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罗斯人民餐桌上的中国“气候密码”

中国气象报 中国气象报 2018-08-20

导语

近日,江西省赣南苏区传来喜讯,货值约150 万美元的新鲜时蔬销往俄罗斯莫斯科。这是江西蔬菜首次出口俄罗斯。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即将端上莫斯科民众餐桌上的江西蔬菜是否有气象部门的一份辛劳?时值各地气象部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记者走进赣州铭宸蔬菜科技产业园,探访当地气象部门如何助力智慧农业向纵深发展,为赣南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赖栩雯 张玮鸥 邓敏佳 

通讯员 刘洪辰



这个冬天,除了传统民菜“土豆炖牛肉”之外,莫斯科民众还会吃到新鲜的江西时蔬。


11月1日,满载42个集装箱、货值约150万美元的中欧蔬菜班列,从赣州港缓缓驶出。该班列经满洲里口岸出境,预计约12天抵达莫斯科。这是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江西蔬菜通过赣州港首次出口俄罗斯。


此次出口蔬菜的生产商——赣州铭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搭上了“一带一路”的顺风车,赣南蔬菜首次出口的喜讯传遍了整个苏区。


“今年,我们跟俄罗斯签订了3亿元人民币的蔬果出口合同,与匈牙利签订4亿元人民币的合同,明年蔬菜出口有望实现更大突破!”铭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国营介绍,赣州铭宸蔬菜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规划了1300亩科技核心区、50亩冷链物流区、1万亩联产联销区、4万亩辐射带动区,是全省规模最大的蔬菜产业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了6万平方米科技智能温控大棚、35万平方米高标准连体种植大棚。其中三分之一大棚已投入使用,能繁育蔬菜种苗5000万株。

  

此次出口的鲜蔬

从播种、培育、贮藏保鲜,

到最后端上莫斯科民众的餐桌,

一系列复杂的环节都在与时间赛跑,

时刻考验着工作人员气温、光照、

水分、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合理把握。


2016年5月,李国营从老家山东寿光县带着当地先进的现代农业人工智能种植技术来到赣县,负责铭宸蔬菜园区大棚建设和经营管理。如何确保偌大的种植园区里近5000万株蔬菜秧苗正常生长且优质高产,一直是李国营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他最怕的就是台风、高温、低温冻害这类极端灾害性天气,“风大了,怕把大棚里的遮阳网吹倒;气温高了,又怕幼苗被‘烤焦’”。


直到赣县区气象局主动找上门来,李国营心里的这块大石头才算是落了地。“建园之初,我们就主动询问服务需求,与园区负责人协调后就立马着手建自动气象站,每月派专人过来检修,确保数据正常接收与传输。”赣县区气象局长邓江说。

赣县区在园区门口安装的气象自动站。 图/赖栩雯


走进铭宸蔬菜产业科技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建在园区门口的自动气象站,实时滚动显示着当前及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为园区提供精细化的棚内外预报预警及监测信息查询等智慧气象服务。


“多亏气象部门的帮忙,他们的服务非常细致周到。如果没有准确的预报数据,就显现不出智能化了!”李国营兴奋地告诉记者,园区蔬菜种植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工人在大棚内种植农作物轻松了很多,所有适宜蔬菜生长的气温、光照强度、滴灌浇水时间,皆根据棚内的实时气象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自动调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管理成本。“如果今天光照太强,那么棚内的遮阳设备就会自动开启。”


“快尝尝这刚摘下的圣女果,可新鲜了!”邓江热情地招呼记者尝鲜,时不时还跟棚区里的员工打招呼。“眼下到了丰收的时节,这其中也有咱们气象部门的一份功劳。”

记者采访赣县区气象局局长邓江。 图/邓敏佳


在圣女果大棚种植区内,有一间专门为赣县区气象工作者设立的气象信息服务办公室,墙上挂着气象信息服务站日常工作流程、气象协理员工作职责、气象信息员工作等,整齐有序。


赣县区气象台台长戴文娟告诉记者,他们会经常到园区观察蔬菜的长势,通过自主研发的赣县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平台,向园区负责人及时发布气象服务专报,帮助园区妥善安排农事管理。

铭宸蔬菜园区工作人员在修剪蔬菜秧苗。 图/邓敏佳


据悉,2012年,赣县区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平台优势,在推进气象服务“三农”工作中,将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建设规划积极融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当中。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赣县气象为农科技服务已向乡(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延伸,并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如今,赣南蔬菜远销俄罗斯。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7年11月14日二版

责任编辑:张小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