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前四年,他们为冬奥会做了这些事…

中国气象报 中国气象 2021-09-07

如今,每逢冬季,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这座人口仅12.6万的小城竟会时常遭遇堵车。尤其是在周末,小城仅有的两条大街上跑着的车,悬挂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牌照。有京津的、内蒙古的以及江浙的,甚至,张家口市气象台副台长郭宏还曾看过两辆挂着香港牌照的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44l6dc2j&width=500&height=375&auto=0

当气象遇到冬奥,

在小城结下的冰雪奇缘


“都是慕名来这里滑雪的。尤其是在2015年7月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后,作为举办冬奥会主要雪上项目的崇礼,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郭宏说。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冬天,3年前从崇礼调任张家口市气象台副台长的郭宏带着新的使命回到这里;许多像他一样的气象工作者,也在这里,留下一段段与迎接冬奥会有关的“小城故事”。

图为崇礼太舞滑雪场。 摄影/本报记者 段昊书

1时不我待,挑战也在眼前


从2017年12月2日起,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气象中心河北赛区气象预报服务核心团队分两批次进驻张家口;阳历新年过后,他们就分批进入崇礼进行实战训练。郭宏正是该团队的一员。

这支由国家级首席预报员坐镇、抽调河北全省青年业务骨干组成的队伍,四年后将承担冬奥会赛场气象服务的重任。



与夏奥会相比,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对气象条件有着明确而严苛的要求。精确掌握赛道的风力、风速、雪温等对于比赛的正常开展尤为关键。

郭宏在手机里存着一张时刻表。1月30日这天,距韩国平昌冬奥会开幕还有10天,他说,这意味着,属于中国的“冬奥周期”已在眼前。

 

时不我待,挑战也在眼前。首要的难题是,冬奥会赛事气象保障的预报环境比较特殊,而国内关于山地气象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不多,更多需要向国外学习。




2017年10月,该团队先是在北京邀请国内外专家集中授课;来到张家口后,则通过中国气象局远程教学培训中心的课件继续钻研。为了啃下一批全英文的“大部头”,团队采取分组学习、集中讨论的方式。大家轮流翻译教材并按主题备课,相互讲解,不断巩固、加深学习。

 

此外,团队成员此前很少接触到冰雪运动。为了做好赛事保障,他们请哈尔滨体育学院的老师来讲解雪上运动常识,并初步学习了滑雪技术。尽管学习滑雪的过程很辛苦,甚至难免“惨痛”,但却能让预报员更深刻了解服务需求。


在崇礼的每一天,都是对模拟实战的“反复打磨”。团队要做的就是检验各类预报模式、分析历史数据,并每天制作两次精细至赛道的气象服务产品,其中包括各赛道的未来24小时内的逐小时预报和未来三天内的逐3小时预报,并对预报产品进行检验。

晚上则是大家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英语练习的时间。团队中的老大哥、河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江波说,这种工作强度比平时业务值班还要大。

图为冬奥会气象中心河北赛区气象预报服务核心团队成员刘昊野正在制作服务产品。 摄影/马洵


团队中像郭宏这样的张家口本地预报员面临更多困难。他们既要在原单位参与值班,也要在值班之余参与集训,往往需要“连轴转”。“学习进度就放在那儿,没人会等着你,只能咬牙坚持。”郭宏说。

 

既然强调“实战”,团队集训期间也要保障崇礼举行的各项雪上赛事。2017年12月,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及雪上技巧世界杯赛、自由式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赛在崇礼举行。团队所提供的赛场气象服务得到组委会、各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充分认可。夺得女子空中技巧亚军的中国国家队选手徐梦桃便对精准的风力风速预报“点赞”。

图为运动员正在崇礼练习。摄影/马洵


直至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集训每年都会在这座小城举行。“对于预报员来说,能参与冬奥会服务保障,是荣誉,也是提升能力的机遇。”李江波说:“一做就是四年,这是一场考验耐力的‘越野滑雪赛’。但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 正因如此,他们在这座只有两条大街的小城忍受着繁重与寂寞;

■ 正因如此,那些年轻的父亲要与两三岁的孩子每年分开几个月的时间;

■ 正因如此,当他们到赛场实地勘察时,在-20℃以下的低温下,每个人心里都点燃了一团向前奔跑的火焰。


2砥砺前行,健全保障之网


这个冬天,在崇礼这座等待奥林匹克的小城,忙碌着的不仅是气象预报员。

1月中旬,崇礼刚下完一场雪,就呼呼地刮起大风。坝上的风,夏天都能凉到人骨头里,更何况是能带起积雪、冰碴子的“白毛风”。但王旭海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一早赶着出门,要忙到天黑透了,才能照看完一遍山上的那些个“宝贝”。

所谓“宝贝”,就是设立在冬奥会赛场、赛道的自动气象站及观测设备。作为崇礼区气象局副局长,王旭海常要带队上山巡检、维护。

图为1月30日,崇礼区气象局副局长王旭海正在巡检设在滑雪场的自动气象站。摄影/马洵

崇礼之所以成为滑雪胜地,与其山地地形和局地气候特点有关,但这也决定了其小气候特征明显、气象要素垂直水平变化大。仅靠原有监测站点根本无法满足赛事需求。依据统一部署,在2017年,气象部门如期完成崇礼赛区14个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工作,赛事核心区的自动站数量已达到25个,站点密度已超过韩国平昌。


赛场自动站大多建在山顶或山腰。积雪很厚,一脚下去就没到了小腿肚,遑论攀爬;手一拿出来,不一会儿便冻得发红、发胀,连拧螺丝都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让王旭海不由得想起建设这批自动站的经历——当时也已入冬,在山顶,为了不让手冻僵,大家只能把两只手轮流放在兜里捂热,尝试着用单手固定器材。

图为2017年10月底,气象部门正在修建云顶3号自动气象站。摄影/樊武 

说起建站,张家口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处长樊武最难忘的就是“云顶3号站”颇有点曲折的建站故事。该站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山顶,对于为冬奥会主要赛场之一的云顶滑雪场提供气象数据保障而言,至关重要。

2017年10月28日,原本看天气预报并没有降水过程。但当建站设备和仪器运至山脚下,人们却发现滑雪场的经营者进行了造雪作业。山上覆盖了厚厚的白雪,山路变得泥泞不堪。一个站的设备有30多箱,车又开不上去,建站遭遇了大难题。

这时,“老朋友”站了出来——张家口市冬奥办闻讯后,出面协调来了雪地车,这才将设备安全送上山。市冬奥办负责人说,从申办冬奥会时起,气象部门便主动对接、提前服务,双方合作密切,有时一周就要见几次面。有这份情谊在,给予援手自是义不容辞。

但即便设备上了山,施工也异常艰难。樊武精确记录下了当天的最低气温为-13.4℃、最高气温为-4.6℃,最大风速为17米/秒。这种情况下,土已冻得很结实,原计划半天建成的“云顶3号站”却整整花了两天时间。在高海拔环境下,人们每施工一会儿,衣服就会被汗水打湿;山风一吹,又会冷冰冰地黏在身上。为了不影响进度,大家在山顶垫一口干粮就当作午饭;累了,便席地而坐,在寒风中喘一口气。

2017年10月底,气象部门正在修建云顶3号自动气象站。 摄影/樊武 


樊武说,这个冬天,从建设自动站、维护自动站,到开展空地联合人工增雨雪实验……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气象工作者都聚焦在崇礼这座小城,付出着的心血与汗水。


此刻,人们将目光投向四年之后。

他们期待那场冰雪盛会,能为小城故事写下最美的章节。

图为崇礼当地异域风情的冰雪小镇。 摄影/段昊书


本文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本报记者 段昊书 通讯员 马洵 路晓琳 陈婧炜

视频出品:中国气象报社

责任编辑:张小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