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小数:“学、思结合”做研究
“学、思结合”做研究
------《MURC视域下小学数学的情理法》听后感
河北张家口怀来:白金华
(网络人称:糊涂)
【糊涂絮语】
今天是周末,终于可以安静下来再次走进陆有海教授的讲座,整栋办公楼里只有我,可我还是带上了耳机来听,我想近距离再近距离地聆听来自一位真实研究者的声音,一位敢创造有自我的热情的数学人的思想,戴上耳机我的大脑里是空灵的,然而陆教授的娓娓道来却让那个空间瞬间灵动了起来……
【糊涂善学】
今天的学习让我想到了诸葛亮的《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静心而学,我学到了什么?
一、数学是什么?
11版说:数学是一种科学;01版说数学是一个过程;丁石孙校长说:数学是一种愿望。陆教授整合三种观点告诉我们说:数学是不应该轻易否定一种观点,要取其精华用批判发展的眼光来看数学,所以我们在从对象性定义到过程性定义最终看到需求性定义,头脑中逐渐完善出数学应该是人本性的,我们更需要的是火热气氛下冷静、深入、细致的数学思考。如果说音乐是数学在灵魂中无意识的运算,那么数学就是音乐中的起伏波澜,要张弛有度、酣畅淋漓!
二、数学有什么?
1、数学是有道理的:从数学的内在逻辑上看,数学是讲道理的,我们不能讲着讲着突然就不讲了,我们必须把道理讲到底,但是到最后,是不能讲道理的。似乎不好理解的语言在第二点中阐述的清晰明了。
2、数学是有层次的:第一层“完成了数学问题的解决任务,即讲道理并且尽力做到一景清、多景变”;第二层“经历了数学品质的严格训练,即将道理讲到底、回归本质”;第三层“实现了数学方法的发展创新,即不能讲道理的,形式上的灵活运用”。
3、数学是有大爱的:特别的爱(即数学方法)给特别的你(即数学知识),我们关爱差生,更应关注优等生,鼓励中等生!也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们,因为他们中的某一位真的可以在未来改变世界!
糊涂随想案例:《圆的认识》从直径开始……
(1)找圆: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圆?
(2)成圆:几个学生围成一个圆,每个人是一个点,从一个点走 到另一个点,尽力走出最长,学生选点,教师划线,观察地面上线的特点,引出圆心、直径、半径。学生变动位置,思考:圆的大小和圆的位置与谁有关。
(3)画圆:定点、定长、旋转。
4、数学是有进取的:数学是解决一切难题的“观音菩萨”!数学不是解决一个简单问题的而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数学不仅解决问题而且是快速解决问题;数学不仅解决一种情境下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各种情境下的问题。所以我们数学人要有一种精神追求,那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完美追求品格!
5、数学是有方法的:方法的不同会导致数学素养的不同,所以我们说的同课异构,异的是方法的不同,归结起来是这四种:自然探究法、问题解决法、科学实验法、结论推广法。
6、数学是有力量的:数学是智慧的力量。有“数学抽象的集聚力、概括力、生产力;数学逻辑的趋势力、同构力;数学文化的吸引力”。智慧的获得需要我们在学习中累积经验、在平凡中创造奇迹,需要我们数学人投入极大的热情,不断地探索实践,相信现在的忙是为了将来的不忙;相信一种坚持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由量变实现质变的飞跃!
三、数学教什么?
一句弱弱地问“你一节课用什么方法教的?”到一句深深地问“你十几年,几十年的课是用什么方法教的?”让我们多少人茫然、尴尬、无所适从?!理念也好,方法也罢,不是你没用,是你没有用;不是你没有用,而是你没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必须自己先知道:这点知识是什么?它怎么来的?它有什么用?如此哲学地问题,必将我们的思考引向深入,然后浅出地传道授业解惑于自己的学生,可谓真正的“师者”也。
【糊涂悟道】
曾子在所著《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能后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思想清静,然后才能心情安宁;心情安宁,然后才能思考周密;思考周密,然后才能有收获。可见,想最终有所获,就是要心“静”。
静心而思,我想到了什么?
立德:即要有做人的常识。正己心,诚己意,修己身,学而不厌,不断完美为师品德、学识修养。
陆教授开篇语,向我们阐述草根研修的“开学第一讲”他对第一的深刻解读:引领、示范;抛砖引玉。他谦逊的态度、精心地准备就是我们学习最好的榜样。我们对自己的学生不也是如此吗?亲其师信其道,你的为人师表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是无穷的!
立行:即要有为师的知识。积极行为,规范、改进、探索、创新教育教学实践,言传身教,做教学能师。
陆教授没有在开始直接教给我们实战性的技术,即数学怎么教?而是先带着我们去认识数学是什么?数学有什么?如此追本溯源,在我看来是一种对自然的追求,即“道法自然”让我们明白:知识产生的自然;方法运用的自然;逻辑进程的自然;探索回归的自然;问题化归的自然;结论推广的自然。
立言:即要有自我的学识。在实践之后对教育教学再次表达和反思,发表观点言论,写文章,积累经验,总结成果,丰富实践。
我们一线教师都是专家,可没有都成了专家,就是我们在工作而没有更多地思考工作,我们在读书而没有更多地思考书,博采众长,还要成一家之言。就像陆教授的“MURC”,也如他说的“方案的写作是课堂教学的设想与基础;课堂教学是方案写作的实践与完善”,这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需要理论成为实践的武器,可是又不能让理论拖了实践的后腿,要学会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
【糊涂论道】
1、学习理论是给自己的思考找到根基。
总有老师在感慨自己的理论匮乏,其实不然,如果您细心地去品读某一部理论著作的时候,会发现很多观点是您正在实践的,那么这个理论就是您思考的结果,就可以拿来支撑你的实践。万法归宗,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基于人的思考,当我们真正把工作做到“以人为本”,理论自然也就在你的笔下生成了。所以不要盲目地去接受任何一种理论,就像通途大哥说的:任何理论都有适合的情境,既有广泛性也有特殊性,我们要做的是认清背后的学习原理,为自己的思考找到生长点。
2、分享源于深刻而实在的研究经验;
创新源于客观而真实的打破经验。
每一天我们在经历中成长,怎样将经历转化为经验?首先我们明确经验是伴随过程而来的,经验是有心人的专利,经验是思考者的专利,经验是研究者的专利!然后带着热情,立足学生,去实践、思考、研究中积累经验,分享经验。分享中,会有来自《坐井观天》“小鸟儿”不同的声音。恭喜你!创新,将从你关注、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开始……
生命因学习而快乐;学习因创造而精彩!大道至简,悟在天成。愿我们一起在鲲鹏这方平台,读之思之,躬行起飞!
糊涂书于办公室
2016.9.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