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以为古人消暑办法不如你?各种神器看哭了!

想念冰阔落的 中国气象 2021-05-29



消暑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这两天,我国大部地区高温天气将“卷土重来”。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17日,江南中南部、华南大部、新疆南疆盆地南部及吐鲁番盆地等地有35至37℃的高温天气;18日起,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也将重归高温天气控制。

在“蒸、煮、烘、烤”的三伏天,一旦离开空调、风扇、冷饮,想必小伙伴们就会叫苦不迭吧?

然而,古代没有电力,夏季人工制冷成了“大问题”。古人又会通过哪些智慧,来巧妙消暑呢?


器具篇


一、自动风扇

古时候,对于平民百姓,无非凉茶、蒲扇、草席子这“避暑三件套”,实在热得不行就脱了衣服,放飞自我了。

不过对于富贵人家,则有自动风扇车。这件神器据称汉朝时就发明了,一度用于军事用途。后来“军工转民用”,接上水车,成了全自动消暑神器。


二、冰箱

古代也有冰箱。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青铜制的冰鉴

冰鉴共里外两层,外层放冰,里层就可以用来冰镇瓜果、饮品;更为奇妙的是,冰鉴外壳上开几个孔,往外排冷气,就成为“冰箱空调一体机”。

到了明清时期,大户人家制作冰鉴的材质变成了黄花梨和红木。

去年热播的《延禧攻略》里,就提到过清朝皇宫所用的冰鉴。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物的。

那么,冰鉴中的冰从何而来?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化学制冰的能力。大约在唐朝末期,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他们无意中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

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制冰。工匠们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

硝石是一种白色味苦的晶体,颜色如霜。它的化学名称叫硝酸钙,它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以致结成冰。有了这种技术,就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市场的繁荣。

不过,化学制冰的温度通常难以控制,大量制冰也不甚现实。

因此,古代大户人家会在严冬时收集冰块储存在地底深处的地窖中,待夏天的时候拿出来。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每年大寒季节,工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

冰窖一般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凌人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以这种储存方式,每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三、空调房与“深井冰”

汉代,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内有多重降温装置———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还有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扇子。

据古籍记载,清凉殿内盛夏时仍清凉无比,如同含霜一般。而汉武帝刘彻身边的红人,可以得到“常卧延清之室”的特权。

而在民间,人们也在巧妙寻求温差。譬如,一些人家的地上,会有这么一个洞——

由于地底相对恒温,冬暖夏凉,所以当屋外空气通过深埋地低的管道传输,再从洞口流出,夏天就会排出一些“冷气”。据说,这在曹操筑邺城的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堪称传说中的“深井冰”!

更高端的空调房玩法叫做“自雨亭”。

顾名思义,通过不停把水浇到屋顶模拟下雨,利用水循环带走热量。而这一切,都是自动的。据说,这种设计在唐朝较为流行。小小剧透下,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自雨亭”将成为解开迷局的一件重要“物证”。






冷饮篇


许多小伙伴都说,没有什么酷热是一杯冰镇肥宅快乐水所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来两杯!

在古代,虽然没有冰可乐,却也有种类丰富的冷饮。

上文提到,在唐代,人们学会了化学制冰,各类消暑冰饮随之得到丰富。人们在大木桶里放上水,用化学手法制冰,同时将装有蔗糖、牛奶等原料的小铁盒放于木桶之中,制作消暑食物。

唐代的《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如何制作早期“冰激凌”——流质的“酪饮”与“冰酪”,前者是饮料,后者则加有水果、奶制品等佐料。







在宋朝,市民经济发展使冷饮类型更为多样。

据记载,在开封府有三家大型冷饮店,一家叫“曹家从食”(从食即主食,如包子、馒头、水饺、馄饨、馅饼之类,均为从食),位于朱雀门外;另外两家位于旧宋门外,店名失考。三家店都卖冰雪、凉浆、甘草汤、药木瓜、水木瓜、凉水荔枝膏等诸如此类的冷饮。

“冰雪”是宋朝的冰淇淋,以蔗糖水为底,辅以各种水果、奶制品,甘甜可口,连皇帝都忍不住每日贪吃,堪称宋朝版“哈根达斯”。

“凉浆”是冰镇的发酵米汤;“甘草汤”是冰镇甘草水。

“药木瓜”是用蜂蜜和好几种中药材把木瓜腌制一番,再放入滚水里煮到发白,捣成泥,然后和冰水混合均匀的清凉饮料;“水木瓜”比较简单,木瓜削皮,去瓤,只留下果肉,切成小方块,泡到冰水里面就成了。

“凉水荔枝膏”和荔枝基本上没关系,主要是用乌梅熬成果胶,然后再把果胶融入冰水。

图为宋人制作凉浆

贪食冷饮的不仅有你,古代的帝王也是如此。《宋史》就记载了南宋孝宗和礼部侍郎施师点的一段对话。

宋孝宗说:“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幸即复。”意思是我前几天吃冷饮吃得太多,搞得拉肚子,幸好现在不拉了。施师点说:“你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江山社稷和百姓生活,千万不能再凭自己喜好乱吃冷饮了。”宋孝宗“深然之”。

到了清代,制冰、藏冰业的发达已经到了“宴客之筵必有四冰果,以冰拌食”的程度。《燕京岁时记》还说,清廷在三伏天会给各级官吏广泛赐冰,由于数量很多,须工部颁给“冰票”,让各级官吏自行领取。

清代小贩使用的制冰饮机

当然,中医讲求“药食同源”,在物理降温之余,更相信一些食物在夏季有“清热解毒”的奇效。譬如,从宋代开始,消暑神器绿豆汤逐渐流行;此外还有甘草汤、莲子汤等,据说饮用后能够养心益肾。中医理论称:心境平和,自然凉。

绿豆汤这种东西,想必直到今天,妈妈还是会煮给你吃吧?









空调、冷饮虽然能降温消暑

但也要适度

防止患上“空调病”

感冒甚至消化道疾病

小伙伴们

你在夏天还有什么消暑妙招

留言告诉我们吧!

公众号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推 荐 阅 读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内容来源:中国气象新闻网、新华网、中新网 

微信编辑:段昊书

投稿咨询:010-68403075(段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