仍然看不透彻。不过,身为媒体人,我们对记者安危问题保有更多关注,也期待真相尽快浮出水面。
资料来源:
[1]Putin compares Khashoggi case to Skripal poisoning, asks why Russia condemned despite lack of proof
https://www.rt.com/news/441650-putin-valdai-khashoggi-skripal/
[2]Ex-Ambassador Lists Three Reasons Why US Turning Up the Heat Over Khashoggi
https://sputniknews.com/analysis/201810131068857613-us-saudi-arabia-journalist/
[3]Turkey urges public to ignore Khashoggi case ‘leaks’ as Putin awaits investigation outcome
http://www.arabnews.com/node/1389976/middle-east
[4]侠客岛 解局:最近国际上最热门头条,莫过于这场神秘大戏
https://mp.weixin.qq.com/s/FFoc1CPlUP7YAXf_hjvEdg
[5]中国日报 剧情反转!沙特记者失踪案“疑犯”死亡 这场罗生门真相到底如何|外媒说
https://mp.weixin.qq.com/s/Pd2Fuv_qAcX1LS78nNoPQQ
[6]澎湃新闻 沙特记者在使馆被残忍杀害分尸?土耳其称“证据确凿”
https://mp.weixin.qq.com/s/yGznBU2EvqRJgNMh1360wQ
[7]https://www.afp.com/en/news/15/trump-says-saudi-journalist-likely-dead-warns-severe-response-doc-1a41zk6
[8]微舆情:http://www.wrd.cn/goSearch.shtml
[9]Trump’s GOP allies quietly fuel a Khashoggi smear campaign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werpost/conservatives-mount-a-whisper-campaign-smearing-khashoggi-in-defense-of-trump/2018/10/18/feb92bd0-d306-11e8-b2d2-f397227b43f0_story.html?utm_term=.284914a18edd
[10]Jamal Khashoggi's Last Column Before Disappearance Calls For Free Expression
https://www.npr.org/2018/10/18/658581039/jamal-khashoggis-last-column-before-disappearance-calls-for-free-expression
本期编辑:李开颜、王怡溪、袁子涵、李叶、肖鳕桐、张洁凡、许佳蕊、马冰莹、李江梅、张文丽、姚思妤、潘瑾瑜
往期回顾
数据可视化领域的五大趋势:“信息之美奖”历年数据解读|特别策划
泛媒介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如何变革?来自8位中外专家的答卷 | 聚焦院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