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暴雨、台风、高温……给气象人画张素描,是怎样的?
气象
●
素描
汛期气象服务岗位的素描特写
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故事
今年主汛期已进入
收官阶段
在暴雨、台风、高温、冰雹
等汛期天气“关键词”背后
隐藏着很多不为大众所知的故事
也许你在旅游时听到过
大喇叭中防范山区暴雨的预警提醒
也许你在加油站旁
与防雷安全检测人员擦身而过
也许你在手机App里
浏览过台风登陆的气象新闻
但你有可能并不了解
这些服务都来自于
气象部门的不同岗位
他们
在防灾减灾救灾、保障社会民生中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故事一
捕捉“利奇马”背后的48小时【董林】
素描岗位:
中央气象台预报首席岗
讲述人
董林
她和岗位的故事
7月的平静酝酿着8月的爆发,作为一名台风“把脉人”,我清楚地了解每年总会有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强台风,只会迟到,不曾缺席。台风“利奇马”因为最开始模式预报的路径和强度发展都不理想而没有被“寄予厚望”,但这不影响我对它的持续关注。
8日该我接班,从“会不会登陆”到“登陆后的路径和强度”,一天下来,我的关注点随着台风的发展也在发生着变化。升级预警、加密会商、查看各种资料,时间对于我来说,太不够用,每一分钟都显得无比宝贵。
9日继续值班,此时我考虑重点是缩小登陆地段和把握登陆强度。但是我们发现利奇马不太一样,它有眼墙替换的迹象,如果它能在登陆前完成替换,登陆时的强度依然能达到超强台风级。
下午5点,在“利奇马”登陆前最后一份红色预警中,我们把“利奇马”登陆地段缩小到温岭周边的五个县,登陆时间确定为9日半夜前后到10日早晨。
晚上11点,我在云图上发现利奇马已经完成眼墙置换,一个完整的白色亮带环绕在眼周围,“利奇马”将以超强台风级别登陆!容不得一丝犹豫,我迅速准备“利奇马”登陆的短信和公报;另外两个首席也陆续来到会商室,大家一直跟浙江保持联络,交换资料,等待着中心上岸。10日凌晨1点45分,温岭附近的加密自动站有了完整的环流中心,“利奇马”登陆了。
在台风登陆期间连续工作48小时,对我来说并不鲜见,身体很累,但头脑依旧兴奋,我对“利奇马”的关注没有因为班次的交接而中断…
故事二
交通安全这根线,不松!【何明琼】
素描岗位: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交通旅游气象服务首席岗
讲述人
何明琼
她和岗位的故事
今年是我从事交通气象服务工作的第七个年头,关注天气变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已成为我每天都牵挂的事情。
今年入汛以来,湖北高温酷热天气范围广、持续久,对高速交通安全造成很大隐患。7月28日,全省有49个县、市出现37℃的高温,巴东县最高达41.4℃。顾不上烈日炎炎,我第一时间来到湖北省高速公路应急处置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应急处置服务中心)。在显示全省交通线路图的大屏幕上,多个绿点在不断闪烁,发出一级报警信号,提示这些位置的路面温度已超过55℃,汽车爆胎和自燃风险高。
“幸好你来了!温度太高了,我们很担心有危险。”应急处置服务中心应急科科长叶蜜顾不上寒暄,焦急地对我说。他对我的信任来自于长期合作和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推进,目前我们已经与交通部门在高速公路沿线共建了
183个交通气象观测站
实现了全省6000多公里高速公路路段上
降水、路面温度、气温、湿度、风速和能见度等
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
能够准确把握各路段的交通气象风险指数
第一时间为交管部门提供信息支撑
为了捕捉暴雨、大风、大雾、低温这些影响交通出行的“因子”,我们还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对比分析,以期提供更系统、更准确、更直观的交通气象服务。
一年四季,风云变幻。我们的服务重点随着天气的改变而不断变化,但每时每刻都没有放松的,是交通安全这根弦!
故事三
从“管人”到“管天”【刘应平】
素描岗位: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新店镇人影民兵班长、
乡镇气象服务站站长
讲述人
刘应平
他和岗位的故事
2005年到2011年
我担任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新店镇蜂子岩的村支书
2013年
我成为新店镇人工防雹增雨炮站的民兵
2014年
成为人影民兵站长兼乡镇气象服务站站长
就这样,我从一名“村官”变成了“气官”,从以前“管人”到现在“管天”。虽然工作方式变了,但服务的对象和宗旨没有变。
7月23日,六盘水市水城县发生了特大山体滑坡事故,省政府紧急启动一级应急响应。虽说灾害没有发生在我们乡镇,但同样牵动着我们的神经,也绷紧了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的这根弦。
天要“漏”、坡要滑,不遂人愿,但我能提前告诉大家:雨还要下多久、还会下多大,这样就可以提前判断地灾隐患点群众是否需要转移。就算山垮了,只要人还活着就好。乡镇气象服务站的主要职责就是将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第一时间告知乡镇领导、各村支两委和广大村民。
我认为,作为一名气象预警信息的传播者,除了职责所在,凭良心做事更重要。
故事四
当好“天气哨兵” 守护海河流域
【徐姝】
素描岗位:
天津市气象台流域预报岗
讲述人
徐姝
她和岗位的故事
我作为市气象台流域科的一员,既是气象部门的一名预报员,也是海委的一名气象“外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海委是全国唯一一家没有独立设置气象岗位的流域部门,这得益于两部门之间长期紧密的合作机制,同时也展现出海委对气象部门的充分信任。
7月26日,我们向海委给出了“28日到29日,海河流域中部将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预报结论,并对此次强降水的落区、面雨量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份预报结论直接影响到了海委对防汛工作的安排部署,看到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力“迎战”强降雨,我深感责任重大。
海河流域地跨8个省份,做好全流域的降水预报,压力较重。今年,我们重点提升了短临监测预报能力,将0-3小时雷达外推技术与RMAPS-ST降水预报产品接入海委洪水预报系统及海河流域水文气象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流域2.5公里间隔的逐小时格点降水预报,为流域洪水预报提供了有力支撑。
故事五
见证雷电监测预警走向智能化
【伍华丽】
素描岗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雷中心雷电监测预警岗
讲述人
伍华丽
她和岗位的故事
每年4月至9月,我主要负责雷电监测站网及相关系统的运行维护、雷电监测数据质量保障、雷电产品制作和发布、雷电预警服务技术支撑。
今年,我们自治区防雷中心在防城港市上思县那琴乡排柳村建成了广西区首个乡村雷电监测站,即“乡村雷电预警示范点”。排柳村因受十万大山地形的影响,天气情况复杂多变,雷暴天气频发,属于雷电易发区和雷灾防御脆弱区,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示范点能为排柳村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群众提供雷电预警及相关保障服务,为该村产业发展搭建一道雷电防护安全屏障。
目前,我们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了广西的城市及90%以上乡村、海域,可拓展至北纬8°以北中国南海甚至部分东盟国家,每天全区数以百计的雷电监测数据源源不断地传输到这里,为智能化雷电监测预警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可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客户端及移动互联网端获取用户位置和请求,高效推动雷电活动监测预警信息,受惠人数已达500万人。
这些特写瞬间
凝结在一次次的风霜雨雪背后
气象人和天气的故事
还在继续
推 荐 阅 读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策划监制:段昊书
本文作者:李傲 代蕊 石奎 滕万里 唐红祥 张妍 朱彦
图画制作:马燕
微信编辑:马燕
投稿咨询:010-58993075(段老师)