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凝心聚力,春风化雨!气象宣传科普走进百姓心里

张格苗 中国气象 2021-01-18


导语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气象宣传科普工作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气象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是完全值得信赖的。”在今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成就。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嘱托全国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气象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气象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的关键环节,是支撑气象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必要抓手。


高举旗帜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向基层延伸,指导新时代气象改革发展,中国气象局党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年3月在广大气象党员干部职工中发起了“学用新思想,笔谈千字文”活动。随后,中国气象局官网开设专题、《中国气象报》推出专栏,刊发精品之作,以交流促共进。

中国气象网“学用新思想 笔谈千字文”专题页面。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事实上,这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国气象局持续推动全国气象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式之一。报告会、宣讲会、培训课程、新时代讲习所、田间党课、媒体专栏……从国家到地方,一场“大学习”浪潮在气象部门迅速铺开,引导各地气象党员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中国气象局党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共组织召开九次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印发意见,要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并将其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分类分级抓好干部理论武装,实现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


贵州省气象台、青海省西宁市气象局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所挂牌开讲;广西来宾、陕西宝鸡等地气象干部职工奔走在扶贫村和田间地头,为村民和党员送上一堂堂生动的党课……

与此同时,气象行业媒体平台推出《讲政治与抓业务须同频共振》等一系列评论,开设“学习十九大·一期一课”等新栏目,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在线答题活动,及时转发中央媒体重要文章,营造了学习交流良好氛围。

一本本权威读物、一篇篇理论文章;一次次热烈讨论,一堂堂精彩的培训课程;一场场深入基层的宣讲,一个个创新的栏目版面……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送进了全国气象工作者和气象服务对象的心坎儿上。


弘扬正能量

为推进气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中,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气象局每年平均组织策划重大主题宣传活动30多次,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媒体集中采访等形式主动发声,气象新闻报道量年均达15万篇。

  • 针对气象服务保障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借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交流平台和各级气象部门新闻发布渠道进行权威发布。

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后,中国气象报社第一时间深入采访报道,推出《分析气象条件为雄安新区建设建言——保护“华北明珠”为千年大计之基》,提出应重视白洋淀气候调节作用、规划通风廊道,被新华网、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2017年,雄安新区建设规划公布,气象部门参与规划设计的通风廊道方案被纳入其中。


  • 围绕气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气象台站以及气象人的面貌发生的显著变化,各级气象部门均组织当地主流媒体持续宣传气象现代化推进机制和建设成果。

2017年9月,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交付使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腾讯公司合作策划,将微信启动页替换成风云四号全圆盘影像图。这一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引起公众对风云卫星的极大关注。

微信启动页替换的风云四号全圆盘影像图。图片来源:资料图

  • 在超强台风、大范围雾霾、流域性暴雨、阶段性高温、区域性气象干旱以及厄尔尼诺等重大气象事件中,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科学解析、回应关切。

今年9月,在迎战台风“山竹”过程中,针对层出不穷的谣言,中国气象局官方微信推出《别信!这些关于台风“山竹”的说法都是谣言》,点击量3小时超过10万,网信办、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微信公众号相继转发,拨开谣言“迷雾”,安定民心。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气象部门总能迅速发出权威声音,凝聚共识、提振信心,传递正能量。


创新发展

打造宣传科普精品提升气象影响力  

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气象部门以国家级和省级为核心的气象新媒体矩阵日渐坚实。全国气象部门共开通微博、微信等官方新媒体3805个,粉丝数量达3亿。各级气象部门积极入驻当地和中央政府信息发布客户端。中国气象局政务账号入驻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等13家新闻客户端,服务覆盖人数超过6亿。

如今,在一家报纸、一个频道、128家政府网站和各级气象官方新媒体渠道的合力之下,气象宣传科普精品不断呈现。

2016年11月,因在唤醒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保护生态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为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舆论支持,中国气象局主办的“绿镜头·发现中国”系列采访活动被写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

“绿镜头·发现中国”活动走进江西。图片来源:资料图

今年1月5日,“黑衣人气象大叔”宣传片火了,网友直呼暖心,称“黑衣人就是气象民生服务的化身”。这则宣传片在中国气象频道官方微博上线后,一夜之间阅读量破百万,24小时破千万,48小时破2000万,全网总点击率5000多万。

《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获第30届尼特拉国际农业电影节奖和“中国龙”金奖;《气象知识》获2017年度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莫把天灾当作事故的“挡箭牌”》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各地气象部门和社会力量也踊跃参与其中,贡献力量。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主演的电影《青海湖畔》、广西气象山歌、福建气象科普动漫等创新形式的宣传科普作品广受欢迎;上海、湖南等地气象部门制作的十部作品获评“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气象局研发少数民族特色科普产品,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好评。


躬身基层

让气象信息“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四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气象局组织中央媒体赴基层气象部门调研采访数十次;联合策划撰写27篇深度调查报告,以内参等形式呈现。记者们走进气象灾害第一现场,走进艰苦气象台站,走进企业、工厂、社区、学校,挖掘基层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由此产出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作品。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了拐子湖气象站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和部分地方媒体报道了位于珊瑚岛、上川岛、洋山港、漠河等地的73个典型气象台站;基层气象集体和工作者等千余人次接受媒体采访,展示了基层气象台站的面貌变化,弘扬气象精神。

与此同时,一大批气象工作者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举办的“流动气象科普万里行”和“气象科技下乡”活动,已走进16个省份,总里程近2.5万公里,受众超100万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深入8500余个行政村、3000余所学校、500余家企业,受众人数逾700万。全国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稳步提升,2017年达到76.4%。

气象科技下乡活动现场。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实践和基层是最好的课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走进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气象宣传科普工作坚持守正创新,讲好气象故事,为气象事业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推 荐 阅 读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文章作者: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格苗

微信编辑:张娟

转载授权请联系:010-68409419(张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