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动荡的世界,如何练习失去?
刚接了妈妈的电话,挂了后,马上打回去给小姨。
然后,冥想了 30 分钟,状态一般,和平时相差不大,思绪纷飞,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想象,还有拉回状态对当下的专注,也有对刚才的问题止不住的思索,不时刦观察反复出现的各种念头。
我回想起 5 月 31 日晚上,深圳的几个老友小聚,酒酣正浓,叶子提议,针对 2020 年的动荡,新冠病毒大流行,失业人数增多,美国黑人被警察执法导致窒息而亡所引起的社会动荡,我们该如何做?每个人谈谈自己意见,作为今天聚餐的结束。
文强说,他每周都会关注新闻联播,信息源需要综合一下,在新闻联播中,可以发现很多机会。另外就是开源节流,存钱提高储蓄率应对未来未知的风险,投资保守点,别瞎折腾,好好工作等。
邓同学说,当然是继续赌下去,在一个赔率高的市场下注才能有所突破,高赔率很多时候意味着高风险,高风险行业很多是新兴行业,所以还是需要关注那些新兴行业。现在他的困扰是,如何获取第一桶金的问题。当提及第一桶金具体是多少,一定要是 100 万吗?大家的标准都不太相同。
赵同学说,当时 2 月百万大军涌向深圳工作时,他特别感到害怕,怕家人或者自己感染了。上限不知道如何突破,但如何保住下限,还是有些办法的。就是需要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意外险,医疗险,重疾,寿险,甚至相互宝,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去配。另外,在深圳工作的朋友,强烈推荐购买 30 元的大病医疗险,这是最划算的重疾险,没有之一。有些工作单位已经替员工购买了。没有购买的可以自行在城市一账通上购买。(后半段是我补充的)。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结婚,组建家庭,这样才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有就是有 50%的感觉就要去追。他说的时候,朝我看了几眼。我也白了他一眼。
轮到我了。
就像疾病一样,即使我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负担医疗费用,我们还是无法规避生老病死。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其他所谓平等,都是洗脑或者理想状态。斯多葛哲学中有一段著名的话,就是我们只需要关注那些我们能掌控的事情,对于不能掌控的事情,不要试图去控制,要明智的分辨出二者。疾病,死亡都是我们不能掌控的,只能接受。虽然理性上我们都认同这些话,但是,一旦落在自己头上,还是会担忧,烦恼,夜不能寐。斯多葛哲学又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就是要经常在头脑中练习,那些最坏的情况发生了,自己该如何做。如果最坏的情形自己都能接受,那无论发生什么自己就可以处理了。提到练习方法,斯多葛哲学提倡,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自己要有意识的自讨苦吃。你害怕过没钱的生活吗?那就每个月过 几天每天只花 10 块钱,在地板上睡几晚,几个月都不买新衣服的生活。主动适应它,就不会感到害怕了。总之,就是把你害怕的东西,拿出来演练,定期去练习,如果发生最坏的情形,你会如何处理。让身体和大脑习惯这件事,至少能减去恐惧。
我是一个很悲观的人,也越来越接受佛教的世界观,众生皆苦,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都短暂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以前担忧远行,害怕家人生病,担心很多坏事发生,担心钱不够,担心生病,忧心忡忡……
叶子说,但我看你的文章,好像不是这个样子。嗯,现在的我,包括我的文章,是由我过去的经历以及我如何学习去面对所塑造的,如果我的文字,不是我的现实中的样子,至少是我理想中的方向,是我希望自己所达成的境界。有同事朋友说,羡慕你洒脱,可我很抱歉,我并没有我所表现得那么洒脱,我内心遇事是经常纠结焦虑的,我曾经是一个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人,现在依旧缺乏安全感,只是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能够慢慢正视,不太当回事了。我头脑中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的,“我害怕,我很没有安全感。”,“嗯,我知道了。”,头脑中的声音反复叫嚣,“嗯,我觉察到了。”
当我把一件事情说出了或者做出来的时候,很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在我的内心中,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我再也不能忍受了。去他妈的,老子就去做了,世界会塌下来吗?
不再执着于安全感,放下种种执念,观察,放手。
我一直在学习,如何面对失去,如何建立生活的秩序。我运动,冥想,阅读,写作,间歇性断食都是训练的一部分。
当说到害怕,失去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以前阅读的一个冥想练习,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要专注“消失的事物”,现在,我懂了。并且,将花时间,加入日常的冥想练习中。以下文字来自《巨人的工具》
“有一种简单的练习可以极大提高你的思维能力,让你注意到消失的痛苦(无论是身体上的、心理上的还是感情上的),当然,这项练习并不仅仅与痛苦有关。我们借助“只关注消失的事物”这一方法来训练思维,以注意到之前经历过的某个事物不再存在了的事实。比方说,在呼吸结束时,注意到呼吸结束了,消失了;随着某种声音逐渐消失,注意到声音结束了,消失了;在某种情感体验——快乐、愤怒、悲伤或其他任何情感——结束时,注意到这种情感体验结束了,消失了。毫无疑问,这项练习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静思冥想练习之一。静思冥想大师杨增善法师(Shinzen Young)曾说过,如果只能教授一种专注力技巧,那一定就是这种技巧。下面就是练习“只关注消失的事物”的一些方法,来自杨增善的文章《消失的力量》(The Power of Gone)。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某种感官体验的全部或部分突然消失了,我希望你能立即关注到这件事。我说的“关注”意思是当你发现它从存在的状态转变为至少部分不再存在的状态时,你要明确承认这一点。如果你希望能够利用某种心理标签来帮助你练习这种关注,那你可以试着在任何此类突然结束的事物上贴上标签,“消失”。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事物消失,那也没关系,你只需悠闲等待,直到有事物消失。如果你开始担心没有事物结束,那就关注每次这种想法的结束——这也是“消失”。如果你有很多心理语言,那你就有很多心理句点——句号“。”,这同样是“消失”! 关注了又怎么样呢?我们为什么要在乎是否能发现某种突如其来的心理对话,或者某种外部声音,或者某种身体感觉突然消失的时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一个公认的极端例子开始。假设你不得不经历某种恐怖的体验,同时还涉及身体疼痛、精神压力、心理混乱和感知迷失,你应当从哪里寻求安全感?向哪里需求安慰?自哪里寻求生活的意义呢?求助自己的身体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身体只剩下疼痛感和恐惧感了;求助自己的心理也无济于事,因为心理只剩下混乱和焦虑了;求助影像和声音也无济于事,因为那里也只剩下混乱和喧嚣了。在这种极端困境中,是否还有你可以求助的地方,可以让你找到安慰呢?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聚精会神地专注于一点,忽略每一种感官上的痛苦。换句话说,你可以改变求助于新事物的出现这一常规习惯,转而求助于刚刚消失的事物,这样你就可以不断得到些许的安慰。”
不完美、失去、痛苦、衰老、死亡、挫败、悲伤这些才是生命的本质,开心、幸福、快乐,都是短暂的,但我们并非就需要活得苦兮兮的,开心的时候,依旧要尽情的玩耍,生命依旧需要尽情绽放。当我们觉察到生命中的苦时,面对恐惧和害怕时,也许就不会那么无所适从了。当我们失去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要说,我失去了它,而应该认识到,它正回归到它原来的地方。并且,要习惯失去,失去是人生的常态。
我曾失去一些金钱,失去一些珍贵的友情,失去恋人的时候,感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消失了,也失去过一些亲人,可这些,不是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吗?可最后,连我们自己也会死亡。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失去,是常态,我们会习惯的,我们还是能够继续开心起来。
回到现实,能做的很少,希望能够好起来。也希望自己,有面对失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